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模块检测卷(二)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9小题,每小题2分,共3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024·绿谷联盟高二联考)以下哪项不是世界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 ( )全球性环境问题 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医学科技的进步2.(2024·舟山高二期末)碳中和也称碳平衡,是指人们通过计算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把这些排放量吸收和抵消掉,实现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为了实现碳中和,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减少纸张的过度使用关停所有火力发电厂大力推广新型绿色能源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3.(2024·丽水期末)日本排放的核污染废水中含有60多种放射性元素,引起全球关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核污染废水导致的效应与水体富营养化相同核污染废水排放可能会影响全球的水资源安全核污染废水引发的生态问题可能较长时间才会体现核污染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会随着食物链在人体内富集4.(2024·杭州及其周边联考)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一个集自然景观、文化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尤其是今年的亚运会更是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去旅游观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该公园是以保护湿地多样的生物种类和非生物环境为目的的国家公园大量游客前去旅游观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该湿地公园在一定程度上能调节水分,净化水质等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该公园能实现物质与能量的自我循环5.(2024·嘉兴期末)我国通过一系列举措提高国土绿化面积,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退耕还林不利于减缓全球变暖退耕还林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举措草原大规模造林可提高草原的生态效益提高人造林的植物多样性有助于碳的固定 (2024·嘉兴高二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6~7题。 种群密度的大小可作为判断生物有益或有害、保护或防治的依据。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1公顷范围内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连续调查。第一次调查统计所捕获的田鼠数量、性别等数据记录如表,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如图所示(后一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λ倍)。捕获 数/只 标记 数/只 雌性个 体数/只 雄性个 体数/只初捕 50 50 28 22重捕 50 10 32 186.以下是对第一次调查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 )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丰富度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50只/公顷7.以下是对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 )第6年以前田鼠种群数量呈逻辑斯谛增长第5年和第7年的田鼠种群数量相同第3年的田鼠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第3年的田鼠种群数量最大8.(2024·湖州高二期中)下列关于种群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越多、面积越小,越准确种群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群落演替过程中会发生物种的迁移与定居环境容纳量不会随该种群自身数量的变动而改变9.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在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顶极群落中的各种群数量基本保持在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10.(2024·诸暨诊断)为加大对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了绿孔雀种群数量的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绿孔雀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绿孔雀成年雄鸟在繁殖期为驱赶其他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迁地保护,是保护绿孔雀的有效措施11.(2024·TOP20名校联盟联考)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鸟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对某湿地生态系统不同退化阶段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典型 湿地 季节性 湿地 中度退 化湿地 严重退 化湿地湿地 特征 常年 积水 季节性 积水 无积水 完全干涸, 鼠害严重生物多样性指数 2.7 2.4 2.1 1.5鸟类丰富度 25 17 12 9注: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生物多样性水平严重退化湿地中的鼠类吸引部分猛禽使得食物网结构最为复杂因湿地退化食物不足,鸟类死亡率增加导致丰富度降低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湿地退化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影响最大12.(2024·海淀区高二期末)原产于北美沙漠地区的豚草适应能力强,自流入中国后,对本土植物产生很强的抑制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流入初期豚草种群数量呈现近似“J”形增长豚草适应能力强,挤占了本土植物的生态位调查豚草的种群密度应该采用样方法大量引入豚草的天敌是治理豚草入侵的有效方法13.(2024·西城区高二期末)传粉昆虫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家调查了林区和山地梨园两种生境中传粉昆虫物种数及个体数,结果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生境 物种数 个体数林区 178 7 090山地梨园 89 8 817传粉昆虫取食花蜜,与植物为寄生关系植物通过物理或化学信息吸引传粉昆虫传粉昆虫物种数差异与虫媒花植物多样性有关山地梨园传粉昆虫多样性低与人为干扰和喷施农药有关14.(2024·西城区高二期末)蚜虫是常见的小麦害虫,蚜虫体型小,多集中分布在心叶,以小麦的汁液为食。下图为某麦田中能量流经蚜虫及其天敌N的过程示意图,其中的字母表示相应的能量数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该麦田中生物构成的数量金字塔可能为倒金字塔图中c包括了蚜虫遗体残骸及其粪便中的能量天敌N用于生长和繁殖的能量可用b-f表示麦田中的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2024·百校联盟开学考)阅读以下资料,回答15~16题。 