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古马里清真寺遗迹1919年巴黎和会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从19世纪70年代起,世界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阶段过渡。列强争夺欧洲的霸权斗争更加尖锐起来。同时,在全世界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活动也空前加强了。因此在“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殖民地对于各资本主义国家有了新的意义。由于资本和生产的愈益集中,对于垄断资本家来说资本输出和对原料、市场的控制更加重要,殖民地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成为他们拼命追逐的目标。从70-80年代起,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达到积极尖锐的程度。——刘宗旭《世界近代史》1.时代背景:19C末20C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使主要资本主义大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已被列强基本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1.时代背景:19C末20C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使主要资本主义大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已被列强基本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2.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从而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英法德美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1913~1914年列强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情况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3.具体原因:列强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形成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国际局势日益紧张。英法俄德意奥匈领导权领土争端突尼斯问题争夺巴尔干贸易摩擦矛盾的实质: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同盟国协约国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火药桶”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4.导火线:1914.6.28“萨拉热窝”事件,使国际局势迅速恶化萨拉热窝事件德皇威廉二世: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奥匈帝国外大臣赫托尔德叫嚣:“现在是到了解决塞尔维亚问题的时候了。”法国总统普恩加莱:“看来是时候用武力解决同德国的争端了。”英国外交大臣格雷暗示德国的重心很快就要从西方转到俄国,公开唆使俄国积极发动战争。性质:一战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该图展现了一战( )一战前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A.主要是因为各国存在贸易的争端B.根据各国喜好来选择盟友C.是帝国主义之间争夺霸权的战争D.联盟范围仅限于欧洲各国1890年,德国抢先占领非洲坦噶尼喀,挡住了英国修建铁路的去路。当英国企图经过比属刚果修筑铁路时,德国又迫使比利时拒绝让英国铁路过境,从而破坏了英国修建纵贯非洲铁路的计划。德国的这些做法( )A.挑战了英国殖民霸权 B.意在挑起世界大战C.掀起了瓜分非洲狂潮 D.印证了英国的衰落巩固练习CA如图为1912年的漫画《沸点》。画面中,象征着英、法、德等各大帝国的人物坐在写着“巴尔干麻烦”的火药桶上,拼命想要压住已经被沸腾的蒸汽顶起的桶盖。画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 B.军事集团的对抗C.奥斯曼帝国逐渐衰落 D.世界被瓜分完毕1914年爆发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随后德、俄、法、英等国相继卷入战争。该事件的发生集中反映了( )A.巴尔干地区民族矛盾的复杂性B.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之间的矛盾C.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D.德国企图称霸欧洲与亚洲的野心巩固练习AC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西线:英法VS德东线:俄VS德奥南线:奥VS塞/俄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阶段 时间 战线 主要事件第一阶段 1914 西线其他第二阶段 1915 东线 南线1916 西线第三阶段 1917 1918 马恩河战役:德“速决战”破产日对德宣战,占山东,次年提出“二十一条”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阶段 时间 战线 主要事件第一阶段 1914 西线其他第二阶段 1915 东线 南线1916 西线第三阶段 1917 1918 马恩河战役:德“速决战”破产日对德宣战,占山东,次年提出“二十一条”意大利倒戈;德奥取胜,但未能摆脱困境凡尔登战役:“绞肉机”、飞机、毒气索姆河战役:“地狱”、130多万、首现坦克日德兰海战:德未达目的凡尔登绞肉机索姆河地狱大炮巨舰的绝唱巩固政权;鼓舞欧洲反战运动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阶段 时间 战线 主要事件第一阶段 1914 西线其他第二阶段 1915 东线 南线1916 西线第三阶段 1917 1918 马恩河战役:德“速决战”破产日对德宣战,占山东,次年提出“二十一条”意大利倒戈;德奥取胜,但未能摆脱困境凡尔登战役:“绞肉机”、飞机、毒气索姆河战役:“地狱”、130多万、首现坦克日德兰海战:德未达目的美国、中国(北洋政府)加入协约国一方十月革命后俄国退出战争1918.11.11同盟国失败,一战结束争夺世界霸权希望战后收回山东主权1918年11月11日,法国时间凌晨5时,福煦代表协约国,与德国代表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的福煦车厢里,签订了停战协定。11时,各战胜国鸣放礼炮101响,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一次大战后,福煦车厢被放入了博物馆。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1.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有了短暂的春天;2.改变帝国主义侵华局面,日本几乎独霸中国。3.美日争夺中国,府院之争4.十月革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5.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五四运动爆发。