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部编版(2025)七年级下册青春之光作者:祝红蕾新课导入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这是2019年“感动中国”组委会颁给 的颁奖词。黄文秀人物介绍黄文秀(1989年4月18日—2019年6月17日),女,壮族,中共党员,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巴别乡德爱村多柳屯,生前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副科长、派驻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2019年6月17日凌晨,从百色市返回乐业县的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2020年5月17日,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 。2021年2月25日,被追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6月29日,中共中央追授黄文秀“七一勋章”。作者简介祝红蕾,潍坊临朐人,现为中国作协会员,潍坊市文联首届签约作家。自15岁起开始发表作品,在《大家》《青年文学》等刊物发表作品200余万字。已出版散文集《清欢过红尘》《在一只碗里过一生》,中短篇小说集《金波的星期九》。获山东散文30年创作新锐奖、首届延安文学奖等奖项,被评为山东省十佳青年散文家、齐鲁文化之星等。创作背景本文作者祝红蕾深受黄文秀事迹触动,决定创作散文,带大家重走黄文秀的“长征路”,用文字再现其“青春之光”。为写好文章,祝红蕾深入走访调研,从黄文秀的校园时光到工作的百坭村,收集大量素材。创作时精心选材,运用多种手法呈现黄文秀工作生活场景,并摘引其日记和入党申请书,多视角展现她的精神品质。文体知识报告文学1.概念:报告文学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结合了新闻和文学的特点,旨在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物活动。2.特点:(1)真实性:报告文学的核心在于其真实性。它必须基于真实发生的事件,不允许虚构或夸大其词。(2)文学性:运用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包括生动的情节描述、典型的细节刻画以及抒情和议论性的表达方式。(3)新闻性:报告文学中对事件的选择和叙述方式上,要求作者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并呈现事件的核心要素 。字词辨析瓢泼( ) 山坳( ) 静谧( )憋屈( ) 熟络( ) 心扉( )执拗( ) 噩耗( ) 毛坯( )心急如焚( ) 直言不讳( )初来乍到( ) 围追堵截( )fénluòàopīfēipōniùèmìbiēhuìzhàjié字词辨析心急如焚:直言不讳:辗转难眠:风雪载途:踽踽独行:熠熠生辉:执拗:噩耗:心里急得像火烧的一样。形容非常着急。直截了当地说出内心的话,丝毫不加掩饰。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一路上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载,充满(道路)。形容独自走路孤零零的样子。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形容人过于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愿妥协或听从他人建议。通常指的是突如其来的坏消息,尤其是指有关生命危险或严重不幸的消息。整体感知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并分别概括课文四部分的内容各部分内容:黄文秀到广西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第一书记,使全村 88 户成功脱贫。因路遇洪水受困,不幸牺牲。①关心灌溉农田的水渠,路遇洪水不幸牺牲。②开始扶贫工作,两个月时间逐一走访贫困户。③从砂糖橘产业入手,带领全村脱贫。④村民对黄文秀遇难的悲痛和怀念 。整体感知2.划分文章层次,思考:文章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引子(1-4):黄文秀遭遇险情“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5-14)“我心中的长征”(15-27)倒叙顺叙结语(39-40):用青春热血点亮万家灯火主体(5-38)①倒叙开篇,设置悬念,渲染了紧张氛围,于洪水肆虐和父亲病重的矛盾冲突中凸显了她舍小家为大家的高贵品质。②顺序记叙,条理清晰地记叙了黄文秀在百坭村开展扶贫工作的具体事迹。整体感知3.读一读三个小标题,分别是谁说的话,用一句话概括小标题的内容。“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研究生毕业时说的话“我心中的长征”——日记里的话“仿佛她还在一样”——村民怀念①“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担当使命,逐户摸底,绘制脱贫路线图,发展产业。②“我心中的长征”——排除万难,脱贫攻坚取得进展,村民看到脱贫希望。③“仿佛她还在一样”——噩耗传来,村民痛惜,怀念文秀书记。精读探究1.文章开头写水渠被洪水冲断,黄文秀决定返回百坭村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引出主人公黄文秀,突出她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即使在周末看望病重父亲时,也毫不犹豫地投身到应对突发灾害的工作中。为后文她在途中遭遇危险乃至牺牲埋下伏笔,使情节发展更具连贯性和悲剧色彩。初步展现她心系村民、勇于担当的形象特点。精读探究2.