2020年一场史上罕见的蝗虫灾害席卷东非和亚欧大陆。沙漠蝗、东亚飞蝗和中华稻蝗等多种蝗灾害虫铺天盖地,毁坏当地的草场、作物,对粮食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最新研究表明,蝗虫会释放一种信息素——4-甲氧基苯乙烯(即4VA),吸引其他个体聚集。15.下列有关蝗虫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调查蝗虫种群密度变化,常用标志重捕法东亚飞蝗种群数量波动表现为非周期性波动某时间段沙漠蝗种群数量呈逻辑斯谛增长,但其数量不会超过K值不同年份蝗虫数量变化主要由内源性因素调节引起16.下列有关蝗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 )蝗灾破坏后的草场,不存在垂直结构被破坏的草场可发生次生演替形成森林群落蝗虫释放的4VA属于化学信息,可利用4VA防治蝗灾因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故不应人为对蝗灾进行干预17.(2023·苏州市高二期末)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丰富,下图是该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食物链(网)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植食性动物的粪便属于第二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东北虎增重1 kg,至少需消耗植物100 kg碳元素在群落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18.(2024·海淀区高二期末)清朝皇家猎苑“木兰围场”因为频繁受到自然、战争、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原始森林遭到极大破坏。1962年在此地建立塞罕坝机械林场后,森林植被有效恢复。科研人员整理归纳了塞罕坝漫甸区的群落演替规律,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塞罕坝漫甸区由沙地演替到人工林的过程为初生演替进展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过度放牧、气候干旱等干扰条件下可能发生逆行演替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19.(2024·东城区高二期末)高大的针叶林树木更易受到卷叶蛾的攻击,造成持续落叶而死亡。较少受到攻击的幼树从郁闭胁迫中解脱出来,快速成长为新的冠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针叶林在空间上只有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卷叶蛾选择性攻击使某些树种年龄结构改变卷叶蛾对针叶林数量的影响属于生物因素卷叶蛾虫害可能使针叶林区发生群落演替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2分)20.(12分)(2024·宁波九校联考)蝗虫主要取食禾本科植物的茎叶,是一种农业害虫,蝗灾对农业、经济和环境构成了重大威胁。科研工作者在蝗虫聚居地发现了一种释放量低但生物活性非常高的群居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4-VA)。研究表明,在群居信息素的作用下,蝗虫种群由散居型可以转变为群居型,形成超大型种群。为进一步确定4-VA的作用,科研人员利用4-VA及溶剂进行图1(黑色表示添加了4-VA的样方区域)所示的室外草地诱捕实验,其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4分)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但调查蝗虫成虫却不适合用样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提议采用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蝗虫成虫的种群密度,与标志重捕法相比,该技术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2点)。但也有人反对采用该技术,你认为反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采用图1所示的方法进行室外草地诱捕实验时,需要设置样方,并将诱捕器置于样方内。设置样方时,实验组与对照组要交替进行,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 (3)(4分)分析图2可以得出结论:群居信息素4-VA可以吸引蝗虫种群由散居型转变为群居型, 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3分)(2024·精诚联盟高二联考)轮叶黑藻和穗花狐尾藻是沉水植物,净水能力强、易存活,常用于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回答下列问题。(1)(5分)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水体中N、P等物质富集,引起蓝细菌、绿藻等大量繁殖,这对水中的动、植物会造成严重危害,造成危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富营养化的水体可引入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等进行控制。在引种植物时应充分调研引种植物在原生地的生态位,调研角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2)(4分)福寿螺是一种食量大、繁殖能力强的外来入侵物种。研究人员就福寿螺入侵后,对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生长的影响,进而导致水质的变化进行了探究。在培养有轮叶黑藻和穗花狐尾藻的水槽中放入福寿螺,测得两种植物的生物量变化,结果如图。据图 (填“能”或“不能”)说明福寿螺更偏好取食轮叶黑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分)调查发现,在大蒜种植区域内,福寿螺种群密度很低,具有逃离倾向。有人提出是大蒜分泌的大蒜素能杀死福寿螺的观点,请以大蒜素为材料,设计实验予以探究此观点。 (写出实验思路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3分)(2024·苏州高二期末改编)南疆地区是我国三大棉花种植区之一,棉花是当地最重要的经济作物,蚜虫是危害棉花的重要害虫,蚜虫寄生蜂包括两类:初级寄生蜂和重寄生蜂。初级寄生蜂将卵产于蚜虫体内,幼虫依靠取食蚜虫的组织和营养生长,最终导致蚜虫死亡形成僵蚜。重寄生蜂攻击初级寄生蜂。下图是棉田中的部分营养关系图,请回答:(1)(2分)棉蚜刺茧蜂与棉蚜的种间关系是 。 (2)(3分)棉田中棉长管蚜的能量来源于 ,能量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分)研究发现间作苹果树后, 增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了生态系统 的能力,棉花不易爆发虫害。 (4)(5分)为了验证苹果树与棉花间作对蚜虫的控制作用,科研人员统计了棉花单作和与苹果树间作后棉花植株上蚜虫的数量以初级寄生蜂的寄生率,结果分别如下图:蚜虫数量在6月27日左右达到最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月11日左右蚜虫数量显著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图1和图2可以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2分)(2024·强基联盟高二联考)为更好地解决某地的水体有机污染问题,人们采用生态浮床(如图1)对被污染的某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图2为食草性鱼类的部分能量流动情况。其中a、b、c、d表示能量的流向。