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课件(共27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课件(共27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1.在刚才的视频中,你感受到了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除了视频的内容之外,你还知道我国哪些优秀传统文化?
古典建筑文化、梯田、二十四节气、文字、诗歌等等
道法
汉字
皮影戏
象棋
中药
太极
戏曲
瓷器
火锅
思考:请你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重要性、重要内容以及做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观看视频,思考:
1.从视频中你感受到了哪些中华文化?
2.从视频中,你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哪些魅力?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
建筑;剪纸、绘画、音乐、中医等文学艺术;诗词歌赋等文化典籍;美食、服饰、传统节日等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3.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年贺词中你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什么重要性?
探究与分享
【笔记】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形成、重要性、重要内容、做法?
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
形成: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重要性: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
b.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重要内容: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传统美德;
做法:①要传承核心思想理念、弘扬中华人文精神、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②用它来滋养精神世界,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戏曲
传统节日
文物
传统建筑
名著
传统绘画
书法
剪纸
以上图片体现了中华文化什么特点?
特点:源远流长
特点:博大精深
特点:历久弥新
(1)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
(2)作用: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P49(知识总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第六课 传承核心思想理念
第1课时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50-53的内容,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重要性?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探究与分享
雨水
清明
大暑
雨水有雨庄稼好
大春小春一片宝
清明前后
种瓜点豆
大暑不浇苗
到老无好稻
中华民族对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有深刻的思考,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
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保护环境”
“十年禁渔”
“斧斤以时入山林”
“美丽中国建设”
“永续发展”
“并不意味着消极被动地屈从于自然,也不意味着为所欲为,而是适度合理的范围内开发自然、造福人类,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之路。”
如今的我们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不是消极被动地屈从于自然,也不是为所欲为,而是适度合理的范围内开发自然、造福人类,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之路。
相关链接
出自先秦著名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经》,本义是大道以自己本来的样子为法则。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人们更多的是在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意义上理解“道法自然”。
“天”的含义十分丰富,当代人一般将其理解为自然、自然规律;“人”,主要指人、人类社会。一方面,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应该致力于认识和把握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与自然融为一体,即“与天地合其德”;另一方面,人还应致力于促进万物的发展与宇宙的和谐,即“赞天地之化育”。
“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本义是大道以自己本来的样子为法则。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人们更多的是在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意义上理解“道法自然”。
“天”理解为自然、自然规律;“人”,主要指人、人类社会。一方面,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应该致力于认识和把握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与自然融为一体,即“与天地合其德”;另一方面,人还应致力于促进万物的发展和宇宙的和谐,即“赞天地之化育”。
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李白
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习近平
名言警句:
探究2:典故里的中国
李冰,战国时期秦昭王时期的人。被昭王任命为蜀郡太守,李冰上任的时候就发现洪水和干旱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人民。于是,如何治理水,成了李冰这个新太守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李冰需要治理的是岷江水,于是李冰亲自到岷江的发源处考查水情,从而决定如何治水。
为了治水,李冰可以说是尽心尽力的去做每一件事,亲自考查,亲自监督,亲自测量,亲自施工。李冰将自己的大好年华全都献给了都江堰。他儿子李二郎受父亲的影响,也将都江堰的修建视为己任。李冰父子二人都为都江堰的修建奉献了自己的大好年华。
思考:李冰父子的事迹对你有什么启示?
笔记2:核心思想理念的内涵
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中华民族倡导做人做事要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既怀抱梦想,又关注现实,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
(回应:做人做事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实事求是”出自《汉书》,原指根据实证,求索真知。这种精神为后世所推崇,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全新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1945年,党的七大将“实事求是”写入党章,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习近平指出:“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实事求是。今天,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还是要靠实事求是。”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抓任何工作,给群众办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习近平
名言警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当前,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青少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要走在创新创造前列,具备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
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造与创新。
④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中华民族主张“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认为社会发展必须惠及人民,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惠民利民”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使人民得到实惠 ,让人民得到好处 ,方便人民做事,追求群众生活的安稳幸福等。
◆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理念?
“安民富民”的意思 是使国家安定,使人民富裕 。这个词语通常用来描述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即国家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的内容
新闻直通车:你知道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践行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措施吗?
1.教育: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2.住房: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
3.养老: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4.就业:加大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鼓励企业扩岗。
5.消费补贴: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延续购置税减免政策……
活动探究五
春秋时期,孔子到卫国去,弟子再有驾车。孔子看到卫国人丁兴旺,感叹道:“人真多呀!”冉有问:“人口增加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孔子回答:“让人们富裕起来。”冉有又问:“富裕起来之后,又该怎么办呢 ”孔子回答:“发展教育。”这就是孔子倡导的“庶、富、教”的治国思想。
思考探究:谈谈你对孔子“庶、富、教”思想的理解。
体现了孔子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即惠及人民,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认为社会发展必须惠及人民,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总结归纳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的内容 (P51-P53)
①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的思想
②脚踏实地、 实事求是的思想
③革故鼎新、 与时俱进的思想
④惠民利民、 安民富民的思想
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
和谐共生
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造与创新
社会发展必须惠及人民,让人民过上安定
富足的生活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必须立足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历久弥新

思想理念
o
地位
和作用
★内涵
①深邃博大,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
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
③有助于我们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我们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启迪。
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④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课堂练习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实事求是。今天,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还是要靠实事求是。”这要求我们( )
①做人做事从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
②只能关注现实,不可有自己的理想
③注重立足实践,在实践中探求真知
④按照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课堂练习
2.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的特定节令。我们在农业谚语、生活习惯、饮食习俗等诸多方面,都能感受到二十四节气文化的影响。对二十四节气的认识体现了( )
A.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B.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C.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D.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A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课堂练习
3、几千年来,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延续至今。对此,我们可以感知到(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
③甲骨文是中华文化的唯一精髓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