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课件 (共27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课件 (共27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西方国家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与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古马里清真寺遗迹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殖民】原指强国向它所征服的地区移民,并掠夺原当地人民利益的过程。现指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经济、政治势力扩张到亚非拉国家或地区,掠夺和奴役当地人民的过程。
【殖民地】指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亚非拉地区直接侵占的国家或地区,它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上没有独立自主的权力,完全受西方殖民国家的控制。
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
1.主要国家和殖民范围
时间 殖民国家 殖民地范围
15—16世纪中叶 西班牙
16世纪 葡萄牙
17、18 世纪 荷兰、英国、法国
1496年圣多明各(第一个)
除巴西以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
巴西
拉丁美洲小部分土地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2.殖民统治方式
黑奴贸易
美洲的种植园
美洲的银矿
政治:实行总督制度(代表国王行使最高权利),
进行专制等级统治
经济:①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
②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
③奴役屠杀印第安人,发起黑奴贸易;
④垄断贸易,限制了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特点:掠夺式、移植式的殖民侵略
①直接掠夺金银体现早期殖民扩张时代特征;
②移植宗主国落后政治体制与生产方式。
③限制殖民地经济发展,保证宗主国利益。
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3.影响
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殖民地掠夺了巨额财富。据统计,16、17世纪时,西班牙在殖民地开采的黄金白银超过当时世界总产量的2/3。1500—1650年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吨,白银多达16000吨。 ——教材P73“学思之窗”
发展种植园经济,在农业方面,西班牙不许拉丁美洲种植宗主国所出产的橄榄、葡葡和桑树等,强迫种植市场上特别需要的产品,如棉花、可可等,使拉美许多地区走上畸形的种植单一农作物的道路。
欧洲列强海外殖民扩张的过程,也是殖民主义者疯狂的掠夺、榨取殖民地人民的过程,他们通过掠夺和榨取,加速了欧洲国家的原始积累的过程,肥了西欧的资本主义,从而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 近代史编》
对美洲:加剧了美洲贫困,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
对欧洲: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对世界:拉丁美洲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形成
西班牙不许拉丁美洲种植宗主国所出产的橄榄、葡萄和桑树等,也禁止殖民地生产宗主国能够输出的产品,强迫其种植市场上特别需要的产品,如棉花、可可、蓝靛、烟草等。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改变拉美地区的经济结构 B.维护宗主国利益
C.限制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D.掠夺殖民地财富
有学者认为: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对拉丁美洲实行的数百年殖民统治中所建立的殖民制度,是拉丁美洲各国独立后各国相对不发达的根源和实现现代化的障碍之一。这主要是因为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较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巩固练习
B
D
如图描绘的场景表明,拉美人民
A.开展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武装斗争
B.完全冲破了世界殖民体系的藩篱
C.共同构建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面临着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
由于欧洲人对蔗糖的需求源源不断,尽管圣基茨、巴巴多斯和马尼提克这些地方最先种植烟草,但到17世纪中期时,殖民者们已经普遍放弃它而选择种植甘蔗。殖民者的这一举措导致拉美( )
A.产业结构的调整 B.生产方式的破坏
C.经济的畸形发展 D.饮食习惯的改变
巩固练习
D
C
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很早就走上殖民扩张之路,关于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巴西设置总督,由国王任命,治理巴西
B.1496年在海地建立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
C.总督代表国王行使军事、行政和司法的最高权力
D.西班牙在殖民地设置几个总督辖区进行管理
下图是新航路开辟后美洲流入西欧的贵金属数量
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C.英国霸权地位确立
D.圈地运动的开展
巩固练习
A
B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半殖民地】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受外国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控制的国家或地区。
1.15、16世纪西、葡在亚洲的早期殖民活动
背景 时间 殖民国家 殖民地 殖民方式
15-16世纪中期 葡萄牙
西班牙
新航路
的开辟
果阿、马六甲、中国澳门等商站
建立商站,控制商路
直接统治,掠夺财富
菲律宾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2.17世纪后荷、英、法等列强入侵亚洲
地区 国家 概 况
南亚 英国
东南亚 荷兰
英国
法国
美国
西亚 英法俄
东亚 列强
日本
通过东印度公司掠夺财富;挑动印度人打印度人或者直接进行武力侵略。到19 世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印度全境。
建立巴达维亚殖民地,后占领整个印度尼西亚。
侵占缅甸和马来半岛大部分
侵占越南、柬埔寨和老挝
从西班牙手里夺取菲律宾
英、法、俄等瓜分奥斯曼帝国,其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英、俄控制瓜分伊朗
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
18世纪中后期,英国加紧了对印度的侵略,蚕食土地,抢掠财富,扩大殖民地......1757年,克莱武指挥英国殖民军队侵占了孟加拉,放手让部下抢劫,据统计,1757—1815年间,英国从印度攫取的财富不下10亿英镑。
——教材P73“学思之窗”
……农村村社赖以存在的基础——农业和手工业——两大支柱被摧毁,到19世纪中叶农村村社基本上瓦解了,英国价格低廉的工业产品很快占领了印度市场,传统的手工业部门被冲垮,印度也由棉纺织品的输出国变为输入国。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庚子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 ——陈争平《中国近代经济史教材》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探究:据材料及所学,以亚洲为例,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方式有何变化?原因?
