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单元检测卷(三)(课件 练习,共2份)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章 单元检测卷(三)(课件 练习,共2份)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资源简介

单元检测卷(三)(第四章)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9小题,每小题2分,共3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024·浙南名校联盟高二联考)生态系统碳汇是指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下列措施不能提高碳汇能力的是 (  )
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
推进国土绿化
夏天天气热空调温度调低
尽量绿色出行
2.(2024·A9协作体联考)环境监测中心在公布城市空气质量时,无需公布的项目是 (  )
二氧化碳含量 总悬浮颗粒
二氧化硫含量 氮氧化物含量
3.(2024·三贤联盟联考)将硫、氮化合物从燃料中去除,并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主要目的是 (  )
保护臭氧层 治理水体污染
防治温室效应 防治酸雨
4.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使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紫外线的危害。下列因素可破坏臭氧层的是 (  )
SO2的排放 氟利昂的泄露
PM2.5的含量升高 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5.(2024·台州期末)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最近50年全球变暖正以过去2 00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关于全球变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全球变暖主要是自然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
引起全球变暖的主要气体为CO2、SO2、NO等
全球变暖会导致旱涝灾害频发,但不会使病虫害加剧
应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法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
6.(2024·绍兴高二期末)如图表示四个不同国家,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人口种群大小,虚线为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若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能生存更长久的国家是 (  )
甲国 乙国 丙国 丁国
  (2024·湖州期末)阅读材料,回答7~8题。
  生态环境破坏、过度捕捞等导致长江中下游生态退化,渔业资源锐减,长江江豚、中华鲟等长江特有珍稀动物濒临灭绝。为了挽救长江生态环境,国家制定了“长江10年禁渔”等保护政策,对长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修复。
7.科学家建立长江江豚的基因资源库,可以直接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 (  )
遗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种群多样性 群落多样性
8.下列关于对长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修复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长江鱼类资源稳定恢复的关键在于长期禁渔
定期投放本土鱼类鱼苗可增加其环境容纳量
建立江豚、中华鲟的人工养殖场是对其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在禁渔期应对禁渔区域定期开展抽样调查以评估物种资源现状
9.(2024·海淀区高二期末)我国西南地区是被子植物多样性最高的地区,也是濒危植物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西南地区被子植物多样性高与其多变的地貌和环境有关
道路建设导致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威胁
西南地区的被子植物资源具有极为重要的间接使用价值
将濒危植物转移至繁育中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10.(2024·台州期末)目前,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土壤及水体污染”在全国各地都得到了一定的治理。下列措施中,不属于治理“土壤及水体污染”的是 (  )
控制劣质农药、化肥的使用,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改变排放方式,将重金属等污染物排入海洋
加强对畜禽粪便、沼渣、沼液等收集、储存、利用、处置的监督管理
建设和运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固体废物处置设施
11.(2024·绍兴高二诊断)2023年2月3日,美国俄亥俄州一辆载有危险化学品的火车脱轨,并引发大量剧毒物质氯乙烯的泄漏和燃烧,进而产生光气、氯化氢和二英等物质,对当地的土壤、水体和空气造成了严重污染,截至2月23日,方圆5英里内动物死亡数已超过4.37万只,大部分是水生动物。下列有关本次环境污染描述错误的是 (  )
本次污染未超过水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治理土壤污染通常周期较长,成本较高
水体污染对工农业生产危害巨大
燃烧产生的氯化氢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12.(2024·衢温5+1联盟)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焚烧秸秆、乱砍滥伐森林都可直接导致土壤污染
防治酸雨最有效的办法是限制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
人类过度燃烧化石燃料不会使地球升温
《韩非子》中的“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体现了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性
13.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装置,在适宜的温度、光照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甲、乙对照可验证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体中含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有关
甲、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乙、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中的有机质被微生物降解后,产生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
甲、乙、丙对照可知,生活污水的排放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唯一因素
  (2024·衢州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4~15题。
  近年我国出台的“退林还耕”政策内容包括“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植苗木、草皮等用于绿化装饰以及其他破坏耕作层的植物”,增加农作物种植面积,让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14.农田保护是粮食安全的根基,下列关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
和林地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较低
农田生态系统中既有初级生产量也有次级生产量
人类活动可以实现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流动
“退林还耕”政策的提出旨在维护耕地数量,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15.下列有关耕地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
强化监督管理,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同我国14亿人口的需求相比,耕地是稀缺资源
“退林还耕”过程中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林地中出现过的植物在耕地中将不再出现
16.如图表示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该地生态系统一定是草原生态系统
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
生物入侵可以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丧失
17.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是指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有特别多的物种存在。一般来说,含有1 500种以上本地植物物种的区域才有资格被评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我国的中南部山地就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选用植物作为热点区域标志,这是因为 (  )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唯一途径
