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课件(共29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课件(共29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七单元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演变
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资本主义社会
纲要下目录
社会主义
社会
资本主义
社会
世界历史
手工工场时期
工业革命时期
世界近代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现代史
整体发展的世界
多元分散的世界
命运与共的世界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
殖民体系的形成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资本主义政治体系(第9课)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第6、7、8、10课)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第12课)
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空前激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
兴起(一战前) 13课
高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16课
发展(二战后) 21课
灾难-抗争
3、殖民体系(第12课):是指被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形成。
1、政治体系(第9课):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其统治地位。
2、经济体系(第6、7、8、10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其统治地位,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资本
主义
世界
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主要指资本主义国家在形成、发展、成熟的过程中,以全世界为活动舞台,通过文化制度输出,殖民扩张、商品倾销、原料掠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确立了一个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整体。
英国(1689) 美国(1787) 法国(1875) 德意志(1871) 日本(1868)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民主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
新航路开辟、 早期殖民扩张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时间重合,说明?
经济体系以殖民体系为基础。
e7d195523061f1c05acf76b8f77ad0f5cf4bfee44656fe548320944B98F67CB1985FAB3A9D5F17B3F04517704E6FAFB9B886208504C53F0209CCFCFD7DCBC2FFA7EFB712B888BBDC0AA6CC36F1755313303D7890B86B527EF283536BD00F78452D506777748142E59D7E28653346FC10AF757FD95871D7D0579D3AFD2A31C06E447ABC8A08C203BA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2课
【课标要求】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这一地区曾经长期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以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而这两种语言都属印欧语系拉丁语族,因此,这一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
在英国失去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后,印度作为大英帝国的一个聚宝盆的地位从此确定,被誉为“帝国皇冠上最珍贵的明珠”。
——摘编自马克垚的《世界文明史 下》
P73【历史纵横】 英国掠夺印度
18世纪中后期,英国加紧了对印度的侵略,蚕食土地,抢掠财富,扩大殖民地。1757年,克莱武指挥英国殖民军队侵占了孟加拉,放手让部下抢劫,他自己就从当地土王的金库中抢夺了价值23万英镑的金银财宝。事后他曾说:我出入于只为我敞开的金库……此刻,我对自己那时的节制大为惊奇。”
“富余的城市在我的脚下,强大的国家在我的手中,而我仅仅拿了二十万镑,啊,各位先生,我真奇怪,当时我为什么这么留情。
——【英】克莱武
“成千上万的居民在奴隶贸易中丧生。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尸骨处处可见。”
——利文斯顿
西班牙、葡萄牙如何管理殖民地?据此分析拉美殖民化的特点。
政治:
经济:
开采金银矿
奴役屠杀
印第安人
黑奴贸易
总督制度,专制统治
种植园经济
总督:总督辖区是西班牙王室在美洲进行殖民统治的主要权力机构。总督一般由国王信任的大贵族充任,是国王在殖民地的全权代表,行使辖区内的军事、行政和司法等权力。
移植宗主国落后政治体制与生产方式
以掠夺贵重金属为主要
目标,但未转化为资本
早期殖民扩张时代特征:
掠夺式、移植式的侵略
英国强迫黄金海岸(即加纳)单一生产可可,尼日利亚和塞拉利昂生产棕榈油,苏丹和乌干达生产棉花,桑给巴尔生产丁香;法国在塞内加尔推行花生种植,把肯尼亚变成剑麻、咖啡和棉花的供应地。
——齐涛主编《简明世界通史》
啡和棉花的供应地。单一作物制使殖民地的农业完全依附于外国垄断资本,使非洲的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迅速缩减,以至于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其结果是,非洲极易受到世界市场物价剧烈波动的影响。这就是非洲进入全球一体化的悲惨的一面。
——齐涛主编《简明世界通史》
殖民时代:
欧洲系统性的剥削与压迫
后殖民时代:
殖民时代的积重难返以及欧洲的幕后控制
经济:单一产品制经济结构
政治:出现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的局面,形成考迪罗制度。
文化:殖民国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传统,随移民大批涌入,传播到南美各地,西、葡语取代印第安语,成为普遍使用的正式语言。
人种:美州的土著民族印第安人几乎被灭绝殆尽。
现代化进程:拉丁美洲现代化步履维艰。
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D
背景 时间 殖民国家 亚洲 殖民扩张的方式
15-16世纪中叶 葡萄牙 在亚洲建立包括中国澳门 在内的几十个商站
