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清贫》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清贫》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五下12《清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人物的特点,感受不同的描写方法,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写人物。
思维能力:了解描写方法,借助生动鲜活的具体事例,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审美创造: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在中华好儿女人物档案的任务驱动下,借助单元学习任务单的评价,迁移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借助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阅读方法,落实语文要素,深入体会方志敏对“清贫”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回忆红色档案:
1.师生谈话:林则徐大家都知道吧?说说。
(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壮举,由于触及了官僚们的根本利益,于是被贬新疆。在1941年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这个单元,我们一起认识了有真挚情感的国家领袖,全身心投入革命的刘伯承,舍己为人的军需处长。今天我们继续走近……
二、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1.让我们来到江西省上饶县。随着课文《清贫》,走进方志敏纪念馆,完善我们的第一份学习任务单。读题。你是怎么理解“清贫”的?
2.自由读文,读通读顺,交流课前预习单。
3.这么大的领导,却过着朴素的生活。是吗?
小结:这就是我们党领导用实实在在的生活诠释着清贫。(板书)
三、精读课文,感悟人物精神:
1. 这篇课文是他在狱中写的被捕的经历,可是文中一自然段出现了一个词有些奇怪,你发现了吗?生:“趣事”。
2. 我们不得不聚焦2到8自然段,直面被捕经历。完成第二个学习任务单:聚焦人物描写,慢读"有趣",体会人物内心。默读课文,你觉得哪里有趣?
3.还记得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吗?(回顾要素)
4.小组合作学习:用上这个单元学到的方法,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5.学生交流,引导体会:
(1)聚焦到国民党士兵的动作、语言、神态。感受到人物的贪婪,可笑。
(2)体会方志敏的回答。
小结:他的语气是不屑的,并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走进人物的内心,读出了他此时的表情是(镇定)。
(3)体会:国民党士兵坚决的相信,和方志敏坚持的清贫形成了对比。他们的不同,表面上是对金钱的态度不同,实际上,是革命信仰的不同。从这个角度看,国民党士兵也实在可笑、“有趣”。
小结:他把被捕后的遭遇当作观察敌人丑态的机会,以一种乐观坚定的心态来对待,展现了其高尚的革命情操和大无畏的精神,在他看来,为革命事业所经历的一切,包括被捕,都有着特殊的意义,都可以成为一种别样的“趣事”。
6.同学们表现真棒,刚才第八段,只有士兵的描写,方志敏在此处虽没有写,但我们感受得到。如果把它改成课本剧,此时,需要一处旁白。学生练笔补白。
7.此刻,你对清贫又有了怎样的理解?
四、抓对比,读懂清贫:
1. 课文提到他有"传世宝"。是什么?读。他真的当成宝吗?从哪读出来。这就叫?(板书)
2. 和前面认识的冻死在长征路上的军需处长一样,他经手了很多钱,却过着……清贫是一种精神……清贫更是……一种不受诱惑的信仰。
五、主题升华:
1.方志敏在狱中利用写供词的纸笔,还写了《可爱的中国》这部伟大著作。他是这样展望的……配合读。
2.同学们,此时再谈谈你们对方志敏、对清贫的认识与感受吧。
六、课后作业:
1.基础题:
为方志敏设计微信头像+个性签名。
2.挑战题:
选用“士兵日记”或“方志敏家书”写一写被捕那幕。
3.拓展题:
采访身边具有”清贫”品质的人物,制作《当代清贫人物档案》
板书设计
清贫
自述
方志敏甘于清贫
动作、语言、神态
教学反思
在课前设计时,我紧扣语文要素,以人物描写为经、对比阅读为纬,通过情境化、任务化的学习活动设计,力图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革命精神,努力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结合课前设计的思考,对照今天所呈现的课堂,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情境创设,很有必要
在距离学生较远的革命题材的课文中,教师很有必要创设适当的情境,以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感。这一课我以“中华儿女档案”为任务主线贯穿课堂,通过补充方志敏档案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使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与人物精神感悟自然融合。林则徐诗句的导入与结尾《可爱的中国》片段诵读形成历史呼应,深化家国情怀的渗透。
2. 紧扣要素,方法迁移
教学中,始终抓住动作、语言、神态描写,通过小组合作品读敌人“搜身三回合”的丑态,引导学生用本单元习得的方法揣摩人物心理。旁白设计的创意环节,既检验了反衬手法的理解,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实现读写结合。
3. 对比研读,思维发展
通过方志敏的清廉与国军士兵的贪婪、朴素生活与“传世宝”的对比,以及与军需处长的横向勾连,构建多维度认知网络。让学生逐步领悟“清贫”不仅是生活状态,更是一种精神信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4. 任务单贯穿,促要素落实
课前预习单、课中任务单以及课后延展单,形成了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线与抓手。课堂上设计"慢读'有趣'"等探究性学习活动,落实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通过人物的动神语的描写,体会人物类型及尝试运用动神语表现人物内心。
5.当然还有一些遗憾和不足,比如精读环节,小组讨论时间稍显不足,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展开深度思考。可再次精简初读环节,将更多时间留给学生去品悟。另外,人物内心描写的揣摩上,可增设组间互评环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