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课件(共5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课件(共5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共52张PPT)
新课导入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的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是由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各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通过《全球航路的开辟》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全球航路的开辟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掌握新航路开辟的时间、航海家、支持国以及取得的成就,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认识地理大发现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使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整体。
时空坐标
知识结构
辣椒,原产美洲。在中国曾被称为“番椒”、“海椒”。明代由欧洲商人自东南沿海传入中国,清朝中期在民间普及·。
新课导入
1
2
3
(1)从中国或印度出发,到中亚沿里海和黑海沿岸到达小亚细亚转往欧洲。
(2)从印度出发,由海路到波斯湾,然后经两河流域抵达地中海东岸。
(3)从中国出发,由海路进红海,然后陆路穿越苏伊士地带前往埃及转往欧洲
旧航路:由中国或者印度出发,经过中亚和西亚,由海路或陆路转往欧洲的转口贸易路线。
旧航路路线图
三大特点:
①都要经过地中海地区,意大利商人作为中间商赚取差价;
②奥斯曼土耳其垄断了商路,收取高昂“过路费”,阿拉伯商人赚取差价;
③旧航路掌握在东方人手中,欧洲人处于被动地位。
何为“新航路”,为何需要“新航路”
新航路: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的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这一时期被称为“大航海时代”或者地理大发现时代 。
新航路路线图
伊比利亚半岛:8世纪,伊比利亚半岛曾落入阿拉伯人之手,经过“收复失地”运动,12世纪,葡萄牙王国成立,15世纪,西班牙实现了国家统一。
1.历史原因:从13世纪开始,伊比利亚半岛的居民就尝试从大西洋中的马德拉群岛、加那利群岛等岛屿获取木材、粮食和糖等资源。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材料一:资本主义在西欧的萌芽和发展,不断侵蚀以农为本的自然经济。资本主义通过市场交换以实现利润的经济和闭塞的农本经济两不相容。资本主义一经产生,就必定不断扩大市场交换的范围,伸入并占有原来封闭的农本经济的阵地,无止境地向可能达到的各个角落扩展。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1500年左右,欧洲商品货币关系日益发展,货币成了普遍的交换手段。封建贵族用货币购买奢侈品,农民也用货币交纳地租。商人和手工工场主需要更多的货币以便扩大经营,而黄金是最贵重的交换手段,有了它就有了一切,人人都渴望黄金。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
2.根本原因:
材料: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14世纪中叶,人文主义者讴歌现世生活,相信人的力量,认为人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发挥自己的才能来创造幸福。人文主义思潮实际上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个人进取精神和物质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是海外冒险事业的一种思想动力。
3.思想原因:
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
◎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游记》中对东方的描述激起西欧人的欲望。
4.社会原因:
材料:日本国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其所属岛屿有金,金多无量……秦海(中国南海)中“共有7 459座岛……其中一切富源,或为黄金宝石,或为一切种类香料,多至不可思议。”
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马可·波罗行纪》
材料一:欧洲人在饮食上离不开香料,而香料就是从东南亚运去的。欧洲对外贸易主要是对东方国家如中国、印度及董亚亚诸国的贸易。这项贸易到13世纪末有很大的发展,从东方辗转输入的商品比12世纪初增长10倍,其中主要是香料、樟脑、檀香、丝绸、宝石、布匹等等。这些商品在欧洲市场上最受欢迎,价格昂贵。贩运这些物品,获利不止倍蓰。
材料二: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及黑海北岸等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帝国军队不但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这实际上等于堵死了这一条重要的商路。结果,欧洲市场上的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在这种情况下,西欧商人很自然地渴望另辟一条通往东方的商路。
5.直接原因:
东西方陆路贸易被奥斯曼帝国阻断
通过海外扩张传播基督教
6.宗教原因:
材料一:宗教是促成欧洲海外扩张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无论哪里都没有像在伊比利亚半岛显得那样重要。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对他们长期反穆斯林的圣战记忆犹新,始终为这种记忆所激励着。对欧洲其他民族来说,伊斯兰教是一个遥远的威胁,但在伊比利亚人眼里,则是一个传统的、永远存在的敌人。半岛上的大部分地区都曾处于穆斯林统治之下,即便到15世纪,南部的格拉纳达仍为是穆斯林的据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从中世纪以来,在西欧还流行一个传说:祭司王约翰是东方一个强有力的基督教君主。西欧的基督徒梦想和这位君王建立联盟,以便共同攻打穆斯林的势力。热心于航海事业的葡萄牙亨利王子的动机除了企图夺取香料贸易之外,便是与东方的祭司王约翰联盟,发动一次新十字军运动,传播基督福音于全世界。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西欧诸国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形成于15-16世纪。作为从封建国家向资产阶级国家过渡时期的政治上层建筑,专制制度与新兴资产阶级是有一定程度的联系的。专制制度的形成和维持,要靠资产阶级经济上的支持,同时资产阶级也需要专制政府保护它的经济利益。专制政府支持发现新航路,支持海上发展,用海军保护本国航运业及海外贸易,有时不惜为此发动战争。
7.政治原因
各国君主强化王权,积极扩张
8.技术条件:
造船航海和地理知识的进步
材料:十四十五世纪是西欧科学技术发明不断涌现的时代。风车、水车上使用了齿轮、凸轮和皮带传动装置。中国传来的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海员已经有了观测星象确定经纬度的初步知识,并且装备了甲板密封、甲板上有塔楼的大帆船,进行远洋航行的条件开始成熟了。
指向标(罗盘)
星 盘
地圆说
多桅帆船
历史原因:从13世纪开始,伊比利亚半岛的居民就尝试从大西洋中的马德拉群岛、加那利群岛等岛屿获取木材、粮食和糖等资源。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社会原因(东方的诱惑):《马可·波罗游记》中对东方的描述激起西欧人商品和黄金的狂热追求
政治原因:各国君主强化王权,积极扩张
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崛起,传统商路的中断
思想原因:人文主义鼓励冒精神
宗教原因·通过海外扩张传播基督教
客观条件:造船、航海技术等进步(指南针、星盘等)
地理、航海知识的日益丰富(地圆说、洋流、季风等)
主观条件: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资助;
动因
(必要性)
条件
(可行性)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与条件
1492-1493年
1487-1488年
1498年
1519-1522年
太 平 洋

