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课程标准】1.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2.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统编版|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22时空观念从中国抗日战争的全过程来看,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共十四年抗战历程:①前六年(从1931.9.18至1937.7.7)是局部抗战:战事主要在东北、华北及上海等地,是整个抗日战争的先声和重要组成部分;②后八年(从1937.7.7至1945.9.2)是全国性抗战:是前期局部抗战的延伸和发展,也是中国以全国之力全面抗击并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决战阶段。局部抗战壹一、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一)日本侵华的原因问题1: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日本为何发动侵华战争?材料1:“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 ——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1.根本: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日本东方会议会场材料2: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严重影响日本。日本统治集团为缓和国内矛盾,摆脱困境,急于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中外历史纲要(上)》135页材料3: 1929年欧洲各国忙于应付国内危机,无暇东顾,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与英美达成秘密谅解,英国支持日本的行动,美国表示“不闻满洲事变”。材料4:“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蒋介石南昌讲话(1931.8.22)2.现实:转嫁危机,摆脱困境3.历史:既定国策,蓄谋已久4.国际:绥靖政策,纵容日本5.国内:国共内战,有利时机一、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二)日本侵华的历程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以柳条湖一段铁路被炸为由,突然袭击东北军驻扎的沈阳北大营,标志着局部抗战的开始。随后,日本扩大侵略,东三省沦陷。1932年1月28日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军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华北事变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1932年3月,日本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州国。1933年日本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蓄意制造这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实质是把华北变成第二个伪满洲国(日本殖民地)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发动“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由此开始。一、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三)日军侵华的罪行1.军事上:①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杀害中国军民30多万人。②重庆大轰炸: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死者超过1万人。③敌后抗日根据地:日军实施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1941至1942年,日军在华北连续五次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疯狂“扫荡”一、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三)日军侵华的暴行2.政治上: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1940年,汪精卫成立伪国民政府①实行“以华治华”方针,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②1940年3月,日本扶植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并签订大量卖国协定。①实行“以战养战”,对占领区大肆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垄断沦陷区工矿、金融、交通业。②将粮食规定为军用物资,实行“粮食统制”,强行“征购”和“配给”,造成普遍的饥馑和死亡。③强迫青壮年到日本和中国东北做苦力。3.经济上:日军掠夺中国棉纺织品、香烟等轻工业产品一、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三)日军侵华的暴行4.文化上:推行奴化教育:日语被定为必修课、学校不得悬挂中国地图、不得使用“中华”字样、日伪出版的教科书充满“中日亲善、共存共荣”等思想。企图以此消磨、摧残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意志,泯灭中国人的国家意识,把学生培养成他们统治下的顺民,实现其同化政策。5.其他: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践踏国际公法、“慰安妇”制度细菌战和毒气战在沦陷区践踏国际公法、违反人道主义的罪行: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起,日军以刺杀、活埋、砍杀、焚烧、杀人比赛等方式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30万人以上。细菌战:1938至1945年,731部队曾以活人试验和活人解剖等手段杀害中国人、朝鲜人及盟军战俘超过1万人。“慰安妇”制度:日本军队还在中国强征随军性奴隶,推行“慰安妇”制度,约20万中国女性遭受蹂躏。这是日本侵略者违反人道主义、违反战争常规的政府犯罪行为。问题:日军犯下哪些侵华罪行?“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1937年11月,国民政府撤离南京。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日军在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30万人以上。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东北地区:第731部队和第100部队散播细菌,使疫病流行约38个市县旗,至少致病者达5.4万余人,其中死亡约4.3万余人。华北和西北地区:北支(甲)1855部队散播细菌,使疫病波及113个县旗,致病者达约100万人,其中死亡约30万人。华中和华东地区:荣字第1644部队与第731部队配合进行细菌战,使疫病流行于40个市县,至少致病达32万人,其中死亡约7万人。华南和西南地区:波字8604部队和第731部队配合散播细菌,使疫病流行于约107个县,致病达100万余人,其中死亡24万人。合计:日军实施细菌攻击作战,造成290多个市县旗鼠疫、霍乱、伤寒等疫病爆发,致使中国237万余人患病,其中死亡约65万人。——《日本侵华细菌战研究报告》“加害者越不忘加害于人的责任,受害者才越有可能平复曾经受到的伤害。……日本输掉了战争,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外交部长王毅回答记者提问在国统区重庆大轰炸1938年2月18日至1943年8月23日期间,日本对中华民国战时首都重庆进行的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据不完全统计,在5年间日本对重庆进行轰炸218次,出动9000多架次的飞机,投弹11500枚以上。重庆大轰炸的死难者达10000人以上,超过17600幢房屋被毁。目的在于打击中国政府抗战的意志,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战略攻击的实施,属于破坏要地内中枢机关,并且重要的是直接空袭市民,给国民造成极大恐怖,挫败其意志。”——1937年11月,日本陆军航空本部通过了《航空部队使用法》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明文规定可以在战争中直接以平民为目标实施空袭,突破了战争伦理的底线。思考:目的是什么?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杀光——1941年1月,日军在河北丰润制造“潘家峪惨案”抢光——日军在“扫荡”中破门闯入民居,无耻抢掠烧光——华北大“扫荡”中,日军放火焚烧村庄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贰二、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一)局部抗战:问题2:面对日本的步步紧逼,中国各方力量的反应如何?国民党国际联盟“攘外必先安内”(实质: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国联。国际共管、绥靖政策材料: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统一能取胜于外者,故今日之对外,无论用军事方式解决,或用外交方式解决,皆非先求国内统一不为功。——蒋介石讲话(1931年11月30日)1931 年国联派遣李顿调查团调查九一八事件,在对中国进行约4个月的考察后,作出一份报告书,报告书认为日本不应侵略中国东北,东北归国际共管。二、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一)局部抗战:共产党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组建东北抗日联军(杨、赵),并中共发表宣言,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②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杨靖宇赵一曼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表明了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鲜明立场。材料:党的基本的策略任务是什么呢?不是别的,就是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12月27日瓦窑堡会议二、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一)局部抗战:爱国民众 东北军民学生爱国官兵 东北人民自发组织抗日义勇军,给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1935年,北平学生发动一二·九学生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①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十九路军奋起反抗(蔡廷锴、蒋光鼐);②1933年长城抗战(安德馨、宋哲元、冯玉祥等)③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 “西安事变”。