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课件(共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课件(共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肯尼亚人民组成游击队,开展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武装斗争。殖民当局采取军事镇压手段,杀害了大量游击队员和所谓“嫌疑犯”。但是抵抗的火焰并未熄灭。1963年,肯尼亚终于获得独立。
导入
被肯尼亚殖民当局抓到拘留营里的所谓“嫌疑犯”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第21课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
殖民体系的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从唯物辩证法看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
——列宁
课程结构
世 界 殖 民 体 系 的 瓦 解 与 新 兴 国 家 的 发 展
方向是前进的
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过程与意义
道路是曲折的
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问题
二战后
至今



亚非拉人民
思想因素:二战增强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主权和民族国家意识
殖民主义者
二战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物质和组织:二战及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主义政党的出现,为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准备了重要的物质和组织条件
联合斗争:亚非会议召开,鼓舞和推动了民族解放斗争。(第三世界国家间的联合)
社会主义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鼓舞并有力地支持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国际组织
联合国的非殖民化活动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1、原因
依据下图,简要说明二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进程
20世纪60年代之前亚洲国家基本赢得独立
20世纪60年代以后,多数非洲国家赢得独立
20世纪80年代以后,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独立,殖民体系崩溃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2、过程
古巴:1959卡斯特罗领导取得独立,建立社会主义国家1961
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印度:印巴分治
中国:新中国成立
埃及:建立共和国,收回运河主权
阿尔及利亚:取得独立
撒哈拉以南非洲:
独立与非洲年1960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列强奴役非洲历史结束
英军搬离苏伊士运河后纳赛尔举手欢呼
▲ 阿尔及利亚人民庆祝国家独立
印巴分治
01
印巴分治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甘地被刺杀身亡
印度严重的宗教仇杀
次数 原因 结果
第一次1947 克什米尔地区争端 大部分繁华地区划给印度,其余划给巴基斯坦
第二次1956 克什米尔地区争端 任何一方都未取得明显胜利
第三次1971 巴基斯坦内部矛盾激化,印度趁机出兵 孟加拉国独立
历史上的三次印巴战争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2、过程
1960.1.1  法英托管地   塞内加尔共和国
 1960.4.4  法国殖民地  多哥共和国
 1960.4.27 法国托管地  马达加斯加
 1960.6.26 法国殖民地  扎伊尔共和国
 1960.6.30 比利时殖民地 索马里民主共和国
 1960.7.01 英国保护地  贝宁人民共和国
 1960.8.1   法国殖民地  尼日尔共和国
 1960.8.3   法国殖民地  布基纳法索  
1960.8.5   法国殖民地  科特迪瓦
 1960.8.7   法国殖民地  乍得共和国
 1960.8.11 法国殖民地  中非共和国
 1960.8.13 法国殖民地  刚果人民共和国
 1960.8.15 法国殖民地  加蓬共和国
 1960.8.17 法国殖民地  马里共和国
 1960.9.22 法国殖民地  尼日利亚
 1960.10.1 英国殖民地  毛里塔尼亚
 1960.11.28 法国殖民地  塞拉利昂共和国
思考:请同学们结合非洲国家独立形势图和大事年表,从中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呢?
独立时间集中在 1960 年,因此1960年被称为非洲年;独立的国家主要是原法国殖民地;独立后的国家基本都是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被非洲所广泛接受和认可;独立的国家越来越多呈上升趋势,表明独立是大势所趋;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2、过程
地区 国家 概况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
印度、巴基斯坦
其他国家
国大党、穆盟不合作斗争,士兵和工农斗争。20世纪50年代,印、巴成为共和国
纷纷独立,亚洲殖民体系瓦解
埃及
阿尔及利亚
非洲诸国
1952年中下层军官起义,53年成立共和国,56年收回运河主权
1954年成立民族解放阵线,领导武装斗争,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1960年有17个国家独立,称为“非洲年”;纳米比亚独立,殖民体系瓦解
古巴
巴拿马
1959年古巴革命力量武装斗争,1961年宣布为社会主义国家。
巴拿马人民通过斗争,1999年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依据表格,概括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
时间长
范围广
参与斗争的群体众多
斗争形式多样
成果大
亚非拉各国支持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3、特点
全球航路的开辟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两次世界大战
暴力掠夺、原始积累
商品倾销、占领市场
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到18世纪,拉丁美洲已经完成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19世纪晚期,非洲瓜分完毕;20世纪初,亚洲绝大多数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一战促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二战后民族民主运动广泛开展
世界殖民体系开始瓦解(1914-1945)
世界殖民体系最终解体(1945-1990)
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历史意义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3、意义
独立之初的印度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1949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印度 美国 名称 总量 人均 总量 人均
原煤(亿吨) 0.32 0.09(吨) 4.36 2.92
发电(亿度) 49 13.85(度) 3451 2313
原油(万吨) 25 0.00071(吨) 24892 1.67
钢(万吨) 137 0.00387(吨) 7074 0.5
生铁(万吨) 64 0.00181(吨) 4982 0.3
水泥(万吨) 186 0.00526(吨) 3594 0.24
宗教、民族冲突不断,社会动荡
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比较贫困
印度发展道路探索
政府成立工业委员会,检查督促工业生产
政府有权控制主要商品的生产、分配
国家承认外国资本和企业作用,与本国资本一视同仁
---摘编自一五计划(51-56)
工业调整为3类,1、2类由国家经营,3类由私营部分经营
允许外国资本在合营企业中的持有50%以上股分
改进制造,尽快做到国产化,替代进口
---摘编自二五、三五计划(56-66)
扩大私营部门经营范围与产能;给公营企业自主权
加强自由贸易区,支持扩大出口,引进外资
制定信息产业政策,以信息技术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90年代以来
依据材料,概括印度发展探索的特点。
公营私营并存,既学习社会主义模式,也借鉴资本主义模式
国家干预度高到扩大私营经济
发展工农业到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特别是信息业
依据实际与国际环境变化不断调整政策,探索新模式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印度发展成就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地区 发展探索
印度
印度独立初探索发展混合经济,90年代后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及信息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廉价劳动力
新兴工业(劳动密集型)
引进外资
全球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
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
吸引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新加坡、韩国等
地区 发展状况
印度
新加坡、韩国等
印度独立初探索发展混合经济,90年代后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及信息业
依据上表,比较发展中国家发展状况的异同
相同:大力发展工业,与国际市场接轨
不同:依据国情不同;发展模式不同
吸引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海湾产油国大力发展石油工业
海湾产油国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地区 成就
亚洲
非洲
拉美
90年代以来印度经济发展速度高,GDP居世界第五位
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
经济发展较快(1960—1975)→经济发展陷入困境(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又开始增长(20世纪90年代中期)(曲折发展)