西

太平洋
印度洋
亚 洲
欧 洲
非洲
大洋洲
北美洲
好望角
南美洲
迪亚士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旧爱”“新欢”
航路方向 支持王室 时间 率领船队的航海家 开辟的航路 特点
向东航行 葡萄牙 1487年 迪亚士 开辟绕过好望角,到达东海岸的航路 第一次绕过好望角
1497—1498年 达·伽马 开辟绕过好望角驶达印度的航路 第一次开辟绕道非洲到达印度和东方的航路
向西航行 西班牙 1492年 哥伦布 开辟欧洲到达美洲巴哈马群岛的航路 发现美洲新大陆(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1519—1522年 麦哲伦船队 开辟绕过美洲南端海峡,横渡太平洋,经南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返回欧洲的航路 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太 平 洋

西

太平洋
印度洋
亚 洲
欧 洲
非洲
大洋洲
北美洲
一个中心
两个方向
两条
航线
四个人物
欧洲

西
西欧—非洲(好望角)—印度
西欧—美洲—亚洲—西欧
哥伦布、麦哲伦
迪亚士、达·伽马
一个目标-东方
得到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其他航路的开辟
卡伯特 1497
卡蒂埃 1534
哈得逊1610
德雷克1577
德雷克1580
塔斯曼1642——1643
巴伦支
1594-1597
支持 时间 航海家 开辟新航路的概况及成就
英国 1497 卡伯特
法国 16 世纪 卡蒂埃
巴伦支
荷兰 17世纪初 哈德逊(英)
俄罗斯 18上半叶 维塔斯·白令 等人
英国 1578 德雷克
荷兰 1642-1643 塔斯曼
发现纽芬兰岛
到达拉布拉多半岛
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航行记录和航海图
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
在被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
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到达美洲南端的一个岬角合恩角
环航澳大利亚,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快速阅读课本并结合合地图,按要求填表。
1、相同:
①都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②都得到封建王朝的大力支持
2、不同:
(1)背景不同
汉初封建经济的发展,需要有相对安定的环境和少量的物质文化交流;
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的兴起;
(2)目的不同
汉初为解决匈奴威胁,派张骞出使西域,故丝绸之路初期更多出于军事需要和政治目的;
新航路开辟是为了开拓市场,掠夺财富,进行原始资本积累,更多出于经济目的;
全球航路开辟与丝绸之路比较
(3)交往方式不同
丝绸之路以友好往来为主;
新航路开辟则以暴力侵略掠夺占多;
⑷交往内容不同
丝绸之路使四大发明等外传,也使佛教等宗教传入中国;
新航路以掠夺金银、劳动力、原料、倾销廉价商品等为主;
5)结果不同
丝绸之路使双方受益,但在工业化到来的时刻,则完成了它的使命;
新航路开辟对西欧来说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移累,有利于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对亚非拉来说意味着贫穷和灾难;"
全球航路开辟:拓展
1、经济动力:庄园制度的解体;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西欧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渴求,对新市场的开拓意愿日益迫切
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金银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重要标志,金银成为普遍的交换的手段。
—— 《全球通史》
哥伦布说:“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可以为所欲为,做到一切。有了黄金,可以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送上天堂。”这也是当时欧洲人的真实写照。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全球航路开辟:世界联“因”
2、社会因素:《马可·波罗行纪》促使西欧掀起寻金热潮。
日本国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其所属岛屿有金,金多无量……秦海(中国南海)中“共有7 459座岛……其中一切富源,或为黄金宝石,或为一切种类香料,多至不可思议。”
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全球航路开辟:世界联“因”
3、精神动力:通过海外扩张,对外传播基督教。
1498年,当达·迦马抵达印度的卡里库特港时,一位当地人问葡萄牙人到底想得到什么,达·迦马答到:“基督徒和香料”。
——约翰·马凯等《世界诸国史》
“西班牙人佩着利刃,携着圣经,怀着得土得宝的大欲望...他们先把那里土人的肉身残杀了,然后又把他们的灵魂超送到他们向来不认识的救世主上帝处去。 ——陈衡哲《西洋史》
全球航路开辟:世界“联”“因”
4、思想动力: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冒险进取精神)
14-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人文主义提倡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生。
——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全球航路开辟:世界“联”“因”
商业危机:15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道,亚洲商品因加价而奇贵,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西班牙人从古以来……输入香料和草药……,用我们西班牙的货物交换……此种贸易要费很多力量和开销……另一条路由印度经里海过特拉布松,由这里沿大海或黑海到哈西斯。但是由于不久前征服者帝国的土耳其人而立即使贸易停止了。
——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中古部分》
全球航路开辟:世界“联”“因”
二、条件
主观条件 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大力支持;航海家的探险精神以及个人努力等
客观条件 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进步,指南针和星盘的运用,“地圆说”的流行,地理知识的丰富
在伊比利亚半岛,历时8个世纪之久的再征服运动到15世纪逐渐结束。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完成了政治统一进程,建立起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具有相当雄厚的物质力量和必要的组织能力。封建国家为了扩大贸易,增加财源,进而发动海外掠夺,对开辟新航路予以必要的支持,提供了重要条件。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葡萄牙的亨利王子
全球航路开辟:世界“联”“因”
一、旧航路:由中国或者印度出发,经过中亚和西亚,由海路或陆路转往欧洲的转口贸易路线。
全球航路开辟:“旧爱”“新欢”
一个中心
两个
方向
两条航线
四个人物
欧洲