植物既容易调查和鉴定,又是其他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植物种类数决定了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引入外来物种会使生物多样性增加
18.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下列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描述与其所属层次相符的是 (  )
序号 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描述 层次
① 班上同学中,有人是双眼皮,有人是单眼皮 遗传多样性
② 美国纽约市的居民中有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 物种多样性
③ 江苏省内除了有平原外,还有丘陵、湖泊和沼泽等 生态系统多样性
④ 校园中既有开黄花的菊花,也有开红花的玫瑰等 遗传多样性
①② ①③
②③ ①③④
19.如图表示随生活污水的流入,某河流溶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
生活污水对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
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水体中的浮游动物数量增加的结果
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2分)
20.(12分)(2024·金华期末)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在气候变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CO2浓度增加、温度上升、核污水排放等问题,使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请回答下列问题:
(1)(3分)生物可直接利用的碳是水圈和大气圈中以    形式存在的碳。海洋对于调节大气圈中的碳含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请写出两条大气圈中的碳进入海洋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全球暖化下浮游植物的生态位将发生改变,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球暖化虽然使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幅上升,但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总生物量下降,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分)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无视国际社会的强烈质疑和反对,单方面强行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大量放射性物质通过液态排放直接进入海洋环境。核污染水排海严重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使许多鱼类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加快了部分海洋物种灭绝的速度,使    多样性下降。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研究表明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后,会影响几代人的健康,请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分)海洋生态的修复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海洋生态修复需要在停止或减少    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生物、生态及工程技术辅助,使受损海洋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到原来或与原来相近的结构和状态。
21.(12分)(2024·西城一模)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优势鼠种之一,营地下生活,主要采食植物根系。它在挖掘过程中向地表推出土丘,覆盖植物造成植物死亡。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高寒草甸,研究了高原鼢鼠对草甸的影响。
(1)(6分)根据鼢鼠土丘的分布密度,将样地分为轻度干扰、中度干扰和重度干扰三个水平,研究干扰强度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影响,结果如下表。
干扰 水平 植物 物种数 优势种 优势种生物量占植物 群落总生物量的比例
轻度 干扰 21 早熟禾,细叶苔草,垂穗披碱草 60%
中度 干扰 32 银莲花,甘肃嵩草,细叶苔草,垂穗披碱草 45%
重度 干扰 15 火绒草,甘肃嵩草,鹅绒委陵菜 50%
①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聚集在一定空间内的    的集合体。
②生物量是指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实际存在的有机物质的鲜重或干重总量。取样调查各物种生物量时,需在每个干扰水平内     设置50 cm×50 cm的样方若干个。
③上表结果表明,在    干扰下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最高。
(2)(2分)形成数月的土丘中氮、磷、钾等无机盐的含量显著高于周围环境,主要是因为被鼢鼠推至地表的土壤透气性良好,受日光照射后温度较高,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在高原鼢鼠形成的土丘上会发生规律性的演替,对此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有    。
A.多年生草本会逐渐取代一年生草本成为优势类群
B.一年生草本的活动促进了多年生草本的生存
C.该群落的演替进行到森林阶段才会终止
D.群落的稳定性随着演替的进行逐渐增高
(4)(2分)大量研究表明,过度放牧导致的草甸退化促进了鼠类数量增加,鼠类的密度过大又加剧了草甸退化,这是我国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的主要原因。因此,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3分)(2024·宁波期末)环境DNA(eDNA)技术是指从环境中提取DNA片段,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定性或定量检测目标生物分布状况的一种新型生物资源调查手段。科研人员拟利用eDNA技术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镇海棘螈的分布进行调查。
(1)(3分)镇海棘螈数量稀少,不宜用传统的     法进行种群数量调查。镇海棘螈以蚯蚓、蜗牛、小型螺类、蜈蚣等为食,从生态系统成分分析,它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研究者统计蚯蚓、蜗牛、小型螺类、蜈蚣等生物量,再根据营养级之间的能量    估算评价镇海棘螈的生存状况。
(2)(5分)科研人员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域设置eDNA检测点,获取环境中的DNA片段。每年11月下旬至第二年的4月为镇海棘螈冬眠期,这是群落    的体现,此时不宜开展镇海棘螈eDNA的检测。
(3)(4分)镇海棘螈的栖息地植被茂密,但该生态系统    的能力较弱,若更有效地就地保护镇海棘螈,你认为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分)eDNA技术具有高灵敏、低成本、无损伤、快捷方便等优点,应用前景广泛,但不能用于   。
A.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B.某种鱼类的食性分析
C.濒危物种的调查
D.准确判断物种的实时存在情况
23.(13分)(2024·杭州及周边)某湖泊因生活污水随意排入,导致水质恶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4分)过程①主要由生态系统中的    (组成成分)完成;过程④碳元素的传递形式为____。
(2)(3分)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泊中草食性鱼类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    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3)(3分)若流入的生活污水造成该湖泊中某个濒危的鱼类物种灭绝,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丧失的是            。若流入的生活污水过量,造成动物死亡,死亡动物腐烂后又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动物死亡,这个过程称为    调节。
(4)(3分)若生活污水的排放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爆发,人们通过设置“生态浮岛”(挺水植物)进行治理,分析其生态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2分)(2024·精诚联盟高二联考)2023年3月,我国进行了首单“蓝碳”拍卖。“蓝碳”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的过程,红树林是“蓝碳”生产的重要部分,合理保护和开发红树林有助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红树林群落组成简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6分)红树林中鸟和大型食肉鱼之间的关系是    。若由于某种原因,虾、蟹突然大量减少,则短期内水蚤的数量将    。假定上图中食虫鱼和小型食肉鱼同化获得的总能量不变,鸟捕食大型食肉鱼所获得的能量所占的比例从1/2调整为1/5,则鸟获得的能量约为调整前的    倍(能量传递效率按照10%计算)。
