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课件(共28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课件(共28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2)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议学
任务
1.请说出图片中的传统美德故事?你还知道哪些美德故事?
2.这些故事蕴含着什么传统美德?
西




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第一框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道德修养: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做人处世的根本准则,养成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健全人格:
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责任意识:
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培育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
教学难点 中华传统美德的地位和作用。
自学导航(P65-68)
1.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 作 用 )
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 涵
孝亲敬长
忠贞爱国
见贤思齐
【黄香温席】东汉黄香夏日为父扇凉枕席,冬日以身暖被,展现孝亲敬长的美德。
【孟母三迁】孟母之所以三次搬家,为了给孟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向有才能的人学习。
【苏武牧羊】汉代苏武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拒绝威逼利诱,牧羊十九年不屈,彰显爱国坚贞的气节。
议学提示:
议学提示:
山西师范大学学生孟佩杰,8岁起照顾瘫痪养母。每天给养母做康复训练、背着上学,考上大学后带着养母住宿舍。2021年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孝亲敬长
"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南仁东,放弃国外高薪,22年扎根贵州深山。2016年FAST建成时已罹患肺癌,仍坚持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
爱国情怀
张桂梅创办全国首所免费女子高中。身患23种疾病仍坚持家访,14年送2000多名山区女孩考上大学。
敬业典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流传已久、脍炙人口的美德故事,当代中国仍有许多美德故事正在上演着……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议学小结】(笔记)
1.传统美德有何特点?(P65 标题)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2)有助于我们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惑,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3)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4)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2.为什么要践行传统美德?(P65—66 )
设计思考之“美德深度追问”
综合大家的意见,同学们准备选取几个美德故事在长廊上进行呈现,其中“梨虽无主,我心有主”和“四知拒金”的故事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
01
这些故事蕴含着什么传统美德?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①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②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知识归纳
(1)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3)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探究与分享
思考:这则故事蕴含了什
么传统美德
点拨:蕴含了孝悌之道。
视频《扇枕温席》
谈谈你对“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的理解。
据《元史》记载,元代大学者许衡同众人一起逃难,时值盛夏,人们又饥又渴。有人发现路边有一棵梨树,大家便争先恐后去摘梨。许衡却端坐树下,不为所动。人们问他为何,他答道:“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们说乱世中梨树无主,许衡说:“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参考答案:意思是:梨树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这句铮铮名言传达了一种做人准则,刻画了一条不可逾越的做人底线。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面对诱惑,坚守道德操行,固守廉耻尊严,恪守心灵纯洁,这是人格的最高境界。 启示:①要自觉遵守规则,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②要有廉耻的荣辱观念。
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判断一切是非、善恶、荣辱,都需要明确的标准。“由义为荣,背义为辱。”
中华民族一贯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这一荣辱观念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标准。
【笔记】2.中华传统美德内容和要求
知识拓展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孝,指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和爱戴;悌,本义指对兄长的敬爱和恭顺,也泛指对同辈和朋友的尊敬和友善;忠,指尽心竭力、尽职尽责,常指为国尽忠;信,指讲诚信;礼,指为人处世懂礼貌、讲规矩;义,指做事情符合道义;廉,指廉洁奉公;耻,指自尊自重,有羞耻之心。




苏武牧羊
西汉时期,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想招降他,还将他流放至北海牧羊,苏武拄着代表汉朝的符节,始终不肯背叛自己的国家,茹毛饮血,19年才返回汉朝。
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季布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会设法办到,楚地广泛流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体现了重然诺、守诚信的美德。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孝,指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和爱戴;悌,本义指对兄长的敬爱和恭顺,也泛指对同辈和朋友的尊敬和友善;忠,指尽心竭力、尽职尽责,常指为国尽忠;信,指讲诚信;礼,指为人处世懂礼貌、讲规矩;义,指做事情符合道义;廉,指廉洁奉公;耻,指自尊自重,有羞耻之心。
相关链接p67
这一故事流传到后世,形成了“墨悲丝染”的典故,人们常用它说明人也会受到社会环境的熏染。
教学目标
阅读感悟
思考: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有一次,墨子路过一个染坊,看到纯白的丝放进染缸里,拿出来就成为五颜六色的了。他感慨地说:丝放到青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青色,放到黄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黄色,放入的染缸不同,出来的颜色也不同。所以染丝不能不慎重啊!
崇德向善
见贤思齐
阅读感悟
点拨:(1)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崇道德、一心向善的优良传统。
思考:为什么要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2)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德者,本也。”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崇道德、一心向善的优良传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有利于营造良 好的社会环境。
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
(1)要求:中华儿女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兴衰、民族存亡紧紧联系在一起,尽心竭力报效国家。
(2)作用:爱国情怀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结论3: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③.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P67
活动3:聆听脊梁答复,感悟美德内涵
钱七虎子
“幸福从来不会从天而降,是一代代人的接续向前,是一代代人挺起的脊梁”
年轻的朋友们,希望你们在我们的奋斗之上,去探索前人没有探过的路;去实现我们还没有实现的梦想;去书写新的令人骄傲的中国故事;去挺起新时代民族精神的脊梁。
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P68
(1)要求:中华民族强调“明伦”“尽责”,要求每个人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人伦职责,不仅要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而且要兼济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
(2)作用:这种担当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撑。
钱七虎的话语,还启迪我们青少年应拥有怎样的意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家庭责任
社会责任
国家责任
【笔记】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体现)?P66-68①-④
环节二:“追溯历史文脉,解读美德内涵
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P66
②.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P67
③.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P67
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P68
●有助于我们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解决生 活中的各种困惑,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推进社 会主义道德建设。
●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 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向未来的宝贵精 神财富。
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②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③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作用/意义
★内 涵 / 体

本 课 课 堂 小 结 —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课堂小结
1.“广东好人”丘泽锋,放弃高薪工作回家乡担任村干部,带领村民自主创立品牌农业,并成立文旅产业公司,让家乡从省定贫困村蝶变为“全国文明村”。丘泽锋的做法(  )
A.弘扬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B.发扬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C.弘扬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D.体现了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A
课堂训练
2. 2024年3月5日是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六十多年来,雷锋精神生生不息:奋斗在一线的基层干部、默默奉献的众多志愿者……每一个热心人,都在演绎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这启示我们要做到( )
A.孝悌忠信 B.礼义廉耻
C.精忠报国 D.见贤思齐
D
课堂训练
3. 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为四维 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这主要体现了(  )
A.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B.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C.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A
课堂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