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科学观念:能够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地核)和外部圈层结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认识不同类型地形的基本特征;认识等高线地形图,并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科学思维: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和相互关系;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的特点判读山地的地形部位,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通过体会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态度责任:使学生认识到地球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科学发展观;形成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一、地球的结构1. 地球表面由 构成。这层岩石是地球的“外壳”,它和地幔顶部岩石共同组成 。从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来看,地球大陆表面和海洋上空有旋转的云朵,这表明地球上分布着水和大气,水形成了 ,大气形成了 。2. 海洋、湖泊、河流和冰川中的水以及大气圈中的水等水体,构成了地球的 。海洋覆盖了近71%的地球表面。海洋中的水蒸发到大气中,有一部分降落到大陆,然后流回到大海。水无比重要,是所有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3. 地球被 所包裹。 是地球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地球上大部分生物呼吸所必需的,它能 来自太阳辐射的伤害,保持地球上的温度使之适合生物生存,也影响着天气和气候的变化。4. 地球上的水圈、大气圈、岩石圈既彼此分离,又相互 和相互 。大气与岩石、岩石与水、水与大气之间不断地发生着相互 。5. 地球的内部分为三个层次:高密度的内层,称为 ;密度较小的中层,称为 ;密度很小且很薄的外层,称为 。地壳厚度很 ,海洋部分地壳较 ,大陆部分地壳较 。6. 在地球的表面还覆盖着很薄的 ,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四个圈层的共有部分。二、地形和地形图7. 地形是指地表的形态。陆地地形主要有 、 、 、 、 五种类型。8. 是指地表形态高低起伏的态势,包括坡度的陡缓程度和地表的相对高度。9. 是指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即相对于海平面的高度。10. 是指海拔一般在200 m以下,地势 的一片广阔区域,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河口地区。11. 是指海拔一般在200~500 m,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 m,地势起伏 ,坡度 ,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12. 是指海拔在500 m以上且相对高度超过200 m的高地,地势起伏很 ,坡度 ,沟谷幽深,一般多呈 分布。13. 是指四周 ,中间 的区域。14. 是指海拔一般在500 m以上,地势相对 或者有一定起伏的广阔地区。15. 如果你把山峰上的等高线正确地绘制到了白纸上,那么这就是一张能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16.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的数值表示 。根据等高线的 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等高线密集,坡度较 ;等高线稀疏,坡度较 。山地的部位不同,其等高线的形态往往也 。◆任务点一:地球的结构1、探索活动观察图,并结合实际生活中所见的地形,描述不同地形的基本特征。地形类型 基本特征平原山地丘陵2、思考与讨论的家乡属于哪类地形?这样的地形特点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任务点二:地形和地形图1、实践活动1. 用橡皮泥、马铃薯或其他材料做一个山峰。2. 在山峰不同的高度处按一定的高度差(如 1 厘米)依次画上等高线如图4.1-4所示。3. 把山峰放在白纸上。4. 俯视山峰,上面的等高线呈什么形状? 。5. 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山峰上的等高线按原来的位置绘到白纸上?6. 山峰的等高线在白纸上呈什么形状? 。2、探索活动图4.1-7和图4.1-8是某山地及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山顶、鞍部、峭壁、山脊、山谷等地形已在地形图上标出,请在表4.1-2内填写各地形的等高线特点。1.以下不属于地球内部圈层的是( )A.地壳B.地幔C.地核D.水圈2.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的范围涉及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B.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C.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做生物圈D.生物圈的范围是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3.法国作家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的圈层是( )A.地核—地幔—地壳 B.地幔—地核—地壳C.地壳—地幔—地核 D.地壳—地核—地幔4.下列关于地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大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和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D.相对高度大,且海拔较高的地形一定是高原5.如图是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以下有关地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B.地球内部结构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C.地球内部结构最薄部分是C-地壳、最厚部分是B-地核D.整个地壳部分构成了整个岩石圈6.下列对五种陆地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面广阔平坦的一定是平原B.地面连绵起伏的一定是山地C.高原和丘陵绝对高度都比较小,相对高度都比较大D.盆地是周围高、中间低且平坦的地形7.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请据图回答问题:(1)李村所处的地形类型是( )A.高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2)①②③④四地中,适合攀岩运动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关于图中① 、②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图表示的实地面积比②大 B.①图中虚线位置表示的地形是山谷C.①图中甲地在乙地的正东方 D.②图中丙处坡度比丁处坡度陡2.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a、b、c、d四线为等高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数值关系为a>b>c>d,则甲地海拔大于乙地B.若数值关系为a>b>c>d,甲地为山谷C.若数值关系为a<b<c<d,乙地可能发育形成河流D.若数值关系为a<b<c<d,站在丁地不可能看到丙3.小金同学利用假期和父母一起到福建州的火山岛旅游,感受到不一样的景致。请回答:(1)在火山岛景区遍布着蔚为壮观的石柱,如图甲所示,它们是炽热的岩浆从地面喷出后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2)历史上火山岛曾发生过八次以上的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自地幔。在图乙的“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地幔的是 (填序号)。4.