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检测卷(二)(第三章)(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9小题,每小题2分,共3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024·柯桥期末调测)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连接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的主要的生物成分及其生理作用分别是 ( )生产者、蒸腾作用;消费者、呼吸作用消费者、呼吸作用;分解者、分解作用生产者、光合作用;分解者、分解作用分解者、分解作用;消费者、合成作用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分解者都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蚯蚓是需氧异养型动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3.(2024·杭州及周边)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错误的是 ( )狐与鸟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图中所有生物不能构成生物群落细菌、昆虫、鸟、兔和狐都属于次级生产者昆虫和兔的生态位不完全重叠4.(2024·通州区高二期末)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这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疏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种群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疏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种 分组 第7天 第14天 第21天蝉大 眼蝽 对照组 0.20 0.62 0.67处理组 0.20 0.10 0.13豌豆蚜 对照组 2.00 4.00 2.90处理组 2.00 8.70 22.90鳞翅目 幼虫 对照组 1.00 1.31 0.82处理组 1.13 2.19 2.03调查豌豆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利马豆施用疏果剂后,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S”形增长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三个营养级5.(2024·镇海中学高二期末)某森林被大火完全烧毁后,恢复过程的各阶段中,其植物组成的变化见表,阶段③群落的生物量相对稳定。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演替阶段 植物种类数/种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① 34 0 0② 52 12 1③ 67 24 17阶段①无垂直结构阶段②群落的总初级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①②③阶段群落物种组成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阶段③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趋于06.(2024·十校联盟联考)某生态系统中树、蝉、螳螂和黄雀的能量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图中蝉同化的能量中约有61.31%用于自身的生长和繁殖蝉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就是其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该生态系统中属于次级生产者的生物是蝉、螳螂、黄雀蝉的年龄组成可以分为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 (2024·金华一中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7~8题。 鲸类动物的尸体、尸体坠落的过程,以及形成的海洋生态系统等统称为鲸落。鲸落主要经历4个阶段:移动清道夫阶段(食腐的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会迅速聚集到鲸落附近,清除软组织);机会主义者阶段(大量异养细菌和无脊椎动物聚集在骨骼和周围的沉积物上,啃食残余的部分);化能自养阶段(裸露出富含脂质的鲸骨,鲸骨的降解利用主要由厌氧细菌完成。在骨表面和内部生长着大量异养和化能自养细菌);礁岩阶段(鲸落的有机物质耗尽后,最终成为适宜生物定居的礁岩出现新的群落)。7.下列关于鲸落四个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移动清道夫阶段生物量先上升后下降机会主义者阶段动物生存依赖于净初级生产量化能自养阶段硝化细菌大量繁殖礁岩阶段生物量为零8.鲸落的四个阶段,不经历 ( )群落的演替 优势种的更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 总次级生产量逐步增加9.(2024·A9协作体联考)如图为某鱼塘能量传递示意图(数值单位:J·m-2·a-1),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20%太阳鱼产生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b中浮游动物同化的能量等于b、c、d、e、f的总和周边的无机环境也参与了该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10.(2024·金华十校联考)物质循环主要有水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等,它们具有各自的特征和路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生物在碳循环、氮循环及水循环中均起着较大作用水圈中的碳酸氢根离子被植物过量利用后,可从大气圈中得到补偿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将生活垃圾及人畜粪便转化为优质复合肥,可实现资源多层次利用11.(2024·绿谷联盟高二联考)生态学家对某地云杉林中四种林莺的生态需求进行了研究,四种林莺主要觅食树皮和树叶上的昆虫,觅食部位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林莺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三级消费者四种林莺在云杉林中处于相同的生态位栗颊林莺与黄腰白喉林莺之间的竞争强度较弱标志重捕法是生态学家在此研究过程中的首选12.下图表示一个海滩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处于第三个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若大米草死亡,则将导致藻类数量增加,沼蟹数量也增加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13.(2024·朝阳区高二期末)研究者比较栖息在同一片区域的独居性鸟类戴胜和社会性鸟类斑鸫鹛对彼此存在和互相发出警报声的不同反应,结果如图。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与斑鸫鹛共处时,戴胜觅食时间增多、警戒时间减少和斑鸫鹛一起活动时,戴胜的觅食范围有所扩大斑鸫鹛的警报声对戴胜是一种行为信息,利于戴胜生存与戴胜相比,斑鸫鹛从偷听行为中获得利益相对较小14.(2024·强基联盟高二联考)捕蝇草每片叶子的顶端长有一个形似贝壳的小夹子。夹子里贮存有香甜的蜜汁,吸引飞虫、蚂蚁等前来吸食。当昆虫在叶片上来回走动摄取蜜汁时会碰到触发毛,“小夹子”就能“感知”到猎物从而快速关闭将其夹住。当触发毛在短时间内被连续触碰5次以上时,捕蝇草的叶片腺体便会开始分泌消化液。下列关于捕蝇草说法错误的是 ( )捕蝇草在生态系统中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捕蝇草香甜的蜜汁向飞虫、蚂蚁传递化学信息捕蝇草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水解酶,由内分泌腺分泌的触发毛在短时间内被连续触碰5次以上才开始分泌消化液,可防止误触,节约能量15.