资源简介 课时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 课时学习目标 本课时概念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该概念的建构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证据的支持。(1)自然选择、突变、基因迁移等多种因素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2)在随机交配的种群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稳定。(3)隔离导致异地物种和同地物种的形成。概念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为地球上的生命史提供了科学的解释(阅读教材P134~138,完成填空)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进步性与局限性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对遗传和变异的研究,从性状水平深入到 水平。(2)个体不是进化的单位, 才是进化的单位。(3)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 发生变化的过程。(4)物种的形成①异地的物种形成(渐进的物种形成)提醒 渐进式的物种形成,所形成的通常为适应新环境的新物种。②同地的物种形成(一次有性生殖过程中形成)提醒 最终形成的四倍体植物彼此间可自由交配并能产生可育后代,同时又与原来的二倍体植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是一个新物种。[辨正误](1)新物种形成一定是长期地理隔离后达到生殖隔离。( )(2)生殖隔离就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不能相互交配的现象。( )(3)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如图是我国黄河两岸某种生物a的演化过程模型,请据图分析:(1)自然状态下,b、c之间能进行基因交流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c进化的方向相同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表明,某基因在b、d之间的频率有很大差别,是否说明二者不是同一物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长期进化后,b、c形成了两个物种,这反映出物种形成的一般途径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黄河北岸的b迁移到黄河南岸后,不与c进化为同一物种,其原因可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若在黄河南岸,由于某种原因,二倍体的c加倍成了四倍体的e,那么c、e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吗?这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例应用】例1 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例2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实质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C.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就不会发生变化D.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比较概念2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存提供资源与适宜环境(阅读教材P140~145,完成填空)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层次(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的动物、植物、 物种和它们所拥有的 以及它们赖以生存的 的总和。(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3.人类活动会影响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也会影响人类生存(1)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2)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两个方面(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辨正误](1)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 )(2)栖息地的减少及栖息地多样性的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3)蜂鸟与倒挂金钟之间属于趋同进化。( )(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绵羊属目前一般分为8个种,920个品种。下图为几个主要绵羊种的染色体情况,请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绵羊属共含有920个品种,这组数据体现的生物多样性的类型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国现有地方羊品种104个,其中绵羊44个,是我国羊肉和羊毛的主要来源,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还是生态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23年2月23日,深圳野生动物园摩弗伦羊家族喜事连连,接二连三顺利产下3只摩弗伦羊宝宝。这种对摩弗伦羊的保护属于就地保护还是迁地保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例应用】 例3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描述与其所属层次不相符的是( )选项 生物多样性的描述 层次A 班上同学中,有人是双眼皮,有人是单眼皮 遗传多样性B 某市的居民中有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 物种多样性C 江苏境内除有平原外,还有丘陵、湖泊和沼泽等 生态系统多样性D 校园里既有开白花的菊花,也有开红花的玫瑰花等 物种多样性例4 每年6月15日是“世界环境日”,确定环境日主要是希望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使我们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形成的过程C.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措施D.建立自然保护区不是单纯的消极保护,而是在实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课时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概念1自主建构1.生物进化 自然选择 遗传和变异 自然选择2.(1)分子 (2)种群 (3)种群基因频率 (4)①遗传漂变 生殖 ②二 四 四辨正误(1)× 提示:同地的物种形成无须经过地理隔离。(2)× 提示: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这种现象称为生殖隔离。(3)√合作探究(1)提示:不能;存在地理隔离。(2)提示:不同;因为两地的环境条件不同,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3)提示:不一定;是否是同一物种要看是否存在生殖隔离。(4)提示:长期的地理隔离产生生殖隔离。(5)提示:二者之间已经形成生殖隔离。(6)提示:二倍体的c与四倍体的e杂交,其后代是三倍体,三倍体是高度不育的,所以二者存在生殖隔离;这说明了不经过地理隔离也能产生生殖隔离。典例应用例1 D [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接受选择的是表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变大,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而生物发生了进化,B错误;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C错误。]