直接掠夺财富
商品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为主
17、18世纪时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以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为主。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侵略殖民地以寻求商品市场和原料为主。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资本输出为主。
下图是欧洲画家鲁道夫·斯沃博达于1892年在维多利亚女王
资助下前往印度创作的油画《瞥视火车》。画的左下角是
一部分铁轨,一家人正在等待火车,背景里有些泥筑的低
矮建筑,人们在屋外纺织和晾晒粮食。该作品意在( )
A.展示殖民地的现代化成就 B.描绘印度农村的生活状况
C.激发印度民众的危机意识 D.宣传美化英国的殖民统治
19世纪以前,印度向欧洲出口的主要是纺织品和其他一些制成品。19世纪后期,印度的出口却日益局限在原棉、茶叶、小麦等范围内,英国人则用轮船运来他们的工业制成品作为交换。这一变化说明( )
A.西方列强瓜分了整个亚洲 B.印度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 D.印度沦为英国的原料产地
巩固练习
D
D
英国人在印度阿萨姆建立了直接统治,并多次调整阿萨姆的行政建制。对于印度东北地区的诸山区部落,英国推行征服与控制,进行武力威慑以及实施隔离等政策。英国的这些举措( )
A.维护了印度边疆地区的稳定
B.加强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C.以民族分化政策分而治之
D.建立起完善的行政制度
世界近代史上,后起之秀的英国很快走上殖民扩张之路,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英国在印度采取直接抢掠、侵占土地等手段掠夺财富
B.18世纪初,英国到达印度开始殖民扩张
C.19世纪末,英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菲律宾
D.19世纪末,英国侵占越南、柬埔寨和老挝
巩固练习
B
A
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把亚洲和非洲的广大地区变成了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下列西方列强与其占领的殖民地对应正确的是( )
A.西班牙--巴西 B.英国--印度
C.荷兰--菲律宾 D.法国--苏丹
18世纪末 19 世纪初,西方列强不但控制了伊朗的经济和内政,而且分别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当时的西方列强是指( )
A.俄国和法国 B.美国和法国
C.俄国和英国 D.美国和英国
巩固练习
B
C
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时间 背景 侵略活动
15-19世纪中 新路开辟
19世纪中后期 工业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
从事奴隶贸易。
①英、法重点争夺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
②英国以埃及为基地对苏丹实行武力扩张;
③法国从19世纪30年代就入侵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
④深入非洲腹地,为进一步 侵略做准备。
侵略计划:
英:南北纵贯(开罗~开普敦)
法:东西横贯(佛得角~索马里)
德:西南非—东非斜跨非洲
1884年柏林会议:
目的:为解决矛盾和进一步瓜分非洲
内容:①“有效占领”原则
②“地图上作业”
结果: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加快,
19/末20初,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真正独立的千年古国埃塞俄比亚
据统计,非洲的国界44%都由经线或纬线划分,30%的国界是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分,仅26%的国界是自然边界。没有考虑当地的地理面貌和土著民族的情况。人为划分的这种随意性,无视非洲国家主权,严重损害了非洲的发展,不仅引发了极为复杂的民族问题,还酿成非洲国家间此起彼伏的边界冲突与战争。在研究了尼日利亚东南沿海靠近喀麦隆边境的克罗斯河流域后,英国学者安尼指出:那里民族众多,却“支离破碎”、“相当混乱”,这是“欧洲人的残暴造成的”,是“分割边界”的结果。 ——金点强 王守望《非洲:几何线边界埋下祸根》
探究:据材料,图中非洲国家的分界线有什么特点?