(2024·宁波九校高二联考)原产美洲的克氏原螯虾(小龙虾)捕食浮游动植物、害虫、虫卵、有机碎屑和动植物体等,引入国内后迅速扩散到各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小龙虾含有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可以供人食用,对人类有实用意义农田中的水稻、杂草、小龙虾等生物和水分、土壤等无机成分构成群落通过在稻田中引入小龙虾,加快物质循环,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小龙虾的虾壳坚硬,是因为虾壳细胞的细胞壁有保护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6~17题。湿地具有调节水循环和作为栖息地养育丰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被称之为“自然之肾”。对某湿地生态系统中,鸟类在不同层次中的相对密度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种名 树冠层 下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地表层林鸽 333 3 2 — —煤山雀 45 108 78 20 —旋木鸟 32 75 27 17 —大山雀 23 74 194 103 2鹪鹩 — — 20 140 2016.据表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煤山雀与旋木鸟生态位最接近表中数据即为各物种的生态位表中各物种间均存在竞争排斥现象表中各物种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17.下列关于湿地生态系统及其修复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湿地生态系统演替到顶极群落时,净初级生产量为零修复过程中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增强,部分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增大湿地生态系统营养物质会随水的流动转移到另一个生态系统中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过程发生次生演替,营养结构趋向于复杂18.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食物网中的植食动物属于不同的营养级陆地生态系统中通常以捕食食物链为主捕食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难降解的有害物质会沿着食物链转移和富集19.(2023·十校联盟联考)某地方政府启动了“生态桥”治理工程,将有机生活垃圾、废弃枝条和落叶等集中进行资源化处理,加工成优质有机肥后再施加到果园土壤中,减轻污染的同时提高了水果的产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果园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生态桥”工程的实施为果树的生长提供了更多的物质和能量该果园生态系统常需要额外投入,其自我调节能力大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用废弃枝条等制成的有机肥中的化学能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2分)20.(12分)(2024·温州十校联考)森林公园有着独特的、极其重要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科教审美等方面的价值,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钱塘江的源头,该森林公园以“江源、森林”为主要特色,森林覆盖率高达97.55%,是天然的生物基因库,被誉为“浙江最美生态景观”。请回答下列关于钱江源森林生态系统的有关问题:(1)(4分)钱江源森林生态系统中, 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组成成分,森林公园由天然林、次生林和人工林组成,相比于天然林,人工林的病虫害发病率更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分)上图为钱江源森林公园生态系统的部分捕食关系示意图,其中一共包含了 条食物链。戊在该食物网中占据了 个不同的营养级,根据能量流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戊可利用的能量总和要 (填“大于”或“小于”)甲、己和丁可利用的能量之和。 (3)(2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生态文化体系建设,钱江源森林公园已被命名为“浙江省文明公园”,促进了生态保护、生态文化、生态教育和生态旅游的和谐统一,也进一步说明人类的活动除了要注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外,还必须特别注重 。 21.(13分)(2024·绍兴期末检测)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M、N表示营养级,回答下列问题:(1)(2分)可以在 和生态系统两个层次上对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在生态系统层次上分析时,可依据牡蛎的 把牡蛎归属于M营养级。 (2)(3分)从有机物生产角度分析,海参属于 生产者,估算海参种群密度时一般不用标志重捕法而用样方法,推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分)在该生态系统中,M的净次级生产量为 (kJ·m-2·a-1),能量由生产者到M,再由M到N时是逐级递减的,原因是生产者和M的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分)养殖的海带数量过多,会造成牡蛎减产,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分)海水立体养殖模式提高了群落的 复杂性,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空间、食物和阳光等资源。在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因素,从而确定各种生物合适的养殖数量及比例。22.(12分)下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P表示生产者,D表示分解者,C表示消费者。图2为碳的全球循环示意图,A、B、C代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生物成分,回答下列问题(1)(4分)图1中P的能量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 ,图1还反映了生态系统各 的能量关系,其中能量从初级消费者至次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约为 %(保留一位小数),由此图可得出生态系统能量传递具有 的特点。 (2)(4分)图2中③代表的种间关系是 ,B对应图1中的 (填字母)。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过程,图2中应另添加 过程。①主要代表是 (填生理过程)。 (3)(4分)该地环境变化导致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动,从而引起相关种群数量的上下波动。23.(13分)(2024·精诚联盟高二联考)高角羚生活在森林与草原生态系统的交界区域,天敌主要有狼和狮。狼栖息于草原区域,主要在白天活动,狮栖息于森林区域,主要在夜间活动。(1)(3分)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狼、狮和高角羚都属于 。狼和狮的叫声、气味使高角羚逃离,这一过程涉及的信息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分)推测高角羚在白天和夜间选择的栖息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一步研究发现,高角羚对栖息地的选择并不完全如上述推测,而与其适应性和选择倾向性都有关系。据图可知,高角羚最适合在 (填“林地”或“林草混交地”或“草地”)环境中生存。随种群密度的变化,高角羚对栖息地选择策略的变化为 ,这种选择策略有利于种群繁衍的原因是 。 (3)(3分)高角羚在林地和草原的生态位不同,研究其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________________等。研究发现高角羚进入草原生态系统后,会影响草原狒狒的摄食比例,若草原狒狒的食物中来自植物与来自食草昆虫的比例由2∶1变为5∶1,则该生态系统供养的草原狒狒的数量约为原来的 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算)。 24.(12分)(2024·A9协作体高二联考)家庭阳台农业系统的运行原理如下图。在家庭阳台农业系统中,水质处理系统中的硝化细菌把鱼类排泄物中蔬菜无法吸收的亚硝酸盐转化为可吸收的硝酸盐。