例2 B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正确;基因突变是多方向的、随机发生的,所以即使环境没有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能会因基因突变而发生改变,C错误;物种形成过程中,一般是先经过地理隔离然后产生生殖隔离,或者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产生生殖隔离,D错误。]概念2自主建构1.(1)微生物 全部基因 生态环境 (2)全部遗传信息 微生物 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类型2.艺术创造 土壤 小气候3.(1)促进 单一因子 (2)物种 资源 (3)异地 基因库 即将灭绝 保护对象 水体 有效 开发利用 四川辨正误(1)√ (2)√(3)× 提示:蜂鸟与倒挂金钟之间属于协同进化。合作探究(1)提示: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2)提示:直接价值。(3)提示:迁地保护。典例应用例3 B [双眼皮和单眼皮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属于遗传多样性,A不符合题意;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属于同一物种,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不属于物种多样性,B符合题意;江苏境内有平原、丘陵、湖泊和沼泽等,构成生态系统多样性,C不符合题意;开白花的菊花和开红花的玫瑰花属于不同物种,属于物种多样性,D不符合题意。]例4 B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仅仅是新物种的形成过程,B错误。](共35张PPT)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课时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课时学习目标本课时概念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该概念的建构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证据的支持。(1)自然选择、突变、基因迁移等多种因素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2)在随机交配的种群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稳定。(3)隔离导致异地物种和同地物种的形成。目录 CONTENTS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为地球上的生命史提供了科学的解释2.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存提供资源与适宜环境自主建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课时概念图自主建构生物进化(阅读教材P134~138,完成填空)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进步性与局限性自然选择遗传和变异自然选择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对遗传和变异的研究,从性状水平深入到 水平。(2)个体不是进化的单位, 才是进化的单位。(3)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 发生变化的过程。分子种群种群基因频率(4)物种的形成①异地的物种形成(渐进的物种形成)提醒 渐进式的物种形成,所形成的通常为适应新环境的新物种。遗传漂变生殖②同地的物种形成(一次有性生殖过程中形成)提醒 最终形成的四倍体植物彼此间可自由交配并能产生可育后代,同时又与原来的二倍体植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是一个新物种。二四四●骡子是不是一个新物种?提示:不是,因为骡子不育,无法繁殖后代。●华南虎和东北虎之间的隔离属于哪种类型?为什么?提示:地理隔离;华南虎和东北虎均属于虎的亚种,它们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不存在生殖隔离。×[辨正误](1)新物种形成一定是长期地理隔离后达到生殖隔离。( )提示:同地的物种形成无须经过地理隔离。(2)生殖隔离就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不能相互交配的现象。( )提示: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这种现象称为生殖隔离。(3)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如图是我国黄河两岸某种生物a的演化过程模型,请据图分析:(1)自然状态下,b、c之间能进行基因交流吗?为什么?提示:不能;存在地理隔离。(2)b、c进化的方向相同吗?为什么?提示:不同;因为两地的环境条件不同,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3)研究表明,某基因在b、d之间的频率有很大差别,是否说明二者不是同一物种了?提示:不一定;是否是同一物种要看是否存在生殖隔离。(4)长期进化后,b、c形成了两个物种,这反映出物种形成的一般途径是怎样的?提示:长期的地理隔离产生生殖隔离。(5)黄河北岸的b迁移到黄河南岸后,不与c进化为同一物种,其原因可能是什么?提示:二者之间已经形成生殖隔离。(6)若在黄河南岸,由于某种原因,二倍体的c加倍成了四倍体的e,那么c、e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吗?这说明了什么?提示:二倍体的c与四倍体的e杂交,其后代是三倍体,三倍体是高度不育的,所以二者存在生殖隔离;这说明了不经过地理隔离也能产生生殖隔离。D【典例应用】例1 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解析: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接受选择的是表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变大,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而生物发生了进化,B错误;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C错误。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B例2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实质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C.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就不会发生变化D.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正确;基因突变是多方向的、随机发生的,所以即使环境没有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能会因基因突变而发生改变,C错误;物种形成过程中,一般是先经过地理隔离然后产生生殖隔离,或者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产生生殖隔离,D错误。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比较微生物(阅读教材P140~145,完成填空)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层次(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的动物、植物、 物种和它们所拥有的 以及它们赖以生存的 的总和。全部基因生态环境(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全部遗传信息微生物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类型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艺术创造土壤小气候3.