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1)讲仁爱,应当孝敬父母、关爱亲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实现由爱亲、爱他人、爱人类到爱万物的扩展。(2)重民本,要求我们站稳人民立场,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3)守诚信,要求我们做到真实无欺、言行一致,树立诚信意识,做诚实守信的人。(4)崇正义,在面对个人利益选择时,我们应当将道义置于优先位置,让我们的言行合乎道义。。(5)尚和合,应当正确看待差异与矛盾,坚持多样性统一,构建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6)求大同,应当热爱祖国和人民,积极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贡献。如何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知识导航1.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2.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华人文精神的形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强调以人文化成天下,以人类社会和人本身发展的道理来教育世人,达到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的目的,并由此发展出影响深远的中华人文精神。P58蓝字学习内容(P53-57)1、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2、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中国人的书房里有什么?课前导入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强调以人文化成天下,以人类社会和人本身发展的道理来教育世人,达到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的目的,并由此发展出影响深远的中华人文精神。P58蓝字中华人文精神是怎样形成的?中华人文精神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姬昌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人文:在古代主要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也泛指人事,即人类社会的行为、习俗或状态。中国古人的许多思想尤其是政治、伦理思想,都基于“人”提出,以人为中心去认识世间万物,思考人与万物的关系,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释义:观察大自然中日月星辰的变化,可以知晓四季转换的规律;观察人间万象,可以知晓人和社会的道理,通过礼乐教化促成人类的文明。1、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 P59(1)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2)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摘抄)(3)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摘抄)(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①内涵: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②作用: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①内涵: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②作用: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3)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①内涵: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具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②作用: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①内涵: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②作用: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3.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及意义(作用)是什么?P59-62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 ,对各种精神文化的高度珍视。人文精神的核心在于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什么是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周易》讲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古人认为,观察大自然中日月星辰的变化,可以知晓四季转换的规律;观察人间万象,可以知晓人和社会的道理,通过礼乐教化促成人类的文明。P54相关链接:想一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体现的人文精神有何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1.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重要性)P59课堂笔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在教化思想这一内涵方面,我则通过展示两部哪吒电影中的经典语录,例如“我命由我不由天”等台词,让学生通过经典台词感受其中的情感与价值观,深刻理解何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知识总结①内涵: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②作用: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P60“文”指的是文学创作及作品;“道”指的是作品蕴含的道理或思想。“文”,主要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即诗书、礼乐、法度等精神文明的创造;“化”,则是教化、教导民众,并使之改变。【赏中式美学 悟美学追求】蛇年春晚舞台不仅内容丰富,在形式上处处都体现了东方美学的极致追求。2025蛇年春晚Logo独具中国特色,图形标识从中国传统纹样中汲取灵感,基于甲骨文的“ 巳”字进行创作,演变成为一个方圆并济、独具特色的花纹图案。双巳合璧,事事如意,这是乙巳蛇年与如意之间吉祥曼妙的创意链接,饱含喜庆美满的家国祝福,更彰显着中华民族精神根脉生生不息的美好寓意。议学情境4欣赏舞蹈,找出其中最打动你的地方?新知探究观察三幅图,思考它们有何关联性?新知探究美学溯源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只此青绿》片段《千里江山图》庐山你还知道哪些艺术形式有形神兼备之美?新知探究戏 剧剪 纸毛笔书法皮影戏国 画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3)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仅具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知识小课堂探究与分享“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这些诗作感情真挚、朴素自然,表达了陶渊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和俭朴、自然的生活态度,深受后人喜爱。陶渊明的田园诗,体现了中华人文精神哪方面的表现?(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2.中华人文精神的表现?相关链接如何理解“中和泰和”《礼记》中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是事物存在的本然状态,“和”是事物间相互和谐的状态。在“中和”的状态下,天地万物和谐地共存发展,各得其所,繁荣兴旺。《周易》中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太和”就是泰和,是天地万物和谐的最理想状态。对于人来讲,“太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最高境界,即天人合一之境。故宫中和殿(左)、太和殿(右)探究与分享含义意义(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课堂总结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重要性: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内容/内涵/表现: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随堂演练1.学校开展 “中华传统美德在身边” 主题活动,小李分享见闻:邻居张爷爷家经济宽裕,可日常用水节俭,物尽其用不轻易换新。逢年过节,一家人聚在一起和和美美,遇分歧不争吵,心平气和沟通,彼此尊重。对此,下列“微点评”最恰当的是( )A.这是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的体现B.说明没有主见的人难以自立C.自信的人更能赢得未来D.诚实守信才会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A随堂练习2.2024年,央视总台特邀93岁的敦煌艺术和工艺美术设计研究专家常沙娜设计《年锦图》。这幅作品展现了优美典雅、别具韵味的中国传统纹样,寓意吉祥喜庆和对幸福繁荣的美好向往。对此作品理解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②富有独特神韵,追求立象尽意③通过多感官切入,成为最优秀的文艺作品④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A随堂练习3.漫画启示我们要坚持( )DA.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B.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C.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D.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随堂练习4.(2024安徽合肥庐阳区三模改编)某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围绕建立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面向学生征集宣传标语。下列标语不适用的有( )①人而无礼,焉以为德②求同存异,和而不同③功崇惟志,业广惟勤④天地之大,黎元为本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