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2 把握适度原则 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对“度”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有( )①度是事物的质和量的统一 ②度是保持事物质的数量限度③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 ④度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东城区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带动城市更新、治理创新和发展焕新。社稷坛、太庙等重点文物腾退完成,“左祖右社”风采再现。钟鼓楼周边、前门大街等重要节点进行环境整治,壮美中轴尽显古都风韵。“中轴线上”“故宫以东”古建艺术季等活动精彩纷呈,让更多市民沉浸式感受古都文化魅力。这体现了( )①坚持人民至上,使人民共享文化保护与发展成果②坚持突出重点,以遗产利用为首位促进城市更新③把握适度原则,通过恢复重要遗产展现历史文脉④建立人为联系,发挥文化资源优势赋能城市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这并不意味在2030年前中国的碳排放量可以无限制增长,因为我们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仅有30年,远短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中国的碳达峰将是结合各种减排手段,在总量控制下的达峰,也为后续碳中和打好基础。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的关系②要掌握适度原则,把事物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把握好分寸③要积极创造条件,促成质的飞跃④要坚持折中主义,促成事物向其度的边缘不断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工作和生活中处理事情,关键在于“把握火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告诉我们( )①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 ②当量的变化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就会发生质变③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 ④想方设法不让事物发生质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经济稳定增长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更好把握存量与增量的关系,注重盘活存量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这体现了中国人民银行( )①遵循适度原则,使我国的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相适应②坚持动态性辩证思维,从整体角度把握存量与增量的关系③坚持辩证思维,用联系、全面的观点把握我国的货币政策④坚持折中主义,使人民币汇率不偏不倚,保持在合理区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墨子·大取》载:“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害之中取小,子非取害也,取利也。其所取者,人之所执也。遇盗人,而断指以免身,利也;其遇盗人,害也。”以上论述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权衡利弊,才能获得对事物发展状态的适度把握②积极地认识事物,才能达到取舍选择的最佳状态③坚持折中主义,采取灵活应变策略,做出正确选择④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量变,使该物转化为他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现代生活中,我们时常被“成功学”的浪潮推着前行,渴望在各个领域都能出类拔萃。于是,给自己设定了高高的目标,制定了详尽的计划,并誓言要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去实现它们。然而,现实往往并不如我们所愿(如下图)。这启示我们( )①必须正确把握事物发展中的飞跃性与间断性关系 ②坚持“折中而处之”,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状态 ③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 ④坚持辩证思维,运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底线,最初是指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后引申为社会实践不能超越的界线、不可撼动的准则。底线思维,是一种风险思维、边界思维、战略思维。从严治党有底线,社会治理有底线,做人做事有底线,底线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线,突破底线后患无穷。底线思维( )①是对质量互变规律和对立统一规律的重新认识②是一种科学态度,要时刻防止量变达到临界点而引起质变③基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度的,追求发展必须保障底线④是一种科学思维,是对潜在风险的研判和全力防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作为全国最大的紫菜生产基地,“中国紫菜之都”连云港也曾面临养殖场密布海岸,海域养殖负荷过大、紫菜病多发、质量下降等问题。连云港以退为进,主动压缩近海养殖规模9万亩,引导紫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做足“生态绿+海洋蓝”文章。这说明( )①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②只要突破度的范围,事物就能够发展③事物的统一、平衡被打破就会发生质变④量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变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道德经》第六十章记载:“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大国”怎么会与“烹小鲜”联系起来呢?这是有典故的:商汤时期,汤向臣子伊尹询问饭菜的事。伊尹建言,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循序渐进,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商汤听了,很受启发,遂重用伊尹。从此,但凡是有作为的执政者,无不从“治大国若烹小鲜”中汲取治国理政的营养。“治大国若烹小鲜”体现了( )①度是保持事物本质不变的相应临界点②事物发展的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③事物量变为新的质变开辟了发展道路④要在积极有为中实现发展的最佳状态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1.