西班牙 直接统治,掠夺财富
新航路的开辟
建立商站控制商路
菲律宾
早期殖民扩张 17-18世纪 荷兰 印度尼西亚 组建贸易公司
英国
组建贸易公司,侵占土地、种植和走私鸦片。
印度
重商主义——资本原始积累——战争资本主义
(通过战争手段实现资本积累和全球扩张)
(《棉花帝国》学术概念)
殖民制度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以及由市场垄断所引起的成倍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经营方式 理解
股份制 贸易公司 ①目的:
②建立:
③特权:
④影响:
垄断对外贸易、增强竞争力
英、荷兰东印度公司
荷、法西印度公司
自行铸币、拥有武器
对外宣战和缔结条约
垄断贸易,殖民掠夺
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
(印度、东南亚)
(美洲、加勒比海一带)
英国东印度公司
荷兰东印度公司
“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地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是我们的牧场,秘鲁是我们的银矿,南非和澳大利亚是我们的金矿,印度和中国是我们的茶叶种植园,东印度群岛是我们的甘蔗,咖啡,香料种植园,美国南部是我们的棉花种植园。”
——【英】杰文斯,1865年
背景 时间 殖民国家 殖民地 殖民扩张方式
19世纪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工业
革命
第二次工业
革命
不平等条约
划分势力范围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自由主义)
(垄断组织)
武力侵略
商品输出
瓜分世界资本输出
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列强瓜分非洲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瓜分非洲
18C中后期-19C上半期
19C末20C初
多局限在沿海地区、
奴隶贸易为主
15C-17C上半叶
全面入侵
深入非洲腹地探险
列强达成侵略协议
非洲基本被瓜分完毕
商品经济发展和新航路开辟,开始在非洲沿海建立少量殖民地。
工业革命开展,寻找海外市场、原料产地,扩大对非洲的侵略。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扩大资本输出和海外市场,瓜分非洲。
列强为什么于19世纪后期加快了瓜分非洲的步伐?19世纪后期,垄断的出现让资本主义跃上了一个新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上最后一块尚未瓜分的土地垂涎三尺。非洲内陆探险和矿产资源的发现对殖民主义具有巨大的诱惑力。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下》
柏林会议 时间 1884年
内容 “有效占领”原则
“地图上作业”
专门讨论非洲事务,却没有任何一个非洲国家参加
非洲国家的分界线有什么特点?给非洲带来什么影响?
(1)特点:分界线几乎是直线,没有考虑当地的地理面貌和土著民族的情况。
(2)问题:欧洲列强瓜分非洲,无视非洲国家主权,人为划定疆界。
(3)影响:土著部落、民族的分离,破坏当地传统政治、经济及人文结构,给非洲国家间的边界、种族等冲突埋下隐患。
如何理解马克思“双重使命”的观点?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为了在精神上征服印度,英国人力图把英国文明强加给印度,然而英国文明对印度社会发展产生的实际影响也很复杂,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英国企图使印度基督教化。19世纪上半叶由官方自上而下直接鼓励英国传教士大批进入印度传教。
(二)推行英语教育。
(三)19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对印度实行的文化、思想、教育领域政策。新方案创立了分级的教育制度。
(四)禁止社会恶俗。
——《世界文明史》
传播基督教;英语教育;分级教育制度;禁止社会恶俗
①英国在印度的扩张和统治,打破了印度传统的经济结构,印度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给印度人民带来了灾难;
②但同时在客观上冲击了其落后的小农经济体制,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观念,引起了印度社会的转型。
近200年的统治,英国在印度建立的殖民统治体系打破了印度传统封建制度,为建立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奠定了基础;经济变动和社会立法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组织机构,使延续千年的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的基础——村社和种姓制度开始瓦解,而资产阶级平等观念的传播是对传统观念的严重冲击;近代教育的发展引进了西方的知识和价值观,使掌握资产阶级思想和近代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大增。
——陆梅《从印度的变迁看英国殖民统治者的历史使命》
东方与西方:
世界殖民体系下的不对等关系?
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
——霍布斯鲍姆著,贾士着译《帝国的年代:1875一1914》
世界格局
西方支配东方 西方中心地位
欧美殖民国家 资本主义发展成熟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亚非拉殖民地 破坏社会传统结构 政治经济不平衡重新分割殖民地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被动开启近代化 民族解放势头猛 人口迁移与文化重构
新大陆在殖民和经济方面的发展,也自然地导致欧洲文化的移植。诚然,文化在移植过程中发生变化。文化不仅被采纳,也被改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近代欧洲人的殖民扩张改变了美洲人口结构,造成了非洲人口的严重损失,驱动了亚洲劳工的大量迁移;
人口迁徙带来了这些地区的文化重构,新的族群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他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国际歌》
葡萄牙开始侵入非洲
16世纪
16世纪中叶
17世纪
19世纪
18世纪
西、葡入侵拉丁美洲
西、葡入侵亚洲
英、荷、法开始入侵亚洲
亚洲部分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1884年
柏林会议
18世纪后期
欧洲人开始进入非洲腹地
新航路开辟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重商主义)
(自由主义)
(垄断组织)
暴力掠夺
原始积累
武力侵略
商品输出
瓜分世界资本输出
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战争资本主义时代
本课小结
15世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