人类活动会影响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也会影响人类生存(1)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促进单一因子(2)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两个方面物种资源(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异地基因库即将灭绝保护对象水体有效开发利用四川√[辨正误](1)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 )(2)栖息地的减少及栖息地多样性的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3)蜂鸟与倒挂金钟之间属于趋同进化。( )提示:蜂鸟与倒挂金钟之间属于协同进化。√×(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绵羊属目前一般分为8个种,920个品种。下图为几个主要绵羊种的染色体情况,请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绵羊属共含有920个品种,这组数据体现的生物多样性的类型是什么?提示: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图中的6个绵羊种中,摩弗伦羊、大角羊、家绵羊有时可以互相交配、产生后代,但是后代往往不育,请解释后代不育的原因。提示:后代体细胞中的2组染色体为异源染色体,基因也不完全相同,减数分裂时会出现联会紊乱。●请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8个绵羊类群形成的可能原因与机制。提示:绵羊种群内普遍存在变异,由于地理隔离等,造成基因交流阻断,不同的种群适应不同的环境,最终在持续的选择作用下,种群之间形成生殖隔离,从而形成不同物种的绵羊。 (2)我国现有地方羊品种104个,其中绵羊44个,是我国羊肉和羊毛的主要来源,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还是生态价值?提示:直接价值。(3)2023年2月23日,深圳野生动物园摩弗伦羊家族喜事连连,接二连三顺利产下3只摩弗伦羊宝宝。这种对摩弗伦羊的保护属于就地保护还是迁地保护?提示:迁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协同进化、趋异进化、趋同进化与平行进化B【典例应用】例3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描述与其所属层次不相符的是( )选项 生物多样性的描述 层次A 班上同学中,有人是双眼皮,有人是单眼皮 遗传多样性B 某市的居民中有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 物种多样性C 江苏境内除有平原外,还有丘陵、湖泊和沼泽等 生态系统多样性D 校园里既有开白花的菊花,也有开红花的玫瑰花等 物种多样性解析:双眼皮和单眼皮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属于遗传多样性,A不符合题意;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属于同一物种,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不属于物种多样性,B符合题意;江苏境内有平原、丘陵、湖泊和沼泽等,构成生态系统多样性,C不符合题意;开白花的菊花和开红花的玫瑰花属于不同物种,属于物种多样性,D不符合题意。B例4 每年6月15日是“世界环境日”,确定环境日主要是希望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使我们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形成的过程C.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措施D.建立自然保护区不是单纯的消极保护,而是在实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仅仅是新物种的形成过程,B错误。课时精练20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时间:30分钟分值:50分)选择题:第1~14题,每小题2.5分,共35分。答案P195【对点强化】题型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修改,下列不属于修改内容的是(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自然选择是通过生物过度繁殖而导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将自然选择学说与遗传变异有关理论结合起来2.(2024·西城区高一期末)科学家对南美洲某岛屿上的地雀进行连续多年观察,在研究期间该岛遭遇过多次严重干旱。干旱使岛上的浆果减少,地雀只能取食更大、更硬的坚果。干旱发生前后地雀种群喙平均深度有较大变化(如图),但是每只地雀在经历干旱时,喙的深度并未发生改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地雀种群中喙的深度存在个体差异干旱导致地雀喙的深度发生定向变异干旱年份,喙大而厚的地雀能获得更多食物结果证明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而非个体题型2 异地和同地的物种形成3.下列关于新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生物进化的结果就是形成新物种生殖隔离是地理隔离的必然结果产生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基因突变一定能导致新物种的产生4.下列能形成新物种的是( )二倍体的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桦尺蠖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灰色)95%变为s(黑色)95%马与驴交配产生了骡克隆羊多莉5.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岛屿上。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同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同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不同种地雀同种地雀→自然选择→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同种地雀→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地理隔离是生物进化产生新物种的必要条件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表型而间接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由于环境污染,桦尺蠖的种群中黑色基因频率增大,所以产生了新物种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7.(2024·丽水质量监控)科研人员在喜马拉雅山和高黎贡山发现并命名两个羊绒鼯鼠新物种——西藏羊绒鼯鼠和雪山羊绒鼯鼠,它们食物大多是含有丹宁等有毒物质的针叶,它们的种群被河流分隔开,彼此间有显著的结构和毛色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种群内普遍存在着的变异决定了羊绒鼯鼠进化的方向西藏羊绒鼯鼠和雪山羊绒鼯鼠种群之间可自由进行基因交流羊绒鼯鼠和含有丹宁的有毒植物彼此不会影响对方的基因库两种羊绒鼯鼠的结构和毛色差异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题型3 生物多样性8.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和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它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总和过度的人为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对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物种及生态系统两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措施(2024·A9协作体高一联考)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第9~10题。加拉帕戈斯群岛有海洋鬣(liè)鳞蜥和陆生鬣鳞蜥。它们的祖先是来自南美大陆离群的陆生鬣鳞蜥。与陆生鬣鳞蜥相比,海洋鬣鳞蜥的足有部分蹼、眼睛上方有能分泌盐分的腺体、能适应低温潜入海底以海藻为食。