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等,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要求我们( )①避免“过”和“不及”的极端,用最合适方法解决问题②做事情不能过于保守,也不能过于激进③坚持中庸文化,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④保持中华文明突出特性,面对挑战不鲁莽、不胆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人际关系发展阶段一般分为选择、探索、熟悉、融合、盟约等5个阶段。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中,“熟悉”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熟悉”也需要一个度,心理学上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呈倒U形曲线。该图体现了(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在交往中需要把握好频率B.喜欢程度较低时,需要不断加深交往频率C.防止“过犹不及”就能够让我们的人际交往事半功倍D.交往频率过低和过高时,喜欢程度都比较低,要坚持适度原则13.适度超前进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带动激发新需求和产业化潜力。但地方要立足实际、量力而行,避免出现一哄而散、一地鸡毛的乱象,避免形成新的地方债务风险。这说明,进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要( )①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坚持辩证思维方法②辩证把握质和量,积累量变以促进质变③“得中”处之,折中把握发展和安全的关系④坚持适度原则,将经济发展推动到最佳状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近年来,“暑假变身烧钱季,孩子变身碎钞机”的话题收到关注和热议,研学热与培训班成为家长假期支出的大头。好的教育需要金钱投入,但并非花钱越多就能收到越好的教育效果。量力而行,为孩子提供适度又适龄的教育,才能实现最好的教育目标。辩证思维角度看,下列选项与该观点相一致的是( )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②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燔火虽微,卒能燎野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庄子说,山林里只有一种散材,既不因为其高大挺拔而被伐去廊庙做栋梁,也不会因其蓬杂一无是处,而被砍去当柴薪。这样的树木,方能苟全于乱世,得以颐养天年。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注意把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②考虑问题要全面周到,立足整体③坚持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方能成功④注意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抗生素是用来治疗细菌真菌感染的一类药物,大家熟知的如青霉素、阿莫西林、罗红霉素、头孢菌素等都是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杀灭和抑制侵入人体内的致病性细菌,使细菌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最终能使机体恢复健康。但如果不具体分析患者的病情,滥用抗生素,最终可能导致患者无药可治。这启示我们( )①注意分寸,把握适度原则②坚持中庸的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③注意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④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矛盾问题的精髓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非选择题17.2024年7月发表于《Nature》杂志的一篇论文指出了生物多样性的森林退化阈值。科学家通过研究数百种物种对婆罗洲沙巴(注:地名)不同强度的选择性采伐的反应,发现存在两个与保护相关的阈值;轻度砍伐的森林(生物量去除率小于29%)保留了较高的保护价值和基本完整的功能组成,因此如果允许其自然再生,很可能会恢复砍伐前的价值;重度砍伐的森林(生物量去除率超过68%)可能需要采取更昂贵的措施来恢复。该研究的数据强化了一个重要信息,即采伐过的森林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仍具有不容忽视的保护价值,但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恢复措施。运用“掌握适度原则”的知识,说明科学家的这一研究结果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8.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但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经济蓝皮书: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判断,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在5.1%左右,呈现进一步复苏态势。运用把握适度原则的知识,分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内容。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长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内需不足问题仍可能持续,2025年经济运行将面临更大的外部冲击。为有效刺激消费、扩大投资、稳外贸、稳外资,2024年12月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25年,我国将继续加大对产业基础再造与制造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等领域的财政支持力度;地方专项债额度提升,并有望扩大至民生保障方面;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提升生产效率与先进产能比重;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规模,重点支持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先进制造业等领域。2025年,央行将继续释放流动性,保持市场流动性适度宽裕,满足国债与地方债的较大规模发行需求与消费恢复、投资扩张的预期资金需求。扩大有效需求、实现经济企稳回升需要央行继续适度降息,但幅度不会过大,总体保持“稳中求进”的基调。央行将持续为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提供较好金融支持,延续使用绿色金融工具,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额度。