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件(共39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件(共39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古代非洲与美洲
纲要下 第二单元 第5课
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先后兴起
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
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
4世纪,阿克苏姆王国鼎盛
10—15世纪,沿海国家产生
12世纪,印加人建立国家;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进入鼎盛时期
15世纪中期,玛雅文明衰落,16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时期
古代非洲文明
古代美洲文明
西非
东非
南非
8—15世纪
中南美洲
南美洲
北美洲
南美洲
中美洲
古代非洲文明与美洲文明的独特性
两个特性:
两大启示:
古代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
文明交流能够促进文明发展
时空坐标
历史上,非洲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程度十分严重。这一与世隔绝至今仍是非洲大陆发展中的一个首要而又持久的因素。
——《全球通史》(1999年版)第140页
与通常的看法相反,在欧洲扩张之前的时期中,非洲绝不是与世隔绝的。自7世纪以来,外部联系和内部关系开始增多。
——《全球通史》(2005年版)第313页
斯塔夫里阿诺斯为何会改变自己对非洲的看法?

屏障下的热闹景象
非洲初印象
东临印度洋
东北通过红海和西奈半岛与亚洲相接
西临大西洋
北部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
隔绝?相互交流?
非洲(英语:Africa;字源拉丁语:Afri,迦太基人的名称),是“阿非利加洲”的简称。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的意思。
非洲大陆古代国家的出现与发展,较其他大陆,呈现出突出的不平衡现象。从整体上看,可以称之为北高南低的状态。这就是说,非洲北部的国家出现的早,且一般相对较发达,越往南国家出现的越晚,且发展程度越低,直至南非地区全然没有出现国家的条件。
vs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非洲的技术和农业是从欧亚大陆引进的。
考古研究表明,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的发生地,农业在非洲独立产生。
传统看法
考古发现
最早的食用作物生长地区从中东延伸至北非,并在1万年前首批农民出现时又延拓至撒哈拉沙漠的野草的驯化后代。
欧洲及北非和东非等通过这一技术贸易或迁移路线的传播学会铁制品加工。
——[美]埃里克·吉尔伯特 《非洲史》
考古学家经放射性断代数据研究,认为在撒哈拉中部高原早在公元前7000年已出现原始耕作农业,生产粮食。考古学者对阿梅克尼石窟遗址进行发掘,发现了两粒花粉,根据其形状和大小被认为是属于被培育过的一种粟类,其时间约在公元前6100年—公元前4850 年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通史 第2卷》
班图人培育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
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
掌握了冶铁技术。
非洲初印象
西非班图人
许多民族独立地“发明”了不同动植物的驯化。事实上,不同地区独立地“发明”了农业,这些地区远至公元前 5000 年的中国黄河流域和公园前 3000 年的中美洲。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古代非洲人不会炼铜术……考古证据显示,东非 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
——[美]希林顿《非洲史》
世界各地的古代文明独立发展关键技术,文明相应的在其基础上独立发展。
从农业发展角度来看,如何理解不同地区人类文明的多源特点
一个种族的迁徙
班图人在从西非到中非、东非和南非的活动区域迁徙与扩展中将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
农业的发展正如在欧亚大陆一样,导致社会分化,为明确的国家机构出现奠定基础。
班图人的迁徙加快了非洲各民族的社会发展进程,促进了非洲内部的交流。
一个种族的迁徙
班图人
阿克苏姆王国遗址
东非诸国
阿克苏姆王国
7世纪
公元前后
4世纪
10世纪
文明衰亡
走向衰落
鼎盛期,地方强国
文明兴起
国王艾扎纳在位时,将基督教定为国教。
东非诸国
城市国家
材料二:海岸地区居民反而似乎是接纳了他们的贸易伙伴的宗教,并在此过程中将它变成自己的宗教。例如,他们发展了他们自己的不同于伊斯兰教心脏地带所具有的清真寺建筑风格。
——[美]埃里克·吉尔伯特 《非洲史》
材料一:伊斯兰教的到来也和沿海地区日渐城市化同时发生……国王一般统治城市,但不清楚这些国王的权力有多大。一种看法是,魔法和行政职责并重的国王的目的是提供一个与偏僻地区非穆斯林居民的接触点,国王可以作为与城市结盟的非穆斯林表示忠诚的对象。
——[美]埃里克·吉尔伯特 《非洲史》
城市国家出现
信奉伊斯兰教
东非诸国
城市国家
印度洋使东非与中东、印度、南亚的相互影响成为可能。
10-15世纪:城市国家兴起
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等
居民被称为“斯瓦希里人”(“海边人”)
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
非洲
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
阿拉伯商人
黄金、象牙和奴隶
加纳
马里
桑海
8世纪
素宁克人建立政权
索索人袭击加纳
马里灭亡加纳
1235年
马里征服加纳
马里灭亡
9世纪
形成了桑海国家
桑海灭亡
达于极盛
马里国势达于极盛
17世纪中叶
曼萨·穆萨在位间
16世纪
1680年
1203年
1240年
西非诸国
西非诸国
坐落于廷巴克图的清真寺
西非诸国的基本特点
强化集权统治;
奴隶制广泛存在;
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
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创办学校,广招学者,桑科尔成为著名的学术中心。
西非诸国为何会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呢?