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有何影响?1916年7月1日,英法陆军沿法国索姆河向德军发起进攻。每个士兵携带70磅装备,“行军和漫步 差不多”。德军机关枪一开火,英法陆军“如同野草一样倒了下来”。6个月的战斗过后,英军前进 了5英里。据此可知( )A.战争移到东线进行 B.一战处于胶着状态C.德军获得最终胜利 D.绥靖政策彻底破产1917年2月1日起,德国全面开始无限制潜艇战,德军潜艇肆无忌惮地袭击所有船只,许多交战国和中立国的商船不愿意冒险运输美国的货物,这促使注重经济效益的美国被迫参与到对德作战中。由此可知,无限制潜艇战( )A.目的是打击欧洲的贸易 B.有利于掌握制海权C.使美国成为了海上霸主 D.加速了德国的失败巩固练习BD1915年,法国在上海、天津、宁波、青岛等地招募中国劳工前往欧洲战场。法国军队总司令福煦元帅曾评价:中国劳工表现优异,具备成为优秀士兵的潜质。英国陆军在 1918年的报告中也表明:“中国劳工是所有外国劳工中最优秀的。”材料可用于印证当时中国( )A.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B.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C.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917年1月美国与德国宣布断交参战后,总统威尔逊说:“作为一个参战国领导人,在和平会议的台面上,美国总统会有一个席位,但如果他仍然只是一个中立国的代表,最多只能隔着门缝喊喊。”由此可知,美国加入一战意在( )A.打击德国法西斯势力 B.保证战后的世界和平C.防止协约国走向崩溃 D.谋取战后的国家利益巩固练习BD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华体系)巴黎和会(1919.1-6.)华盛顿会议(1921-1922)①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②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③裁减战败国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瓜分;④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南等国家独立。⑤建立国际联盟实质:是以英法为主导,在惩治战败国、宰割弱小民族的基础上确立的帝国主义的统治新秩序。① 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② 中国收回山东主权,日本保留诸多特权③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实质:在宰割中国、抑制英日的基础上,确立了美国主导的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华体系)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华体系)国际联盟:战后国际政治秩序国际联盟与其说是国际裁决的一种制度,不如说是维持有利于英国和法国的新的现状的工具。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盟约规定: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或间接涉及联盟任何会员国,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 ——《国际联盟盟约》成立:1920年,总部在瑞士日内瓦地位:是凡~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战后国际政治秩序。性质: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与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实质:英法操纵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内容:“全体一致”原则委任统治制度影响: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是一战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的一种制度。是一战后列强慑于民族解放斗争的声势,对殖民体系的一种改造,它反映了时代的进步,但没有改变殖民统治的实质。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华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主要内容①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②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南等国家独立;③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④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⑤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探究:在凡~华体系下蕴含着哪些矛盾?①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引起德国的强烈复仇情绪②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民族解放运动高涨③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英美矛盾、英法矛盾、美日矛盾探究:凡~华体系怎样体现强权政治的特征?①将世界战争的责任推给德国及其盟国②对战败国过度惩处和掠夺③无视弱小民族利益④英法操纵国际联盟凡~华体系的实质: 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国际关系新秩序战后英法力不从心,德国心怀怨恨,美国日益崛起,日本野心勃勃,苏联积聚实力,停战不过是二十年的休战,新兴大国还要继续挑战守成大国,革命和局部战争在全球范围内此起彼伏,酝酿着更大的世界战争。国际联盟正式成立时,会员国只有23个,苏俄和战败国最初都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没有加入国联,日本、德国和意大利则相继退出国联。这表明,国联( )A.被英、法两国操纵 B.存在严重的制度缺陷C.没有任何实际作用 D.不具备真正的普遍性有学者提出:《国际联盟盟约》所规定的“保证国际和平与安全,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的宗旨,主要是为了维护以英法为代表的战胜国的既得利益和它们所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在该学者看来,国联( )A.是维持英法霸权的工具 B.保证了世界和平C.坚持各成员国平等原则 D.是社会动荡的根源巩固练习DA1920-1939年,国际联盟共受理66件国际争端,有些争端得到了迅速而顺利的处理,但对30年代涉及大国的侵略行为却束手无策。这表明国际联盟( )A.加强世界大国合作 B.严重加剧国际争端C.推动民族解放运动 D.未能阻止世界大战凡尔赛体系曾被称为“胜利者的蠢事”。这主要是指该体系A.巩固了欧洲的中心地位 B.缓解了列强之间的矛盾C.助长了法西斯主义势力 D.埋下了国际冲突的祸根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列强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通过签订一系列条约成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组织一-国际联盟,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新秩序。