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课件(共2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0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课件(共2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中外历史刚要(上)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第30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第十一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挑战中推进事业业 人类命运共同体
时空定位
课程标准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认清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
2013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9年
2021年
“精准扶贫”理念
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思想
“习马会面”
人类命运共同体
香港“修例风波”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国家
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数”聚国力崛起潮
复兴号高铁
国庆“创新驱动”彩车中的大国重器
C919大飞机
深海探测器蛟龙号
5G技术
天宫二号
神威超级计算机
机器人技术
长征系列火箭
北斗卫星
玉兔二号登月车
“数”聚国力崛起潮
第一篇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内涵: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学习任务】阅读教材第一子目的内容,概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含义、任务、成效、意义。
全面,指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小康,指的是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较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是全面小康最大的短板。
——《中国共产党简史》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2021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脱贫攻坚:2021年,取得全面胜利。
意义①锻造脱贫攻坚精神,彰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②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十大报告庄严宣告: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国家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
二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1)经济实力①经济总量:世界第二。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
③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第一。
综合国力:也称国力、国家力量。它是衡量国家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全面发展的主要指标,对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综合国力由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构成。
二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2)基础设施走在世界前列。
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和高速公路里程都居世界首位。
(3)科学技术: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载人航天、探月探火
月球探测器
蔡旭哲与宋令东9小时太空漫步
二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4)人民生活: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8.2岁;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3.5万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
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
二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5)国防建设
①军队改革:重构人民军队领导指挥体制、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和军事政策制度,
②武器装备:推进国防科技创新,大国重器列装。
战略核潜艇——094潜艇
运-20军用大型运输
辽宁舰
第三篇章
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三 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1.对外经贸
(1)挑战①美国单方面挑起中美贸易摩擦②国际上保护主义、单边霸凌的抬头
(2)应对:我国采取有力反制措施,坚决捍卫自身合法利益,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
全局性风险:美国挑起中美经贸摩擦
2024 年,多地发放消费券,带动消费市场回暖,杭州市发放了总计 5 亿元的消费券,涵盖餐饮、旅游、零售等多个领域。
中国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2023 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 3.2 万亿元,占 GDP 比重为 2.54% ;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合作不断深化,2023 年双方贸易额达到 6.52 万亿元,同比增长 2.3%;2023 年中欧贸易额达到 7.1 万亿元,同比增长 0.5%
应对之策:扩大内需与经济结构调整;科技自主创新与产业升级;市场多元化与国际合作深化
三 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三 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2.国家统一
(1)香港:2019年“修例风波”。
挑战:香港爆发“修例风波”,充分暴露出香港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存在的制度漏洞。
修例风波
自2019年6月以来,香港反对派和一些激进势力借和平游行集会之名,进行各种激进抗争活动。虽然特区政府已多次表示修订《逃犯条例》工作已彻底停止,但他们继续以“反修例”为幌子,得寸进尺、变本加厉,暴力行为不断升级,社会波及面越来越广。从6月开始的游行屡屡演变为暴力冲突,其行动完全超出了和平游行示威的范畴。激进分子有组织袭击警察事件开始发生,警察总部两度被包围,政府部门受到滋扰,特区立法会大楼更遭到严重冲击和大肆破坏。
应对措施:
①中央政府坚定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打击和惩治暴力犯罪活动,止暴制乱,恢复秩序。
②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
③全面贯彻“爱国者治港”原则
④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三 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2)台湾:“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
应对①推动两岸交流合作;
②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
挑战:
应对:
①中共十九大提出,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②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
③中共二十大重申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强调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
①2016年民进党上台后,“台独”势力猖獗。
②面对着“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的严重挑衅。
解决台湾问题、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三 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3.新冠疫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防控,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
第四篇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自主学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1)背景: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2)提出:
2014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
(4)意义: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3)内容: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
四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地位: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形成:①首次提出: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提出。
②全面阐述:2015年9月,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的演讲中全面阐述。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概念解析
③写入宪法: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我国宪法序言。
(2)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
四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地位: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坚持对外开放,倡建“一带一路。”
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等;建设持久、开放、包容的世界。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南南合作、增强新兴市场国家的发言权、展现大国担当。
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四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彩车以代表五大洲的五彩风帆、象征互联互通的黄蓝两色桥体为主体形象,底座上的海洋代表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沙漠陆地代表丝绸之路经济带,寓意“一带一路”倡议取得显著成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更好实践。
我们要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习近平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民族复兴,大国崛起
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
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
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习近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