西
西欧—非洲—
印度(东方)
哥伦布
麦哲伦
迪亚士
达·伽马
全球航路开辟:“旧爱”“新欢”
卡伯特 1497
卡蒂埃 1534
哈得逊1610
德雷克1577
德雷克1580
塔斯曼1642——1643
巴伦支
1594-1597
Newfoundland
(纽芬兰)
全球航路开辟:“旧爱”“新欢”
其他航路的开辟
全球航路开辟:“旧爱”“新欢”
区域 支持国家 时间 航海家 开辟航线
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 探 险 英国 1497年 卡伯特父 子 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纽芬兰岛
法国 16世纪 卡蒂埃 到达拉布拉多半岛
荷兰 巴伦支 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
17世纪初 英国人哈德逊 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
俄罗斯 — — 开辟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南半球探 险 英国 1578年 德雷克 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
荷兰 1642—1643年 塔斯曼 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全球航路开辟:“阵痛”“希望”
拓展:不同史观认识全球航路开辟的影响:
全球航路开辟:拓展
拓展:多角度认识全球航路开辟的影响
全球航路开辟:拓展
对世界
(1)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
(2)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其他方面
(1)促进了农作物、疾病、天主教的传播。传染病到新地I区,由于免疫力差,危害更大。
(2)导致人口大迁移,人种分布大变化、种族大灭绝。
(3)激发了虚构传奇文学的创作:如拉伯雷《巨人传》,j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弗游记》等。
(4)给欧洲人日常生活带来变化。餐桌:玉米、土豆、西性柿等;饮料:咖啡(非洲)、可可(美洲)、茶叶(亚洲)等。
(5)促进了全球性的文化交流:西学东渐、中学西渐、兰厚东渐等。
对欧洲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⑴经济:①"商业革命":全球性的商业联系开始出现,贸
i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变化;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②"价格革命":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了物价上涨,货币贬值.
(2)在政治上,资产阶级开始参与或掌握政权。资产阶级、
|新贵族因为掌握大量财富,开始要求政治权利,以便更大规模:赚取利润,革命和改革反过来又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3)在外交上,殖民扩张开始成为欧洲的历史潮流。欧洲国家逐步确立了开放的、侵略性的外交体系,整个世界开始以欧洲为中心。
(4)在科学文化上,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地理学革命、天文学发展,也推动文艺复兴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在美洲等地发,现大批新的物种,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
全球航路开辟:拓展
对中国
①经济上:使原产于美洲的 玉米 甘薯等农作物传到了亚洲。我国在明清时期引进并推广种植了这些作物,使不适宜种植稻麦的贫瘠土地得到利用,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欧洲人在中国购买商品,也推动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 对外关系上: 葡萄牙、荷兰等国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葡萄牙侵占中国澳门,荷兰侵略中国台湾 ,中国开始了反抗西方殖民侵略的斗争°清朝建立后,一度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断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
③文化上:出现了 "国西孚东渐”现象。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中国传播基督教,并把西方的天文、数学、绘画、音乐等方面的著作介绍到中国。中国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引入了 西方的《泰西水法》,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引入了 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为中国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对亚非美
带来了灾难,又在客观上促进了当地发展
思考: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答案 (1)1500年前后资本主义曙光来临: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②新兴的资产阶级从思想上冲击封建秩序,导致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宗教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③西欧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序幕。
(2)1500年左右,伴随着地理大发现,西欧人开始了殖民活动,对外贸易向全世界扩展,为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对世界各地的经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拓展:全球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分水岭
全球航路开辟:拓展
