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1)视频中的“你”指的是什么?(2)它又是如何影响着我们?新课导入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 ,对各种精神文化的高度珍视。人文精神的核心在于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名词点击:什么是人文精神?2024 统编版 新教材(七年级下册)道法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核心素养目标通过春节的习俗分析,知道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同中华人文精神,传承中华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信。通过议学活动的探讨,了解中华人文精神对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的深远影响,进一步增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政治认同责任意识自主学习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价值)?01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内容?0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内涵和作用?03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内涵和意义?04要求:阅读教材P58-62,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3分钟)道法《只此青绿》是以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为灵感创作的舞蹈诗剧,通过舞蹈语言再现了画作的意境与人文精神。作品以“青绿”为主色调,舞者服饰借鉴宋代美学,水袖翻飞间模拟山峦起伏,队形变换暗合山水布局,将静态画卷转化为动态诗篇。舞台运用光影投影技术,叠加宣纸纹理与水墨晕染效果,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沉浸式体验。音乐融合古琴、箜篌等传统乐器与现代交响乐,在空灵旋律中传递出千年文脉的厚重感。全剧以文物修复师视角展开叙事,通过“展卷、问篆、唱丝、寻石”等篇章,展现古法技艺与艺术精神的传承,最终落脚于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守护与创新。该剧以诗意的表达让观众感受到中国古典美学的当代生命力。舞蹈欣赏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创作灵感源自哪部作品?1.中华人文精神的形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强调以人文化成天下,以人类社会和人本身发展的道理来教育世人,达到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的目的,并由此发展出影响深远的中华人文精神。P58蓝字我很喜欢“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它告诉我们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谐共处。学校开展“品优秀传统文化,悟中华人文精神”的活动,同学们对此展开热烈讨论。我非常欣赏《论语》中描写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我特别喜欢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从曲子中就能听出山之雄浑、水之浩瀚,感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美谈。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以上同学的讨论,分别体现了中华人文精神哪个方面?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古代神话传说体现了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高山流水》体现了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体现了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君子和而不同”体现了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P58生活观察我读过许多古代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它们都蕴含着勇于追求梦想的执着精神。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春节,是中华民族盛大的传统节日。在庆祝方式上却有着很大不同,北方春节包饺子,一家人围坐将新年期许包进馅料;南方做年糕,寄托“年年高”愿望。如今,古老的守岁、祭祖庄重依旧,新兴的电子红包、云拜年也为春节增添便利与欢乐,多元元素和谐共生。思考:1.春节南北习俗差异显著,体现了中华人文精神的哪一方面内容?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及作用南北春节习俗有别,守岁祭祖与电子红包共存,和而不同,体现了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2.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内涵和作用内涵: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作用: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①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②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内涵a、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b、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作用《兰亭集序》,东晋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记述了兰亭雅集的情景,不仅书法艺术精湛,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而且文章中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唐宫夜宴》,以河南博物院的唐三彩乐俑为原型,通过舞蹈的形式展现了唐朝宫女们的生活场景和精神风貌,体现了唐朝的文化繁荣和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同时也传递出中华文化中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论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蕴含着“仁、义、礼、智、信”等中华人文精神,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欣赏交流经冬不凋迎寒开放“岁寒三友”和“四君子”是传统诗词、绘画等文艺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你知道“岁寒三友”和“四君子”指的是什么吗?思考:上述中华人文精神的文艺作品体现了什么思想 《兰亭集序》,东晋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记述了兰亭雅集的情景,不仅书法艺术精湛,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而且文章中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唐宫夜宴》,以河南博物院的唐三彩乐俑为原型,通过舞蹈的形式展现了唐朝宫女们的生活场景和精神风貌,体现了唐朝的文化繁荣和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同时也传递出中华文化中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论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蕴含着“仁、义、礼、智、信”等中华人文精神,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内涵:“文以载道”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即,写文章就是表达思想”。以文化人” 其本质是通过 文化来教化、影响和改变人 。意义:各种各样的文化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千里江山图》(局部)《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唯一传世的作品。画面上峰峦起伏绵 延,江河烟波浩渺,气象万千,壮丽恢宏。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 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千里江山图》 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是 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是一幅旷世杰作。相关链接发现问题笔记区笔记整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华民族对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有深刻的思考,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2. 中华人文精神的内容?内涵: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具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 可谓“形具而神生”。在文化生活中, 人们追求立象尽意, 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意义: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3)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福建首任省长张鼎丞:任职检察长20年,晚年官至副国级,活到83岁。张鼎丞一生克勤克俭,艰苦朴素。新中国成立后身居高位,却从不要求特殊照顾,收音机、轮椅都自己掏钱买,穿的衬衣总是补了又补,唯一一件藏青色呢大衣只在接待外宾时穿。张鼎丞对家人要求严格,教育子女不要有高人一等的想法,不让子女搞特殊,其子女都勤奋向上。他与身边同志同甘共苦,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与战士们患难与共,关心体贴他人,团结大家共同奋斗。从张鼎丞身上,你看到了他怎样的生活理念?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体现了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不为物役的风范。阅读分析(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你能举出哪些体现这一生活理念的例子?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将获得的奖金都捐赠给了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以表彰和扶持对农业科研有贡献的人。生活上的他勤俭朴实,不住豪宅、不坐豪车,穿的衣服也是百十来块钱一件,一穿就是好几年。诗人描述的是一种远离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方式。表现出对物质欲望的淡泊,以及对自由、自然的向往。①内涵: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笔记落实】2.中华人文精神的内容有哪些(含义、意义)?主要体现 内容 意义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 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各种各样的文化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 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指文艺作品不但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 可谓“形具而神生”。追求立象尽意, 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 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本课小结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课堂练习1.下面图片是为不同城市设计的“福”字。“北京福”融合了天安门、故宫和京剧等元素;“上海福”简直就是一张外滩的艺术照;“重庆福”有重庆特色的火锅和交通;“西安福”中兵马俑住进了大雁塔……这些“福”字( )①设计随意,是对汉字基本知识缺少了解的表现②匠心独具,展现了美妙的形态和独特的神韵③求同存异,是对各地文化元素进行创新的表现④形神兼备,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D课堂练习2.《朱子家训》是记载我国古代优良家风的代表作。其中写道:“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这体现了( )A.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B.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D.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D课堂练习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对我们今天做人、做事仍然具有启迪作用。下面对古文蕴含的道理解读正确的有(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我们要崇尚气节,保持自尊,坚守原则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们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谐相处,不盲从苟同③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我们要激发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④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我们要坚定目标,培养敢于追求梦想的执着精神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