经水质处理系统处理的水用于安心蔬菜系统,经蔬菜进一步净化后随虹吸系统回流到鱼类繁育系统,避免了水质恶化,形成“鱼帮菜,菜帮鱼”的良性循环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1)(5分)家庭阳台农业系统中生产者是 ,鱼类属于 ,其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分)一段时间内,该系统中栽培蔬菜不需要施用化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分)鱼类排泄物中的能量 (填“属于”或“不属于”)鱼同化的能量。蔬菜不能利用鱼类排泄物中的能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元检测卷(二)(第三章)1.C2.C [自养生物可能是光能自养,也可能是化能自养,都能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A错误;动物大多数属于消费者,有些动物如蜣螂、蚯蚓等是分解者,B错误;分解者都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能把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C正确;蚯蚓是需氧异养型动物,但属于分解者,D错误。]3.A [狐与鸟没有共同的被捕食者,不存在竞争关系,A错误。]4.D [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属于第二、三个营养级,D错误。]5.B6.A [蝉同化的能量为79.73(kJ·m-2·a-1),蝉用于生长和繁殖的能量为79.73-30.85=48.88(kJ·m-2·a-1),故蝉同化的能量中有48.88÷79.73×100%≈61.31%用于蝉的生长和繁殖,A正确;蝉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括蝉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和螳螂(下一个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两部分,B错误;次级生产者包括所有的异养生物,该生态系统中属于次级生产者的生物除了蝉、螳螂、黄雀,还有分解者,C错误;蝉的生殖前期特别长,生殖期极短,生殖后期等于零,D错误。]7.A [移动清道夫阶段是指食腐的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会迅速聚集到鲸落附近,清除软组织,该阶段中生物量先上升后下降,A正确;机会主义者阶段动物生存依赖于净次级生产量,B错误;化能自养阶段中鲸骨的降解利用主要由厌氧细菌完成,硝化细菌是好氧细菌,C错误;礁岩阶段是指鲸落的有机物质耗尽后,最终成为适宜生物定居的礁岩出现新的群落,礁岩阶段的生物量不为零,D错误。]8.D [在鲸落的四个阶段中,总次级生产量逐步减少,D错误。]9.C [次级消费者太阳鱼的同化量为840(J·m-2·a-1),初级消费者浮游动物同化量为4 200(J·m-2·a-1),能量传递效率为840÷4 200×100%=20%,A正确;太阳鱼粪便中食物残渣未被太阳鱼同化,其实质是浮游动物的遗体残骸,故属于浮游动物流向分解者的能量b,B正确;浮游动物的同化量为b+c+e,C错误;碳循环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利用的过程,周边环境会参与到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D正确。]10.A [水的主要循环路线是从地球表面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圈,同时又不断地从大气圈中通过降水回到地球表面,生物在水循环中起的作用很小,A错误;水圈中的碳酸氢根离子被植物过量利用后,大气中的CO2可以溶于水形成碳酸氢根补充水圈,B正确;根据分析中的内容,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C正确;将生活垃圾及人畜粪便转化为优质复合肥可以被植物重新利用,实现资源多层次利用,D正确。]11.C [林莺主要觅食树皮和树叶上的昆虫,属于第二或者第三个营养级,是初级消费者或者次级消费者,A错误;四种林莺觅食部位在题图中并不相同,因此在云杉林中处于不同的生态位,B错误;栗颊林莺主要捕食树顶新生针叶区与嫩芽区,黄腰白喉林莺主要捕食无地衣区及有地衣覆盖的较低树干与中层枝条区,两者几乎没有共同食物区,竞争强度较弱,C正确;标志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本实验是研究四种林莺的生态需求,因此不需要用标志重捕法,D错误。]12.B [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如线虫)的食物,A正确;处于第三个营养级的生物有沼蟹和蜘蛛,B错误;大米草与藻类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大米草死亡会导致藻类数量增多,还会使细菌数量增多,细菌和藻类数量增多会导致线虫数量增多,进而导致以线虫为食的沼蟹数量也增多,C正确;蜘蛛的食物只有食草虫,因此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D正确。]13.C [斑鸫鹛的警报声属于物理信息,C错误。]14.C [捕蝇草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水解酶,但植物没有内分泌腺,C错误。]15.A [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聚集在一定空间内的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不包含无机成分,B错误;通过在稻田中引入小龙虾,可加快物质循环,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小龙虾细胞无细胞壁,D错误。 ]16.B [煤山雀与旋木鸟在林中的分布大致相同,故煤山雀与旋木鸟生态位最接近,A正确;生态位是指群落中某个物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功能关系,故表中数据不能表示各物种的生态位,B错误;分析表格可知,表中各物种间均存在相同的分布空间,故均存在竞争排斥现象,C正确;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指群落的分层现象,表中各物种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17.A [群落演替达到顶极群落状态时,要维持消费者的生存,净初级生产量要大于零,A错误;修复过程中,生物种类增多,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增强,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增强,部分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增大,此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D正确。]18.D [食物网中的植食动物同属第二个营养级,A错误;陆地生态系统中通常以腐食食物链为主,B错误;捕食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存在,C错误。]19.D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但不意味着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就能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A错误;有机肥不能为果树的生长提供能量,B错误;果园中生物种类比较单一,营养结构简单,因此果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低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C错误;废弃枝条和落叶等制成的有机肥中的化学能主要来源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D正确。]20.(1)生产者/乙 人工林营养结构单一/人工林食物网(食物链)关系简单/人工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6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小于 (3)生态效益解析 (1)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其中最主要的组成成分是生产者,即图中的乙。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越强,相比于天然林,人工林营养结构单一/人工林食物网(食物链)关系简单/人工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因此人工林的病虫害发病率更高。