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正确运用简单判断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正确运用简单判断练习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2正确运用简单判断练习
一、单选题
1.雾凇是形成于树枝、电线或其他物体上的白色、疏松的微小冰晶或冰粒,分为晶状雾凇与粒状雾凇两类。晶状雾凇出现在气温低于零下15摄氏度并且有雾、微风的天气里,结构松散。粒状雾凇则形成于气温零下8摄氏度至零下2摄氏度、有浓雾、风速较大的天气里,雾滴冻结时仍保留着原来的粒状外形。下列选项能够反映雾凇特点的直言判断是( )
A.雾凇是形成于树枝、电线或其他物体上的白色、疏松的微小冰晶或冰粒
B.雾凇分为晶状雾凇与粒状雾凇两类
C.晶状雾凇出现在气温低于零下15摄氏度并且有雾、微风的天气里
D.粒状雾凇具有雾滴冻结时的粒状外形
2.“A国与B国是友好邻邦,A国与C国也是友好邻邦;A国认可B国的礼仪文化;A国比C国人口多”。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B国与A国是友好邻邦 ②B国与C国是友好邻邦
③B国认可A国的礼仪文化 ④“……比……人口多”关系是反对称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和养老托育等是居民基础的服务需求,消费潜力较大,同时也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但面临高质量供给不足等问题。发展基础型服务消费,不仅有利于满足居民需求,而且有助于吸纳更多劳动就业,稳定和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餐饮住宿”与“家政服务”是两个外延不相容的概念
②“养老托育”与“基础型服务”是相容关系的属种关系
③“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判断正确把握了基础型服务的特点
④“基础型服务消费能满足居民需求”强调二者间的对称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某次考试结束后,班主任对甲同学说:这次考试你的语文、英语的得分总和刚好与数学、文综的得分总和一样,数学、英语的得分总和不如语文、文综的得分总和高,而你的语文、数学的得分总和比英语得分要低一点点。由此可以确定甲同学这次考试各科得分由低到高的排序为( )
A.语文、数学、英语、文综 B.语文、数学、文综、英语
C.数学、语文、英语、文综 D.数学、语文、文综、英语
5.2024年秋季学期开始,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推动落实“课间一刻钟”,原则上落实15分钟课间时长,引导师生走出教室、走向户外。北京市的这一举措引发了各方关注。学生说:每位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休息。老师说:有部分义务教育学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家长说:我家的孩子不讨厌学习了。在上述学生、老师、家长的表述中( )
①“同学”是不周延的
②“讨厌学习”是不周延的
③“孩子”是周延的
④“义务教育学校”是不周延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于8月在北京举办。某校学生参观该展会后对“人形机器人”“机器人产业”“人工智能技术”的关系展开讨论并得到以下判断:
甲:所有人形机器人都是机器人产业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
乙:有些人形机器人不是机器人产业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
丙:所有人形机器人都不是机器人产业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
丁:并非所有人形机器人都不是机器人产业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
据此,可得出以下两人的发言必然出现一真一假的是( )
A.甲和丙 B.乙和丙 C.乙和丁 D.丙和丁
7.以下表述所对应的逻辑思维规则理解正确的是( )
序号 表述 逻辑思维规则
① 婚生子女与非婚生子女 从概念的外延上看是反对关系
② 一天分为上午、中午、下午、晚上 这是从外延上进行划分
③ 甲比乙大两岁,乙比丙大两岁 这个关系判断为反传递关系
④ 人类的认识能力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违反了矛盾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某班级学生到农场参加劳动实践,分组开展劳动情况如下:
捡鸡蛋的同学都喂鸡
有些挤牛奶的同学也摘西红柿
摘辣椒的同学都不挤牛奶,但都摘西红柿
喂鸡的同学都没挤牛奶,但一部分摘了辣椒
根据以上情况,必然能推出( )
①有些同学摘了西红柿和辣椒但没挤牛奶
②有些同学挤了牛奶同时摘了西红柿但没捡鸡蛋
③有些摘辣椒的同学也喂鸡和捡鸡蛋