(2)(5分)红树林是世界上最富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其中角果木树皮捣碎可以止血、收敛、通便和治疗恶疮,种子榨油可以止痒,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另外,红树林能防风浪冲击,保护海岸。还能吸收污染物,降低海水    程度,防止赤潮发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红树林还是候鸟的天堂,大量候鸟于秋冬季节交替期间迁徙而来歇息于此,使红树林具有明显的    结构。
(3)(1分)红树林分布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常受周期性潮水浸淹,推测红树林中的植物可能具有哪些形态、结构或功能特点     。
①体内细胞中细胞液渗透压低 ②具有发达的根系 ③具有排盐、泌盐结构 ④根系耐缺氧
单元检测卷(三)(第四章)
1.C [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增大植被面积,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从而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A不符合题意;推进国土绿化,增大植被面积,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从而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B不符合题意;夏天天气热空调温度调低,不会使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降低,C符合题意;绿色出行能够减少使用汽车等交通工具,从而减少汽油等燃料的燃烧,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从而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D不符合题意。]
2.A [二氧化碳尽管能引起温室效应,但本身对人体无毒无害。]
3.D [酸雨主要是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硫和氮的氧化物造成的,D正确。]
4.B [SO2的大量排放会形成酸雨,A错误;氟利昂、哈龙等含氯氟烃类气体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导致平流层中臭氧减少,臭氧层被破坏,B正确;空气质量指数PM 2.5(单位:μg/m3)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可入肺颗粒物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C错误;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生成CO,使动物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降低,D错误。]
5.D [全球变暖主要是人为因素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造成的温度上升,A错误;引起全球变暖的主要气体为CO2,B错误;全球变暖会导致旱涝灾害频发,也会使病虫害加剧,如干旱会爆发蝗灾,C错误;应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法增加CO2的固定减少CO2的排放,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D正确。]
6.B [甲国人口呈直线增长,粮食产量直线下降,将会出现粮食短缺,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无法较长时间维持生存,A错误;乙国人口和粮食产量增长到一定程度保持相对稳定,可较长时间维持生存,B正确;丙国后期人口的增长幅度大于粮食产量的增长幅度,无法较长时间维持生存,C错误;丁国后期人口继续增长,粮食产量反而下降,将无法较长时间维持生存,D错误。]
7.A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科学家建立长江江豚的基因资源库,是对于长江江豚这一物种的保护,可以直接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
8.D [长江鱼类资源稳定恢复的关键在于对长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修复,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A错误;环境容纳量是指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定期投放本土鱼类鱼苗是促进长江鱼类资源快速恢复的手段之一,但不能增加其环境容纳量,B错误;挽救江豚、中华鲟等珍稀濒危动物长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实行就地保护,C错误;在禁渔期应对禁渔区域定期开展抽样调查以评估物种资源现状,为下一步物种资源的保护提供依据,D正确。]
9.D [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D错误。]
10.B [将重金属等污染物排入海洋,会导致海水污染,不属于治理“土壤及水体污染”的措施。]
11.A [本次污染使大量的生物死亡,本次污染已超过水体的自我调节能力,A错误;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往往很难恢复,有时要通过换土、淋洗土壤等方法才能解决问题,其他治理技术可能见效较慢,治理土壤污染通常周期较长,成本较高,B正确;水体污染对工业生产有巨大的影响,可能增大设备腐蚀、影响产品质量,甚至使生产不能进行下去,对农业水生生物环境及经济等有不可估计的危害性,C正确;氯化氢为酸性物质,生成氯化氢后形成酸雨会造成环境污染,D正确。]
12.D [焚烧秸秆是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能直接烧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最终破坏土壤结构,而不会直接导致土壤污染;乱砍滥伐森林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会直接导致土壤污染,A错误;酸雨是含硫和氮的氧化物导致的,防治酸雨最有效的办法是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B错误;人类过度燃烧化石燃料会大量释放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使地球升温,C错误;“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强调了物质生产的有限性与人口增长过快产生了矛盾,体现了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性,D正确。]
13.D [由图示信息可以看出,甲与乙、甲与丙、乙与丙的自变量分别为N、P等矿质元素、生活污水和污染物的种类,所以甲、乙对照可验证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体中含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有关,A正确;同理可推出B、C正确;甲、乙、丙对照可知,生活污水的排放和水体中含有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都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因素,D错误。]
14.C [和林地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农田生态系统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较弱,A正确;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包括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或所合成的有机物质,次级生产量是指被异养生物同化后用于生长和繁殖的部分,B正确;人类活动可以实现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C错误;“退林还耕”政策的提出旨在维护耕地数量,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D正确。]
15.D [强化监督管理,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落实“退林还耕”的关键之一,A正确;同我国14亿人口的需求相比,由于人口基数大,耕地是稀缺资源,B正确;“退林还耕”过程中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正确;在演替的过程中,林地中出现过的植物一般不会消失不见,在耕地中也会出现,D错误。]
16.D [由题中信息不能确定该地生态系统的类型;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丧失栖息地;生物入侵一般不能提高生物的多样性,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7.B [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除了植物的光合作用,还有化能合成作用,A错误;植物种类数只会影响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决定生物多样性的因素是自然选择和协同进化,C错误;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生物入侵,使生物多样性降低,D错误。]
18.B [双眼皮和单眼皮是受基因控制的,属于遗传多样性,①正确;美国居民中的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都是一个物种,属于遗传多样性,②错误;江苏省内的平原、丘陵、湖泊、沼泽等属于生态系统多样性,③正确;校园中的菊花和玫瑰是不同的物种,属于物种多样性,④错误。]
19.D [a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着有机物的分解,b地有机物浓度较低,A错误;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在分解者的作用下,分解成富含N、P的无机物,使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增加,水体富营养化,B错误;在a、b两地间,随着无机物(富含N、P)的增加,植物的数量逐渐增加,使得DO值不断增加,C错误;随着大量无机物(富含N、P)进入湖泊,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D正确。]