(2)图中一共包含6条食物链,分别为:乙→丙→丁→戊,乙→丙→丁→己→戊,乙→丁→戊,乙→丁→己→戊,乙→甲→己→戊,乙→甲→戊。根据食物网可知,戊在该食物网中占据了3个不同的营养级,分别是第三、四、五个营养级。因为能量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因此戊可利用的能量总和要小于甲、己和丁可利用的能量之和。21.(1)食物链 主要食性 (2)次级 海参活动能力小(活动范围小) (3)2 488 有一部分要用于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给分解者利用,不能全部流向下一个营养级 (4)由于海带的竞争,浮游植物数量下降,牡蛎的食物减少,产量降低 (5)垂直结构 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解析 (1)可在食物链和生态系统两个层次上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M属于第二个营养级,N属于第三个营养级,题干信息可知,牡蛎滤食小型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故在生态系统层次上分析时,可依据牡蛎的主要食性把牡蛎归属于M营养级。(2)从有机物生产角度分析,海参属于次级生产者。海参活动能力小(活动范围小),故估算海参种群密度时一般不用标志重捕法而用样方法。(3)图中M的净次级生产量=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3 281+2 826-3 619=2 488(kJ·m-2·a-1)。能量由生产者到M,再由M到N时是逐级递减的,原因是生产者和M的能量有一部分要用于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给分解者利用,不能全部流向下一个营养级。(4)由于海带的竞争,浮游植物数量下降,牡蛎的食物减少,产量降低,故养殖的海带数量过多,会造成牡蛎减产。(5)海水立体养殖模式提高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复杂性,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空间、食物和阳光等资源。在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等因素,从而确定各种生物合适的养殖数量及比例。22.(1)总能量 营养级 11.4 逐级递减(2)捕食或寄生 D 化石燃料的燃烧作用 光合作用 (3)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解析 (1)据图1分析可知,P表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图1还反映了生态系统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关系,能量从初级消费者至次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383÷3 368×100%≈11.4%。图示能量金字塔从下到上依次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逐级递减。(2)图2中,A是生产者,C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所以③代表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联系,种间关系有捕食或寄生。图中B分解者对应于图1中的D。图中应另添加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化石燃料的燃烧作用过程。①代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因此主要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过程。(3)环境变化会导致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变化,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23.(1)消费者 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2)白天主要选择在森林地带栖息,夜间主要选择在草原地带栖息 林草混交地 低密度时倾向于选择安全,高密度时转为更倾向于选择食物 低密度时,高角羚种内竞争程度低,生存斗争主要是减少被捕食的概率,所以倾向于安全,有利于保存个体繁衍更多后代;高密度时,高角羚种内竞争加剧,生存斗争主要是选择获取更多食物,利于更多个体生存,更有利于种群繁衍(3)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1.6解析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狼、狮和高角羚都属消费者;狼和狮的叫声属于物理信息,气味属于化学信息。(2)高角羚天敌主要有狼和狮,狼栖息于草原区域,主要在白天活动,狮栖息于森林区域,主要在夜间活动,为躲避天敌,推测高角羚在白天主要选择在森林地带栖息,夜间主要选择在草原地带栖息;据题左图分析可知,在林地和草地种群密度均较低,在林草混交地种群密度较高,因此高角羚最适合在林草混交地生存;据题右图分析:横坐标是高角羚的种群密度,纵坐标是选择的倾向性,图中高角羚低密度时选择安全的倾向性高于食物,在高密度时,选择食物的倾向性高于安全,因此随种群密度的增大,高角羚对栖息地选择策略的变化为低密度时倾向于选择安全,高密度时转为更倾向于选择食物;低密度时,高角羚种内竞争程度低,生存斗争主要是减少被捕食的概率,所以倾向于安全,有利于保存个体,繁衍更多后代;高密度时,高角羚种内竞争加剧,生存斗争主要是选择获取更多食物,利于更多个体生存,更有利于种群的繁衍。(3)研究动物的生态位通常研究其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设草原狒狒同化的能量为a,其摄入的食物中,植物与食草昆虫的比例为2∶1,则所需生产者为1/3a÷10%÷10%+2/3a÷10%=40a,当植物与食草昆虫的比例由2∶1调整为5∶1,则所需生产者为1/6a÷10%÷10%+5/6a÷10%=25a,则食物比例调整后,该生态系统供养的草原狒狒的数量约为原来的40a÷25a=1.6倍。24.(1) 蔬菜、硝化细菌 消费者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蔬菜固定的太阳能、硝化细菌固定的化学能和食物残渣中的能量(2)鱼类排泄物、食物残渣等中的有机物被水质处理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及硝化细菌转化的硝酸盐可供蔬菜利用(3)不属于 鱼类排泄物中的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而蔬菜不能吸收有机物中的能量解析 (1)家庭阳台农业系统中的生产者除了蔬菜外,还有水质处理系统中的硝化细菌,故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蔬菜固定的太阳能、硝化细菌固定的化学能,还有食物残渣中的能量。鱼类属于消费者,其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水质处理系统中的分解者可以将鱼类排泄物、食物残渣等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蔬菜利用,同时硝化细菌转化的硝酸盐也可供蔬菜利用,故一段时间内不需要使用化肥。(3)动物的同化量等于摄入量减去粪便中的能量,因此鱼类排泄物中的能量不属于鱼同化的能量。鱼类排泄物中的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而蔬菜不能吸收有机物中的能量,因此蔬菜不能利用鱼类排泄物中的能量。(共53张PPT)单元检测卷(二)(第三章)(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C一、选择题(本题共19小题,每小题2分,共3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024·柯桥期末调测)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连接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的主要的生物成分及其生理作用分别是( )A.生产者、蒸腾作用;消费者、呼吸作用B.消费者、呼吸作用;分解者、分解作用C.生产者、光合作用;分解者、分解作用D.分解者、分解作用;消费者、合成作用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C.