西非诸国
非洲大陆的帝国和商路
各国以贸易为基础,财政收入大多靠贸易征税;
与北非之间开辟了多条骆驼商路。
西非
北非
黄金
食盐
西非诸国的基本特点
马里国王曼萨·穆萨
西非诸国
廷巴克图是古代西非和北非骆驼商队必经之地,也是伊斯兰文化向非洲传播的中心。西非谚语:盐来自北方,黄金来自南方,白银源自白人的国度,但神的教诲和智慧的珍宝只能在廷巴克图找到。
——《廷巴克图:一个全球城市的兴衰》
西非诸国
伊斯兰教促进苏丹(黑人之国)的文化生活,随着古兰经学校的建立识字的人越来越多,学者们在廷巴克图的大学里从事最高深的研究,自由出入穆斯林世界的其他大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盐来自北方,黄金来自南方,阿拉的教导和智慧的宝藏来自廷巴克图。”
——西非谚语
15、16世纪桑海国家在政治方面划分行政区,军事上建立常备军,统一度量衡,加强了中央集权。…桑海盛行奴隶制,由于奴隶处境困苦,经常反抗。 ——艾周昌《非洲黑人文明》
思考:结合教材,概括西非三大帝国的共同特点?
经济:
对外贸易发达,控制西非的商路和黄金贸易
城市繁荣
政治:
奴隶制国家
中央集权帝国
文化:
文化繁荣(马里的廷巴克图是西非重要文化中心)
信仰伊斯兰教
▲沙漠商队(绘画作品)
大津巴布韦遗址
11世纪末,由班图人建立;
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
津巴布韦古城遗址,包括城墙、高塔、神庙、宫殿、库房、水井、地窖和住宅等建筑。还有高达 9.15 米,厚达6.1米的围墙。全部建筑是用花岗石砌成的,石块连接未用任何粘合物,但却严密无隙,坚固异常,令人惊叹不已。
南非
古代非洲文明
区域 国家 存在时间 特征
东非 阿克苏姆 公元前后兴起 4世纪鼎盛 7世纪后衰亡 经济:黄金产地、农业手工业发达,对外贸易发达
政治:王权发达,奴隶制国家
文化:信仰基督教
桑给巴尔 蒙巴萨 摩加迪沙 10-15世纪 经济: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黄金产地,城市繁荣
政治:奴隶制国家
文化:信仰伊斯兰教
西非 加纳 马里 桑海 8-15世纪 经济:黄金资源丰富、控制商路、对外贸易发达;
政治:实行中央集权,奴隶制国家;
文化:鼓励文化发展,信仰伊斯兰教
南非 津巴布韦 11世纪末建立 14-15世纪鼎盛 巨石建筑
中非交往
木骨都束——摩加迪沙
慢八撒——蒙巴萨
麻林地——马林迪
在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博物馆里,陈列着从“大津巴布韦遗址”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还有4块中国明代瓷器碎片,其中两块大的可以辨认出是青瓷大花瓶的底座部分,底圈中央有用青釉绘制的“大明成化年制”6个字。
郑和航海图(局部)
中非交往历史源远流长
非洲古文明的特点
① 非洲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对人类文化的丰富多样和交流传播有着深远影响。
② 具有明显的区域延续性和一定的扩散性
③ 地理环境对文明影响巨大
④ 发展进程相对孤立缓慢
限制了非洲农业的发展;依靠丰富的黄金、象牙等资源进行商业贸易,从而使对外贸易发达。
撒哈拉沙漠
公元前后兴起
4世纪达到鼎盛
8-15世纪相继兴起
11世纪末兴起
14-15世纪
达到鼎盛
10-15世纪兴起
思考:封闭的非洲?开放的非洲?