回答下列问题:(1)(3分)据图1分析,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有机污水往往会造成富营养化污染,原因是污水中的有机物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 ,使藻类大量繁殖。生态浮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抑制藻类生长。(3)(3分)图2中c是指 。相比于恒温动物,鱼类d/b的比值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分)生态浮床中植物的引入,使得该水体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 。可将生态浮床中的植物进行定期收割用于制作沼气,可实现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2分)(2024·七彩阳光联盟高二联考)全球气候变暖正在驱使低海拔地区的动物和植物向高海拔地区迁移,以躲避气候变化后出现的温度上升。由于动物的迁移速度通常快于植物,二者之间往往存在迁移差异。科研人员在高山草原选取一些样方,放置网箱,将在低海拔地区活动的几种蝗虫转移到网箱中,一段时间后,统计网箱中的植物生物量和丰富度变化情况,结果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1)(6分)实验中将低海拔地区活动的蝗虫转移到样方内的网箱,可以模拟迁移差异所引起的群落 的改变。对照组应进行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图分析,蝗虫对高原草地植物生物量和丰富度的影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分)为解释上述现象,研究人员继续调查了低海拔地区和迁移到高海拔网箱中的几种蝗虫的食谱变化,结果如图2。注:数字代表蝗虫种类;甲、乙分别代表低海拔和高海拔蝗虫;植物类群1、2相对比例表示该类蝗虫的食物比例。①在低海拔和高海拔时,蝗虫种类 的食谱最相似。 ②上述调查包含的种间关系有 。 (3)(2分)上述调查研究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进行的,为了使研究更加深入,还应探究温度升高的影响。简要说明改进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块检测卷(二)1.A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不是导致人口激增的原因;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和医学科技的进步使死亡率降低,出生率增加,是世界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故选A。]2.B [减少纸张的过度使用,可以减少树木的砍伐,有利于实现碳中和,A正确;关停所有火力发电厂,这个做法太绝对了,不可取,B错误;大力推广新型绿色能源、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都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C、D正确。]3.A [核污染废水含有很多高辐射物质,故核污染废水导致的效应与水体富营养化不同,A错误;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循环性,因此核污染将会随着物质循环过程影响全球的水资源安全,B正确;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核污染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会随着食物链这一渠道流入人体内,D正确。]4.D [能量单向流动,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5.D [温室效应主要是CO2大量排放造成的,植树造林可吸收更多的CO2,减少大气中CO2含量,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A错误;退耕还林可提高生态效益,B错误;草原生态系统不适宜大规模造林,C错误;提高人造林的植物多样性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有助于碳的固定,D正确。]6.D [由于土壤动物活动能力强(不适合样方法)、身体微小(不适合标志重辅法),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A错误;由种群密度N=M×n÷m可知由于被捕捉一次之后,田鼠更难捕捉,则m减少(因为不容易被捕),因此N增大,大于实际的种群密度,B错误;在两次捕获中,雌性个体数量是(28+32)=60,雄性个体数量是(22+18)=40,即雌性∶雄性的比例为3∶2,C错误;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50×50÷10=250(只/公顷),D正确。]7.D [在第3年以前田鼠种群数量呈现增长的趋势,第3年到第6年,种群数量开始下降,A错误;在第3~9年间田鼠种群数量一直在不断减少,故第7年的田鼠种群数量比第5年少,B错误;由图可知:在第1~3年之间田鼠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第3年时,田鼠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种群增长速率为0,C错误,D正确。]8.A [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偶然因素越少,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但并不是样方面积越小越准确,必须满足能容纳种群的最低的面积,A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会发生优势种的替代,也会发生物种的迁移与定居,C正确;环境容纳量是由环境资源所决定的,不会随该种群自身数量的变动而改变,D正确。]9.D [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D错误。]10.D [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有利于绿孔雀的繁殖和生存,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A正确;提高出生率能有效增加绿孔雀的种群数量,B正确;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C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D错误。]11.D [严重退化湿地中鼠害严重,鸟类丰富度降低,食物网结构简单,A错误;群落中不同物种的总数称为物种丰富度,鸟类的死亡率增加,不能直接说明丰富度降低,B错误;湿地自我调节能力是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C错误;由题表可知,湿地退化会使湿地积水减少,直至完全干涸,因此湿地退化在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下降,即湿地退化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影响最大,D正确。]12.D [大量引入豚草的天敌可能会引起新的生态入侵,D错误。]13.A [传粉昆虫可以帮助植物传播花粉,植物为昆虫提供花粉,二者之间并非寄生关系,A错误。]14.B [蚜虫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小麦的同化量,c由蚜虫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括蚜虫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和天敌N粪便中的能量,B错误。]15.B [蝗虫种群中包括蝗虫的虫卵和成虫,若调查虫卵,不能用标志重捕法,若只调查蝗虫的成虫数量可考虑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由于蝗虫不断的迁徙活动,使得其生存环境条件具有不确定性,因而蝗虫种群的数量波动表现为非周期性,B正确;某时间段沙漠蝗种群数量呈逻辑斯谛增长,其种群数量会围绕K值波动,因而可能会超过K值,C错误;不同年份蝗虫数量变化主要是由气候这一外源性因素调节引起的,也会受到内源性因素调节的影响,D错误。]