分解者都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蚯蚓是需氧异养型动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C解析:自养生物可能是光能自养,也可能是化能自养,都能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A错误;动物大多数属于消费者,有些动物如蜣螂、蚯蚓等是分解者,B错误;分解者都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能把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C正确;蚯蚓是需氧异养型动物,但属于分解者,D错误。3.(2024·杭州及周边)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错误的是( )AA.狐与鸟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B.图中所有生物不能构成生物群落C.细菌、昆虫、鸟、兔和狐都属于次级生产者D.昆虫和兔的生态位不完全重叠解析:狐与鸟没有共同的被捕食者,不存在竞争关系,A错误。4.(2024·通州区高二期末)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这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疏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种群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疏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种 分组 第7天 第14天 第21天蝉大 眼蝽 对照组 0.20 0.62 0.67处理组 0.20 0.10 0.13豌豆蚜 对照组 2.00 4.00 2.90处理组 2.00 8.70 22.90鳞翅目 幼虫 对照组 1.00 1.31 0.82处理组 1.13 2.19 2.03A.调查豌豆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B.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利马豆C.施用疏果剂后,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S”形增长D.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三个营养级答案 D解析: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属于第二、三个营养级,D错误。5.(2024·镇海中学高二期末)某森林被大火完全烧毁后,恢复过程的各阶段中,其植物组成的变化见表,阶段③群落的生物量相对稳定。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演替阶段 植物种类数/种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① 34 0 0② 52 12 1③ 67 24 17A.阶段①无垂直结构B.阶段②群落的总初级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C.①②③阶段群落物种组成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D.阶段③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趋于06.(2024·十校联盟联考)某生态系统中树、蝉、螳螂和黄雀的能量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A.图中蝉同化的能量中约有61.31%用于自身的生长和繁殖B.蝉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就是其遗体残骸中的能量C.该生态系统中属于次级生产者的生物是蝉、螳螂、黄雀D.蝉的年龄组成可以分为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解析:蝉同化的能量为79.73(kJ·m-2·a-1),蝉用于生长和繁殖的能量为79.73-30.85=48.88(kJ·m-2·a-1),故蝉同化的能量中有48.88÷79.73×100%≈61.31%用于蝉的生长和繁殖,A正确;蝉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括蝉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和螳螂(下一个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两部分,B错误;次级生产者包括所有的异养生物,该生态系统中属于次级生产者的生物除了蝉、螳螂、黄雀,还有分解者,C错误;蝉的生殖前期特别长,生殖期极短,生殖后期等于零,D错误。A.图中蝉同化的能量中约有61.31%用于自身的生长和繁殖B.蝉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就是其遗体残骸中的能量C.该生态系统中属于次级生产者的生物是蝉、螳螂、黄雀D.蝉的年龄组成可以分为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2024·金华一中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7~8题。鲸类动物的尸体、尸体坠落的过程,以及形成的海洋生态系统等统称为鲸落。鲸落主要经历4个阶段:移动清道夫阶段(食腐的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会迅速聚集到鲸落附近,清除软组织);机会主义者阶段(大量异养细菌和无脊椎动物聚集在骨骼和周围的沉积物上,啃食残余的部分);化能自养阶段(裸露出富含脂质的鲸骨,鲸骨的降解利用主要由厌氧细菌完成。在骨表面和内部生长着大量异养和化能自养细菌);礁岩阶段(鲸落的有机物质耗尽后,最终成为适宜生物定居的礁岩出现新的群落)。7.下列关于鲸落四个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移动清道夫阶段生物量先上升后下降B.机会主义者阶段动物生存依赖于净初级生产量C.化能自养阶段硝化细菌大量繁殖D.礁岩阶段生物量为零A解析:移动清道夫阶段是指食腐的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会迅速聚集到鲸落附近,清除软组织,该阶段中生物量先上升后下降,A正确;机会主义者阶段动物生存依赖于净次级生产量,B错误;化能自养阶段中鲸骨的降解利用主要由厌氧细菌完成,硝化细菌是好氧细菌,C错误;礁岩阶段是指鲸落的有机物质耗尽后,最终成为适宜生物定居的礁岩出现新的群落,礁岩阶段的生物量不为零,D错误。8.鲸落的四个阶段,不经历( )A.群落的演替B.优势种的更迭C.物种丰富度的变化D.总次级生产量逐步增加解析:在鲸落的四个阶段中,总次级生产量逐步减少,D错误。D9.(2024·A9协作体联考)如图为某鱼塘能量传递示意图(数值单位:J·m-2·a-1),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A.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20%B.太阳鱼产生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b中C.浮游动物同化的能量等于b、c、d、e、f的总和D.周边的无机环境也参与了该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解析:次级消费者太阳鱼的同化量为840(J·m-2·a-1),初级消费者浮游动物同化量为4 200(J·m-2·a-1),能量传递效率为840÷4 200×100%=20%,A正确;太阳鱼粪便中食物残渣未被太阳鱼同化,其实质是浮游动物的遗体残骸,故属于浮游动物流向分解者的能量b,B正确;浮游动物的同化量为b+c+e,C错误;碳循环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利用的过程,周边环境会参与到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D正确。A.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20%B.太阳鱼产生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b中C.浮游动物同化的能量等于b、c、d、e、f的总和D.周边的无机环境也参与了该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10.(2024·金华十校联考)物质循环主要有水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等,它们具有各自的特征和路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在碳循环、氮循环及水循环中均起着较大作用B.水圈中的碳酸氢根离子被植物过量利用后,可从大气圈中得到补偿C.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D.