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师大附中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一句话核心知识点 课件 (共6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北师大附中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一句话核心知识点 课件 (共67张PPT)

资源简介

(共67张PPT)
2025年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
九年级 下册
 
初中《道德与法治》一句话核心知识点
一、“最、第一、首位、首要”类
1.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不尽相同,学习方法也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2.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3.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4.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5.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6.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
7.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8.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9.在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是广大人民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国家安全是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
10.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11. 我们都应当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12.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13.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14.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15.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16.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17.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18.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1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20.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统一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21.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
22.监督是监察委员会的首要职责。
23.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24.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25.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26.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27.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28.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2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0.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31.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32.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3.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
34.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35.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36.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
37.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38.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实行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9.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
40.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41.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42.促进发展,要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
二、“根本”类
1. 国家利益是广大人民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
2. 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3. 从根本上说,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一致的。
4. 国家安全是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
5. 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6. 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7.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8.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9.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10. 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1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1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3. 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14.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15. 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16. 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
17.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18.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19.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三、“基本、基础、基石”类
1. 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2. 尊重老师是我们作为 “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
3. 人的基本情绪:喜、怒、哀、惧等。
4. 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
5. 承担责任既是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也是集体发展的必要前提。
6.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7. 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
8. 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9.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10.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
11.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12. 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13. 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14. 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15.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6. 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17.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18. 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19.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20. 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21.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22. 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23. 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24.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25. 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6. 劳动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27. 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28. 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29.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30.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31.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3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3.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4.追求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是法治的价值追求,体现了法治的基本精神。
3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36.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
37.公民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38.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行。
39.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4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41. 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42. 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43.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 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44.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45.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46.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47.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48.基本国策: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49.“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50.“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51.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52.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53.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54.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55.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56.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7.人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要从事一定的职业,这是社会分工的要求,也是个人为社会作贡献、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路径。
四、“重要”类
1. 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2. 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3. 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4. 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是家庭幸福美满的重要条件。
5.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
6. 生理发育是青春成长的重要信号。
7. 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自强的重要内容。
8. 与异性交往是我们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
9. 集体成员之间的和而不同、相互激励和竞争是集体发展的动力,也是集体活力的重要表现。
10. 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11. 互联网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重要作用。
12. 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
13. 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14. 维护国家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15.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16. 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17. 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都是增强宪法意识的重要举措。
18. 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体现。
19.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2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2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2. 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23.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
24. 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25.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26. 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27. 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8. 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29. 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30.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31.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
32.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33. “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
34. 商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完成和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35.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6. 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37. 我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五、“主要、主导、主体、主题”类
1. 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2.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4. 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5.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6. 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
7.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8. 促进发展,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六、“核心、中心”类
1. 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2. 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3. 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是宪法核心价值。
5.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6.为了实现司法正义,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
7.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8.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9.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10.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1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2. 文化最深层的内核是:价值观。
13. 我国倡导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4.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5. 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七、“目标、目的”类
1. 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2.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3. 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4.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5.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6. 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7.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8.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已经实现);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9.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 “两个阶段”及其战略目标: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界中叶,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0. 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目标:力争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八、“制度、原则、准则”类
1.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2.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3.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
4. 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5. 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
6. 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
7.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8. 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9.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1. 民主选举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12. 社情民意反应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有力保证。
13.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14. 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15.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16. “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
17. 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 “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18.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
19. 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九、“战略、方针、方略”类
1. 健康中国战略。
2. 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 “走出去”发展战略。
4. 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5. 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6. 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7. 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
8. 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9. 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10.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
11.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十、“特点”类
1. 中华文化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2. 中华传统美德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3. 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人口众多;新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
4.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格局: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5. 当今世界的特点:这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紧密联系的世界。
十一、“保证、保障”类
1. 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2. 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3. 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4. 维护国家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5. 国家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6. 国家安全是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7. 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8. 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9. 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
10. 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11. 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保证。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12. 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13. 法律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
14. 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15. 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16.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17.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十二、“体现、表现”类
1. 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2. 青春期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
3. 情感伴随着我们的生活经历不断积累、发展,这正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体现。
4. 集体成员之间的和而不同、相互激励和竞争是集体发展的动力,也是集体活力的重要表现。
5.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6. 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7. 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8. 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9. 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10. 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
11. 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都是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
12. 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14. 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15. 商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完成和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16. 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
十三、“本质、实质”类
1. 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
2. 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3.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4.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5. 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6.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7.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十四、“前提、依据”类
1. 在集体生活中,竞争是以承认、尊重为前提的。
2. 承担责任既是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也是集体发展的必要前提。
3. 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4.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5. 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6. 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7. “一国”是实行 “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8. 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十五、“精神”类
1. “止于至善”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2. 美好集体是我们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精神家园。
3.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价值追求,更是一种精神境界。
4. 追求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是法治的价值追求,体现了法治的基本精神。
5.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6.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7. 中华传统美德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8. 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10. 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
11.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十六、“其他”类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 “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 “二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
4. 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5. 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6. 五大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
7. 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8. 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9. 新发展格局: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10. 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
十七、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
(一)经济常识易错易混点
1. 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按劳分配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
3. 国有经济的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4.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经济的地位: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5. 对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巩固和发展。
6. 对非公经济的政策:鼓励、支持、引导。
7.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二)政治常识易错易混点
1.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 我国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 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5. 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6.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7.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8.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
9. 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国家行政机关。我国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 (中央人民政府)。
10. 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
11. 我国审判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的职权:行使审判权。
12. 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的职权:行使检察权。
13. 我国的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14. 人民与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权力机关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15. 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形式: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
16. 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7. 人大代表的职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提案权。
18. 人大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19.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20. 人民军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柱石,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
(三)公民权利、义务常识易错易混点
1.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2. 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 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4. 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体现: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
5. 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人身自由。
6. 侵犯人身自由权的行为:非法拘禁,非法搜查公民身体,非法剥夺或者限制人身自由。
7. 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8. 财产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
9. 既是权利又是义务:劳动和受教育。
10. 公民维权的方式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
(四)法律常识易错易混点
1.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 行政处罚包括:罚款、行政拘留等。
3. 刑法的作用: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4. 犯罪的特征及其地位: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
5.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6. 提供法律服务的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处、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
7. 诉讼的地位: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8. 法律的特征: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9. 法律的作用:规范作用;保护作用。
10. 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1. 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六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
12. 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13. 根据违反的法律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 (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和犯罪 (对社会危害最严重)。
14. 诉讼的种类: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
(五)其他易错易混点
1. 当今世界的特征:开放、发展、紧密联系。
2. 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
3. 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4. 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5. 我国的国际地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6. 我国的基本国情: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 我国的全球治理观:共商共建共享。
8. 对待外来文明的态度: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9. 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