9.如表为陆生鬣鳞蜥三个群体间某基因片段的差异率。从中可以看出,这三个群体之间表现出( )群体间 群体1与群体2 群体2与群体3 群体1与群体3某基因片段差异率 15.1% 16.2% 15.3%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种群多样性10.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和上一题中的表格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陆生鬣鳞蜥与海洋鬣鳞蜥可能存在生殖隔离海洋环境能定向诱导海洋鬣鳞蜥发生适应环境的基因突变长期定向的自然选择不能改变陆生鬣鳞蜥种群的基因频率某区域所有成年海洋鬣鳞蜥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11.(2024·西城区高一期末)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胚胎学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导致生物的进化协同进化淘汰某些个体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综合提升】12.某研究小组研究了某地的两个湖泊,每个湖中生活着两种相似的鱼:红褐色的和金黄色的。这一地区可能发生过洪水。他们不清楚这两种鱼之间的关系,于是作出两种如图所示的假说。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假说甲认为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起源于同一种灰色鱼假说乙认为湖Ⅰ中原来只有红褐色鱼,湖Ⅱ中原来只有金黄色鱼,发洪水时,这两个湖中的鱼混杂在一起假说甲表明湖Ⅰ和湖Ⅱ由于地理障碍的作用形成金黄色鱼和红褐色鱼如果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代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它们不是同一个物种13.(2024·朝阳区高一期末)大熊猫曾广泛分布在我国东部到南部的广大区域,现在仅存四川大熊猫和陕西秦岭大熊猫两个亚种。DNA研究显示,这两个亚种之间已经30多万年没有基因交流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长期地理隔离使四川大熊猫和秦岭大熊猫形成了生殖隔离这两个大熊猫亚种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库都存在明显的差异熊猫个体间在形态等方面表现出差异,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是这两个大熊猫亚种协同进化的结果14.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自然选择在b过程发挥作用①~⑥仅能表明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多方向的品系1、2间存在生殖隔离,物种1和物种2间存在地理隔离15.(15分)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过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回答下列问题:(1)(4分)该地区原来的物种a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2)(4分)物种b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称为物种b的____________。种群b的过度繁殖,将会导致____________加剧。(3)(4分)a1种群中某一性状由等位基因M和m控制,当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后,基因M在该种群中出现的比例逐渐加大,而基因m在该种群中出现的比例逐渐减小,那么该种群具有基因______________的个体容易在当时的环境中生存,基因M和m在该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发生变化是______________的结果。(4)(3分)以生物多样性的不同层次来分析,物种c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_______多样性。课时精练20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1.B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B [地雀喙深度的变异发生与干旱无关,干旱只是起选择作用,且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3.C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A错误;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如东北虎和华南虎,二者可以产生可育后代,B错误;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D错误。]4.A 5.A6.B [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二倍体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A错误;基因频率增大,所以生物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产生新物种,C错误;自然选择不能决定生物变异的方向,D错误。]7.D [变异仅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决定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A错误;西藏羊绒鼯鼠与雪山羊绒鼯鼠为两个不同物种,相互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自由进行基因交流,B错误;羊绒鼯鼠和含有丹宁的有毒植物之间是捕食关系,相互之间协同进化,彼此均会对对方的基因库产生影响,C错误。]8.D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故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时应在三个层次上进行,D错误。]9.A [由题中表格可知,陆生鬣鳞蜥三个群体间某基因片段存在差异,说明这三个群体之间表现出遗传多样性。]10.A [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陆生鬣鳞蜥与海洋鬣鳞蜥长期不生活在一起,基因不能交流,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基因突变是多方向的,B错误;长期定向的自然选择可改变陆生鬣鳞蜥种群的基因频率,C错误;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称为基因库,D错误。]11.B [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A错误;生物进化的过程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C错误;协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错误。]12.C [假说甲表明湖Ⅰ中红褐色鱼与金黄色鱼的形成过程中并不存在地理障碍,湖Ⅱ中也是如此。]13.B [亚种之间没有生殖隔离,A错误;物种多样性是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不同熊猫个体属于同一物种,因此熊猫个体间在形态等方面的差异,不能体现物种多样性,C错误;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发生的相互关联的进化,两个大熊猫亚种属于同一物种,因此不属于协同进化,D错误。]14.B [由图示可知,a过程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但不一定非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植株的形成,A错误;b过程表示自然选择,可定向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①~⑥表示生物的可遗传的变异,生物可遗传的变异主要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C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品系1和品系2并不是两个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物种1和物种2间形成了生殖隔离,D错误。]