将生活垃圾及人畜粪便转化为优质复合肥,可实现资源多层次利用A解析:水的主要循环路线是从地球表面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圈,同时又不断地从大气圈中通过降水回到地球表面,生物在水循环中起的作用很小,A错误;水圈中的碳酸氢根离子被植物过量利用后,大气中的CO2可以溶于水形成碳酸氢根补充水圈,B正确;根据分析中的内容,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C正确;将生活垃圾及人畜粪便转化为优质复合肥可以被植物重新利用,实现资源多层次利用,D正确。11.(2024·绿谷联盟高二联考)生态学家对某地云杉林中四种林莺的生态需求进行了研究,四种林莺主要觅食树皮和树叶上的昆虫,觅食部位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A.林莺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三级消费者B.四种林莺在云杉林中处于相同的生态位C.栗颊林莺与黄腰白喉林莺之间的竞争强度较弱D.标志重捕法是生态学家在此研究过程中的首选解析:林莺主要觅食树皮和树叶上的昆虫,属于第二或者第三个营养级,是初级消费者或者次级消费者,A错误;四种林莺觅食部位在题图中并不相同,因此在云杉林中处于不同的生态位,B错误;栗颊林莺主要捕食树顶新生针叶区与嫩芽区,黄腰白喉林莺主要捕食无地衣区及有地衣覆盖的较低树干与中层枝条区,两者几乎没有共同食物区,竞争强度较弱,C正确;标志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本实验是研究四种林莺的生态需求,因此不需要用标志重捕法,D错误。12.如图表示一个海滩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BA.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B.处于第三个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C.若大米草死亡,则将导致藻类数量增加,沼蟹数量也增加D.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解析: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如线虫)的食物,A正确;处于第三个营养级的生物有沼蟹和蜘蛛,B错误;大米草与藻类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大米草死亡会导致藻类数量增多,还会使细菌数量增多,细菌和藻类数量增多会导致线虫数量增多,进而导致以线虫为食的沼蟹数量也增多,C正确;蜘蛛的食物只有食草虫,因此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D正确。A.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B.处于第三个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C.若大米草死亡,则将导致藻类数量增加,沼蟹数量也增加D.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13.(2024·朝阳区高二期末)研究者比较栖息在同一片区域的独居性鸟类戴胜和社会性鸟类斑鸫鹛对彼此存在和互相发出警报声的不同反应,结果如图。C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与斑鸫鹛共处时,戴胜觅食时间增多、警戒时间减少B.和斑鸫鹛一起活动时,戴胜的觅食范围有所扩大C.斑鸫鹛的警报声对戴胜是一种行为信息,利于戴胜生存D.与戴胜相比,斑鸫鹛从偷听行为中获得利益相对较小解析:斑鸫鹛的警报声属于物理信息,C错误。14.(2024·强基联盟高二联考)捕蝇草每片叶子的顶端长有一个形似贝壳的小夹子。夹子里贮存有香甜的蜜汁,吸引飞虫、蚂蚁等前来吸食。当昆虫在叶片上来回走动摄取蜜汁时会碰到触发毛,“小夹子”就能“感知”到猎物从而快速关闭将其夹住。当触发毛在短时间内被连续触碰5次以上时,捕蝇草的叶片腺体便会开始分泌消化液。下列关于捕蝇草说法错误的是( )CA.捕蝇草在生态系统中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B.捕蝇草香甜的蜜汁向飞虫、蚂蚁传递化学信息C.捕蝇草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水解酶,由内分泌腺分泌的D.触发毛在短时间内被连续触碰5次以上才开始分泌消化液,可防止误触,节约能量解析:捕蝇草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水解酶,但植物没有内分泌腺,C错误。15.(2024·宁波九校高二联考)原产美洲的克氏原螯虾(小龙虾)捕食浮游动植物、害虫、虫卵、有机碎屑和动植物体等,引入国内后迅速扩散到各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小龙虾含有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可以供人食用,对人类有实用意义B.农田中的水稻、杂草、小龙虾等生物和水分、土壤等无机成分构成群落C.通过在稻田中引入小龙虾,加快物质循环,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小龙虾的虾壳坚硬,是因为虾壳细胞的细胞壁有保护作用解析: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聚集在一定空间内的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不包含无机成分,B错误;通过在稻田中引入小龙虾,可加快物质循环,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小龙虾细胞无细胞壁,D错误。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6~17题。湿地具有调节水循环和作为栖息地养育丰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被称之为“自然之肾”。对某湿地生态系统中,鸟类在不同层次中的相对密度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B种名 树冠层 下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地表层林鸽 333 3 2 — —煤山雀 45 108 78 20 —旋木鸟 32 75 27 17 —大山雀 23 74 194 103 2鹪鹩 — — 20 140 2016.据表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煤山雀与旋木鸟生态位最接近B.表中数据即为各物种的生态位C.表中各物种间均存在竞争排斥现象D.表中各物种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煤山雀与旋木鸟在林中的分布大致相同,故煤山雀与旋木鸟生态位最接近,A正确;生态位是指群落中某个物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功能关系,故表中数据不能表示各物种的生态位,B错误;分析表格可知,表中各物种间均存在相同的分布空间,故均存在竞争排斥现象,C正确;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指群落的分层现象,表中各物种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17.下列关于湿地生态系统及其修复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湿地生态系统演替到顶极群落时,净初级生产量为零B.修复过程中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增强,部分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增大C.湿地生态系统营养物质会随水的流动转移到另一个生态系统中D.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过程发生次生演替,营养结构趋向于复杂A解析:群落演替达到顶极群落状态时,要维持消费者的生存,净初级生产量要大于零,A错误;修复过程中,生物种类增多,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增强,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增强,部分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增大,此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D正确。18.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食物网中的植食动物属于不同的营养级B.陆地生态系统中通常以捕食食物链为主C.捕食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D.