结合材料,运用“把握适度原则”的知识,阐述我国是如何科学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2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对国家和社会的治理有重要价值。“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是《司马法》中的一句名言,它蕴含着战争与国家兴衰的辩证关系,既强调爱好和平的重要性,又警醒不要忘记国家安全。过去的历史教育我们,中国绝不走“国强必霸”的道路,但也绝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历史和事实警示我们,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问题上,我们既不能“忘战”,也不能“好战”。我们既要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也要注重加强国防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坚实后盾。结合材料,运用掌握适度原则的知识,谈谈你对“好战必亡、忘战必危”的理解。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A A A A D D D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D B A B A1.B【详解】①③: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①③正确。②: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②错误。④: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④错误。故本题选B。2.B【详解】①:材料提到“让更多市民沉浸式感受古都文化魅力”,体现了通过文化保护与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符合“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①正确。④:东城区通过腾退文物、整治环境、举办文化活动等“人为联系”,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城市发展动力(如城市更新、治理创新),符合“发挥文化资源优势赋能城市发展”的要求,④正确。②:文化遗产保护强调“保护为主”,而非“以遗产利用为首位”,②排除。③:材料强调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带动城市更新、治理创新和发展焕新,但未涉及“把握适度原则”,③排除。故本题选B。3.A【详解】①②:实现碳达峰,要结合各种减排手段,需要进行总量控制,这也为后续碳中和打好基础。这启示我们要正确把握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掌握适度原则,把事物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把握好分寸,①②正确。③:材料强调的是适度,该选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直接联系,③排除。④:折中主义因其无原则性和调和矛盾的特点,常被视为一种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坚持折中主义”的说法错误,④排除。故本题选A。4.A【详解】①②:“把握火候”,就是把握事物的度,把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强调的是当量的变化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就会发生质变,①②符合题意。③:题干材料中没有提到关节点,③不符合题意。④:我们要根据需要决定是否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5.A【详解】①:“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体现了遵循适度原则,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适应的货币政策,确保能为经济稳定增长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①正确。②:从整体角度把握存量与增量的关系,是整体性的辩证思维,不是动态性辩证思维,②不选。③:“更好把握存量与增量的关系,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等做法体现了用联系、全面的观点来把握货币政策,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③正确。④:折中主义是把各种不同的观点无原则地拼凑在一起,而中国人民银行是科学、合理地制定货币政策,遵循适度原则、运用辩证思维等去保障经济金融稳定,并非是折中主义,④不选。故本题选A。6.A【详解】①:“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体现了要权衡利弊,对事物发展状态进行适度把握,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①正确。②:材料中强调要认识到“害之中取小,子非取害也,取利也”,这说明积极地认识事物,才能达到取舍选择的最佳状态,②正确。③:折中主义是一种无原则的思维方式,与材料中强调的权衡利弊、正确取舍的观点不符,材料强调的是要在认识事物的基础上做出正确选择,而不是无原则地折中,③排除。④: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在面临利弊时如何进行权衡和选择,没有涉及促进量变使该物转化为他物的内容,④排除。故本题选A。7.D【详解】①:要正确把握事物发展中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①说法错误。②:遵循适度的原则,要坚持“得中”而处之,不能采取折中主义的消极的思维方式,②说法错误。③:“太用力的人走不远”启示我们,要坚持适度的原则,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③符合题意。④:太用力的人走不远,启示我们要坚持辩证思维,长远看问题,不能局限于某一个阶段,能够持续用力,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8.D【详解】①:题干没有体现对立统一规律,而且“重新认识”的说法也不妥,①错误。②:“防止量变达到临界点而引起质变”说法错误,该说法忽视了正向质变的积极作用,②错误。③:底线是一种不可撼动的准则,突破底线后患无穷,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度的,追求发展必须保障底线,③正确。④:从严治党有底线,社会治理有底线,做人做事有底线,底线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线,突破底线后患无穷。这说明我们要保持底线思维,因为底线思维是一种科学思维,是对潜在风险的研判和全力防范,④正确。故本题选D。9.D【详解】①:材料的主旨是量变对质变的影响,并不是“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①排除。②:只要突破度的范围,就会发生质变,而质变并不一定是发展。