16.C [蝗灾破坏后的草场,也存在垂直结构,A错误;被破坏的草场发生次生演替不会形成森林群落,因为当地的水分含量不足以满足森林群落的产生,B错误;蝗虫释放的4VA属于化学信息,可利用4VA防治蝗灾,这属于生物防治,C正确;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蝗灾的发生对当地的群落造成了严重影响,因而需要进行人为干预,D错误。]17.A [植食性动物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一个营养级植物的同化量,B错误;东北虎增重1 kg,至少消耗植物的量,在计算时,应按最高能量传递效率20%和最短食物链“灌木、草本→兔子、鹿→东北虎计算,即1÷20%÷20%=25(kg),C错误; 碳元素在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D错误。]18.A [塞罕坝漫甸区由沙地演替到人工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19.A [针叶林在空间上具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A错误。]20.(1)成虫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 操作简便;调查周期短 蝗虫个体比较小,且大多数群居,从照片中不容易辨别个体数目(2)实验组与对照组样方的大小要相同且合适;样方与样方之间的距离要相等;各样方与中心点的距离要相等(3)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了4-VA的样方区域内蝗虫的数量明显增多解析 (1)蝗虫成虫具有飞行能力,其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不能采用样方法。空中拍照技术操作更便捷,调查周期短,影响更小。但是因为蝗虫个体比较小,且大多数群居,从照片中不容易辨别个体数目等原因,也有人反对采用该技术。(2)各样方的设置应该保持一致,如样方大小、距离中心点的距离、各样方之间的距离等。(3)从图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使用4-VA的样方所获取的蝗虫数量显著增加,说明群居信息素4-VA可以吸引蝗虫种群由散居型转变为群居型。21.(1)大量浮游生物会遮盖水面,导致部分水生植物因长期光照不足而死亡;同时会导致水体中溶氧量降低,导致水生动物缺氧死亡 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与其他物种的关系(或种间关系)(2)能 加入福寿螺后,轮叶黑藻生物量下降的幅度更大,且(最终)会低于穗花狐尾藻的生物量(3)将福寿螺均分为两组培养,一组加入大蒜素,一组加入等量清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对比两组福寿螺的成活率解析 (1)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水体中N、P等物质富集,引起蓝细菌、绿藻等大量繁殖,这对水中的动、植物会造成严重危害,主要因为大量浮游生物会遮盖水面,导致部分水生植物因长期光照不足而死亡;同时会导致水体中溶氧量降低,导致水生动物缺氧死亡。在引种植物时应充分调研引种植物在原生地的生态位,调研角度有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与其他物种的关系(或种间关系)。(2)加入福寿螺以后轮叶黑藻的生物量明显下降,但是穗花狐尾藻的生物量下降不明显,说明福寿螺偏好取食轮叶黑藻。(3)要探究大蒜分泌的大蒜素能否杀死福寿螺,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大蒜素,因变量是福寿螺是否死亡。故实验基本思路为:将福寿螺均分为两组培养,一组加入大蒜素,一组加入等量清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对比两组福寿螺的成活率。22.(1)寄生(2)棉花中有机物 流向初级寄生蜂、呼吸作用散失、流向分解者(3)生态系统的组分和营养结构复杂程度 抵抗干扰保持稳态(4)棉花生长旺盛期,可以为蚜虫提供足够的食物资源,初级寄生蜂的寄生率较低 初级寄生蜂大量繁殖增加了寄生率使得蚜虫死亡率增加 苹果树与棉花间作显著提高了初级寄生蜂的寄生率,降低了蚜虫数量的最大值,从而有效控制了蚜虫数量解析 (1)棉蚜刺茧蜂寄生在棉蚜体内,故棉蚜刺茧蜂与棉蚜的种间关系是寄生。(2)棉长管蚜以棉花植株为食,故能量来源于棉花中的有机物;棉长管蚜属于第二个营养级,每一个营养级中能量的去向为:呼吸作用散失,被下一个营养级同化,被分解者分解。(3)间作苹果树后,使生态系统的组分和营养结构更加复杂,从而提高了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4)蚜虫数量在6月27日左右达到最大的原因是此时棉花生长旺盛,蚜虫有足够的食物,而且初级寄生蜂的寄生率也比较低,蚜虫的死亡率低。7月11日左右蚜虫数量显著下降的原因是此时寄生率较大,增加了蚜虫的死亡率。根据图1和图2可以得出:苹果树与棉花间作可以显著提高初级寄生蜂的寄生率,增加蚜虫的死亡率,降低了蚜虫数量最大值,对蚜虫有很好的控制作用。23.(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外来有机污水中的化学能(2)矿质离子(和CO2) ①遮蔽阳光;②与藻类竞争水体中无机盐等物质(3)呼吸散失的热能 更大 鱼类是变温动物,呼吸散失的热能相对比较少(或者恒温动物需消耗更多的能量用于维持体温的恒定)(4)增大 多层次利用(或多级利用)解析 (1)图1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外来有机污水中的化学能。(2)污水中的有机物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无机盐和CO2,生态浮床能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其原因是藻类植物生长进行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需要光和无机盐,生态浮床遮蔽部分光线,藻类的光合作用减弱,并且与藻类竞争水体中无机盐等物质,从而抑制藻类生长。(3)生物同化的能量去向是呼吸散失的热能和用于生长和繁殖的能量,所以c代表呼吸散失的热能。鱼类是变温动物,呼吸散失的热能相对比较少(或者恒温动物需消耗更多的能量用于维持体温的恒定),所以鱼类d/b的比值更大。(4)生态浮床中植物的引入,使得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为复杂,所以该水体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增大。可将生态浮床中的植物进行定期收割用于制作沼气,可实现资源的多层次利用(或多级利用)。24.(1)水平结构 在高山草原选取一些样方,放置网箱,但是不放入低海拔的蝗虫 生物量减少,丰富度增加(2)5 竞争、捕食(3)将题干实验操作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在一系列梯度温度下进行,一段时间后,统计网箱中的植物生物量和丰富度变化情况解析 (1)结合题干,将低海拔地区活动的蝗虫转移到样方内的网箱(放有高海拔的样方)中,可模拟迁移差异所引起的群落水平结构的改变,对照组的处理是在高山草原选取一些样方,放置网箱,但是不放入低海拔的蝗虫,据图可知,蝗虫使高原植物生物量的改变值减少,丰富度增加。(2)①分析图2可知,在低海拔和高海拔时,蝗虫种类5的食谱最相似,均都以植物类群2为食。②上述调查包含的种间关系有竞争(有些蝗虫之间食物存在相同的类群)、捕食(蝗虫以植物类群为食)。(3)上述调查研究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进行的,为了使研究更加深入,还应探究温度升高的影响,即温度也为实验的自变量之一,故需要将上述实验操作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在一系列梯度温度下进行,一段时间后,统计网箱中的植物生物量和丰富度变化情况。(共55张PPT)模块检测卷(二)(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A一、选择题(本题共19小题,每小题2分,共3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024·绿谷联盟高二联考)以下哪项不是世界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 )A.