④有些同学同时挤牛奶、摘西红柿和喂鸡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9.目前,我国服务消费增速快于商品消费,成为居民消费的主要增量来源,但与高收入经济体相同发展阶段的平均水平相比,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比重仍然偏低。202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扩大内需和拉动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下列逻辑分析正确的是( )
①“服务消费”与“商品消费”是两个外延不相容的概念
②“服务消费”与“居民消费”是相容关系中的属种关系
③“增速快但占比低”的判断正确把握了服务消费的现状
④“服务消费能拉动经济增长”强调了二者间的对称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下列三句话一真二假:
①光明中学有些专任教师有计算机;
②光明中学有些专任教师没有计算机;
③光明中学的专任教师张东没有计算机。
那么,光明中学400名专任教师中有计算机的人数是( )
A.等于400 B.多于400 C.少于400 D.不能确定
11.某公安高校2023年本科公安专业录取考生的选考科目的情况是,该校公安学类本科专业录取的考生都选考了“思想政治”;该校公安技术类本科专业录取的考生都同时选考了“物理”和“化学”,但并不是都选考了“思想政治”。对于该校2023年本科公安专业录取考生的选考科目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所有被该校公安专业录取的考生都选考了“思想政治”
②有的被该校公安技术专业录取的考生选考了“思想政治”
③有的被该校公安技术专业录取的考生没有选考“思想政治”
④有的被该校公安专业录取的考生选考了“物理”和“化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东北地区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如何发挥优势、释放这一地区的潜力成为摆在国家发展面前的难题。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河南关注东北,东北关注山东,可得出河南关注山东
②东北地区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属于关系判断
③北京关注东北的发展,东北肯定也关注北京的发展
④辽宁的发展也可能备受关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关系,下表中关系的性质表述正确的是( )
序号 关系判断 性质
① 甲比乙大三岁 对称关系
② 甲认识乙 非对称关系
③ 甲是乙的父亲,乙是丙的父亲 反传递关系
④ 甲是乙的同学,乙是丙的同学 传递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在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观点,乍听起来很有道理,仔细想来却发现是违背逻辑思维规则的。对以下观点所犯逻辑错误判断正确的选项有( )
①“工业部门就是从事机器制造的社会生产部门”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②“这件事我没有过问,只侧面了解了一下情况”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③“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共同犯罪”犯了“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④“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犯了“主项和谓项配合不当”的逻辑错误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下列关系判断正确的有( )
①小明是小丽的邻居——非对称关系
②小刘比小孙大3岁,小孙比小赵大3岁——反传递关系
③小王比小张高,小张比小红高——传递关系
④小华认识小李——反对称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中国之制”支撑“中国之治”。 “中国之制”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中国之治”就是新时代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的有效治理,历史和现实证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奇迹不断通现,“中国之治”举世瞩目,其奥秘就蕴藏于“中国之制”当中,集中体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列正确的是( )
A.“中国之制”是“中国之治”的充分条件
B.“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是对称关系
C.“‘中国之制’支撑‘中国之治’”的谓项是不周延的
D.“‘中国之制’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项是周延的
二、主观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次,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就他的小说《镀金时代》答记者问时说道:“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是白痴。”此言见报后,舆论大哗。议员们都十分愤慨,纷纷谴责马克·吐温的无礼,并强烈要求他道歉,否则就将诉诸法律。几天后,马克·吐温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道歉声明”,把那句话改为“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不是白痴。”