难降解的有害物质会沿着食物链转移和富集解析:食物网中的植食动物同属第二个营养级,A错误;陆地生态系统中通常以腐食食物链为主,B错误;捕食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存在,C错误。D19.(2023·十校联盟联考)某地方政府启动了“生态桥”治理工程,将有机生活垃圾、废弃枝条和落叶等集中进行资源化处理,加工成优质有机肥后再施加到果园土壤中,减轻污染的同时提高了水果的产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果园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B.“生态桥”工程的实施为果树的生长提供了更多的物质和能量C.该果园生态系统常需要额外投入,其自我调节能力大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D.用废弃枝条等制成的有机肥中的化学能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D解析: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但不意味着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就能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A错误;有机肥不能为果树的生长提供能量,B错误;果园中生物种类比较单一,营养结构简单,因此果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低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C错误;废弃枝条和落叶等制成的有机肥中的化学能主要来源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D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2分)20.(12分)(2024·温州十校联考)森林公园有着独特的、极其重要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科教审美等方面的价值,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钱塘江的源头,该森林公园以“江源、森林”为主要特色,森林覆盖率高达97.55%,是天然的生物基因库,被誉为“浙江最美生态景观”。请回答下列关于钱江源森林生态系统的有关问题:(1)钱江源森林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组成成分,森林公园由天然林、次生林和人工林组成,相比于天然林,人工林的(2)上图为钱江源森林公园生态系统的部分捕食关系示意图,其中一共包含了________条食物链。戊在该食物网中占据了________个不同的营养级,根据能量流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戊可利用的能量总和要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甲、己和丁可利用的能量之和。生产者/乙病虫害发病率更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工林营养结构单一/人工林食物网(食物链)关系简单/人工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答出其中一点即可)6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小于(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生态文化体系建设,钱江源森林公园已被命名为“浙江省文明公园”,促进了生态保护、生态文化、生态教育和生态旅游的和谐统一,也进一步说明人类的活动除了要注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外,还必须特别注重___________。生态效益解析:(1)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其中最主要的组成成分是生产者,即图中的乙。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越强,相比于天然林,人工林营养结构单一/人工林食物网(食物链)关系简单/人工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因此人工林的病虫害发病率更高。(2)图中一共包含6条食物链,分别为:乙→丙→丁→戊,乙→丙→丁→己→戊,乙→丁→戊,乙→丁→己→戊,乙→甲→己→戊,乙→甲→戊。根据食物网可知,戊在该食物网中占据了3个不同的营养级,分别是第三、四、五个营养级。因为能量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因此戊可利用的能量总和要小于甲、己和丁可利用的能量之和。21.(13分)(2024·绍兴期末检测)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M、N表示营养级,回答下列问题:(1)可以在________和生态系统两个层次上对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在生态系统层次上分析时,可依据牡蛎的________把牡蛎归属于M营养级。食物链主要食性(2)从有机物生产角度分析,海参属于________生产者,估算海参种群密度时一般不用标志重捕法而用样方法,推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该生态系统中,M的净次级生产量为________(kJ·m-2·a-1),能量由生产者到M,再由M到N时是逐级递减的,原因是生产者和M的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级海参活动能力小(活动范围小)2 488有一部分要用于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给分解者利用,不能全部流向下一个营养级(4)养殖的海带数量过多,会造成牡蛎减产,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海水立体养殖模式提高了群落的__________复杂性,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空间、食物和阳光等资源。在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从而确定各种生物合适的养殖数量及比例。由于海带的竞争,浮游植物数量下降,牡蛎的食物减少,产量降低垂直结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解析:(1)可在食物链和生态系统两个层次上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M属于第二个营养级,N属于第三个营养级,题干信息可知,牡蛎滤食小型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故在生态系统层次上分析时,可依据牡蛎的主要食性把牡蛎归属于M营养级。(2)从有机物生产角度分析,海参属于次级生产者。海参活动能力小(活动范围小),故估算海参种群密度时一般不用标志重捕法而用样方法。(3)图中M的净次级生产量=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3 281+2 826-3 619=2 488(kJ·m-2·a-1)。能量由生产者到M,再由M到N时是逐级递减的,原因是生产者和M的能量有一部分要用于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给分解者利用,不能全部流向下一个营养级。(4)由于海带的竞争,浮游植物数量下降,牡蛎的食物减少,产量降低,故养殖的海带数量过多,会造成牡蛎减产。(5)海水立体养殖模式提高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复杂性,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空间、食物和阳光等资源。在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等因素,从而确定各种生物合适的养殖数量及比例。22.(12分)下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P表示生产者,D表示分解者,C表示消费者。图2为碳的全球循环示意图,A、B、C代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生物成分,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P的能量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图1还反映了生态系统各________的能量关系,其中能量从初级消费者至次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由此图可得出生态系统能量传递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总能量营养级11.4逐级递减(2)图2中③代表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B对应图1中的________(填字母)。