非洲本土“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非洲黑人“既不能进步,也不能教育,正像我们所看到的,他们从来就是这样”,“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中”。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历史哲学》
与通常的看法相反,在欧洲扩张之前的时期中,非洲绝不是与世隔绝的,自7世纪以来,外部联系和内部关系开始增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而地中海相比之下却是一条连接的大道。历史上,北非人与地中海盆地周围其他民族的相互影响之所以超过他们与沙漠屏障以南地区诸民族的相互影响,其原因就在于此。……尼罗河上游的是巨大的苏德沼泽地。这些沼泽地在历史上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孤岛上的田园生活
美洲初印象
哥伦布发现前,美洲与世隔绝,独立发展
美洲大陆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
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构成了美洲三大文明
T&O Map
该地图创作于8世纪,出版于15世纪。代表中世纪时期人对世界的看法: 这个世界由亚洲、欧洲、非洲构成。直到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才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玛雅文明
雄伟的金字塔
精美的陶器
二十进制
灿烂与神秘
考古证明,约9000年前,墨西哥中部高原的印第安人就开始对玉米进行栽培……植物学家认为,把野生玉米培育成农作物,是农业发展史上最困难的试验。他们根据其生活所在地的地理环境培植出种类繁多的农作物,如马铃薯、甘薯、木薯、山药、豆类、南瓜、葫芦、花生、西红柿、黄瓜、辣椒、可可、烟草、棉花、橡胶等,印第安人培植了100多种植物,与整个欧亚大陆所培植的植物一样多,这是一个非凡的成就,为人类做出了极其伟大的贡献。
——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灿烂与神秘
独特的文字
玛雅人是美洲惟一留下文字记录的民族,玛雅文字是少数迄今为止尚未被全部破译的古代文字之一。
玛雅文明
灿烂与神秘
玛雅文明
复杂的历法
太阳历纪年,一年分为18个月,精确测算一年为365.2420天,与现代测算误差仅0.0002天,就是说5000年误差仅一天。测算的金星年为584天,与现代测算50年内误差仅7秒。
阿兹特克文明
墨西哥国徽
传说,阿兹特克的首领得到神的指示说,你们一直往南走, 如果看到一只鹰叼着一条蛇站在仙人掌上,那里就是你们的新家园。经过二三百年的跋涉,在14世纪初,他们来到今天墨西哥城附近的特斯科科湖。阿兹特克人到达湖边时,居然真发现一只鹰叼着一条蛇站在仙人掌上的奇特景观。于是,他们便在这里定居。为了纪念这次长征的首领墨西,他们把这块地儿叫作墨西哥。
神的旨意
神的旨意
阿兹特克文明
政治
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
军事首领的权利和地位十分显要,重要的军事酋长兼有审判和祭司的职能;
被征服部落,由原部落首领管理,但需要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
开始扩张,征服周围部落
15世纪
14世纪
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
1325年,在特诺奇蒂特兰建立了政治中心
16世纪
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时期
神的旨意
阿兹特克文明
浮动园地
“浮动园地”是一些在湖底丛生的杂草上面铺垫上湖土、由生长的杂草固定在湖底的浮岛。每次播种之前,农民们都要挖些新的湖土,铺在“浮动园地”上,因此其表面随着一次次耕种而不断增高。“浮动园地”使阿兹特克人口和财富不断剧增。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经济
神的旨意
阿兹特克文明
特诺奇蒂特兰城
特诺奇蒂特兰城内街道整齐,供水系统完备,各类房屋儿万幢,居民10万人,比当时的伦敦巴黎还要大。全城共建有金字塔神庙40座,位于中心广场的最大一座高达35米,有144级台梯。还有雄伟的宫殿和大厦,在巨大的建筑物上,涂以白色石膏,银光耀眼,瑰丽壮观。非常可惜的是,1519 年,西班牙殖民者占领该城,将其夷为平地。
建筑
神的旨意
阿兹特克文明
阿兹特克太阳石
创造了自己的象形文字和历法;
“太阳石”、“月亮石”是阿兹特克人留给后人的艺术瑰宝;
许多用象形文字书写的图书和画册被西班牙殖民者销毁殆尽。
文化
印加文明
开始扩张
1532年
15世纪
12世纪
西班牙征服印加
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印加国家
13世纪
逐渐崛起
15世纪末16世纪初
鼎盛期
征服与帝国
印加人如何统治自己庞大的帝国?
