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千万颗青年的心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在山野田间长长的行列结成了坚固的阵线看 群众已抬起了头看 群众已扬起了手无数的人和无数的心发出了对敌人的怒吼士兵瞄准了枪口准备和敌人搏斗啊 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城墙筑成了坚固的抗日的阵线你的名字 将万古流芳在历史上灿烂辉煌歌曲《延安颂》(1938年创作,1940年发表于国统区的杂志《新音乐》)啊 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两个战场、三个阶段反攻阶段相持阶段防御阶段正面战场发挥重要作用。敌后战场成为抗敌主战场。(1937.7)(1938.10)(1945)(1945.8.15)七七事变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广州、武汉失守大反攻两个战场 两条路线国民党 正面抗战战场 依靠政府和军队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 敌后抗战战场 依靠人民的全面抗战路线一、全民族浴血奋战1937.8-11 中旬淞沪会战1937.9-11 初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忻口会战)1938.1-5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1938.6-10武汉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国共合作的典范;首次大捷,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将日军拖入持久作战“如果进行以消灭南京中央政权为目的的全面对华战争,不过三四个月内就可以争取结束。”……日本统帅部认为,占领上海“使其丧失经济中心的机能”,迫使中国政府尽快屈膝投降。——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平型关战役,八路军大捷,其估价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平型关忽然收到惨重的打击和包围被歼,使日寇知道中国大有人在,锐气挫折,不敢如以前那样的长驱直进。”——续范亭“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李宗仁“……共歼敌1.8万人,获缴战车40余辆,装甲车70余辆,大炮50余门,以及其他物资。……台儿庄战役前后中国军队损失1.95万人。”——李蓉、叶成林《大江南北:抗日战争十四年全纪录》任务一:结合教材梳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四次会战情况一、正面战场(国民党)的抗战1、军事抵抗和战略阶段 时间 战役 影响 结果防御 阶段 1937.8-111937.9-111938.1-51938.6-10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取得抗战首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神话,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是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武汉会战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上海沦陷太原失守徐州沦陷武汉、广州失守平型关大捷忻口会战是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正面战场粉碎日本速战速决计划,是战略防御阶段抗日的主战场。中国速胜论一、正面战场的抗战1、军事抵抗和战略中国必亡论一、正面战场的抗战“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抗战爆发后,对于抗日战争的前途,国民党内存在着“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国民党的一部分人认为,“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再战必亡”;也有一部分人寄希望于苏联出兵和英美干涉,认为只要坚持打3个月,国际局势一定会发生变化。在中国共产党内,“亡国论”是没有的,但有少部分干部把抗战的希望寄托在国民党的200万正规军上,急于打大仗,对战争的长期性和艰苦性缺乏准确判断和精神准备。◎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日本是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日本是个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个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日本的非正义战争失道寡助,中国的正义战争得道多助。——整理自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6①中国不能速胜③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②中国不会亡国意义: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念!1938.6 武汉会战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论持久战》1、军事抵抗和战略一、正面战场的抗战1、军事抵抗和战略阶段 时间 战役 结果 影响相持阶段 1941.12—1942.1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中国军队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第三次长沙会战要图◎国军的机枪阵地◎国军展示从日军缴获的战利品?(此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思考2:除了军事抵抗外,还做了什么?英国《泰晤士报》称:“12月7日(指美国珍珠港被袭)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际此远东阴雾密布中(指香港陷落、马尼拉失守、马来亚危急等),唯长沙上空之云彩确见光辉夺目”。◎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一、正面战场的抗战2、战时内迁项目 中国 日本国力 工业总产值 13.6亿美元 60亿美元生铁产量 95.9万吨(含东北) 239.7万吨钢产量 55.6万吨(含东北) 635万吨石油产量 0.02万吨 39.3万吨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 10% 80%军力 总兵力 202.9万人 60余万人有训练的后备兵员 50万人 409.7万人军舰 66艘 200艘军舰总吨位 5.9万吨 77.1万吨飞机 600架(作战飞机仅305架) 2625架抗战时期的中国,国家的经济实力、军事能力和技术水平,都远远落后于日本帝国主义……思考:借助表格对比抗战时期中国与日本的国力与军力一、正面战场的抗战2、战时内迁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工业和高校的内迁原因:日军侵略不断加深; 保存抗战力量概况: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华北、华东各名校师生迁到大后方,北大、清华、南开成立长沙临时大学。长沙被轰炸后,学校西迁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高校南迁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指挥船队,冒着日军的炮火和飞机轰炸,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从而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工业西迁1933年2月起,故宫等地19557箱文物从北平运抵南京。1937年淞沪战役爆发,文物开始了长达10年的万里西行,运抵四川,直至抗战后被运回南京。文物南迁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和精神基础二、敌后战场的抗战1.战略防御阶段:开辟敌后战场◎地道战情境图◎地雷战情境图◎麻雀战:游击队依靠群众,三五成群对敌人突然袭击(1)表现:②开展游击战争(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2)意义:①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在华日军一半以上兵力。1940年,日军对敌后根据地作战使用的兵力47万人。1941年—1942年,日军使用其侵华兵力70%左右约40余万人(不含东北)1943年敌后战场,抗击着占侵华日军的58%、约35万人;伪军的90%、约73.5万人。——杨春:《1940年起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 牵制超一半侵华日军》二、敌后战场的抗战2.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抗战(1)在沦陷区,在积极开展抗日宣传的同时,领导工人怠工、罢工等斗争形式,破坏日军“以战养战”的部署;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斗争,打击日本殖民统治秩序。(2)发动百团大战①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②特点: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进攻作战。③概况: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发动了105个团,约20余万人,投入战斗,取得重大胜利。二、敌后战场的抗战2.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抗战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俘日伪军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1940.8-1941.1 1800多次 2万多人 2000多公里 近3000个“囚笼“政策百团大战百团大战 地点 华北指挥 彭德怀目标 破袭交通线战果 打破“囚笼”政策,标志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二、敌后战场的抗战3.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1)原因:国民党消极抗战,反共倾向日益增长。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突袭“围剿”新四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一个支队9000余人由云岭出发北移,6日,在皖南泾县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8万余人伏击。新四军血战七昼夜,除2000余人突围外,一部被打散,大部壮烈牺牲和被俘。军长叶挺谈判被扣,副军长项英遇难。