这一秩序( )A.体现了美国企图维护世界霸权的意愿B.缓和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C.反映了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的要求D.导致了战胜国之间实力对比的变化巩固练习DDC下图所示是《德国军用飞机被肢解的情景图》,它反映出《凡尔赛条约》的内容是( )A.德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B.限制德国的军备C.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D.德国销毁所有军事武器如图为1919年的一幅漫画《超重》,画中文字为:威尔逊总统说:“这根橄榄枝(写有‘国际联盟’字样)给你,现在赶紧忙活起来吧。”和平鸽说:“我当然想让每个人高兴,但是这根树枝是不是有点太沉了?”该漫画的寓意是( )A.彰显国联在处理国际争端中的作用B.揭露美国试图通过国联称霸世界的野心C.反映了全球反战与和平思潮的兴起D.对国联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能力的怀疑巩固练习BD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①一战给世界造成深重灾难战争使……德意志帝国被摧毁;奥匈帝国废墟上出现了一系列新独立的国家;奥斯曼土耳其的所有属地被剥夺,处在痛苦的呻吟之中;庞大的俄罗斯帝国寿终正寝,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正在占地球陆地1/6的土地上进行试验。英国的鲜血已流干;法国躺在手术台上。——熊伟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遗产》②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基尔生《变化世界中美国的困境》③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美国获得百年难逢的发财良机。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的40%在美国手中。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使它不能像过去那样执世界之牛耳。法国在战争中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德国战败,受到的削弱比英法更甚,并且陷入经济困境。 ——《世界经济史》④美国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大战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引起了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的高涨。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人教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⑤战争改变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一战中德军的远程大炮一战中英军的坦克一战中的德国潜艇一战中配戴防毒面具的英军⑥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才发明不久的飞机受到一些国家的重视,很快进入实用阶段;汽车的机动性引起人们的关注,欧美街道上占主导地位的马车很快被汽车取代。德国等原料缺乏的国家,为了应付敌方的封锁,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 材料表明( )A.科技加速战争进程 B.科技能直接应用于战争C.战争推动科技进步 D.科技改变了战争的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地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对国际秩序产生了重大影响。这表现在( )A.美国利用国联操纵了国际事务B.消除了帝国主义各国间的矛盾C.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D.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巩固练习CC美国学者在《新全球史》中指出:1914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几乎将整个世界文明都卷入其中……战争也直接影响了众多国家兴衰,改变了国际格局和文明的进程。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该观点的是( )A.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B.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C.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获世界大国地位D.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觉醒20世纪初,有人认为,这场战争也是一个开端,未来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非洲人的非洲。这一“开端”是指( )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B.和平民主运动的出现C.自由主义运动的高涨 D.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巩固练习CA“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这句话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影响是( )A.欧洲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B.东方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新高潮C.建立了新的国际体系D.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1914—1918年,人类历史上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关于一战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冲击了殖民体系②帝国主义完全瓜分非洲,建立世界殖民体系③苏俄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解决了各国矛盾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巩固练习BC2015年9月,哈佛大学外交政策教授格雷厄姆·艾里森提出该概念“修昔底德陷阱”,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历史之思:当今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当今世界,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老路还能走得通吗?答案是否定的。不仅走不通,而且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只有和平发展道路可以走得通。所以,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