哥伦布交流: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 1492年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物种交流开始
16世纪初 马和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1510年 西班牙殖民地开始进口奴隶劳动力
1555年 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16世纪70年代 巴西成为主要的奴隶输入地
16世纪80年代 巴西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蔗糖产地
约1700年 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
土著人口下降60%~80%
18世纪初 咖啡风靡欧洲和中东,巴西和
印度尼西亚开始生产咖啡
拓展新航路开辟:哥伦布交流
全球航路开辟:拓展
定义:历史上的“哥伦布交流”是指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后,“新大陆”和“旧大陆”之间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及疾病、宗教、文化、人口的互相传播和交流。
评价:促进了物种的相互交流,改变了世界的生态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促进了人口的交流,但也改变了部分地区的人口结构(印第安人锐减);使文明区域分散、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世界历史;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着给“哥伦布交流”下一个完整的定义,并评价“哥伦布交流”。
【问题】如何评价哥伦布发现美洲
关于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评价,如果以进步为标准,则认为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对人类社会交往作出了特殊贡献;如果以正义为标准,则可认为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对印第安人来说是一种灾难;如果以进步与正义两个标准进行评价,则认为哥伦布发现洲具有建立在非正义基础上的客观进步性。
全球航路开辟:拓展
文明 沟通 合作 共赢
全球航路开辟:“旧梦”“新生”
一带一路"换新生
1)有利于形成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建设一个互利互惠的国际平台;
2)打造"一带一路"有助于促进欧亚非大陆腹地不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改变全球政治经济布局,为世界范围内的均衡发展做贡献;
⑶有利于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沿线国家从中受益,使中国在国际经济秩序中能够承担相应的责任;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
“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概括梁启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观点。(可从背景、目的、性质、影响等角度尝试分析)
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的比较
全球航路开辟:拓展
全球航路开辟:拓展
不同命运原因:
①(直接原因)哥伦布通过探险、殖民获得大片海外领土和财产,而郑和给明朝带来巨大财政负担。(4分)
②(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对外政策逐渐走向海禁和闭关锁国等。
课堂小结
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是一个充满血腥与暴力,战争与冲突的过程,民族之间,种族之间 ,宗教之间都充满了敌意和仇恨------
但当今世界已经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地球的环境已经变得十分脆弱,已经经不起人类的折腾。我们应该放弃偏见和仇恨,携手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放下仇恨不等于忘记历史,让我们一起面向未来,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航路开辟:世界联“因”
角度 内容(理解)
历史原因 从13世纪开始,伊比利亚半岛的居民就尝试从大西洋诸岛屿获取木材、粮食和食糖等资源。 根本原因(动因) 经济根源 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社会根源 西欧社会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
重要原因 东方的诱惑(诱因) ⑴《马可 波罗行纪》描述了中国和东方的富裕,激起一些西欧人对东方和未知海外的发财梦;⑵欧洲对亚洲贵重商品的长期需求(欧洲长期从亚洲进口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和香料等生活必需品)
西方力量的推动(动因) ⑴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⑵部分穷困潦倒的贵族、新兴资产阶级,以及其他有冒险精神的人——希望到东方和海外实现发财梦;⑶基督教会——希望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⑷葡西王室——(希望得到海外财富,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积极支持海上探险活动
直接原因(契机) 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受阻 奥斯曼帝国建立和扩张中,威胁到东西方之间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亚洲商品因加价而奇贵→西欧人急于开辟从海上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一、原因
随堂巩固 基础落实
1.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D.资本主义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1
2
3
4
5
6

