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共27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共27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安全困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
国际秩序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弱肉强食的旧秩序
公正合理的新秩序
现代国际秩序的演变
单元概述
唯物史观 运用唯物史观辩证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
时空观念 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
史料实证 通过视频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主要战役
历史解释 分析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家国情怀 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秩序的影响,认识全人类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愿望。
学习目标:
目 录
三、重构——战后的秩序
一、失衡——战争的背景
二、崩溃——战争的进程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帝国主义:发展到垄断组织的资本主义。
急需进行资本输出
加紧抢夺殖民地,矛盾不断激化
1898年,为争夺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美国发动了对西班牙的战争,
标志着帝国主义时代的开始,
英布战争、日俄战争也是早期帝国主义战争,国际关系更加紧张。
一、失衡——战争的背景
2、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项目 英 法 美 德
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4 2 3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1 2
1870-1914年工业增速(倍速) 1.3 1.9 8.1 4.6
项目(1914年) 英 法 美 德
殖民地面积 (万平方千米) 3350 1060 30 290
殖民地位次 1 2 5 4
对比一下两组数据,发现什么问题?
美德工业实力赶超英国
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
美德赶超英国,对原有殖民体系的不满,帝国主义内部矛盾逐渐激化
帝国主义经济(经济实力的差异)、政治(民主化程度不同)发展不平衡
19世纪末20世纪初政治民主化概况
第一类 民主制度较为健全 英法美
第二类 专制军国主义浓厚 俄德日
一、失衡——战争的背景
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任务1:根据教材p84第二段和p85第一段,在下列图示中补充两大军事集团主要国家,在虚线处填写他们之间的主要争端。
左边表示同盟国 右边表示协约国
协约国
同盟国






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领土和殖民地争夺
贸易摩擦
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半岛问题
一、失衡——战争的背景
4、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刺杀奥匈帝国皇储后 被当场逮捕的普林西普
热血青年
塞尔维亚的民族英雄
枪杀案的罪犯
制造大事件的小人物
围绕普林西普的争议很多,他身上的标签也很多,你赞同哪一个?
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引爆一战的导火线
一、失衡——战争的背景
总结梳理一战爆发的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
帝国主义阶段
需要更多的殖民地进行资本输出
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不满于原有殖民体系
意欲重新瓜分殖民地



线
萨拉热窝事件
为增强实力争夺霸权
形成两大军事集团
一战爆发
一、失衡——战争的背景
思考:一战有什么特点?
欧洲战场三条战线
西线
英法VS德
南线
奥VS俄塞
东线
德奥VS俄
西线:决定性战场
★一战有什么特点?
战线长,范围广
战争持续时间长
动员国家多
破坏性极强
二、崩溃—战争的进程
三、重构——战后的秩序
1、确立国际新秩序
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体系。
巴黎和会 1919 主要欧洲地区
华盛顿会议 1921-1922 亚太地区
三、重构——战后的秩序
1、确立国际新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主要内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主要内容
★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限制美、英、日等国海军军备;
★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思考:1、从内容来看,谁是该体系的获利者?举例说明。
英法等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瓜分
波兰等国:民族主权一定程度上得到承认
(民族自决原则)
日美:获得在中国的特权
成为20世纪初侵华主要势力
三、重构——战后的秩序
1、确立国际新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主要内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主要内容
★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限制美、英、日等国海军军备;
★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思考:
2、谁是该体系下的牺牲品?举例说明。
德国:被过度惩处和掠夺
中国:遭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德国人民反对《凡尔赛条约》
三、重构——战后的秩序
国际联盟:世界上第一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美苏未加入国联
全 体 一 致 原 则
委 任 统 治 制 度
未能建立武装部队
缺乏稳定而有力的支持
效率低下;行 动 受 限
对殖民地新一轮的瓜分
无力真正制止战争发生
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漫画:
兔子说,
我没有实际的进攻装备,
我只能以我双眼的力量来震慑它。
1、确立国际新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三、重构——战后的秩序
1、确立国际新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主要内容:国际联盟的建立
制度:战胜国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制度”
一战前德国殖民地 “委任统治”
的国家
德属东非(今坦桑尼亚) 英国
德属西非(今喀麦隆和多哥) 英国、法国
德属西南非洲(今纳米比亚) 南非
德属马里亚纳群岛 日本
德属马绍尔群岛 日本
德属加罗林群岛 日本
德属新几内亚 澳大利亚
德属萨摩亚 新西兰
三、重构——战后的秩序
1、确立国际新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思考:通过以上对这一体系的认识,你会如何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积极+消极)
积极
带来暂时的和平调整了国际关系,确认了民族自决,顺应了国际关系公开化、民主化趋势。
消极
实质上是欧美列强战胜国之间新一轮的分赃,对战败国和弱小国家的掠夺。具有鲜明的帝国主义特征,为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三、重构——战后的秩序
1、确立国际新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列宁
战败国德国的复仇主义
战胜国之间分赃不均
弱小民族被压迫
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敌视
三、重构——战后的秩序
2、国际格局新变化: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欧洲
殖民地
美俄
受战争重创,实力下降
世界优势地位有所动摇
帝国主义实力被削弱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意识觉醒
美国和俄国的国际威望和国家实力日益提高
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被改变
新的世界格局
在酝酿……
三、重构——战后的秩序
3、给人民带来灾难:生命和精神的双重创伤;瘟疫、疾病的蔓延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其残酷的杀戮为主要特点。大约有900万人战死,2000 万人受伤,另有350万人成为终身残疾,1000万人因饥饿和瘟疫而死亡。
一战墓地
雷马克小说
《西线无战事》
三、重构——战后的秩序
4、改变人们的观念:各国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一般百姓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巨大伤亡和破坏记忆犹新,人心厌战。朝野上下弥漫着和平主义和畏战情绪……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现代编(上册)》
海明威出版作品《永别了,武器》
2009年,英国最后一名一战老兵哈里 帕奇去世,终年111岁。哈里 帕奇晚年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战争是不值得的,不值得为之付出一个人的生命,更别说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了。”
一战老兵哈里 帕奇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2、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3、科技是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
4、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抵制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
德国 “泛日耳曼主义”
三、重构——战后的秩序
时间坐标
1882 1907 1914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1922
华盛顿会议召开
三国同盟形成
巴黎和会召开
美、中参加协约国作战;
十月革命
一战爆发;
马恩河战役
三国协约形成
“萨拉热窝“事件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日德兰海战
俄国退出一战;一战结束
国联成立
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旧秩序
一战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资本主义一统天下
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化学武器首次用于实战
坦克首次投入战场
飞机首次登上战争舞台
火焰喷射器首次出现在战场
思考:如何看待科技?
丘吉尔说:“英国的政策并不考虑企图称霸欧洲的国家究竟是哪一个国家……它唯一关心的是,谁是最强大的或是具有支配力的暴君。因此我们不怕别人说我们是亲法反德。如果情况有变,我们同样可以亲德反法。”这一说法反映出英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  )
A.民族自决 B.势力均衡 C.绥靖主义 D.严守中立
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向日本施加压力,要日本归还其在山东攫取的权益给中国的真实意图是(  )
A.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B.利用中国牵制日本,以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
C.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D.抵制日本扩张,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