运用逻辑知识,分析马克·吐温的“道歉声明”为何能起到对议员的讽刺作用。
18.指出下列判断属于哪种性质判断,并指出其主项和谓项。
(1)凡人皆有死。
(2)一切事物都不是没有矛盾的。
(3)有的矛盾是对抗性的,有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4)有的科学家不是大学毕业的
《5.2正确运用简单判断练习》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C D D A B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B B C D
1.D
【详解】D:直言判断是断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粒状雾凇具有雾滴冻结时的粒状外形”符合直言判断的标准,因为它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具体的陈述,直接指出了粒状雾凇的一个特定属性,D正确。
A:直言判断通常需要明确指出某个事物的特定属性或状态,而A选项更像是对雾凇这一现象的一个广泛描述,它涵盖了雾凇形成的多个方面,包括形成的位置、颜色、质地和构成,它没有使用明确的、针对性的语言来指出雾凇的特定属性,不属于直言判断,A排除。
B:雾凇分为晶状雾凇与粒状雾凇两类。这个选项描述了雾凇的分类,但并没有直接反映雾凇的特点,不属于直言判断,B排除。
C:晶状雾凇出现在气温低于零下15摄氏度并且有雾、微风的天气里。这个选项描述了晶状雾凇的形成条件,但并没有直接反映雾凇的特点,不属于直言判断,C排除。
故本题选D。
2.B
【详解】①:A国与B国是友好邻邦,B国与A国也是友好邻邦,这里的“友好邻邦”关系是对称关系,①说法正确。
②:A国与B国是友好邻邦,A国与C国也是友好邻邦,但B国与C国不一定是友好邻邦,这里的“友好邻邦”关系是非传递关系,②说法错误。
③:A国认可B国的礼仪文化,B国可能认可A国的礼仪文化,也可能不认可A国的礼仪文化,“认可”关系是非对称关系,③说法错误。
④:A国比C国人口多,那么C国肯定比A国人口少,所以“……比……人口多”关系是反对称关系,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B。
3.B
【详解】①: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和养老托育等是居民基础的服务需求,这说明“餐饮住宿”与“家政服务”是两个外延不相容的概念, ①正确。
②: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和养老托育等是居民基础的服务需求,这说明“养老托育”与“基础型服务”是相容关系的种属关系,②排除。
③:发展基础型服务消费,不仅有利于满足居民需求,而且有助于吸纳更多劳动就业,这说明“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判断正确把握基础型服务的特点,③正确。
④:“基础型服务消费能满足居民需求”强调二者间的非对称关系,④排除。
故本题选B。
4.C
【详解】AB:根据题干可知:语文+英语=数学+文综,数学+英语<语文+文综,两边同时加上语文则:语文+数学+英语<语文+语文+文综,又因为语文+英语=数学+文综,则可知数学+文综+数学<语文+语文+文综,所以可得数学<语文。因此AB排除。
CD:已知:语文+英语=数学+文综,根据数学<语文,可推知英语<文综,C正确,D排除。
故本题选C。
5.D
【详解】①:学生说:每位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学生的表述是全称肯定判断,主项“同学”是周延的,①错误。
②③:家长的表述是单称否定判断,主项“孩子”和谓项“讨厌学习”都是周延的,③正确,②错误。
④:老师的表述是特称肯定判断,主项“义务教育学校”是不周延的,④正确。
故本题选D。
6.D
【详解】甲“所有人形机器人都是机器人产业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为全称肯定判断。
乙“有些人形机器人不是机器人产业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为特称否定判断,也意味着“有些人形机器人是机器人产业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
丙“所有人形机器人都不是机器人产业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为全称否定判断。
丁“并非所有人形机器人都不是机器人产业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即“有些人形机器人是机器人产业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
A:甲和丙二者可以同假,即出现“有的人形机器人不是机器人产业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的情况,A不符合题意。
B:乙和丙二者可以同假,即出现“有的人形机器人是机器人产业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的情况,B不符合题意。