20.(1)CO2(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在大气圈和海洋的界面上通过扩散作用进入 浮游生物可通过光合作用等吸收二氧化碳
(2) 不同浮游植物生存所需的最适温度及对温度的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同(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生物自身呼吸消耗增加,分解者分解作用加快(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3)下降 遗传和物种 生物多样性对大自然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人类的生存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许多放射性物质(半衰期较长)难以被清除;放射性物质诱发人体可遗传变异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
(4)人为干扰
解析 (1)生物可直接利用的碳是水圈和大气圈中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海洋的碳含量约为大气圈的50倍,海洋对于调节大气圈中的碳含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氧化碳在大气圈和海洋的界面上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海洋,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可通过光合作用等吸收二氧化碳。(2)由于不同浮游植物生存所需的最适温度及对温度的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同,因此全球变暖可能使浮游植物的生态位发生改变。全球暖化下,生物自身呼吸消耗增加,分解者分解作用加快,从而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减少,则可能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总生物量下降。
(3)环境容纳量是指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核污染水排海严重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使许多鱼类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同时加快了部分海洋物种灭绝的速度,使遗传和物种多样性下降。生物多样性对大自然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人类的生存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许多放射性物质半衰期较长,难以被清除,同时放射性物质诱发人体可遗传变异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因此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后,可能会影响几代人的健康。
(4)海洋生态修复需要在停止或减少人为干扰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生物、生态及工程技术辅助,使受损海洋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到原来或与原来相近的结构和状态。
21.(1)①所有生物种群 ②随机 ③中度
(2)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ABD (4)适度放牧
解析 (1)①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聚集在一定空间内的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②取样调查各物种生物量时,需在每个干扰水平内随机设置样方。③上表结果表明,在中度干扰下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最高。(2)土壤透气性良好,温度较高,促进了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3)多年生草本比一年生的草本存活的更久,在相同的繁殖速度下多年生的草本比一年生的草本数量更多,会成为优势类群,一年生的草本让土壤条件变得更好,促进了多年生草本的生存,并不是所有的群落演替都要进行到森林阶段才会终止,这与该群落所处环境有关。故选A、B、D。(4)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适度放牧,防止草甸退化。
22.(1)标志重捕 消费者 传递效率
(2)镇海棘螈出现的区域以及其他适合镇海棘螈生存的(或镇海棘螈出现的或适合镇海棘螈生存的) 季节性
(3)恢复稳态 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
(4)D
解析 (1)镇海棘螈数量稀少,不宜用传统的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数量调查。从生态系统成分分析,镇海棘螈以蚯蚓、蜗牛、小型螺类、蜈蚣等为食,其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要评价镇海棘螈的生存状况,可通过统计蚯蚓、蜗牛、小型螺类、蜈蚣等生物量,再根据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来估算。(2)要对镇海棘螈的分布进行调查,应在镇海棘螈出现的区域以及其他适合镇海棘螈生存的区域设置eDNA检测点,获取环境中的DNA片段。每年11月下旬至第二年的4月为镇海棘螈冬眠期,这是群落季节性的体现,此时不宜开展镇海棘螈eDNA的检测。(3)镇海棘螈的栖息地植被茂密,说明该栖息地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故该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较强,而恢复稳态的能力较弱,若更有效地就地保护镇海棘螈,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4)由题意知:环境DNA(eDNA)技术是指从环境中提取DNA片段,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定性或定量检测目标生物分布状况的一种新型生物资源调查手段,其可以用于对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对某种鱼类的食性分析;对濒危物种的调查,但不能用于准确判断物种的实时存在情况。
23.(1)分解者 含碳有机物
(2)生活污水中的能量与植物经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一
(3)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正反馈
(4)植物根系可吸收水体中的N、P等无机物 挺水植物可通过遮挡阳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
解析 (1)过程①是有机物分解变成无机物的过程,主要是由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完成;过程④是指动物摄取植物的过程,在生物群落内部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2)由图分析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活污水中的能量与植物经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湖泊中草食性鱼类属于第二个营养级,其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即第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3)若流入的生活污水造成该湖泊中某个濒危的鱼类物种灭绝,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丧失的是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若流入的生活污水过量,造成动物死亡,死亡动物腐烂后又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动物死亡,这个过程称为正反馈调节。(4)若生活污水的排放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爆发,人们通过设置“生态浮岛”(挺水植物)进行治理,因为植物根系可吸收水体中的N、P等无机物,且挺水植物可通过遮挡阳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
24.(1)捕食与竞争 下降 1.96
(2)直接使用 富营养化 时间
(3)②③④
解析 (1)红树林中鸟捕食大型食肉鱼,另外鸟和大型食肉鱼均能捕食食虫鱼和小型食肉鱼,存在竞争关系;若由于某种原因,虾、蟹突然大量减少,小型食肉鱼转而大量捕食水蚤,则短期内水蚤的数量将下降;鸟捕食的部分食物链总体来说有两种,食虫鱼(和小型食肉鱼)→大型食肉鱼→鸟,食虫鱼(和小型食肉鱼)→鸟。若食虫鱼和小型食肉鱼同化获得的总能量不变,鸟捕食大型食肉鱼所获得的能量所占的比例为1/2,设鸟捕食获得的能量为X,若则需要食虫鱼(和小型食肉鱼)为55X,若鸟捕食大型食肉鱼所获得的能量所占的比例为1/5,若则需要食虫鱼(和小型食肉鱼)为28X,比值为1.96倍。
(2)角果木树皮捣碎可以止血、收敛、通便和治疗恶疮,种子榨油可以止痒,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药用价值,为直接使用价值。红树林能吸收污染物,降低海水富营养化程度,防止赤潮发生。大量候鸟于秋冬季节交替期间迁徙而来歇息于此,使红树林具有明显的时间结构。
(3)红树林分布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常生活于海水中,推测红树林中的红树植物细胞中细胞液渗透压高。常受海水浪潮侵袭的红树林需具有发达的根系才能稳定存在于海边,海水中的红树林需根系耐缺氧。另外海水盐浓度高,生长与此的红树林具有排盐、泌盐结构,才能将多余盐分排出,维持渗透压平衡。(共53张PPT)
单元检测卷(三)(第四章)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C