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过程,图2中应另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①主要代表是__________(填生理过程)。(3)该地环境变化导致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动,从而引起相关种群数量的上下波动。捕食或寄生D化石燃料的燃烧作用光合作用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解析:(1)据图1分析可知,P表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图1还反映了生态系统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关系,能量从初级消费者至次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383÷3 368×100%≈11.4%。图示能量金字塔从下到上依次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逐级递减。(2)图2中,A是生产者,C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所以③代表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联系,种间关系有捕食或寄生。图中B分解者对应于图1中的D。图中应另添加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化石燃料的燃烧作用过程。①代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因此主要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过程。(3)环境变化会导致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变化,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23.(13分)(2024·精诚联盟高二联考)高角羚生活在森林与草原生态系统的交界区域,天敌主要有狼和狮。狼栖息于草原区域,主要在白天活动,狮栖息于森林区域,主要在夜间活动。(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狼、狮和高角羚都属于________。狼和狮的叫声、气味使高角羚逃离,这一过程涉及的信息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推测高角羚在白天和夜间选择的栖息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费者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白天主要选择在森林地带栖息,夜间主要选择在草原地带栖息进一步研究发现,高角羚对栖息地的选择并不完全如上述推测,而与其适应性和选择倾向性都有关系。据图可知,高角羚最适合在______________(填“林地”或“林草混交地”或“草地”)环境中生存。随种群密度的变化,高角羚对栖息地选择策略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选择策略有利于种群繁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林草混交地低密度时倾向于选择安全,高密度时转为更倾向于选择食物低密度时,高角羚种内竞争程度低,生存斗争主要是减少被捕食的概率,所以倾向于安全,有利于保存个体繁衍更多后代;高密度时,高角羚种内竞争加剧,生存斗争主要是选择获取更多食物,利于更多个体生存,更有利于种群繁衍(3)高角羚在林地和草原的生态位不同,研究其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研究发现高角羚进入草原生态系统后,会影响草原狒狒的摄食比例,若草原狒狒的食物中来自植物与来自食草昆虫的比例由2∶1变为5∶1,则该生态系统供养的草原狒狒的数量约为原来的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算)。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1.6(2)高角羚天敌主要有狼和狮,狼栖息于草原区域,主要在白天活动,狮栖息于森林区域,主要在夜间活动,为躲避天敌,推测高角羚在白天主要选择在森林地带栖息,夜间主要选择在草原地带栖息;据题左图分析可知,在林地和草地种群密度均较低,在林草混交地种群密度较高,因此高角羚最适合在林草混交地生存;据题右图分析:横坐标是高角羚的种群密度,纵坐标是选择的倾向性,图中高角羚低密度时选择安全的倾向性高于食物,在高密度时,选择食物的倾向性高于安全,因此随种群密度的增大,高角羚对栖息地选择策略的变化为低密度时倾向于选择安全,高密度时转为更倾向于选择食物;低密度时,高角羚种内竞争程度低,生存斗争主要是减少被捕食的概率,所以倾向于安全,有利于保存个体,繁衍更多后代;高密度时,高角羚种内竞争加剧,生存斗争主要是选择获取更多食物,利于更多个体生存,更有利于种群的繁衍。解析:(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狼、狮和高角羚都属消费者;狼和狮的叫声属于物理信息,气味属于化学信息。(3)研究动物的生态位通常研究其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设草原狒狒同化的能量为a,其摄入的食物中,植物与食草昆虫的比例为2∶1,则所需生产者为1/3a÷10%÷10%+2/3a÷10%=40a,当植物与食草昆虫的比例由2∶1调整为5∶1,则所需生产者为1/6a÷10%÷10%+5/6a÷10%=25a,则食物比例调整后,该生态系统供养的草原狒狒的数量约为原来的40a÷25a=1.6倍。24.(12分)(2024·A9协作体高二联考)家庭阳台农业系统的运行原理如图。在家庭阳台农业系统中,水质处理系统中的硝化细菌把鱼类排泄物中蔬菜无法吸收的亚硝酸盐转化为可吸收的硝酸盐。经水质处理系统处理的水用于安心蔬菜系统,经蔬菜进一步净化后随虹吸系统回流到鱼类繁育系统,避免了水质恶化,形成“鱼帮菜,菜帮鱼”的良性循环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1)家庭阳台农业系统中生产者是________________,鱼类属于________,其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段时间内,该系统中栽培蔬菜不需要施用化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蔬菜、硝化细菌消费者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蔬菜固定的太阳能、硝化细菌固定的化学能和食物残渣中的能量鱼类排泄物、食物残渣等中的有机物被水质处理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及硝化细菌转化的硝酸盐可供蔬菜利用(3)鱼类排泄物中的能量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鱼同化的能量。蔬菜不能利用鱼类排泄物中的能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属于鱼类排泄物中的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而蔬菜不能吸收有机物中的能量解析:(1)家庭阳台农业系统中的生产者除了蔬菜外,还有水质处理系统中的硝化细菌,故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蔬菜固定的太阳能、硝化细菌固定的化学能,还有食物残渣中的能量。鱼类属于消费者,其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水质处理系统中的分解者可以将鱼类排泄物、食物残渣等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蔬菜利用,同时硝化细菌转化的硝酸盐也可供蔬菜利用,故一段时间内不需要使用化肥。(3)动物的同化量等于摄入量减去粪便中的能量,因此鱼类排泄物中的能量不属于鱼同化的能量。鱼类排泄物中的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而蔬菜不能吸收有机物中的能量,因此蔬菜不能利用鱼类排泄物中的能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单元检测卷(二)(第三章).docx 单元检测卷(二)(第三章).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