因为,质变有向上的、前进的,也有向下的、倒退的,而发展强调的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②错误。③④:以退为进,主动压缩近海养殖规模9万亩,引导紫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做足“生态绿+海洋蓝”文章。这说明事物的统一、平衡被打破就会发生质变,也说明量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变化,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0.B【详解】①: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①错误。②④: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循序渐进,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治大国若烹小鲜”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要在积极有为中实现发展的最佳状态,②④正确。③: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了道路,③错误。故本题选B。11.C【详解】①:我们要坚持“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坚持以我为主,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错误,而不是避免“过”和“不及”的极端,故①表述错误。②④:“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指我们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既不能过于保守,也不能过于激进;执守住中道以达致天地和谐运行、万物并生而不悖的中和状态,保持中华文明突出特性,面对挑战不鲁莽、不胆小,故②④符合题意。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故③表述错误。故本题选C。12.D【详解】D:从图中倒U形曲线可以看出,交往频率过低和过高时,喜欢程度都比较低,所以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即要坚持适度原则,D正确。A: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A排除。B:喜欢程度较低时,也不能无限度地持续加深交往频率,因为超过一定的限度会适得其反,导致喜欢程度降低,B排除。C:材料强调人际交往要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犹不及’就能够让我们的人际交往事半功倍”的说法太绝对,C排除。故本题选D。13.B【详解】①④:适度超前进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带动激发新需求和产业化潜力。但地方要立足实际、量力而行,避免出现一哄而散、一地鸡毛的乱象,避免形成新的地方债务风险。这说明,进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坚持辩证思维方法,坚持适度原则,将经济发展推动到最佳状态,①④符合题意。②:量力而行,避免出现一哄而散、一地鸡毛的乱象,避免形成新的地方债务风险,材料体现并坚持适度原则,没有强调促进事物质变,②不符合题意。③:适度思维是“得中”思维,“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不是采取折中主义的消极的思维方式,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4.A【详解】①③:好的教育需要金钱投入,但并非花钱越多就能收到越好的教育效果。量力而行,为孩子提供适度又适龄的教育,才能实现最好的教育目标。辩证思维角度看,体现了要坚持适度原则。该两个选项均体现了要坚持适度原则,①③符合题意。②④: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燔火虽微,卒能燎野;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以上均强调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没有体现适度原则,②④排除。故本题选A。15.B【详解】①④:“既不因为其高大挺拔而被伐去廊庙做栋梁,也不会因其蓬杂一无是处”,这样的树木,方能苟全于乱世,得以颐养天年。这启示我们做事情注意把握分寸,过犹不及,坚持适度原则,注意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①④符合题意。②:材料不涉及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没体现考虑问题要全面周到,立足整体,②不合题意。③:折中主义是一种无原则的错误的思维方式,是不可取的,③不合题意。故本题选B。16.A【详解】①③:如果滥用抗生素,最终可能导致患者无药可治,这启示我们要注意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也启示我们要注意分寸,把握适度原则,①③符合题意。②:折中主义是企图把对立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无原则地调和拼凑在一起的做法,是一种无原则的错误的思维方式,②说法错误。④: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7.为保持所需要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生物量去除率控制在29%内,有利于保留其较高的保护价值和基本完整的功能组成;如幅度“失当”,生物量去除率超过68%则不利于其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恢复,但仍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恢复其价值,积极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18.①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遵循适度原则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状态。②针对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发展应该立足国内国际的客观形势,坚持适度发展原则,以稳为主,稳中求进。19.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要把事物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保持市场流动性适度宽裕,降息幅度不能过大,要防止流动性过剩或泛滥,总体保持“稳中求进”的基调。遵循适度原则,要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现状,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创新使用金融工具,扩大有效需求,实现经济平稳运行。20.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要坚持和平发展,不能“好战”,也要注重加强国防建设,不能“忘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