一、选择题(本题共19小题,每小题2分,共3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024·浙南名校联盟高二联考)生态系统碳汇是指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下列措施不能提高碳汇能力的是(  )
A.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
B.推进国土绿化
C.夏天天气热空调温度调低
D.尽量绿色出行
解析: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增大植被面积,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从而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A不符合题意;
推进国土绿化,增大植被面积,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从而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B不符合题意;
夏天天气热空调温度调低,不会使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降低,C符合题意;
绿色出行能够减少使用汽车等交通工具,从而减少汽油等燃料的燃烧,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从而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D不符合题意。
2.(2024·A9协作体联考)环境监测中心在公布城市空气质量时,无需公布的项目是(  )
A.二氧化碳含量 B.总悬浮颗粒
C.二氧化硫含量 D.氮氧化物含量
解析:二氧化碳尽管能引起温室效应,但本身对人体无毒无害。
A
3.(2024·三贤联盟联考)将硫、氮化合物从燃料中去除,并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主要目的是(  )
A.保护臭氧层 B.治理水体污染
C.防治温室效应 D.防治酸雨
解析:酸雨主要是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硫和氮的氧化物造成的,D正确。
D
4.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使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紫外线的危害。下列因素可破坏臭氧层的是(  )
A.SO2的排放 B.氟利昂的泄露
C.PM2.5的含量升高 D.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解析:SO2的大量排放会形成酸雨,A错误;
氟利昂、哈龙等含氯氟烃类气体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导致平流层中臭氧减少,臭氧层被破坏,B正确;
空气质量指数PM 2.5(单位:μg/m3)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可入肺颗粒物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C错误;
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生成CO,使动物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降低,D错误。
B
5.(2024·台州期末)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最近50年全球变暖正以过去2 00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关于全球变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变暖主要是自然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
B.引起全球变暖的主要气体为CO2、SO2、NO等
C.全球变暖会导致旱涝灾害频发,但不会使病虫害加剧
D.应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法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
D
解析:全球变暖主要是人为因素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造成的温度上升,A错误;
引起全球变暖的主要气体为CO2,B错误;
全球变暖会导致旱涝灾害频发,也会使病虫害加剧,如干旱会爆发蝗灾,C错误;
应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法增加CO2的固定减少CO2的排放,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D正确。
6.(2024·绍兴高二期末)如图表示四个不同国家,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人口种群大小,虚线为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若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能生存更长久的国家是(  )
B
A.甲国 B.乙国
C.丙国 D.丁国
解析:甲国人口呈直线增长,粮食产量直线下降,将会出现粮食短缺,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无法较长时间维持生存,A错误;
乙国人口和粮食产量增长到一定程度保持相对稳定,可较长时间维持生存,B正确;
丙国后期人口的增长幅度大于粮食产量的增长幅度,无法较长时间维持生存,C错误;
丁国后期人口继续增长,粮食产量反而下降,将无法较长时间维持生存,D错误。
A.甲国 B.乙国
C.丙国 D.丁国
(2024·湖州期末)阅读材料,回答7~8题。
生态环境破坏、过度捕捞等导致长江中下游生态退化,渔业资源锐减,长江江豚、中华鲟等长江特有珍稀动物濒临灭绝。为了挽救长江生态环境,国家制定了“长江10年禁渔”等保护政策,对长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修复。
7.科学家建立长江江豚的基因资源库,可以直接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  )
A.遗传多样性 B.生态系统多样性 C.种群多样性 D.群落多样性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科学家建立长江江豚的基因资源库,是对于长江江豚这一物种的保护,可以直接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
A
8.下列关于对长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修复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鱼类资源稳定恢复的关键在于长期禁渔
B.定期投放本土鱼类鱼苗可增加其环境容纳量
C.建立江豚、中华鲟的人工养殖场是对其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D.在禁渔期应对禁渔区域定期开展抽样调查以评估物种资源现状
D
解析:长江鱼类资源稳定恢复的关键在于对长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修复,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A错误;
环境容纳量是指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定期投放本土鱼类鱼苗是促进长江鱼类资源快速恢复的手段之一,但不能增加其环境容纳量,B错误;
挽救江豚、中华鲟等珍稀濒危动物长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实行就地保护,C错误;
在禁渔期应对禁渔区域定期开展抽样调查以评估物种资源现状,为下一步物种资源的保护提供依据,D正确。
9.(2024·海淀区高二期末)我国西南地区是被子植物多样性最高的地区,也是濒危植物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西南地区被子植物多样性高与其多变的地貌和环境有关
B.道路建设导致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威胁
C.西南地区的被子植物资源具有极为重要的间接使用价值
D.将濒危植物转移至繁育中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解析: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D错误。
D
10.(2024·台州期末)目前,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土壤及水体污染”在全国各地都得到了一定的治理。下列措施中,不属于治理“土壤及水体污染”的是(  )
A.控制劣质农药、化肥的使用,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B.改变排放方式,将重金属等污染物排入海洋
C.加强对畜禽粪便、沼渣、沼液等收集、储存、利用、处置的监督管理
D.建设和运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固体废物处置设施
解析:将重金属等污染物排入海洋,会导致海水污染,不属于治理“土壤及水体污染”的措施。
B
11.(2024·绍兴高二诊断)2023年2月3日,美国俄亥俄州一辆载有危险化学品的火车脱轨,并引发大量剧毒物质氯乙烯的泄漏和燃烧,进而产生光气、氯化氢和二 英等物质,对当地的土壤、水体和空气造成了严重污染,截至2月23日,方圆5英里内动物死亡数已超过4.37万只,大部分是水生动物。下列有关本次环境污染描述错误的是(  )
A.本次污染未超过水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B.治理土壤污染通常周期较长,成本较高
C.水体污染对工农业生产危害巨大
D.燃烧产生的氯化氢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A
解析:本次污染使大量的生物死亡,本次污染已超过水体的自我调节能力,A错误;
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往往很难恢复,有时要通过换土、淋洗土壤等方法才能解决问题,其他治理技术可能见效较慢,治理土壤污染通常周期较长,成本较高,B正确;
水体污染对工业生产有巨大的影响,可能增大设备腐蚀、影响产品质量,甚至使生产不能进行下去,对农业水生生物环境及经济等有不可估计的危害性,C正确;
氯化氢为酸性物质,生成氯化氢后形成酸雨会造成环境污染,D正确。