解析 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不是……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由此可知,资本主义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故选D。
1
2
4
5
2.“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
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D.教会蜕变成为殖民机构
解析 由“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可知,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中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故选A;
西班牙、葡萄牙王室起了组织作用,B错误;
C错误,获取贵金属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排除。
6

3
3.马克思认为帮助欧洲“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的中国古代发明是
A.火药 B.印刷术
C.造纸术 D.罗盘针
1
2
4
5
6

3
解析 欧洲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殖民地开始于新航路开辟,罗盘针为远洋航行提供了必要条件,故选D。
4.下图中,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的航海路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
2
4
5
6
3

解析 1487年,迪亚士沿着非洲西海岸到达好望角,符合题干要求的是①航线,故选A项。
5.1992年许多国家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纷纷举行500周年纪念活动,但引起了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标语:“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与该纪念活动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 B.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C.哥伦布航行到美洲 D.麦哲伦环球航行
1
2
4
5
6

3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美洲印第安人后裔”信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他以为这里就是印度,于是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意思是印度居民,故符合题干的选项是C项。
6.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纽芬兰岛。16世纪,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这些海上探索
①拓展了欧洲人对地球的认知 ②促进了大陆与大洋间的直接联系
③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是历史的倒退 ④丰富了人们的地理知识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
2
4
5
6
返 回

3
解析 欧洲人除了开辟主要航路外,还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全球海路大通,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丰富了人们的地理知识,这些航海是进步的,故选A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