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曹刿论战》课件(共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曹刿论战》课件(共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生字读音
曹刿
guì
玉帛

长勺
sháo
夫战

又何间焉
jiàn
弗敢加也

肉食者鄙

小信未孚

下视其辙
zhé
公与之乘
chéng
登轼而望
shì
望其旗靡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十年春,齐 师 伐 我。 公将战,曹刿 请 见。其乡人曰:“肉食者 谋之,又何 间 焉?”刿曰:“肉食者 鄙, 未能远谋。”
军队
进攻
请求
指当权者
参与
目光短浅
乃 入见。问:“何以 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 专 也,必 以 分人。”对曰:“小惠未 遍,民 弗 从也。”公曰:“牺牲 玉帛,弗敢 加 也,必 以 信。”对曰:“小信未 孚,神弗 福 也。”公曰:“小大之 狱,虽不能 察, 必以 情。”
对曰:“忠之 属 也, 可 以 一战,战则 请 从。”
以何,凭什么
独自享有
一定
回答

祭祀用的牲畜
虚夸,夸大
使信服
赐福,保佑
诉讼事件
明察
诚心,诚实
实情
于是

可以 凭借
请允许我
跟随

遍及,普遍
根据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节的夜晚,清风习习,月色朦胧。碧玉做的栏杆,红砖砌成的墙,是刺史的府宅。
在回旋的走廊中独自徘徊,引吭高歌。听着远处传来的弦乐,默默的欣赏着花。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 乘, 战于长勺。公将 鼓 之。刿曰:“未可。”齐人 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 驰 之。刿曰:“未可。” 下 视其 辙,登 轼 而望之,曰:“可矣。” 遂 逐齐师。
乘坐(战车)
击鼓进军
驱车追赶
向下
车辙
车前横木
于是,就
三次击鼓进军
大败
既 克, 公问其 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 竭我 盈, 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 靡,故逐之。”
已经
战胜,攻占
原因,缘故
第二次
竭尽,穷尽
对方,别人
充满
因此
倒下
所向披靡
风靡一时
殚精竭虑
精疲力竭
热泪盈眶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节的夜晚,清风习习,月色朦胧。碧玉做的栏杆,红砖砌成的墙,是刺史的府宅。
在回旋的走廊中独自徘徊,引吭高歌。听着远处传来的弦乐,默默的欣赏着花。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齐师伐我
齐师伐我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小大之狱
可以一战
再而衰
军队
攻打
参与
目光短浅
祭祀用的牲畜
夸大
第二次
表示又一次
可以凭借
表示许可;可能或能够
诉讼案件
监狱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为正义献出生命
卑鄙,道德品质恶劣
隔开,不连接
砍伐
称某些传授知识技术的人
①可以一战
②必以情
③必以分人
①公问其故
②故逐之
(1)神弗福也
(2)公将鼓之
(3)下视其辙
【名词作动词】保佑赐福
【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名词作状语】向下
原因,缘故
因此
介词,凭借,靠
介词,根据、按照
介词,把
辛弃疾
Xin Qi Ji
·春秋初期,齐襄公政令无常,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分别逃到鲁国和莒通国。次年齐襄公为公孙无知所杀,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
·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鲁败。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齐桓公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借口鲁国曾帮助过公子纠,举兵攻鲁,弱小的鲁国在长勺打败了入侵的齐国,称为“长勺之战”。本文就是从鲁国的角度论述这场战争的。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也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
左传
公羊传
谷(榖)梁传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仲尼厄而作《春秋》”
“春秋三传”是对《春秋》的解释。
内容解读
读完课文,根据曹刿论战的过程梳理一下故事情节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出兵鲁国。曹刿请见献策,庄公察纳雅言,取信于民;曹刿请战,助庄公择天时地利战机,于长勺打败齐国。
曹刿论战(前、中、后)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政治上取信于民
态度否定
态度否定
态度肯定
必以分人——贵族
牺牲玉帛——神灵
小大之狱——百姓
鲁国胜利原因
战前政治准备
(战前)
抓住进攻时机
(战中)
抓住追击时机
(战后)
取信于民
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
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看出曹刿是位怎样的人物?
爱国热情
政治远见
深谋远虑
军事才能
分析取胜条件——取信于民。
鲁庄公在处理大小案件时,是根据诚心处理的,重视老百姓的利益,因此做到了以民为本,老百姓也会为了国家支持迎战。
要把握有利的作战时机。
这场战役,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开始作战时齐国士气高涨,曹刿选择按兵不动,等对方士气耗尽。通过士气的“彼竭我盈”,扭转了双方力量对比的优劣关系,结果大败齐军。
曹刿深知兵不厌诈的道理。取胜之后,并不追击。确认敌人没有埋伏后乘胜追击。
战前
战后
战中
寄希望于施行的“小惠”和神灵的保佑
急于求战、急于攻击
取胜后仍不知原因
政治上
(见识短浅)
军事上
(迟钝无知)
军事上
(急躁轻率)
鲁庄公不察战情,急躁冒进,再一次表现了“肉食者鄙”。战斗一开始他就要击鼓进军,忘记了自己是弱军之师;齐军一退他就要下令追击,全不知可能会有诱敌、埋伏之事
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在“击鼓”和“逐师”上表现得果断、谨慎、仔细,能够正确地捕捉战机,战胜强敌,表现了他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前者的“鄙”和后者的“远谋”形成鲜明对比,
突出了曹刿卓越的才能。
鲁庄公
乡人
曹刿
鲁庄公是否真的“鄙”呢?
熟悉军事,善用战略
处事谨慎,善审敌情
有政治识见
忠心爱国
欠缺政治识见
处事鲁莽轻率
礼贤下士、不耻下问
知人善任、善于纳谏
勇敢迎战、不畏强敌
本文通过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阐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赞美了曹刿的爱国之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