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大多数拉美国家属于中等收入国家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问题探究】发展中国家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和启示——以亚洲四小龙为例
1959年规定:凡投资新兴工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企业可免缴40%的企业所得税2—5年。“四小龙”还注意简化手续,提高行政机关工作效率,完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1962—1981年,韩国引进先进技术1973项,1986年又引进517项,1987年为637项。中国台湾规定华侨和外国人可用专门技术或专利同台湾进行技术合作,其报酬可结汇支出。在50—60年代,“四小龙”大量发展了纺织、食品、木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60—70年华,中国台湾、韩国先后发展了重化工业,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也越来越多出现,精密机械、汽车、钢材和造船等高技术工业迅速发展。70年代“四小龙”加速发展电子工业。 ——摘编自《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的启示》
【问题】据所学知识与材料,亚洲四小龙崛起的原因有哪些?有何启示?
原因:① 地理位置优越;②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③ 积极运用国家宏观调控;
④ 外向型的发展战略和配套措施;⑤ 推动产业链转型升级;
启示:①依据国情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进行宏观调控;
②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③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1、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区域 成就 挑战 应对
亚洲 ①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②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 一些国家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 重新调整经济结构
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非洲 经济发展呈曲折态势 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到21世纪初近一半的非洲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成立各种经济合作组织
共同谋求发展
拉丁美洲 ①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②大多数拉美国家属于中等收入国家。 各国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影响了发展 经过改革,20世纪90年代的拉美经济出现繁荣势头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2、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1)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损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经济实力成为少数国家谋求不正当的政治利益的手段和筹码。他们通常的做法是,少数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援助、进行技术转让和实施贸易最惠国待遇时,往往附加政治条件,诸如人权问题、政治自由化问题以及信仰与价值观问题等等。实际上,这是为了谋求自己的政治利益,加强对国际社会的主宰与控制。
——王金洪《试论现行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合理性》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损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2)殖民主义侵略的遗留问题
如边界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等,造成一些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
(3)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问题
如政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
2、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1)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大变局下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
目前,我国已累计与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投资规模近1万亿美元,带动全球国际合作“范式”效应显著。同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多边开发机构和国际合作平台的设立,也推动着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
——习近平
不同时期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原因与特点
1.手工工场时期
(1)原因:两种不同类型的殖民主义者(以英荷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较快发展的国家和以西班牙、葡萄牙为代表的封建国家)对殖民地进行野蛮掠夺,给当地人民造成巨大灾难,导致当地人民(包括资产阶级)与之矛盾激化。
(2)特点
①基本上由资产阶级领导,反对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②在一定程度上发动了群众,采用了武装斗争的形式,取得了成功。
③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拉美国家都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重难拓展
不同时期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原因与特点
2.蒸汽时代
(1)原因:在欧洲,德、意等国家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实现国家统一;在亚洲,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得更多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侵略中国和印度等,从而引起了这些国家的强烈不满。
(2)特点
重难拓展
欧洲 ①德、意由资产阶级领导,以一个主要邦国为主,采取外交与战争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自上而下的道路完成统一。
②运动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亚洲 ①由农民或封建王公领导,进行了反封建的斗争。
②利用宗教组织和团结人民。
③规模大,参加阶级广泛,各国运动客观上起到了相互支持的作用。
不同时期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原因与特点
3.电气时代前期
(1)原因:亚洲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的阶级(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壮大,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与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发生了矛盾
和冲突。
(2)特点
①两种不同性质的运动同时进行。
②在资产阶级运动中,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运动的领导者,并建立本阶级的革命团体和政党,提出自己的斗争纲领。
重难拓展
不同时期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原因与特点
4.电气时代后期(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1)原因
①一战期间及战后,一些亚非国家的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力量随之壮大,无产阶级也登上了各国的政治舞台,他们要求获得国家独立。
②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③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为争夺世界霸权,积极对外侵略扩张,导致被侵略国家民族矛盾空前激化,于是社会各阶层团结起来进行民族自卫战。
(2)特点
①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担负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领导责任。
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相互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争取社会主义前途的斗争。
③30年代,斗争矛头指向法西斯,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一部分。
重难拓展
不同时期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原因与特点
5.信息时代(二战后)
(1)原因
①二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
②经过反法西斯斗争的锻炼,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民族意
识觉醒,力量增强。
③各国相互支持,联合斗争。
(2)特点:中心先亚洲后非洲;持续高涨并取得胜利。
重难拓展
课堂小结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一、方向是前进的——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二、道路是曲折的——
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问题
(一)原因
(二)过程
(三)意义
1、亚洲
2、非洲
3、拉丁美洲
(一)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问题
(二)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大变局下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