材料二:经过专门训练的接力通讯员将携带着代替安第斯山区书面文件的多色结绳带往驻扎在帝国各处的地方长官。
——《拉丁美洲史》
没有文字,采用结绳记事的方式沟通
材料一:阿塔瓦尔帕被印加人尊奉为太阳神,对他的臣民行使绝对的权威,他的臣民甚至服从他在囚禁中发出的命令。
——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
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征服与帝国
马丘比丘城遗址
材料三:为了与广大统治地区联系,印加人修建了两万英里经过铺砌的道路隧道、堤道和桥梁,这个陆地交通网远远胜过当时欧洲的任何道路系统一系列东西向的道路,穿过安第斯山区崎岖地面,将沿着海岸和通过高原的两条南北向的道路连接起来。
——《拉丁美洲史》
修建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统
印加文明
印加人如何统治自己庞大的帝国?
美洲文明特点
印第安人认为,整个世界都由各种各样的神统治,他们必须小心侍奉这些神灵,方能得到神对他们这些弱小生灵的保护,这种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思想,本身便反映出印第安人对于自然界的无可奈何。同时,宗教信仰上的极度混乱状态,从侧面反映了印第安人各文明之间交往的极度缺乏,加上几乎没有文字,语言杂乱,交通工具缺少,更加剧了各文明的孤立,生产力也就难以迅速发展。
——摘编自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1、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盛行
2、各文明内部缺乏交流;社会演进缓慢
3、独立发展,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相互隔绝状态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美洲文明的特点
美洲三大文明
材料一:在对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的征服中,欧洲人传播的流行病(可能是天花)起了主要的作用,不但杀死了大批人口,而且还杀死了皇帝本人。
——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 : 人类社会的命运》
文明何以衰亡?
材料三:西班牙单方面取胜的原因,最终应归于南北美洲的与世隔绝。不仅美洲诸印第安文明与其他大陆诸文明相隔绝,不能促进彼此间的相互影响,而且诸印第安文明彼此之间基本上也相隔绝。最终结果是美洲印第安人远远落后于技术发展格外早的欧洲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虽然美洲印第安人的这些成就给人以深刻印象,但事实仍然是,仅一小撮西班牙冒险者便能轻易推翻和彻底根除美洲大陆的这三大文明--情况就是这样,尽管这些文明拥有数以千万计的稠密人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疾病
西方殖民掠夺
美洲文明与世隔绝
古代非洲文明
古代美洲文明
古代希腊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
玛雅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印加文明
西非文明
南非文明
东非文明
北非埃及文明
尊重多元文明
从空间看
古代西亚文明
材料一:印第安人培植了 100多种植物,与整个欧亚大陆所培植的植物一样多,这的确是一个非凡的成就。
如今,美国50%以上的农产品都来自
印第安人驯化的各种作物。
理解文化贡献
从时间看
材料二:这一帝国在地理上是由完整的道路系统紧紧地连接成一体;这一道路系统包括用芦荟藤编织成的索桥和用有浮力的芦苇制成的浮桥, 其中有几百英里道路至今仍可通行。大面积的灌溉系统同样很重要,它使印加帝国成为繁荣昌盛的农业国,其中部分灌溉系统至今仍在使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习近平
公元前后4C阿克苏姆王国兴起、鼎盛10C15C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等城市国家12C津巴布韦加纳马里桑海13C14C16C美洲玛雅文明(B.C.1500——A.D.1697)美洲印加文明美洲阿兹特克文明古代美洲文明古代非洲文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