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师大附中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解题方法和技巧 课件 (共2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北师大附中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解题方法和技巧 课件 (共20张PPT)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2025年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
初中《道德与法治》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道德与法治》解题要领口诀
选择题,别大意,排除法,仔细辨;材料题,先审问,审主题,是为怎;
带着问,读材料,分层次,抓关键;定思路,有框架,多角度,有条理;
是什么,说明题,析材料,简短答;为什么,原因题,析现状,写原理;
怎么做,做法题,多角度,找措施;结合问,扣紧理,字迹整,必成功。
二、单项选择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选择题一般由背景材料、题干规定和题肢三部分组成。解题基本方法:“一个原则、两个关注、三个审查、五个排除。”
1.“一个原则”
先审题干,后审题肢,肢干相连,以干求肢,这是解答选择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2.“两个关注”
一是要关注题干中的关键词,如:“中心”“基础”“核心”“关键”“前提”“根本”等,要依据关键词进行准确选择。
二要关注带有绝对性字眼的题肢,如“任何”“一切”“所有”“唯一”等。三是要关注带有绝对化意思的关联词,如“只有……才能……”“只要……就……”等。一般情况下带有绝对性字眼和绝对化关联词的题肢往往因观点过于绝对或片面而被排除。
3.“三个审查”
首先审题干,把握关键词(时间、方位、主要、核心、根本等),明确题目主要意思。
其次审题肢,根据“以干求肢”的原则,对所有备选题肢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
最后审题肢与题干之间的关系:(1)分析题肢与题干材料是否存在必然联系。(2)分析题肢与题干是否存在直接联系。(3)分析题肢与题干要求是否相符。
4.“五个排除”
(1)排谬法:排除错误选项。(2)排异法: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3)排重法:与题干意思相同、重复的说法。(4)排倒法: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5)排乱法:题肢的共性可以确定备选题肢中哪些应该选或不应该选。在四个选项中,包含不该选的题肢可以排除,不包含该选的题肢也可排除,即排误与选对相结合。
例题:(2023·北京)在某校心理游园会的“微笑欢迎您”驿站,同学们制作果蔬笑脸,画出自己的微笑卡,将自己的“坏情绪”写在卡片上丢进“情绪回收站”,微笑着在满是笑脸的背景墙前拍照留念……。这些活动旨在引导学生( B )。
①学会调节情绪,化解烦恼
②尊重他人感受,关爱自己
③保持积极心态,健康生活
④避免负面情绪,传递温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调节情绪。同学们将自己的“坏情绪”写在卡片上丢进“情绪回收站”,从而学会调节情绪,化解烦恼,并且保持积极心态,健康生活,故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尊重他人感受,关爱自己,故②不符合题意;不应避免负面情绪,而是要学会调节负面情绪,负面情绪对我们成长也有意义,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三、非选择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考查角度
非选择题由材料和设问组成,设问常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角度进行考察。
1.是什么——含义、概念、内涵、关系、内容、特点、特征、表现、范围、性质、现状、本质、说明、体现、反映……。
2.为什么——原因、作用、意义、影响、危害、因素、地位、目的、依据、理由、背景、必要性、重要性、条件、出发点……。
3.怎样做——要求、意见、建议、做法、措施、对策、方式、方法、策略、态度……。
4.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理解、认识、辨析、评析、评价、点评、新闻解读、发言提纲、解说词、报告、启示、警示(侧重写怎么做)……。
(二)非选择题审题的一般思路
读题→审题(审设问、审主体、审材料)→联系(教材知识、时政知识)→搭建提纲→书写答案(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
第一步:审题。从具体要求看,包括5个要素:①问题——本题要解决什么问题或哪些问题;②角度——围绕“问题”,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分析,还是只从其中某一个或两个角度分析;③知识范围——是运用哪个模块的知识,有没有更具体的限制;④答题条件——设问中对于解答该问题有没有指向性或限制性条件,如“结合(联系)材料……”等;⑤分值——提醒答题要点。
第二步:审材料。①看完所有的材料(文字、图表、数据);②将材料逐句分层,逐段概括;③圈画关键词,链接教材考点。
第三步:作答。①要用较简短的文字准确地表达出题目要求回答的主要内容,体现一个“准”字;②要求思维层次清晰,逻辑严密,体现一个“清”字;③答题的角度要求面面俱到,体现一个“全”字;④语言简约明了,叙述时要体现一个“简”字。即要做到:
1.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审题顺序来进行。
2.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
3.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4.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总分等逻辑关系。
5.答案组织完整化:联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最新观点进行答题从而争取加分(内在美)。
6.字迹书写整洁化:以整洁的卷面争取印象分(外在美)
例题:(2023·北京)路,便捷通行,指引方向。
材料一 今日中国,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从高原到大漠,从城市到乡村,条条大路穿山跨河,纵横交错,连接起祖国壮丽山河。
*涡振指的是大跨度桥梁在特定风速下出现的一种振动现象。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修建这些路的意义。
分析:第一步:审设问,关键词① “意义”,从意义的角度作答;关键词② “结合材料”,限制了答题的条件和范围。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包括:“桥”见贵州、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大小凉山彝区、乡村振兴、新疆、一带一路等,由此可链接推进共同富裕、缩小发展差距、增进民族团结、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等。第三步:组织答案。
答案:①改善民生,推进共同富裕。②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③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增进民族团结。④有利于对外开放,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⑤促进香港澳门与内地共同发展,巩固国家统一与繁荣。
材料二 今日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从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到改革开放后提出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从党的十八大明确“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党的二十大擘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千年小康”的伟大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的;“百年富强”的宏伟目标,前方仍有关山万千重,但“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中国人民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勇往直前,阔步前行。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如何走好前方的奋进路。
【分析】
第一步: 审设问,关键词 ① “如何 ”, 从怎么做的角度作答 ; 关键词 ②“结合材料 ”, 限制了答题的条件和范围 。第二步:审材料 , 提取关键词 ,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包括: 党 、自己的路、做则必成、有这个信心、心往一处想等, 由此可链接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干精神、团结奋斗 、自信等。第三步: 整合信息, 组织答案 。
答案:
①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听党话,跟党走。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③中国人民自信自立,团结奋斗,实干担当,为国奉献。④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发扬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等。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