1932年1月28日晚,日军进攻上海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率领下,奋起抵抗。二、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一)局部抗战:西安事变 背景经过结果意义①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②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作用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以武力逼蒋抗日蒋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①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②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③为国共第二次合作打下基础。问题3:为什么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日本苏联挑拨国民党内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不希望中国爆发大规模内战。英美担心国民党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趁机扩大侵华,排挤其在华势力,主张和平解决。亲英美派亲日派和平军事①民心所向: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②中共的努力促成;③当事各方以民族大义为重;④国际势力干预。(根本原因:民族危机加深,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全国国民应共同爱护统一之大业,援助政府,维持政治秩序,推进国防建设,勿因一时之捣乱,减低国家民族长期之努力。——《北大教授对陕变宣言》,《大公报》(1936.12.18)民众思考:“西安事变”为什么能够和平解决?有什么意义?日本苏联英美杀蒋,挑拨国民党内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侵略中国。保蒋,主张和平解决,防止中国爆发大规模内战。保蒋,主张和平解决,担心国民党亲日派掌权,日本趁机扩大侵华排挤其势力。四项保证:一、愿为三民主义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反对国民党政权的暴动;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选自《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7.15)共产党国民党我敢跟你说,我做那件事情(西安事变)没有私人利益在里头,我牺牲我自己,为什么?——《张学良口述》④停止内战,团结一致抗日是民心所向①中共正确运用统一战线策略,积极推动国共联合抗日③与中国关系密切的大国担心日本强占中国使自己丧失有利位置,积极谋求和平解决②当事各方以民族大义为重的爱国情怀作用:扭转时局的枢纽,促进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十年内战结束,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二、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二)全面抗战:1.背景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由此开始。问题4:面对卢沟桥事变,国共双方分别有何反应?有什么作用?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1937.7.8)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蒋介石《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1937.7.17)二、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二)全面抗战:2.第二次国共合作发展阶段 内容通电全国庐山谈话洛川会议军队改编实现合作1937.7.8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要求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准备抗战。1937年8月下旬,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周恩来向蒋介石递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根据两党协议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和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意义: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项目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社会背景群众基础斗争对象合作方式成果国际环境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打倒列强,除军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具有空前广泛的民族性,包括国内各阶级、各阶层及海外侨胞和爱国人士,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日本帝国主义党内合作党外合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取得抗战胜利帝国主义国家反对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知识扩展】对比两次国共合作二、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二)全面抗战: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含义: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的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与的抗战行为。问题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的原因是什么?(结合P140——141问题探究材料)国共合作,共撑国运神圣的握手(2)原因:①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主要原因:中共的倡导和积极推动③国民政府政策的转变和全国各种抗日力量的共同努力二、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二)全面抗战: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形成过程:1935年8月,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8月,洛川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1935年12月,中共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庐山谈话,表示准备抗战。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问题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有何意义?意义:①促进民族意识觉醒,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形成新高潮;②凝聚了抗日力量,是坚持长期抗战的动力,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意义:①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抗日战争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②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名词解释】“全民族抗战”全民族抗战 ≠ 国共两党的抗战 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指国共两党合作,而是以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战行为。国共两党像两面旗帜,起引领、带头作用。【名词解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包括农民、工人、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以及除了汉奸、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投降派以外的一切抗日政治力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解决1935华北事变①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1935.12瓦窑堡会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初步确定1936.12.1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7.15-17中共提交合作宣言;国民党邀请各界庐山谈话1937.8中共洛川会议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抗战宣言,蒋介石承认中共合法地位,国共二次合作实现1937.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④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⑤国际国内支持,中间力量的推动②局部抗战推动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思考:结合时间轴,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中共扮演了什么角色?1937七七事变③国民党政策发生转变,从不抵抗到抵抗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共产党和红军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人,要成为抗日政府抗日军队坚强的台柱子。——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共产党是中流砥柱,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抗战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日本侵华的原因日本侵华的罪行局部抗战日本侵华的历程国民党共产党课堂小结爱国民众爱国军官西安事变全面抗战背景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为一名当代中国青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段惨痛的历史?应当如何处理好当今中日两国的关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只有不忘过去、记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以史为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