15.(1)种群 基本单位 (2)基因库 生存斗争 (3)M 自然选择 (4)遗传(共27张PPT)课时精练20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时间:30分钟 分值:50分)B题型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修改,下列不属于修改内容的是( )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B.自然选择是通过生物过度繁殖而导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C.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将自然选择学说与遗传变异有关理论结合起来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2024·西城区高一期末)科学家对南美洲某岛屿上的地雀进行连续多年观察,在研究期间该岛遭遇过多次严重干旱。干旱使岛上的浆果减少,地雀只能取食更大、更硬的坚果。干旱发生前后地雀种群喙平均深度有较大变化(如图),但是每只地雀在经历干旱时,喙的深度并未发生改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BA.地雀种群中喙的深度存在个体差异B.干旱导致地雀喙的深度发生定向变异C.干旱年份,喙大而厚的地雀能获得更多食物D.结果证明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而非个体解析:地雀喙深度的变异发生与干旱无关,干旱只是起选择作用,且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A.地雀种群中喙的深度存在个体差异B.干旱导致地雀喙的深度发生定向变异C.干旱年份,喙大而厚的地雀能获得更多食物D.结果证明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而非个体题型2 异地和同地的物种形成3.下列关于新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结果就是形成新物种B.生殖隔离是地理隔离的必然结果C.产生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D.基因突变一定能导致新物种的产生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A错误;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如东北虎和华南虎,二者可以产生可育后代,B错误;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D错误。C4.下列能形成新物种的是( )A.二倍体的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B.桦尺蠖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灰色)95%变为s(黑色)95%C.马与驴交配产生了骡D.克隆羊多莉A5.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岛屿上。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A.同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B.同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不同种地雀C.同种地雀→自然选择→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D.同种地雀→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A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隔离是生物进化产生新物种的必要条件B.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表型而间接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C.由于环境污染,桦尺蠖的种群中黑色基因频率增大,所以产生了新物种D.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解析: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二倍体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A错误;基因频率增大,所以生物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产生新物种,C错误;自然选择不能决定生物变异的方向,D错误。B7.(2024·丽水质量监控)科研人员在喜马拉雅山和高黎贡山发现并命名两个羊绒鼯鼠新物种——西藏羊绒鼯鼠和雪山羊绒鼯鼠,它们食物大多是含有丹宁等有毒物质的针叶,它们的种群被河流分隔开,彼此间有显著的结构和毛色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内普遍存在着的变异决定了羊绒鼯鼠进化的方向B.西藏羊绒鼯鼠和雪山羊绒鼯鼠种群之间可自由进行基因交流C.羊绒鼯鼠和含有丹宁的有毒植物彼此不会影响对方的基因库D.两种羊绒鼯鼠的结构和毛色差异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D解析:变异仅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决定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A错误;西藏羊绒鼯鼠与雪山羊绒鼯鼠为两个不同物种,相互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自由进行基因交流,B错误;羊绒鼯鼠和含有丹宁的有毒植物之间是捕食关系,相互之间协同进化,彼此均会对对方的基因库产生影响,C错误。题型3 生物多样性8.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和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它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总和B.过度的人为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C.对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物种及生态系统两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措施解析: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故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时应在三个层次上进行,D错误。D(2024·A9协作体高一联考)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第9~10题。加拉帕戈斯群岛有海洋鬣(liè)鳞蜥和陆生鬣鳞蜥。它们的祖先是来自南美大陆离群的陆生鬣鳞蜥。与陆生鬣鳞蜥相比,海洋鬣鳞蜥的足有部分蹼、眼睛上方有能分泌盐分的腺体、能适应低温潜入海底以海藻为食。9.如表为陆生鬣鳞蜥三个群体间某基因片段的差异率。从中可以看出,这三个群体之间表现出( )A群体间 群体1与群体2 群体2与群体3 群体1与群体3某基因片段差异率 15.1% 16.2% 15.3%A.遗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种群多样性解析:由题中表格可知,陆生鬣鳞蜥三个群体间某基因片段存在差异,说明这三个群体之间表现出遗传多样性。群体间 群体1与群体2 群体2与群体3 群体1与群体3某基因片段差异率 15.1% 16.2% 15.3%A.遗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生态系统多样性D.种群多样性10.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和上一题中的表格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陆生鬣鳞蜥与海洋鬣鳞蜥可能存在生殖隔离B.海洋环境能定向诱导海洋鬣鳞蜥发生适应环境的基因突变C.长期定向的自然选择不能改变陆生鬣鳞蜥种群的基因频率D.