反映了什么问题?有何影响?
特点:分界线多为直线或曲线,自然边界线占比不高
问题:列强瓜分非洲,不顾非洲传统,无视非洲国家
主权,人为划定疆界。
影响:导致土著部落、民族的分离,破坏了当地传统
政治、经济及人文结构,给非洲国家间的边界、
种族等冲突埋下隐患。
1884年,美国某公司推出一则主题为“给非洲带去文明”的香皂广告。此后近30年间,该公司的广告经常宣称,使用其香皂可以让非洲人皮肤变白,变得文明。同时期,法国和希腊的老牌香皂公司也声称其产品能“让黑人变白”。这主要体现了西方
A.推广欧美生活方式 B.存在着固有的种族偏见
C.重视争夺非洲市场 D.旨在推动非洲文明进步
近代以来,西方一些政客认为,欧洲人出现在非洲是对“幼稚”“尚未成熟”的非洲人担负“责任”,进行“托管”,利用“土著人当局”对非洲实行间接管理,使非洲劣等种族“文明化”。这种认识意在( )
A.解释非洲落后的原因 B.压抑非洲民族意识的觉醒
C.掩盖西方侵略的本质 D.推动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巩固练习
B
C
1876年,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地占非洲总面积的10.8%,
到1914年占到96%。以下是1914年各国在非洲所占殖
民地面积的比例示意图。由此可知( )
A.列强对非洲殖民侵略始于1876年
B.英国在非洲所占殖民地的面积最大
C.20世纪初非洲已全部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
D.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
18世纪末,英、法等国竞相成立“非洲内地考察协会”、“科学调查学会”、“地理学会”等70多个组织,以“科学探险”的名义,深入非洲内陆。19世纪中叶,美国也插足非洲,控制了利比里亚。这一现象主要是欧美为了( )
A.三角贸易 B.瓜分非洲
C.争夺世界霸权 D.镇压非洲抗争
巩固练习
D
B
“一、关于在刚果河流域及其河口和周围国家自由贸易的共同声明和若干与之有关的决议。二、关于买卖奴隶及为此买卖而从海上和陆地运送奴隶的活动的共同声明……六、对今后在非洲大陆沿岸地区占据的新领土在国际交往中规定统一规章的共同声明。”由此可见,柏林会议对非洲的影响是
A.承认了非洲各国的主权 B.废除了非洲的奴隶贸易
C.加速了对非洲的瓜分进程 D.建立了世界自由贸易协商机制
19世纪80年代起,非洲成为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为避免各国利益的冲突发展到白热化,1884年的柏林会议确定了一种新型的殖民占领形式和原则。这就是
A.“有效占领” B.“门户开放”
C.“委任统治” D.“大国一致”
巩固练习
C
A
19世纪中期,一位美国官员做出如下预见:“一个时代将要到来,人类将成为一家人,我们盎格鲁-凯尔特-诺曼的卓越血统将领导各国走向这一结果........这一伟大的邦联将最终环绕我们所居住的地球。”这反映了( )
A.邦联制依然是美国人的政治追求
B.西方中心主义者的种族优越感
C.工业革命推动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世界政治经济中心转移至美国
1815年后的60年里,欧洲国家间没有发生重要的殖民地争夺,当时很多社会集团对海外殖民地抱着漠不关心的态度。1870年或1880年左右,殖民地问题再次凸显出来,到1900年,“先进国家”瓜分了大半个世界,把这些地区变成了殖民地、保护国或势力范围。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殖民国家的军事实力得到加强 B.列强开始重视争夺海外商品市场
C.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巩固练习
B
C
下图是漫画《非洲争夺战》,该漫画主要反映了
A.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扩张
B.非洲已完全沦为殖民地的惨状
C.非洲人民丧失了反抗意识
D.帝国主义列强分赃不均的矛盾
李文斯顿在1840年受“伦敦传教协会”派遣,到南非传教。他对非洲的人文地理非常感兴趣,用了33年时间,多次深入中非、南非探险和考察,并做了详细记录,使原来非洲地图的许多空白处逐渐得以填补。他的活动( )
A.客观上刺激了殖民者瓜分非洲
B.使殖民者开始关注非洲
C.满足了殖民者侵略非洲的愿望
D.中断了非洲文明的进程
巩固练习
A
A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西方国家殖民世界进程图(1492-1914)
1.形成:
19C末20C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表现:
①亚洲绝大多数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②非洲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
③拉丁美洲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
3.过程:
4.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具有开放性和扩张性;
②具体原因: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要求独占
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③客观条件:工业革命后,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交通和通讯技术
也为资本主义的扩张提供了必要条件。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4.影响(评价):
在这个时期,西欧资本主义势力入侵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诸国,把这些国家纳入资本主义轨道,把他们变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
——吴于瑾、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随着殖民扩张急剧加强,越来越多的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世界逐渐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从全球化的角度看三次科技革命》
探究:据材料及所学,认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对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6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 1 2 3 4
191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 3 4 1 2