12.(2024·衢温5+1联盟)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焚烧秸秆、乱砍滥伐森林都可直接导致土壤污染
B.防治酸雨最有效的办法是限制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
C.人类过度燃烧化石燃料不会使地球升温
D.《韩非子》中的“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体现了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性
D
解析:焚烧秸秆是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能直接烧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最终破坏土壤结构,而不会直接导致土壤污染;乱砍滥伐森林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会直接导致土壤污染,A错误;
酸雨是含硫和氮的氧化物导致的,防治酸雨最有效的办法是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B错误;
人类过度燃烧化石燃料会大量释放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使地球升温,C错误;
“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强调了物质生产的有限性与人口增长过快产生了矛盾,体现了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性,D正确。
13.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装置,在适宜的温度、光照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D
A.甲、乙对照可验证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体中含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有关
B.甲、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C.乙、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中的有机质被微生物降解后,产生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
D.甲、乙、丙对照可知,生活污水的排放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唯一因素
解析:由图示信息可以看出,甲与乙、甲与丙、乙与丙的自变量分别为N、P等矿质元素、生活污水和污染物的种类,所以甲、乙对照可验证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体中含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有关,A正确;
同理可推出B、C正确;
甲、乙、丙对照可知,生活污水的排放和水体中含有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都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因素,D错误。
(2024·衢州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4~15题。
近年我国出台的“退林还耕”政策内容包括“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植苗木、草皮等用于绿化装饰以及其他破坏耕作层的植物”,增加农作物种植面积,让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14.农田保护是粮食安全的根基,下列关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和林地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较低
B.农田生态系统中既有初级生产量也有次级生产量
C.人类活动可以实现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流动
D.“退林还耕”政策的提出旨在维护耕地数量,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C
解析:和林地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农田生态系统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较弱,A正确;
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包括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或所合成的有机物质,次级生产量是指被异养生物同化后用于生长和繁殖的部分,B正确;
人类活动可以实现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C错误;
“退林还耕”政策的提出旨在维护耕地数量,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D正确。
15.下列有关耕地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强化监督管理,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B.同我国14亿人口的需求相比,耕地是稀缺资源
C.“退林还耕”过程中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D.林地中出现过的植物在耕地中将不再出现
解析:强化监督管理,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落实“退林还耕”的关键之一,A正确;
同我国14亿人口的需求相比,由于人口基数大,耕地是稀缺资源,B正确;
“退林还耕”过程中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正确;
在演替的过程中,林地中出现过的植物一般不会消失不见,在耕地中也会出现,D错误。
D
16.如图表示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D
A.该地生态系统一定是草原生态系统
B.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
C.生物入侵可以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丧失
解析:由题中信息不能确定该地生态系统的类型;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丧失栖息地;生物入侵一般不能提高生物的多样性,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7.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是指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有特别多的物种存在。一般来说,含有1 500种以上本地植物物种的区域才有资格被评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我国的中南部山地就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选用植物作为热点区域标志,这是因为(  )
A.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唯一途径
B.植物既容易调查和鉴定,又是其他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C.植物种类数决定了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引入外来物种会使生物多样性增加
B
解析: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除了植物的光合作用,还有化能合成作用,A错误;
植物种类数只会影响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决定生物多样性的因素是自然选择和协同进化,C错误;
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生物入侵,使生物多样性降低,D错误。
18.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下列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描述与其所属层次相符的是(  )
B
序号 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描述 层次
① 班上同学中,有人是双眼皮,有人是单眼皮 遗传多样性
② 美国纽约市的居民中有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 物种多样性
③ 江苏省内除了有平原外,还有丘陵、湖泊和沼泽等 生态系统多样性
④ 校园中既有开黄花的菊花,也有开红花的玫瑰等 遗传多样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③④
解析:双眼皮和单眼皮是受基因控制的,属于遗传多样性,①正确;美国居民中的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都是一个物种,属于遗传多样性,②错误;江苏省内的平原、丘陵、湖泊、沼泽等属于生态系统多样性,③正确;校园中的菊花和玫瑰是不同的物种,属于物种多样性,④错误。
19.如图表示随生活污水的流入,某河流溶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D
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
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
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水体中的浮游动物数量增加的结果
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
解析:a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着有机物的分解,b地有机物浓度较低,A错误;