C:乙和丁二者可以同真,即出现“有些人形机器人是机器人产业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C符合题意。
D:丙和丁为“A”与“非A”的情况,根据矛盾律可知,二者不可同真,必有一假,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7.A
【详解】①:民法典明确了子女的范围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反对关系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外延之和小于子女的外延,①正确。
②:一天分为上午、中午、下午、晚上,是分解,不是划分,②排除。
③:甲比乙大两岁,乙比丙大两岁,肯定甲不是比丙大两岁,所以这个关系判断为反传递关系,③正确。
④: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认识能力受实践能力和深度以及特定的历史时期、条件的影响,但从长远看,人类的认识是不断发展且没有止境的,因此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并不违反矛盾律,④排除。
故本题选A。
8.B
【详解】
①:“摘辣椒的同学没人挤牛奶,但都摘西红柿”推出有些同学选摘了西红柿和辣椒但没挤牛奶,①正确。
②:“捡鸡蛋的同学都喂鸡”“有些挤牛奶的同学也摘西红柿”推出有些同学挤牛奶和摘西红柿但没捡鸡蛋,②正确。
③:并非喂鸡的都捡鸡蛋,所以有少数同学摘了辣椒和喂鸡,但无法必然推出这些同学必然捡了鸡蛋,③排除。
④:喂鸡的同学都没挤牛奶,所以“有些同学同时挤牛奶、摘西红柿和喂鸡”是错误的,④排除。
故本题选B。
9.B
【详解】①:根据材料中我国服务消费增速快于商品消费,成为居民消费的主要增量来源,但是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比重仍然偏低,可推断得知,服务消费和商品消费都属于居民消费中的一部分,且不相容,因此可以推断出“服务消费”与“商品消费”是两个外延不相容的概念,故①项正确。
②:服务消费和商品消费都属于居民消费中的一部,居民消费的外延更大,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可知“服务消费”与“居民消费”不是属种关系,而是种属关系,故②项错误。
③:我国服务消费增速快于商品消费,成为居民消费的主要增量来源,但与高收入经济体相同发展阶段的平均水平相比,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比重仍然偏低,可以分析出“增速快但占比低”的判断正确把握了服务消费的现状。③项正确。
④:对称关系是指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这一对象还具有那种关系,“服务消费能拉动经济增长”强调了服务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而没有强调经济增长对服务消费的作用,故④项错误。
故本题选B。
10.A
【详解】ABCD:如果③为真,那么②就为真,这不符合题干“一真二假”的限定,所以③为假,即“光明中学的专任教师张东没有计算机”为假。可知“光明中学的专任教师张东有计算机”为真;由此可以推出①为真,②为假;②为特称否定判断,与全称肯定判断是矛盾关系,可知全称肯定判断是真,即“光明中学所有专任教师都有计算机”为真,也就是光明中学400名专任教师都有计算机,A正确,BCD错误。
故本题选A。

11.D
【详解】①:因为公安技术类的考生并不是都选考了“思想政治”,因此,所有被该校公安专业录取的考生都选考了“思想政治”说法错误,①排除。
②③:该校公安技术类本科专业录取的考生都同时选考了“物理”和“化学”,但并不是都选考了“思想政治”,说明有的被该校公安技术专业录取的考生没有选考“思想政治”,②错误,③正确。
④:公安技术类的考生都选考了“物理”和“化学”,可以推断出有的被该校公安专业录取的考生选考了“物理”和“化学”,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2.C
【详解】①:“关注”属于非传递关系,不能由“河南关注东北,东北关注山东”推出“河南关注山东”,①错误。
②:东北地区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完整表述是“东北地区的发展一直备受全国的关注”,说明了全国各地和东北之间的关系,②正确。
③:“关注”属于非对称关系,“北京关注东北的发展”不能推出“东北肯定也关注北京的发展”,③错误。
④:东北地区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辽宁是东北的一部分,可以推出辽宁的发展也可能备受关注,④正确。
故本题选C。
13.B
【详解】①:甲比乙大三岁应该是反对称关系,因为甲比乙大三岁,乙不会比甲大三岁,①排除;
②:甲认识乙,此认识关系为非对称关系,因为乙不一定认识甲,②正确;
③:甲是乙的父亲,乙是丙的父亲,这是反传递关系,因为甲肯定不是丙的父亲,③正确;
④:甲和乙是同学,乙和丙是同学,此为非传递关系,因为甲和丙不一定是同学,④排除;
故本题选B。
14.B
【详解】①:工业部门是指由社会分工分离出来的、专门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总和,①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①不选。