全球性环境问题 B.工业化C.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D.医学科技的进步解析: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不是导致人口激增的原因;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和医学科技的进步使死亡率降低,出生率增加,是世界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故选A。2.(2024·舟山高二期末)碳中和也称碳平衡,是指人们通过计算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把这些排放量吸收和抵消掉,实现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为了实现碳中和,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减少纸张的过度使用 B.关停所有火力发电厂C.大力推广新型绿色能源 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解析:减少纸张的过度使用,可以减少树木的砍伐,有利于实现碳中和,A正确;关停所有火力发电厂,这个做法太绝对了,不可取,B错误;大力推广新型绿色能源、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都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C、D正确。B3.(2024·丽水期末)日本排放的核污染废水中含有60多种放射性元素,引起全球关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核污染废水导致的效应与水体富营养化相同B.核污染废水排放可能会影响全球的水资源安全C.核污染废水引发的生态问题可能较长时间才会体现D.核污染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会随着食物链在人体内富集A解析:核污染废水含有很多高辐射物质,故核污染废水导致的效应与水体富营养化不同,A错误;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循环性,因此核污染将会随着物质循环过程影响全球的水资源安全,B正确;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核污染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会随着食物链这一渠道流入人体内,D正确。4.(2024·杭州及其周边联考)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一个集自然景观、文化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尤其是今年的亚运会更是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去旅游观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公园是以保护湿地多样的生物种类和非生物环境为目的的国家公园B.大量游客前去旅游观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C.该湿地公园在一定程度上能调节水分,净化水质等D.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该公园能实现物质与能量的自我循环解析:能量单向流动,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D5.(2024·嘉兴期末)我国通过一系列举措提高国土绿化面积,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退耕还林不利于减缓全球变暖B.退耕还林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举措C.草原大规模造林可提高草原的生态效益D.提高人造林的植物多样性有助于碳的固定解析:温室效应主要是CO2大量排放造成的,植树造林可吸收更多的CO2,减少大气中CO2含量,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A错误;退耕还林可提高生态效益,B错误;草原生态系统不适宜大规模造林,C错误;提高人造林的植物多样性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有助于碳的固定,D正确。D(2024·嘉兴高二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6~7题。种群密度的大小可作为判断生物有益或有害、保护或防治的依据。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1公顷范围内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连续调查。第一次调查统计所捕获的田鼠数量、性别等数据记录如表,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如图所示(后一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λ倍)。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初捕 50 50 28 22重捕 50 10 32 18D6.以下是对第一次调查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丰富度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50只/公顷解析:由于土壤动物活动能力强(不适合样方法)、身体微小(不适合标志重辅法),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A错误;由种群密度N=M×n÷m可知由于被捕捉一次之后,田鼠更难捕捉,则m减少(因为不容易被捕),因此N增大,大于实际的种群密度,B错误;在两次捕获中,雌性个体数量是(28+32)=60,雄性个体数量是(22+18)=40,即雌性∶雄性的比例为3∶2,C错误;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50×50÷10=250(只/公顷),D正确。7.以下是对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A.第6年以前田鼠种群数量呈逻辑斯谛增长B.第5年和第7年的田鼠种群数量相同C.第3年的田鼠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第3年的田鼠种群数量最大解析:在第3年以前田鼠种群数量呈现增长的趋势,第3年到第6年,种群数量开始下降,A错误;在第3~9年间田鼠种群数量一直在不断减少,故第7年的田鼠种群数量比第5年少,B错误;由图可知:在第1~3年之间田鼠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第3年时,田鼠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种群增长速率为0,C错误,D正确。D8.(2024·湖州高二期中)下列关于种群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越多、面积越小,越准确B.种群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变化规律C.群落演替过程中会发生物种的迁移与定居D.环境容纳量不会随该种群自身数量的变动而改变解析: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偶然因素越少,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但并不是样方面积越小越准确,必须满足能容纳种群的最低的面积,A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会发生优势种的替代,也会发生物种的迁移与定居,C正确;环境容纳量是由环境资源所决定的,不会随该种群自身数量的变动而改变,D正确。A9.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在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顶极群落中的各种群数量基本保持在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D.