某区域所有成年海洋鬣鳞蜥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解析: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陆生鬣鳞蜥与海洋鬣鳞蜥长期不生活在一起,基因不能交流,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基因突变是多方向的,B错误;长期定向的自然选择可改变陆生鬣鳞蜥种群的基因频率,C错误;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称为基因库,D错误。A11.(2024·西城区高一期末)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胚胎学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B.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导致生物的进化D.协同进化淘汰某些个体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解析: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A错误;生物进化的过程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C错误;协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错误。B12.某研究小组研究了某地的两个湖泊,每个湖中生活着两种相似的鱼:红褐色的和金黄色的。这一地区可能发生过洪水。他们不清楚这两种鱼之间的关系,于是作出两种如图所示的假说。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CA.假说甲认为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起源于同一种灰色鱼B.假说乙认为湖Ⅰ中原来只有红褐色鱼,湖Ⅱ中原来只有金黄色鱼,发洪水时,这两个湖中的鱼混杂在一起C.假说甲表明湖Ⅰ和湖Ⅱ由于地理障碍的作用形成金黄色鱼和红褐色鱼D.如果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代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它们不是同一个物种解析:假说甲表明湖Ⅰ中红褐色鱼与金黄色鱼的形成过程中并不存在地理障碍,湖Ⅱ中也是如此。A.假说甲认为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起源于同一种灰色鱼B.假说乙认为湖Ⅰ中原来只有红褐色鱼,湖Ⅱ中原来只有金黄色鱼,发洪水时,这两个湖中的鱼混杂在一起C.假说甲表明湖Ⅰ和湖Ⅱ由于地理障碍的作用形成金黄色鱼和红褐色鱼D.如果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代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它们不是同一个物种13.(2024·朝阳区高一期末)大熊猫曾广泛分布在我国东部到南部的广大区域,现在仅存四川大熊猫和陕西秦岭大熊猫两个亚种。DNA研究显示,这两个亚种之间已经30多万年没有基因交流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长期地理隔离使四川大熊猫和秦岭大熊猫形成了生殖隔离B.这两个大熊猫亚种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库都存在明显的差异C.熊猫个体间在形态等方面表现出差异,体现了物种多样性D.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是这两个大熊猫亚种协同进化的结果B解析:亚种之间没有生殖隔离,A错误;物种多样性是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不同熊猫个体属于同一物种,因此熊猫个体间在形态等方面的差异,不能体现物种多样性,C错误;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发生的相互关联的进化,两个大熊猫亚种属于同一物种,因此不属于协同进化,D错误。14.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B.自然选择在b过程发挥作用C.①~⑥仅能表明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多方向的D.品系1、2间存在生殖隔离,物种1和物种2间存在地理隔离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B.自然选择在b过程发挥作用C.①~⑥仅能表明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多方向的D.品系1、2间存在生殖隔离,物种1和物种2间存在地理隔离解析:由图示可知,a过程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但不一定非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植株的形成,A错误;b过程表示自然选择,可定向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①~⑥表示生物的可遗传的变异,生物可遗传的变异主要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C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品系1和品系2并不是两个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物种1和物种2间形成了生殖隔离,D错误。●如图表示地球上的哺乳动物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不同的种类在形态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异,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该现象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层次的内容。(2)试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解释E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种多样性原始的哺乳类产生不同的变异,其中适应水环境的变异个体被水环境选择而生存下来,这样代代选择、积累,经漫长年代而形成了水栖的E(3)物种C的某种群中,基因型AA占46%,aa占20%,5年后,该种群中基因型AA占48%,aa占22%,该种群是否发生进化: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否因为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15.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过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区原来的物种a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种群基本单位(2)物种b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称为物种b的_________。种群b的过度繁殖,将会导致__________加剧。基因库生存斗争(3)a1种群中某一性状由等位基因M和m控制,当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后,基因M在该种群中出现的比例逐渐加大,而基因m在该种群中出现的比例逐渐减小,那么该种群具有基因_______的个体容易在当时的环境中生存,基因M和m在该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发生变化是____________的结果。(4)以生物多样性的不同层次来分析,物种c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_______多样性。M自然选择遗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课时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docx 课时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pptx 课时精练20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docx 课时精练20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