略读三个部分内容,思考: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件表现黄文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精神的?勾画关键语句,完成“黄文秀扶贫档案卡”。姓名 黄文秀 性别 女职务 任职时间工作 内容 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2018.3.26-2019.6.17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初入百坭村,面对质疑,多次走访贫困户。帮村民干活、学方言,努力拉近与村民距离。用两个月走访完贫困户,绘制分布图。我心中的长征积极发展乡村砂糖橘产业。推动党组织建设,落实制度并建讲习所。修通屯路,通路灯等,助村民脱贫。仿佛她还在一样帮患先天性脑病的孩子申请低保。帮老人申请养老补贴和茶油树贷款。精读探究3.文中描写黄文秀在扶贫过程中遇到村民的不信任,这对塑造她的形象有何意义?通过对比,更加突出黄文秀的坚韧和执着。面对村民的质疑,她没有退缩,而是积极想办法去赢得信任,展现出她强大的内心和坚定的信念。从侧面反映出扶贫工作的艰难性,体现她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的精神品质。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立体,让读者看到她在扶贫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诸多挫折才取得成果。精读探究3.文中描写黄文秀在扶贫过程中遇到村民的不信任,这对塑造她的形象有何意义?通过对比,更加突出黄文秀的坚韧和执着。面对村民的质疑,她没有退缩,而是积极想办法去赢得信任,展现出她强大的内心和坚定的信念。从侧面反映出扶贫工作的艰难性,体现她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的精神品质。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立体,让读者看到她在扶贫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诸多挫折才取得成果。精读探究4.请同学们在文中划出带有数字的句子并思考:你读出了什么?①百坭村有11个自然屯,共472户,其中195户是贫困户。这些屯子分散在山坳里,山高路陡,上门一趟十分不易。②2018年底,通屯路、硬化路连接起了四个屯的家家户户,两个屯的夜色第一次被47盏路灯照亮,四座蓄水池建起来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全村有88户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从文秀刚刚上任时的22.88%下降到了2.71%。以上是概括性叙述。黄文秀用一年多的努力奔忙点燃贫困村的希望。通过数字,让我们体会到黄文秀担负的脱贫攻坚任务之艰巨、辛苦。精读探究5.找出对黄文秀进行描写的语句,赏析运用描写手法写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通过直接描写黄文秀在笔记本上手绘“民情地图”,详细记录着195户贫困户的信息,体现其工作细致。①宿舍窗外青山含黛,静谧的夜里传来声声虫鸣,初来乍到的第一书记却无法入百色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父老乡亲守着青山绿水,却过着穷得叮当响的日子,不让她心焦 精读探究5.找出对黄文秀进行描写的语句,赏析运用描写手法写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神态、语言描写,生动且真实地展现出黄文秀面对村民排斥时内心的委屈。体现出她一心扶贫、不惧困难、执着奉献的品质。②她打开了驻村日记,眼泪吧嗒吧嗒掉了下来:“我觉得心里憋屈,搞不懂为什么我辛辛苦苦地翻山越岭、走村串户,老百姓们却对我这么排斥……”。精读探究5.找出对黄文秀进行描写的语句,赏析运用描写手法写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语言描写。这句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恶劣的自然条件及沉重的脱贫任务非但没有吓退黄文秀,反而让她更加坚定,折射出黄文秀对党忠诚、对事业热诚、对群众真诚的青年党员风采。③“走出去之后,肯定有一部分人要回来的,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精读探究精读探究5.找出对黄文秀进行描写的语句,赏析运用描写手法写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外貌、语言描写,体现出她一心为村民谋发展的急切与担当,凸显了她敬业奉献、真抓实干、心系百姓的优秀品质。④当黄文秀泥水淋漓地站在班统茂面前的时候,这个壮家汉子“认栽”了。“班大哥,你只要认真种好你家的果,再领着乡亲们扩大种植面积,其他问题我来解决。”来不及擦去身上的泥水,黄文秀诚挚地说。精读探究5.找出对黄文秀进行描写的语句,赏析运用描写手法写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用村民的话侧面衬托黄文秀工作坚韧执。通过村民班统茂的言行,侧面衬托黄文秀用真心真情感动了旁人。通过村支部的变化和周昌战的称费面突出黄文秀努力工作得到了人们认可。①慢慢地,村民们对她打开了家门,敞开了心扉:“你这个女娃娃还真是难缠得很可”“一个女娃子,开一个多小时车,山路上跑了一趟又一趟,人家图什么 人心都是肩的,是不是 ”班统茂深受感动,埋头干了起来。他带头成立砂糖橘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农施肥,疏果,治虫,建设“标准化果园”......村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越来越强,村民的心气干劲也越来越高。周昌战由衷地称赞文秀:“她年轻有文化,点子多,做事有韧劲,大家都服气!”精读探究5.找出对黄文秀进行描写的语句,赏析运用描写手法写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从侧面衬托出黄文秀是一位真正把村民当亲人的好书记,写出村民们对文秀书记的怀念之情。