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解析: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D错误。D10.(2024·诸暨诊断)为加大对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了绿孔雀种群数量的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B.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绿孔雀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C.绿孔雀成年雄鸟在繁殖期为驱赶其他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D.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迁地保护,是保护绿孔雀的有效措施D解析: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有利于绿孔雀的繁殖和生存,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A正确;提高出生率能有效增加绿孔雀的种群数量,B正确;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C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D错误。11.(2024·TOP20名校联盟联考)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鸟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对某湿地生态系统不同退化阶段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典型湿地 季节性湿地 中度退化湿地 严重退化湿地湿地特征 常年积水 季节性积水 无积水 完全干涸,鼠害严重生物多样性指数 2.7 2.4 2.1 1.5鸟类丰富度 25 17 12 9注: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生物多样性水平A.严重退化湿地中的鼠类吸引部分猛禽使得食物网结构最为复杂B.因湿地退化食物不足,鸟类死亡率增加导致丰富度降低C.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湿地退化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影响最大答案 D解析:严重退化湿地中鼠害严重,鸟类丰富度降低,食物网结构简单,A错误;群落中不同物种的总数称为物种丰富度,鸟类的死亡率增加,不能直接说明丰富度降低,B错误;湿地自我调节能力是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C错误;由题表可知,湿地退化会使湿地积水减少,直至完全干涸,因此湿地退化在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下降,即湿地退化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影响最大,D正确。12.(2024·海淀区高二期末)原产于北美沙漠地区的豚草适应能力强,自流入中国后,对本土植物产生很强的抑制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流入初期豚草种群数量呈现近似“J”形增长B.豚草适应能力强,挤占了本土植物的生态位C.调查豚草的种群密度应该采用样方法D.大量引入豚草的天敌是治理豚草入侵的有效方法解析:大量引入豚草的天敌可能会引起新的生态入侵,D错误。D13.(2024·西城区高二期末)传粉昆虫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家调查了林区和山地梨园两种生境中传粉昆虫物种数及个体数,结果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境 物种数 个体数林区 178 7 090山地梨园 89 8 817A.传粉昆虫取食花蜜,与植物为寄生关系B.植物通过物理或化学信息吸引传粉昆虫C.传粉昆虫物种数差异与虫媒花植物多样性有关D.山地梨园传粉昆虫多样性低与人为干扰和喷施农药有关解析:传粉昆虫可以帮助植物传播花粉,植物为昆虫提供花粉,二者之间并非寄生关系,A错误。14.(2024·西城区高二期末)蚜虫是常见的小麦害虫,蚜虫体型小,多集中分布在心叶,以小麦的汁液为食。如图为某麦田中能量流经蚜虫及其天敌N的过程示意图,其中的字母表示相应的能量数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A.该麦田中生物构成的数量金字塔可能为倒金字塔B.图中c包括了蚜虫遗体残骸及其粪便中的能量C.天敌N用于生长和繁殖的能量可用b-f表示D.麦田中的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解析:蚜虫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小麦的同化量,c由蚜虫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括蚜虫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和天敌N粪便中的能量,B错误。(2024·百校联盟开学考)阅读以下资料,回答15~16题。2020年一场史上罕见的蝗虫灾害席卷东非和亚欧大陆。沙漠蝗、东亚飞蝗和中华稻蝗等多种蝗灾害虫铺天盖地,毁坏当地的草场、作物,对粮食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最新研究表明,蝗虫会释放一种信息素——4-甲氧基苯乙烯(即4VA),吸引其他个体聚集。15.下列有关蝗虫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蝗虫种群密度变化,常用标志重捕法B.东亚飞蝗种群数量波动表现为非周期性波动C.某时间段沙漠蝗种群数量呈逻辑斯谛增长,但其数量不会超过K值D.不同年份蝗虫数量变化主要由内源性因素调节引起B解析:蝗虫种群中包括蝗虫的虫卵和成虫,若调查虫卵,不能用标志重捕法,若只调查蝗虫的成虫数量可考虑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由于蝗虫不断的迁徙活动,使得其生存环境条件具有不确定性,因而蝗虫种群的数量波动表现为非周期性,B正确;某时间段沙漠蝗种群数量呈逻辑斯谛增长,其种群数量会围绕K值波动,因而可能会超过K值,C错误;不同年份蝗虫数量变化主要是由气候这一外源性因素调节引起的,也会受到内源性因素调节的影响,D错误。16.下列有关蝗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A.蝗灾破坏后的草场,不存在垂直结构B.被破坏的草场可发生次生演替形成森林群落C.蝗虫释放的4VA属于化学信息,可利用4VA防治蝗灾D.因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故不应人为对蝗灾进行干预C解析:蝗灾破坏后的草场,也存在垂直结构,A错误;被破坏的草场发生次生演替不会形成森林群落,因为当地的水分含量不足以满足森林群落的产生,B错误;蝗虫释放的4VA属于化学信息,可利用4VA防治蝗灾,这属于生物防治,C正确;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蝗灾的发生对当地的群落造成了严重影响,因而需要进行人为干预,D错误。17.(2023·苏州市高二期末)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丰富,下图是该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食物链(网)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B.植食性动物的粪便属于第二个营养级的同化量C.东北虎增重1 kg,至少需消耗植物100 kgD.碳元素在群落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解析:植食性动物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一个营养级植物的同化量,B错误;东北虎增重1 kg,至少消耗植物的量,在计算时,应按最高能量传递效率20%和最短食物链“灌木、草本→兔子、鹿→东北虎计算,即1÷20%÷20%=25(kg),C错误;碳元素在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D错误。