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在分解者的作用下,分解成富含N、P的无机物,使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增加,水体富营养化,B错误;
在a、b两地间,随着无机物(富含N、P)的增加,植物的数量逐渐增加,使得DO值不断增加,C错误;
随着大量无机物(富含N、P)进入湖泊,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D正确。
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
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
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水体中的浮游动物数量增加的结果
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
繁殖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2分)
20.(12分)(2024·金华期末)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在气候变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CO2浓度增加、温度上升、核污水排放等问题,使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可直接利用的碳是水圈和大气圈中以_________________形式存在的碳。海洋对于调节大气圈中的碳含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请写出两条大气圈中的碳进入海洋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在大气圈和海洋的界面上通过扩散作用进入
浮游生物可通过光合作用等吸收二氧化碳
(2)全球暖化下浮游植物的生态位将发生改变,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球暖化虽然使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幅上升,但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总生物量下降,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浮游植物生存所需的最适温度及对温度的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同(其他
答案合理也可)
生物自身呼吸消耗增加,分解者分解作用加快(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3)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无视国际社会的强烈质疑和反对,单方面强行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大量放射性物质通过液态排放直接进入海洋环境。核污染水排海严重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使许多鱼类种群的环境容纳量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加快了部分海洋物种灭绝的速度,使______________多样性下降。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研究表明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后,会影响几代人的健康,请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降
遗传和物种
生物多样性对大自然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人类的生存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许多放射性物质(半衰期较长)难以被清除;放射性物质诱发人体可遗传变异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
(4)海洋生态的修复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海洋生态修复需要在停止或减少____________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生物、生态及工程技术辅助,使受损海洋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到原来或与原来相近的结构和状态。
人为干扰
解析:(1)生物可直接利用的碳是水圈和大气圈中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海洋的碳含量约为大气圈的50倍,海洋对于调节大气圈中的碳含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氧化碳在大气圈和海洋的界面上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海洋,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可通过光合作用等吸收二氧化碳。
(2)由于不同浮游植物生存所需的最适温度及对温度的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同,因此全球变暖可能使浮游植物的生态位发生改变。全球暖化下,生物自身呼吸消耗增加,分解者分解作用加快,从而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减少,则可能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总生物量下降。
(3)环境容纳量是指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核污染水排海严重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使许多鱼类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同时加快了部分海洋物种灭绝的速度,使遗传和物种多样性下降。生物多样性对大自然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人类的生存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许多放射性物质半衰期较长,难以被清除,同时放射性物质诱发人体可遗传变异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因此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后,可能会影响几代人的健康。
(4)海洋生态修复需要在停止或减少人为干扰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生物、生态及工程技术辅助,使受损海洋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到原来或与原来相近的结构和状态。
21.(12分)(2024·西城一模)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优势鼠种之一,营地下生活,主要采食植物根系。它在挖掘过程中向地表推出土丘,覆盖植物造成植物死亡。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高寒草甸,研究了高原鼢鼠对草甸的影响。
(1)根据鼢鼠土丘的分布密度,将样地分为轻度干扰、中度干扰和重度干扰三个水平,研究干扰强度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影响,结果如下表。
干扰 水平 植物 物种数 优势种 优势种生物量占植物
群落总生物量的比例
轻度 干扰 21 早熟禾,细叶苔草,垂穗披碱草 60%
中度 干扰 32 银莲花,甘肃嵩草,细叶苔草,垂穗披碱草 45%
重度 干扰 15 火绒草,甘肃嵩草,鹅绒委陵菜 50%
①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聚集在一定空间内的______________的集合体。
②生物量是指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实际存在的有机物质的鲜重或干重总量。取样调查各物种生物量时,需在每个干扰水平内________设置50 cm×50 cm的样方若干个。
③上表结果表明,在________干扰下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最高。
(2)形成数月的土丘中氮、磷、钾等无机盐的含量显著高于周围环境,主要是因为被鼢鼠推至地表的土壤透气性良好,受日光照射后温度较高,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有生物种群
随机
中度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在高原鼢鼠形成的土丘上会发生规律性的演替,对此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_。
A.多年生草本会逐渐取代一年生草本成为优势类群
B.一年生草本的活动促进了多年生草本的生存
C.该群落的演替进行到森林阶段才会终止
D.群落的稳定性随着演替的进行逐渐增高
(4)大量研究表明,过度放牧导致的草甸退化促进了鼠类数量增加,鼠类的密度过大又加剧了草甸退化,这是我国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的主要原因。因此,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D
适度放牧
解析:(1)①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聚集在一定空间内的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②取样调查各物种生物量时,需在每个干扰水平内随机设置样方。③上表结果表明,在中度干扰下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最高。
(2)土壤透气性良好,温度较高,促进了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多年生草本比一年生的草本存活的更久,在相同的繁殖速度下多年生的草本比一年生的草本数量更多,会成为优势类群,一年生的草本让土壤条件变得更好,促进了多年生草本的生存,并不是所有的群落演替都要进行到森林阶段才会终止,这与该群落所处环境有关。故选A、B、D。(4)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适度放牧,防止草甸退化。