②:“这件事我没有过问,只侧面了解了一下情况”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②正确。
③:“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共同犯罪”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③不选。
④:“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主项“中学生”和谓项是“重要阶段”,这犯了“主项和谓项配合不当”的逻辑错误,④正确。
故本题选B。
15.C
【详解】①:小明是小丽的邻居,那么小丽也是小明的邻居,这属于对称关系,而不是非对称关系,①错误。
②:传递关系指的是对任意的元素A、B、C来说,若元素A与元素B有某关系并且元素B与元素C有该关系,则元素A与元素C也有该关系,小刘比小孙大3岁,小孙比小赵大3岁,那么小刘肯定不是比小赵大3岁,这属于反传递关系,②正确。
③:小王比小张高,小张比小红高,那么小王肯定比小红高,属于传递关系,③正确。
④:小华认识小李,那么小李有可能认识小华,也有可能不认识小华,这属于非对称关系,而不是反对称关系,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6.D
【详解】A:“中国之制”支撑“中国之治”,“中国之治”举世瞩目,其奥秘就蕴藏于“中国之制”当中,说明只有坚持“中国之制”才能实现“中国之治”,因此“中国之制”是“中国之治”的必要条件,A排除。
B:“中国之制”是实现“中国之治”的必要条件,但“中国之治”不是“中国之制”的必要条件,因此“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不是对称关系,B排除。
C:“‘中国之制’支撑‘中国之治’””说明“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是一个有机统一体,表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关系判断而不是性质判断,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C排除。
D:“中国之制”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属于单称肯定判断,因此主项是周延的,D正确。
故本题选D。
17.在这则故事中,有两个性质判断:①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是白痴;②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不是白痴。显然,这两个判断中都使用了特称量项“有些”,不同的是,判断①是断定主项“议员”具有某种性质,是肯定判断;判断②是断定主项“议员”不具有某种性质,是否定判断。但是“肯定此”并不意味着“否定彼”,“否定彼”也并不意味着“肯定此”。所以,马克·吐温断定“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是白痴”并不是说其他议员就一定不是“白痴”,反之亦然。马克·吐温正是通过这种方法来表达他对议员的嘲笑的。
【分析】背景素材:《镀金时代》
考点考查:性质判断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需要调用逻辑的有关知识,从性质判断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是白痴→可联系教材知识肯定判断。
关键词②: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不是白痴→可联系教材知识否定判断。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18.(1)这是个全称肯定判断。“人”是主项,“死”是谓项。
(2)这是个全称否定判断。“事物”是主项,“没有矛盾”是谓项。
(3)这两个是特称肯定判断。主项是“矛盾”,谓项是“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4)这是一个性质否定判断。“科学家”是主项,“大学毕业”是谓项。
【详解】本题属于简答题,考查直言判断的种类,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所学教材知识分析即可。
教材知识: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表示断定对象的叫作主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的叫作谓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的叫作量项。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的叫作联项。
(1)凡人皆有死。这是个全称肯定判断。“人”是主项,“死”是谓项。
(2)一切事物都不是没有矛盾的。这是个全称否定判断。“事物”是主项,“没有矛盾”是谓项。
(3)有的矛盾是对抗性的,有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这两个是特称肯定判断。主项是“矛盾”,谓项是“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4)有的科学家不是大学毕业的。这是一个性质否定判断。“科学家”是主项,“大学毕业”是谓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