18.(2024·海淀区高二期末)清朝皇家猎苑“木兰围场”因为频繁受到自然、战争、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原始森林遭到极大破坏。1962年在此地建立塞罕坝机械林场后,森林植被有效恢复。科研人员整理归纳了塞罕坝漫甸区的群落演替规律,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A.塞罕坝漫甸区由沙地演替到人工林的过程为初生演替B.进展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C.过度放牧、气候干旱等干扰条件下可能发生逆行演替D.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解析:塞罕坝漫甸区由沙地演替到人工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19.(2024·东城区高二期末)高大的针叶林树木更易受到卷叶蛾的攻击,造成持续落叶而死亡。较少受到攻击的幼树从郁闭胁迫中解脱出来,快速成长为新的冠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针叶林在空间上只有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B.卷叶蛾选择性攻击使某些树种年龄结构改变C.卷叶蛾对针叶林数量的影响属于生物因素D.卷叶蛾虫害可能使针叶林区发生群落演替解析:针叶林在空间上具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A错误。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2分)20.(12分)(2024·宁波九校联考)蝗虫主要取食禾本科植物的茎叶,是一种农业害虫,蝗灾对农业、经济和环境构成了重大威胁。科研工作者在蝗虫聚居地发现了一种释放量低但生物活性非常高的群居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4-VA)。研究表明,在群居信息素的作用下,蝗虫种群由散居型可以转变为群居型,形成超大型种群。为进一步确定4-VA的作用,科研人员利用4-VA及溶剂进行图1(黑色表示添加了4-VA的样方区域)所示的室外草地诱捕实验,其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但调查蝗虫成虫却不适合用样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提议采用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蝗虫成虫的种群密度,与标志重捕法相比,该技术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但也有人反对采用该技术,你认为反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虫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操作简便;调查周期短 蝗虫个体比较小,且大多数群居,从照片中不容易辨别个体数目(2)采用图1所示的方法进行室外草地诱捕实验时,需要设置样方,并将诱捕器置于样方内。设置样方时,实验组与对照组要交替进行,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图2可以得出结论:群居信息素4-VA可以吸引蝗虫种群由散居型转变为群居型, 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组与对照组样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2点)。大小要相同且合适;样方与样方之间的距离要相等;各样方与中心点的距离要相等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了4-VA的样方区域内蝗虫的数量明显增多解析:(1)蝗虫成虫具有飞行能力,其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不能采用样方法。空中拍照技术操作更便捷,调查周期短,影响更小。但是因为蝗虫个体比较小,且大多数群居,从照片中不容易辨别个体数目等原因,也有人反对采用该技术。(2)各样方的设置应该保持一致,如样方大小、距离中心点的距离、各样方之间的距离等。(3)从图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使用4-VA的样方所获取的蝗虫数量显著增加,说明群居信息素4-VA可以吸引蝗虫种群由散居型转变为群居型。21.(13分)(2024·精诚联盟高二联考)轮叶黑藻和穗花狐尾藻是沉水植物,净水能力强、易存活,常用于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回答下列问题。(1)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水体中N、P等物质富集,引起蓝细菌、绿藻等大量繁殖,这对水中的动、植物会造成严重危害,造成危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富营养化的水体可引入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等进行控制。在引种植物时应充分调研引种植物在原生地的生态位,调研角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大量浮游生物会遮盖水面,导致部分水生植物因长期光照不足而死亡;同时会导致水体中溶氧量降低,导致水生动物缺氧死亡 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与其他物种的关系(或种间关系)(2)福寿螺是一种食量大、繁殖能力强的外来入侵物种。研究人员就福寿螺入侵后,对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生长的影响,进而导致水质的变化进行了探究。在培养有轮叶黑藻和穗花狐尾藻的水槽中放入福寿螺,测得两种植物的生物量变化,结果如图。据图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福寿螺更偏好取食轮叶黑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加入福寿螺后,轮叶黑藻生物量下降的幅度更大,且(最终)会低于穗花狐尾藻的生物量(3)调查发现,在大蒜种植区域内,福寿螺种群密度很低,具有逃离倾向。有人提出是大蒜分泌的大蒜素能杀死福寿螺的观点,请以大蒜素为材料,设计实验予以探究此观点。 (写出实验思路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福寿螺均分为两组培养,一组加入大蒜素,一组加入等量清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对比两组福寿螺的成活率解析:(1)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水体中N、P等物质富集,引起蓝细菌、绿藻等大量繁殖,这对水中的动、植物会造成严重危害,主要因为大量浮游生物会遮盖水面,导致部分水生植物因长期光照不足而死亡;同时会导致水体中溶氧量降低,导致水生动物缺氧死亡。在引种植物时应充分调研引种植物在原生地的生态位,调研角度有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与其他物种的关系(或种间关系)。(2)加入福寿螺以后轮叶黑藻的生物量明显下降,但是穗花狐尾藻的生物量下降不明显,说明福寿螺偏好取食轮叶黑藻。(3)要探究大蒜分泌的大蒜素能否杀死福寿螺,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大蒜素,因变量是福寿螺是否死亡。故实验基本思路为:将福寿螺均分为两组培养,一组加入大蒜素,一组加入等量清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对比两组福寿螺的成活率。22.(13分)(2024·苏州高二期末改编)南疆地区是我国三大棉花种植区之一,棉花是当地最重要的经济作物,蚜虫是危害棉花的重要害虫,蚜虫寄生蜂包括两类:初级寄生蜂和重寄生蜂。初级寄生蜂将卵产于蚜虫体内,幼虫依靠取食蚜虫的组织和营养生长,最终导致蚜虫死亡形成僵蚜。重寄生蜂攻击初级寄生蜂。