22.(13分)(2024·宁波期末)环境DNA(eDNA)技术是指从环境中提取DNA片段,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定性或定量检测目标生物分布状况的一种新型生物资源调查手段。科研人员拟利用eDNA技术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镇海棘螈的分布进行调查。
(1)镇海棘螈数量稀少,不宜用传统的__________法进行种群数量调查。镇海棘螈以蚯蚓、蜗牛、小型螺类、蜈蚣等为食,从生态系统成分分析,它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研究者统计蚯蚓、蜗牛、小型螺类、蜈蚣等生物量,再根据营养级之间的能量___________估算评价镇海棘螈的生存状况。
标志重捕
消费者
传递效率
(2)科研人员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域设置eDNA检测点,获取环境中的DNA片段。每年11月下旬至第二年的4月为镇海棘螈冬眠期,这是群落________的体现,此时不宜开展镇海棘螈eDNA的检测。
(3)镇海棘螈的栖息地植被茂密,但该生态系统__________的能力较弱,若更有效地就地保护镇海棘螈,你认为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DNA技术具有高灵敏、低成本、无损伤、快捷方便等优点,应用前景广泛,但不能用于______。
A.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B.某种鱼类的食性分析
C.濒危物种的调查 D.准确判断物种的实时存在情况
镇海棘螈出现的区域以及其他适合镇海棘螈生存的(或镇海棘螈出现的或适合镇海棘螈生存的)
季节性
恢复稳态
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
D
解析:(1)镇海棘螈数量稀少,不宜用传统的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数量调查。从生态系统成分分析,镇海棘螈以蚯蚓、蜗牛、小型螺类、蜈蚣等为食,其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要评价镇海棘螈的生存状况,可通过统计蚯蚓、蜗牛、小型螺类、蜈蚣等生物量,再根据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来估算。
(2)要对镇海棘螈的分布进行调查,应在镇海棘螈出现的区域以及其他适合镇海棘螈生存的区域设置eDNA检测点,获取环境中的DNA片段。每年11月下旬至第二年的4月为镇海棘螈冬眠期,这是群落季节性的体现,此时不宜开展镇海棘螈eDNA的检测。
(3)镇海棘螈的栖息地植被茂密,说明该栖息地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故该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较强,而恢复稳态的能力较弱,若更有效地就地保护镇海棘螈,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
(4)由题意知:环境DNA(eDNA)技术是指从环境中提取DNA片段,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定性或定量检测目标生物分布状况的一种新型生物资源调查手段,其可以用于对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对某种鱼类的食性分析;对濒危物种的调查,但不能用于准确判断物种的实时存在情况。
23.(13分)(2024·杭州及周边)某湖泊因生活污水随意排入,导致水质恶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主要由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组成成分)完成;过程④碳元素的传递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泊中草食性鱼类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________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分解者
含碳有机物
生活污水中的能量与植物经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3)若流入的生活污水造成该湖泊中某个濒危的鱼类物种灭绝,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丧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流入的生活污水过量,造成动物死亡,死亡动物腐烂后又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动物死亡,这个过程称为________调节。
(4)若生活污水的排放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爆发,人们通过设置“生态浮岛”(挺水植物)进行治理,分析其生态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正反馈
植物根系可吸收水体中的N、P等无机物
挺水植物可通过遮挡阳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
(2)由图分析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活污水中的能量与植物经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湖泊中草食性鱼类属于第二个营养级,其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即第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3)若流入的生活污水造成该湖泊中某个濒危的鱼类物种灭绝,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丧失的是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若流入的生活污水过量,造成动物死亡,死亡动物腐烂后又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动物死亡,这个过程称为正反馈调节。
(4)若生活污水的排放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爆发,人们通过设置“生态浮岛”(挺水植物)进行治理,因为植物根系可吸收水体中的N、P等无机物,且挺水植物可通过遮挡阳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
解析:(1)过程①是有机物分解变成无机物的过程,主要是由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完成;过程④是指动物摄取植物的过程,在生物群落内部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24.(12分)(2024·精诚联盟高二联考)2023年3月,我国进行了首单“蓝碳”拍卖。“蓝碳”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的过程,红树林是“蓝碳”生产的重要部分,合理保护和开发红树林有助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红树林群落组成简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红树林中鸟和大型食肉鱼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若由于某种原因,虾、蟹突然大量减少,则短期内水蚤的数量将____________。假定上图中食虫鱼和小型食肉鱼同化获得的总能量不变,鸟捕食大型食肉鱼所获得的能量所占的比例从1/2调整为1/5,则鸟获得的能量约为调整前的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照10%计算)。
捕食与竞争
下降
1.96
(2)红树林是世界上最富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其中角果木树皮捣碎可以止血、收敛、通便和治疗恶疮,种子榨油可以止痒,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另外,红树林能防风浪冲击,保护海岸。还能吸收污染物,降低海水________程度,防止赤潮发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红树林还是候鸟的天堂,大量候鸟于秋冬季节交替期间迁徙而来歇息于此,使红树林具有明显的________结构。
直接使用
富营养化
时间
(3)红树林分布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常受周期性潮水浸淹,推测红树林中的植物可能具有哪些形态、结构或功能特点?________。
①体内细胞中细胞液渗透压低 ②具有发达的根系 ③具有排盐、泌盐结构 ④根系耐缺氧
②③④
解析:(1)红树林中鸟捕食大型食肉鱼,另外鸟和大型食肉鱼均能捕食食虫鱼和小型食肉鱼,存在竞争关系;若由于某种原因,虾、蟹突然大量减少,小型食肉鱼转而大量捕食水蚤,则短期内水蚤的数量将下降;鸟捕食的部分食物链总体来说有两种,食虫鱼(和小型食肉鱼)→大型食肉鱼→鸟,食虫鱼(和小型食肉鱼)→鸟。若食虫鱼和小型食肉鱼同化获得的总能量不变,鸟捕食大型食肉鱼所获得的能量所占的比例为1/2,设鸟捕食获得的能量为X,若则需要食虫鱼(和小型食肉鱼)为55X,若鸟捕食大型食肉鱼所获得的能量所占的比例为1/5,若则需要食虫鱼(和小型食肉鱼)为28X,比值为1.96倍。
(2)角果木树皮捣碎可以止血、收敛、通便和治疗恶疮,种子榨油可以止痒,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药用价值,为直接使用价值。红树林能吸收污染物,降低海水富营养化程度,防止赤潮发生。大量候鸟于秋冬季节交替期间迁徙而来歇息于此,使红树林具有明显的时间结构。
(3)红树林分布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常生活于海水中,推测红树林中的红树植物细胞中细胞液渗透压高。常受海水浪潮侵袭的红树林需具有发达的根系才能稳定存在于海边,海水中的红树林需根系耐缺氧。另外海水盐浓度高,生长与此的红树林具有排盐、泌盐结构,才能将多余盐分排出,维持渗透压平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