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课程标准:1.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国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2.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统一的重大意义。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纲要·上壹 |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总结:20C80S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总结:20C90S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总结:21C初期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思考:如何认识国家取消农业税的意义快速阅读课本第一子目,回答以下问题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力资源等实力的综合性指标。主要的表现:国民经济、基础建设、科技教育等。有硬实力,更应注重软实力。从1978年开始,中国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到201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已具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进入新时期,中国经济巨轮,一定将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航程扬帆起航、劈波斩浪。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一)20世纪80年代1、1984年至1988年我国经济加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1990年“七五”计划(1986-1990年)完成,提前实现了第一步战略目标3、科学技术多个领域取得新成就秦山核电站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银河-I”863计划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的建议。邓小平高度重视这一建议并作出批示。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863计划),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个高技术领域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1996年增加了海洋技术领域。863计划的组织实施,对我国科技发展、科技体制改革乃至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二)20世纪90年代1、我国取得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一系列重大斗争的胜利应对亚洲金融危机:面对金融危机冲击,党中央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出口,从多方面拉动经济增长。1997年以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外贸出口也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大幅回升。中国兑现了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在克服亚洲金融危机中发挥了定海神针的关键作用。——《中国共产党简史》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7 Asian financial crises)指发生于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不久,这场风暴波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抗洪抢险斗争:1998年夏,我国夺取了抗洪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在同洪水的搏斗中,党和人民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彻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神舟一号飞船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三峡水电站青藏铁路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二)20世纪90年代2、90S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神威I”计算机的峰值运算速度为每秒3840亿次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三)21世纪初(到2011年)1、成功应对各种风险和困难:国家战胜非典疫情(2003年),夺取汶川抗震救灾胜利(2008年),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以来),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3、国家出台一系列改善民生措施:2006年,国家取消农业税;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三)21世纪初(到2011年)①取消农业税,是农村税收制度改革的飞跃,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②它标志着我国结束了几千年按田亩、产量、人丁征收农业税的历史;③它极大地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农业劳动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④农业税免征,标志着我国农业在发展阶段上完成了一大转折。合作探究一: 如何认识国家取消农业税的意义?田赋始于春秋时代,封建社会形成田赋而生。帝王巩固政权,养兵役,扩充疆土,兴建土木、享乐人生等,所需的一切钱粮都来源于田赋……。乾坤转,天地变,2005年12月29日,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经人大通过,向全国农民宣布,从2006年1月1日起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两千六百年的田赋,并且还让国家反哺农业。河北灵寿农民王三妮自铸"告别田赋鼎“领域 时间/人物 成就航天技术 1999年 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2003年 “神舟五号”飞船首次实现载人航天飞行2008年 “神舟七号”飞船成功进行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漫步2007年 “嫦娥一号”完成绕月探测信息技术 1983年 第一台巨型计算机——“银河-Ⅰ”1999年 “神威计算机”高性能计算机能源领域 1991年 自行设计、建造秦山核电站生物技术 袁隆平 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领域广泛发展迅速自主创新应用导向合作探究二: 结合表格分析我国科技发展呈现出什么特征?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三)21世纪初(到2011年)4、科技领域的成就(1)重要学科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2)到2011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大国,计算机等电子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网民数量居世界第一位"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神舟七号”航天员首次太空漫步“嫦娥一号”首次完成绕月探测◎物流全自动分拣流水线大国重器“天问”火星探测仪“北斗”导航“鹊桥” 中继星“鲲鹏”大型多用途运输“蛟龙”深海载人潜水器“鲲龙”号两栖飞机“大音希声,大美无形”歼—20战斗机东风-41固体洲际弹道导弹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钓鱼岛维权斗争辽宁舰“一国两制”提出时间、内涵是什么?有哪些成功的实践?港澳回归有什么意义,原因是什么?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是如何形成的?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梳理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分析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港澳回归后,中央政府采取哪些措施促进港澳经济繁荣,有何意义?贰 |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快速阅读课本第二子目,回答以下问题二.“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一)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由来1842年《南京条约》英国永久割让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英国永久割让九龙司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强行租借新界1553年,葡萄牙用欺骗手段私自居留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取得定居权1887年,葡萄牙强行占据(二)“一国两制”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构想。