下图是棉田中的部分营养关系图,请回答:(1)棉蚜刺茧蜂与棉蚜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寄生(2)棉田中棉长管蚜的能量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能量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发现间作苹果树后,增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了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棉花不易爆发虫害。棉花中有机物流向初级寄生蜂、呼吸作用散失、流向分解者生态系统的组分和营养结构复杂程度抵抗干扰保持稳态(4)为了验证苹果树与棉花间作对蚜虫的控制作用,科研人员统计了棉花单作和与苹果树间作后棉花植株上蚜虫的数量以初级寄生蜂的寄生率,结果分别如下图:①蚜虫数量在6月27日左右达到最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月11日左右蚜虫数量显著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根据图1和图2可以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棉花生长旺盛期,可以为蚜虫提供足够的食物资源,初级寄生蜂的寄生率较低初级寄生蜂大量繁殖增加了寄生率使得蚜虫死亡率增加苹果树与棉花间作显著提高了初级寄生蜂的寄生率,降低了蚜虫数量的最大值,从而有效控制了蚜虫数量解析:(1)棉蚜刺茧蜂寄生在棉蚜体内,故棉蚜刺茧蜂与棉蚜的种间关系是寄生。(2)棉长管蚜以棉花植株为食,故能量来源于棉花中的有机物;棉长管蚜属于第二个营养级,每一个营养级中能量的去向为:呼吸作用散失,被下一个营养级同化,被分解者分解。(3)间作苹果树后,使生态系统的组分和营养结构更加复杂,从而提高了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4)蚜虫数量在6月27日左右达到最大的原因是此时棉花生长旺盛,蚜虫有足够的食物,而且初级寄生蜂的寄生率也比较低,蚜虫的死亡率低。7月11日左右蚜虫数量显著下降的原因是此时寄生率较大,增加了蚜虫的死亡率。根据图1和图2可以得出:苹果树与棉花间作可以显著提高初级寄生蜂的寄生率,增加蚜虫的死亡率,降低了蚜虫数量最大值,对蚜虫有很好的控制作用。23.(12分)(2024·强基联盟高二联考)为更好地解决某地的水体有机污染问题,人们采用生态浮床(如图1)对被污染的某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图2为食草性鱼类的部分能量流动情况。其中a、b、c、d表示能量的流向。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1分析,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机污水往往会造成富营养化污染,原因是污水中的有机物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________________,使藻类大量繁殖。生态浮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抑制藻类生长。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外来有机污水中的化学能矿质离子(和CO2)①遮蔽阳光;②与藻类竞争水体中无机盐等物质(3)图2中c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比于恒温动物,鱼类d/b的比值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呼吸散失的热能更大鱼类是变温动物,呼吸散失的热能相对比较少(或者恒温动物需消耗更多的能量用于维持体温的恒定)(4)生态浮床中植物的引入,使得该水体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________。可将生态浮床中的植物进行定期收割用于制作沼气,可实现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大多层次利用(或多级利用)解析:(1)图1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外来有机污水中的化学能。(2)污水中的有机物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无机盐和CO2,生态浮床能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其原因是藻类植物生长进行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需要光和无机盐,生态浮床遮蔽部分光线,藻类的光合作用减弱,并且与藻类竞争水体中无机盐等物质,从而抑制藻类生长。(3)生物同化的能量去向是呼吸散失的热能和用于生长和繁殖的能量,所以c代表呼吸散失的热能。鱼类是变温动物,呼吸散失的热能相对比较少(或者恒温动物需消耗更多的能量用于维持体温的恒定),所以鱼类d/b的比值更大。(4)生态浮床中植物的引入,使得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为复杂,所以该水体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增大。可将生态浮床中的植物进行定期收割用于制作沼气,可实现资源的多层次利用(或多级利用)。24.(12分)(2024·七彩阳光联盟高二联考)全球气候变暖正在驱使低海拔地区的动物和植物向高海拔地区迁移,以躲避气候变化后出现的温度上升。由于动物的迁移速度通常快于植物,二者之间往往存在迁移差异。科研人员在高山草原选取一些样方,放置网箱,将在低海拔地区活动的几种蝗虫转移到网箱中,一段时间后,统计网箱中的植物生物量和丰富度变化情况,结果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将低海拔地区活动的蝗虫转移到样方内的网箱,可以模拟迁移差异所引起的群落________的改变。对照组应进行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图分析,蝗虫对高原草地植物生物量和丰富度的影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平结构在高山草原选取一些样方,放置网箱,但是不放入低海拔的蝗虫 生物量减少,丰富度增加(2)为解释上述现象,研究人员继续调查了低海拔地区和迁移到高海拔网箱中的几种蝗虫的食谱变化,结果如图2。注:数字代表蝗虫种类;甲、乙分别代表低海拔和高海拔蝗虫;植物类群1、2相对比例表示该类蝗虫的食物比例。①在低海拔和高海拔时,蝗虫种类________的食谱最相似。②上述调查包含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______。5竞争、捕食(3)上述调查研究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进行的,为了使研究更加深入,还应探究温度升高的影响。简要说明改进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题干实验操作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在一系列梯度温度下进行,一段时间后,统计网箱中的植物生物量和丰富度变化情况解析:(1)结合题干,将低海拔地区活动的蝗虫转移到样方内的网箱(放有高海拔的样方)中,可模拟迁移差异所引起的群落水平结构的改变,对照组的处理是在高山草原选取一些样方,放置网箱,但是不放入低海拔的蝗虫,据图可知,蝗虫使高原植物生物量的改变值减少,丰富度增加。(2)①分析图2可知,在低海拔和高海拔时,蝗虫种类5的食谱最相似,均都以植物类群2为食。②上述调查包含的种间关系有竞争(有些蝗虫之间食物存在相同的类群)、捕食(蝗虫以植物类群为食)。(3)上述调查研究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进行的,为了使研究更加深入,还应探究温度升高的影响,即温度也为实验的自变量之一,故需要将上述实验操作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在一系列梯度温度下进行,一段时间后,统计网箱中的植物生物量和丰富度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模块检测卷(二).docx 模块检测卷(二).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