1910年殖民地面积位次 1 2 4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美德力量对比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4.影响(评价):
探究:据材料及所学,认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对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对殖民国家:①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列强长期在世界范围内占统治地位;
②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对殖民地的扩张与争夺加剧,
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一战)
列强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财富。通过掠夺性贸易,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从而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轨道。
——摘编自李其荣《世界通史·近代卷》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4.影响(评价):
探究:据材料及所学,认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对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对殖民国家:①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列强长期在世界范围内占统治地位;
②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对殖民地的扩张与争夺加剧,
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一战)
对被殖民国家:①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场所,带来灾难,
造成落后,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
②打破原有经济发展模式,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科技、思想等,
推动该地区的近代化进程。
殖民者运用经济手段,迫使非洲人种植某一种或几种作物,开采某一种或几种矿产,使殖民地成为宗主国的农业或矿业原料生产地,如黄金海岸(今加纳)专门种植可可,冈比亚和塞内加尔种植花生……同时,以高价输入日用必需品和粮食,榨取“剪刀差”的双重剥削利润。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三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895年,美国亨利 ·洛奇写道,各大国都在加快速度致力于其未来的扩张,都在加紧其对世界上尚未染指的地区随时的防范;美国作为世界上一个大国,肯定不会放弃这条前进的道路,为了贸易和剩余资本的利益而要求夺取更多的市场。这一现象( )
A.缓和了列强间的矛盾 B.加速了帝国主义发展
C.推动了世界市场出现 D.提升了英国霸主地位
20世纪初,欧洲提供了世界上2/3的工业产品和近3/4的世界贸易,以及几乎所有的资本输出。欧洲的少数国家支配着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形成了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不合理现象。这说明,20世纪初( )
A.先进工业技术全球普及 B.西方资本原始积累加速
C.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形成 D.“三角贸易”日益繁荣
巩固练习
B
C
1870年,美国总统格兰特在国情容文中进一步发展了门罗主义,提出“格兰特推论”:“从此以后,这片大陆(美洲)的上任何领土都不能被转让给欧洲国家。”这一主张( )
A.推动了美洲民族独立 B.为对外扩张营造舆论
C.意在建立世界性霸权 D.捍卫了美国领土安全
如果将帝国主义定义为是“一个国家、民族或种族对其他类似的集团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政治或经济的统治或控制”,那么,帝国主义就同人类文明一样古老。而欧洲在19世纪后期的大扩张被称为新帝国主义。下列对“新帝国主义”表述错误的是
A.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以直接殖民掠夺和朝贡贸易为主要特征
C.新帝国主义的起源与工业革命紧密相关
D.推动了某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近代化进程
巩固练习
B
B
概念解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政治体系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指被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扩张性的结果。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初步形成于工业革命,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全形成。
指广大的亚非拉美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其经济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它是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而形成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指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超越西欧、北美范围,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开展起来。
指资本主义国家在形成、发展、成熟的过程中,以全世界为中心舞台,通过制度、文化输出,进行殖民扩张、商品倾销、原料掠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确立了一个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整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