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石壕吏》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安史之乱”不仅仅是唐朝时的一场大灾难,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浩劫,直接性的造成了唐王朝的人口锐减。杜甫以安史之乱时发生在石壕村的一场“捉人”行动为背景,通过理性而客观的视角记录了当时深受战乱影响苦不堪言的百姓。本文就从“苦”字入手,分析诗中人物的形象,揭示战争给底层人民带来的苦难。教学目标语言运用:熟读成诵,使学生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思维能力:比较联读,分析三首诗在中心事件、社会现实、态度情感、诗眼方面的异同,使学生体会现实主义诗歌“合为事而作”。审美创造:以读促悟,感受诗人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情怀。文化自信:引导学生结合诗歌背景、内容,挖掘内涵及主旨,探究杜甫、白居易在生存困境中的精神突围。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悲天悯人情怀。难点:理解“藏问于答”的手法和诗人的矛盾心理。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近日,一篇题为《唐朝秘闻:杜甫眼见官吏抓人却无动于衷》的帖子火了。原帖内容:公元759年,时任华州司功参军的杜甫,从洛阳回华州任所,途经石壕村,投宿一老翁家,亲眼目睹了官更捉人征兵的场面,可他却没有帮忙求情,更没有出面阻止。这还是被誉为“忧国忧民”的爱国大诗人吗 事后再发表《石壕吏》这首诗,这是否只是所谓的爱国诗人的惺惺作态呢 1.作者介绍杜甫,我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称号:“诗圣”“诗史”代表作:《望岳》《三史》《三别》。PS:现实主义:以写实为主;直接以事实为依据,客观真实的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浪漫主义:多反映作者主观世界的文学作品;手法多以虚写(减去已知)、夸张、比喻、想象(创造未知)为主。)二、课程内容1.读“苦”(1)自由读;(2)个别读;韵律之美。明确:韵律与与情节环环相扣;(3)本诗歌是大致讲了什么样的事件?(原文回答)明确:有吏夜捉人。(4)齐读课文;并寻找本诗诗眼;你读到了什么感情?情感:苦 妇人---“苦”在何处?明确: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2.品“苦”石壕吏杜甫 唐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一苦 老年丧子:二男新战死。偷生:活着的人如窃贼一般,反映整个平民阶层的生活状态。二苦 生活困境:出入无完裙:没有完整的衣裳;三苦 体衰应役:老妪力虽衰。3.析“苦” ☆ ☆ ☆ 重点本文除了老妇在“苦”,还有谁在“苦”?老翁:沉默的幸存者;(苦)(1)逾:逃跑;生存的本能;(老翁没有男子气概吗?)(2)家庭糊口的需要。(3)泣幽咽(or妇女):无声胜有声(杜甫为什么能听到?)造成老妇一家痛苦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吏捉人。小组讨论并补充吏的对话细节(长事短言,藏问于答。);分析人物形象。明确:老妇:悲壮的牺牲者;(苦)结局?----牺牲(老妪力虽衰)石壕吏:体制的暴力化身;(苦)(诗里没有叙述差役讲的半句话,但我们从老妪的回话中已经可以看出他那凶横残暴的嘴脸。他一直逼着老妇自己出头承担才罢休。)对话补充预示:(考虑时间的限制,这个对话可以直接展示。)(4)汝家有男丁否?(5)还有其他人否?(6)其真无人邪?(7)孙母现何在?(8)汝家必征一人!①捉:征兵被说成“捉”;②夜:深夜捉人而非晚上;③怒:紧张的战事。为什么石壕吏会是这样一个形象?他可以不征兵吗? (糊口、裁员等)(或可以“暮”字导入)行文背景:安史之乱时期,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杜甫:为什么不阻止?(诗圣杜甫,杜甫因何而伟大?)(9)力不从心;(被流放的诗人)(10)忧国忧民;(担心吏完不成任务:家人、扣钱等)忧国忧民的诗史书写者;再次有感情的齐读文章。主旨:本文以老妇被迫服役的悲剧,揭露战乱中官吏横征暴敛的残酷,既痛斥苛政对百姓的摧残,又暗含对王朝平叛的支持。杜甫在同情民生疾苦与忧心家国命运的矛盾中,折射出战火下个体命运的撕裂与无奈4.为何“苦”--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课外拓展】(3分钟)展示视频:子弹要飞多久才能变成白鸽?(联系当今叙利亚、俄乌冲突等战争事件)和平才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需要用自己的光去照亮世间黑暗。--学习上进三、板书石壕吏老妇战争--苦-- 老翁 忧国忧民杜甫教学反思:虽然设计严密,但是依然有所疏漏,如朗读或可多遍诵读体悟感情,本文重点即分析并处理好石壕吏和老妇形象,再反衬出杜甫的本人形象,即忧国忧民;具体课程开展时,一些过渡语句或可用好,磨课方面需要再花上一些功夫,切莫着急,一切从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