(2)应对: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一面打退反共高潮一面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思考3: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二、敌后战场的抗战3.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经济上政治上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建设成效显著,同时开展大生产运动,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三三制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分子各占1/3.坚持团结抗战军事上◎三五九旅开垦荒地◎根据地拥护减租减息◎根据地百姓参加投票国民党正面战场 共产党敌后战场领导阶级战场范围抗战路线作战方式战略地位【拓展】全面抗战时期两个战场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1)两个战场实际上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的一部分,是相互依存的。(2)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两个战场互相配合,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区别蒋介石领导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无产阶级国民党统治区敌后建立根据地片面抗战路线只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全面抗战路线依靠人民阵地防御战为主的正规战独立自主的游击战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抗战主战场抗战初期:配合正面战场抗战后期:抗战主战场二、敌后战场的抗战4.人民群众抗战◎活跃于冀中平原的抗日武装——回民支队◎海外华侨捐资的救护车“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积极训练、宣传抗战的台湾少年团◎一名父亲赠予参战儿子的“死字旗”中华民族在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面前,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与统一!全民族浴血奋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三、东方主战场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1942年-1945年1943年11月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标志: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际局势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1.中、英、美三国坚持对日作战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2.日本归还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3.日本从中国人偷得的所有领土,比如满洲、台湾及澎湖,应该归还给中华民国。任务二:结合教材146页梳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同年,通过谈判,中国与英、美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订立新的条约,接着又与10余个西方国家废除旧约,签订新约。三、东方主战场思考4:为什么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军民总共伤亡9000余万人,其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持续作战时间:中国4.5亿中国战区600余万平方千米中国抗击日军240万人1941年秋,日、德、意三国法西斯军队共1110万人战区总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总人口约20亿1.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战场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唯一战场。)2.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三、东方主战场思考4:为什么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罗斯福: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质。援助中国进行的英勇抗战并最终发起反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丘吉尔: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斯大林: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2.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日本主要兵力,有力支援其他盟国,对侵略者的覆灭起了决定性作用。2.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三、东方主战场思考4:为什么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1942年初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43.11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通过《开罗宣言》,决定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联合国家宣言》3.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2.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三、东方主战场①确保滇缅物资交通线②解救缅甸被围英军③东方保卫战打出国威,在盟军中赢得声誉戴安澜思考5:中国远征军为什么入缅作战 四、抗战胜利1.中共七大目的概况内容意义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1945年4—6月;延安。①毛泽东在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②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③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④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任务三:结合教材147页梳理中共七大会议内容中共七大会场四、抗战胜利2.胜利过程德国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日本投降签字仪式1945年8月15日1945年9月2日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8.9 苏军进入东北8.9 毛泽东《对日寇的最后一战》,解放区全面反攻东京湾,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任务四:结合教材148页梳理抗战胜利的过程1945年5月局部抗战时期:①中国共产党提出并促成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战略防御阶段:②制定持久抗战的方针,开辟敌后战场战略相持阶段:③皖南事变后,坚持团结抗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④实行减租减息、“三三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考:为什么中共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外历史纲要上》p148胜仗!胜仗!日本跪下来投降!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向东望,看我们的百万雄师,配合英勇的盟军,浩浩荡荡,扫残敌,如猛虎驱羊踏破那小扶桑。河山再造,日月重光。胜利的大旗,拥护着蒋委员长!我们一同去祭告国父,在紫金山旁。八年血战,千万忠魂,才打出这建国的康庄。真不负我们全民抗战,不负我们血染沙场。——原中央大学校长 罗家伦《凯歌》从《凯歌》中,你能得出抗战胜利有哪些原因?能发现作者缺失的地方吗?为什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盟军的有力援助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身份立场影响事实判断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与援助)(国共合作,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中英《南京条约》签字仪式◎中日《马关条约》签字仪式◎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①近代首胜: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②大国重立: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重新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③民族复兴: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本课总结二、敌后战场的抗战一、正面战场的抗战三、东方主战场四、抗战的胜利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中旬)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初):平型关大捷、忻口会战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1938年6月中旬—10月下旬)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1942年1月)毛泽东《论持久战》敌后战场的开辟敌后战场的抗战:发动百团大战打退国民党反共高潮(皖南事变)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民众的抗战:战时内迁,各阶层、各民族、海外华侨等的支援为什么中国战场是东方主战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中共七大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意义、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