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中外历史刚要(上)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第29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第十一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共十八大-中国梦 中共十九大-新时代 中共二十大-新征程时空架构中共十八大2012年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3年提出“精准扶贫”和“中国梦”提出中国特色战略外交思想2014年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2015年中共十九大召开2017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2018年香港国安法通过2020年十九届六中全会2021年宣告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中共二十大2022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2022年已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 中共十八大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背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2、召开:2012年11月,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做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1)根本成就:(2)总依据:(3)总布局:(一)中共十八大(2012年11月)3、主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 中共十八大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4)总任务:(5)两个百年奋斗目标:(6)领导人:4、内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2013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习近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一、 中共十八大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提出:2、本质:3、途径: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等重要场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3)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二)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2015年2月,习近平明确将“四个全面”定位为战略布局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华儿女的梦。想一想: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实现中国梦做些什么?①我们要担负起对自己、家庭、社会,甚至于时代的责任。②我们要有勇于担当责任的勇气和敢于实现梦想的决心。③我们要有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坚定信念。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⑤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奋斗。二、中共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背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2、召开:习近平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1)主要矛盾:(2)奋斗目标:(一)中共十九大(2017年10月)3、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4、内容:确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梦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一二三四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五位一体: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坚持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历史纵横:“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2015年2月,习近平明确将“四个全面”定位为战略布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内涵 ①核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本质: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途径 ①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②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③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改变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二.新梦想:中共十八大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二)“中国梦”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1.提出: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中国国家博物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2.梦的内涵:(1)核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本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圆梦途径和依靠力量:①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③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二.新梦想:中共十八大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思考】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能为实现中国梦做些什么?①我们要担负起对自己、家庭、社会,甚至于时代的责任;②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③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④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奋斗;……三.新理论:中共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中共十九大1.背景:2.时间:3.报告:4.主题:5.内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2017年10月习近平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主要矛盾奋斗目标指导思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三.新理论:中共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知识拓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的依据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过去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相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两大特征——即更加广泛和更高要求。包括:一是物质文化的需要;二是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开始产生明显的要求,而且不断地增长。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表现为: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平衡等属于不平衡的发展。此外,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首先,我国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其次,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第三,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第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凸显。【易错提醒】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也没有改变我国仍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和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主要任务:反侵略反封建(反帝反封建)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团结一致,联合抗日1956年中共八大: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2017年10月,中共十九: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新理论:中共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知识拓展】中国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三.新理论:中共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回答问题主要内容历史意义正式确立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③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总目标”“总任务”“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两个一百年”三.新理论:中共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 解决问题 意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知识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知识拓展】 进入新时代,“新”表现在哪些方面?(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新矛盾)(2)党的理论创新实现新的飞跃(新理论)(3)党和国家事业确立新的目标(两个100年)(4)中国和世界关系开创新的局面(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5)中国共产党展现新的面貌(新领导核心)四.新征程:中共二十大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一)中共二十大时间报告主题主要内容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团结奋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中共二十大三件大事:①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③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中共二十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2023年3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习近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和国家领导人中共二十大【知识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四.新征程:中共二十大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习近平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四.新征程:中共二十大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思考】为什么说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①伟大建党精神是百年辉煌党史的精神基点;②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③伟大建党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在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 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知识拓展】 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想一想:为什么说伟大的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从历史逻辑来看,伟大建党精神是百年辉煌党史的精神基点;从理论逻辑来看,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从现实逻辑来看,伟大建党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课堂小结】1. 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手段之一且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任务中的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由此可见,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提出( )A.旨在加快将中国建成发达的工业国B.推动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C.在实践上和理论上均具有独创性D.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典题演练2.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的讲话体现出( )A.中国正承担越来越大的国家责B.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与时俱进C.中国已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D.解决主要矛盾必须强化阶级斗争典题演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