一国:一个中国,即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则性两制:两种社会制度,即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灵活性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意义: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1.提出2.实践3.实现原因二.“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关键因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群众基础:港澳同胞渴望回归;其他因素: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三)两岸关系的进展二.“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九二共识”《反分裂国家法》“汪辜会谈”胡连会“三通”实现1992年11月1993年4月2005年3月2005年4.292008年12月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1.有利因素①历史依据:②根本保证:③正确政策:④交流频繁:⑤榜样借鉴:⑥群众基础:(2)不利因素: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的阻挠港澳的顺利回归与繁荣稳定;两岸人民心向统一。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如何进行调整的?取得了哪些成果?具有什么意义?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是如何构建全方位对外关系新格局的?21世纪的外交总体布局是什么?取得怎样是成就?叁 |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快速阅读课本第三子目,回答以下问题(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外交政策的调整1.依据: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2.内容:(1)中国主张世界上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富贫、强弱一律平等;(2)中国决不称霸,也坚决反对任何霸权主义。(3)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4)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为借口,占领别国领土、干涉别国内政3.成果:(1)1979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建交,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形成了一个有利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2)到1992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达154个4.意义:三.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三.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二)20世纪90年代到世纪之交:推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关系新格局(1)积极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分别同俄罗斯、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及欧盟等建立了发展面向21世纪双边关系的基本框架(2)同美国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3)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睦邻友好关系:倡导并推动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4)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5)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为促进亚太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三)进入21世纪“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1.总体布局:2.外交成就:(1)中美关系总体稳定,中俄关系高水平发展,周边关系取得突破。(2)2002年,中国同东盟国家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3)2003年,中国与欧盟确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4)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致力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5)从2009年开始,和其他金砖国家领导人建立定期会晤机制。(6)积极参与安全与反恐等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充分展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三.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为促进亚太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20C90S到世纪之交:推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关系新格局【合作探究】国际形势变化与我国外交政策调整阶段 政策 背景和原因50年代 “一边倒”60年代 两只拳头出击70年代 一条线一大片1978年后 无敌国外交①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政治遏制、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外交孤立。②中国为维护国家主权,巩固新生政权,采取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政策①国际形势的特点是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②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中苏关系逐渐恶化。③美国继续利用台湾和侵略越南威胁中国。④亚非国家纷纷独立①苏攻美守的国际局面使美国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苏联严重威胁中国安全,故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构想。②改善同美日的关系,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①苏联走向覆亡,第三世界发展壮大,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②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③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①伙伴关系:我相信你不会害我,你也相信我不会害你,别的没了。②合作伙伴关系:我们不会互相损害,我们还要互相赚对方一些钱。③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我们不会互相损害,我们还要互相赚对方很多很多的钱。④战略伙伴关系:我们不会互相损害,我们来一起分配利益吧。⑤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我们不会互相损害,分配利益的时候都为对方着想一下。⑥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唯巴基斯坦):大哥,风里来,雨里去,就跟定你了。⑦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唯俄罗斯):协同进退,步调一致,你弃权我也弃权,你投反对票,我也投反对票。⑧建设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唯美国):本来我们是敌对阵营的,要互相搞死,但我们建设性一下,还是可以商量商量的。⑨战略互惠关系(唯日本):你的利益分配对我有好处?是吗?真的吗?我不信,你肯定要害我!知识拓展——中国的伙伴档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升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外交政策调整“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一国两制”构想“一国两制”的实践:港澳回归两岸关系的发展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关系新格局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课堂小结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反之它又会进一步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各项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