②村民们忘不了文秀常背的双肩包。村民们忘不了文秀天天穿着的运动服和运动鞋。村民们更不会忘记文秀那向日葵一样灿烂的笑容。路灯亮起来了,村民们驻足凝望怀想,有人在轻声自语:“仿佛她还在一样。”精读探究6.结合具体内容说一说,你从文中感受到黄文秀的哪些优秀品质 面对老百姓的排斥,她用两个月时间,逐一走访了贫困户,摸清当地山水风土、村情民意。三次到班统茂家“围追堵截”。一心为公心系百姓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不怕困难坚韧顽强她为父老乡亲守着青山绿水,却过着穷得叮当响的日子而感到心焦;一年时间,全村有88户成功脱贫;得知水渠被洪水冲断,冒雨开车180多公里返回百坭村。通过朋友圈和电商服务站昼夜不停地发布信息,联系买家。和村民一起采摘茶叶,浇灌蔬菜,盘算一年的收成。她和村委班子成员带领村民遇阻修路,逢水架桥,遇暗装灯,几乎天天在市、县、村之间来回奔波着为乡亲跑项目、请专家。精读探究7.本文主角是黄文秀,但最后一段为什么要提及全国那300多万名干部 说说你的理解。像黄文秀这样忠于职守、有强烈的责任感、赤诚为民、坚守初心、勤奋努力工作、勇于担当、不畏艰险、扎根奋斗有韧性、大公无私、甘于奉献,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优秀人物还有很多,提及那300多万,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表达作者对他们的赞美、敬佩之情,使文章主题升华。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国有300多万名干部奔赴农村和山区,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1800多人牺牲在一线。和黄文秀一样,他们把自己火热的心、赤诚的爱,交付给了自己驻守的土地。和黄文秀一样,他们在最穷苦的地方坚守初心,扎根奋斗,用青春的热血点亮了万家灯火,让这点点火光连接成了新时代光的海洋。精读探究7.本文主角是黄文秀,但最后一段为什么要提及全国那300多万名干部 说说你的理解。像黄文秀这样忠于职守、有强烈的责任感、赤诚为民、坚守初心、勤奋努力工作、勇于担当、不畏艰险、扎根奋斗有韧性、大公无私、甘于奉献,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优秀人物还有很多,提及那300多万,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表达作者对他们的赞美、敬佩之情,使文章主题升华。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国有300多万名干部奔赴农村和山区,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1800多人牺牲在一线。和黄文秀一样,他们把自己火热的心、赤诚的爱,交付给了自己驻守的土地。和黄文秀一样,他们在最穷苦的地方坚守初心,扎根奋斗,用青春的热血点亮了万家灯火,让这点点火光连接成了新时代光的海洋。精读探究8.如何理解“青春之光”这个标题的含义?青春:指有梦想、有激情、有活力和创新行动力的年轻人。这里指在扶贫路上奋斗的年轻共产党员黄文秀。光:比喻黄文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标题用比喻的手法把年轻共产党员黄文秀的精神比作青春之光,化抽象的精神为形象的事物。我们通过小标题了解到青年党员黄文秀带领村民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奋斗过程,从她生前的事迹中体会到了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写法探究本文以小标题的形式呈现主体部分的内容,由 “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回村想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到 “我心中的长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再到 “仿佛她还在一样”(村民怀念带领他们脱贫致富的人),小标题提示大部分所要写的主要内容,让读者在通读全文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了概括性的了解,结构清晰,条理清晰。01.小标题形式,结构清晰。写法探究文章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如倒叙与顺叙结合,铺叙与细节描写并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配合等,使人物形象生动而立体。同时,适当摘引黄文秀的日记和入党申请书,让读者直接聆听人物的心声。在记叙过程中,作者还穿插精短的议论和真挚的抒情,并进行适当的环境描写,既深化了读者的认识,又使文章带有浓郁的抒情气息,感人至深。02.多种写作手法,综合运用。写法探究03.知识链接:铺叙《秋天的怀念》: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1.概念: 铺叙,铺陈叙述,也即详细叙述。是写作中常用的手法,即运用多方法,从多方位、多角度充分地展开叙述,使描写的事物穷形而极状,它是克服叙事概念化、简单化的诀窍之一。2.作用:这样对短时内的事展开铺陈叙述,比率变小,叙事节奏就慢下来,所叙之事穷形而极状,就能使人获得具体深刻印象。课堂小结黄文秀放弃城市的繁华,扎根家乡,在扶贫路上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她用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她是时代的楷模,是我们青春路上的灯塔。希望大家能以黄文秀为榜样,将这份奉献精神铭记于心。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守初心,勇敢前行。用我们的青春,去创造价值,去照亮他人,让“青春之光”在更多地方闪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