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山顶A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 米。(2)从E点爬到山顶A和从C点爬到山顶A,比较省力但费时的是从 点爬到山顶A。这是因为 。(3)该地的地形属于 (地形类型)。5.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称:A. 。(2)山坡E和F的坡度相比,坡度较陡的是 。(3)甲、乙两地山顶的相对海拔不超过 m。(4)B处河流的流向为 。6.用什么方法能把山峰表示在地图上呢 某同学利用土豆、橡皮、记号笔、小刀等进行操作。(1)为尽可能减小误差,画线过程中需注意 ;A.每块橡皮的高度相同B.记号笔水平放置在橡皮上C.绕土豆模型画出螺旋式上升的线(2)某山地地形如步骤④中的俯视模型,从 地(选填“甲”或“乙”)上山顶的路比较陡峭;(3)为了把等高线绘在白纸上,接下来的操作是用小刀将土豆自下而上 。(忽略材料不理想带来的干扰)7.某山区水资源丰富,为了发展当地经济,要从图上所示A、B、C、D四地中选择一地修建水电站。请你运用所学的等高线地形图知识,选择一个最适合建造大坝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科学观念:能够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地核)和外部圈层结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认识不同类型地形的基本特征;认识等高线地形图,并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科学思维: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和相互关系;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的特点判读山地的地形部位,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通过体会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态度责任:使学生认识到地球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科学发展观;形成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一、地球的结构1. 地球表面由岩石构成。这层岩石是地球的“外壳”,它和地幔顶部岩石共同组成岩石圈。从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来看,地球大陆表面和海洋上空有旋转的云朵,这表明地球上分布着水和大气,水形成了水圈,大气形成了大气圈。2. 海洋、湖泊、河流和冰川中的水以及大气圈中的水等水体,构成了地球的水圈。海洋覆盖了近71%的地球表面。海洋中的水蒸发到大气中,有一部分降落到大陆,然后流回到大海。水无比重要,是所有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3. 地球被大气所包裹。大气是地球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地球上大部分生物呼吸所必需的,它能减少来自太阳辐射的伤害,保持地球上的温度使之适合生物生存,也影响着天气和气候的变化。4. 地球上的水圈、大气圈、岩石圈既彼此分离,又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大气与岩石、岩石与水、水与大气之间不断地发生着相互作用。5. 地球的内部分为三个层次:高密度的内层,称为地核;密度较小的中层,称为地幔;密度很小且很薄的外层,称为地壳。地壳厚度很不均匀,海洋部分地壳较薄,大陆部分地壳较厚。6. 在地球的表面还覆盖着很薄的土壤,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四个圈层的共有部分。二、地形和地形图7. 地形是指地表的形态。陆地地形主要有平原、丘陵、山地、盆地、高原五种类型。8. 地势是指地表形态高低起伏的态势,包括坡度的陡缓程度和地表的相对高度。9. 海拔是指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即相对于海平面的高度。10. 平原是指海拔一般在200 m以下,地势平坦或起伏较小的一片广阔区域,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河口地区。11. 丘陵是指海拔一般在200~500 m,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 m,地势起伏较小,坡度较缓,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12. 山地是指海拔在500 m以上且相对高度超过200 m的高地,地势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13. 盆地是指四周高,中间低平的区域。14. 高原是指海拔一般在500 m以上,地势相对平坦或者有一定起伏的广阔地区。15. 如果你把山峰上的等高线正确地绘制到了白纸上,那么这就是一张能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等高线地形图。16.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的数值表示海拔。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山地的部位不同,其等高线的形态往往也不同。◆任务点一:地球的结构1、探索活动观察图,并结合实际生活中所见的地形,描述不同地形的基本特征。2、思考与讨论的家乡属于哪类地形?这样的地形特点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任务点二:地形和地形图1、实践活动1. 用橡皮泥、马铃薯或其他材料做一个山峰。2. 在山峰不同的高度处按一定的高度差(如 1 厘米)依次画上等高线如图4.1-4所示。3. 把山峰放在白纸上。4. 俯视山峰,上面的等高线呈什么形状?闭合的曲线。5. 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山峰上的等高线按原来的位置绘到白纸上?6. 山峰的等高线在白纸上呈什么形状?闭合的曲线。2、探索活动图4.1-7和图4.1-8是某山地及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山顶、鞍部、峭壁、山脊、山谷等地形已在地形图上标出,请在表4.1-2内填写各地形的等高线特点。1.以下不属于地球内部圈层的是( )A.地壳B.地幔C.地核D.水圈【答案】D【详解】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内分为地壳、地幔、地核,水圈是地球外部圈层,不属于地球内部圈层,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2.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的范围涉及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B.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C.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做生物圈 D.生物圈的范围是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答案】C【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详解】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可见C的叙述是正确的。故选C。【点睛】生物圈的内容是中考的热点,要好好理解掌握。3.法国作家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的圈层是( )A.地核—地幔—地壳 B.地幔—地核—地壳C.地壳—地幔—地核 D.地壳—地核—地幔【答案】C【详解】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向里分别为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和地核的界面为古登堡界面,从地壳到地核,依次经过地壳一地幔一地核。故选C。4.下列关于地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大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和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D.相对高度大,且海拔较高的地形一定是高原【答案】B【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平原地形平坦,A错;山地和丘陵地面都崎岖不平,B对;盆地为中间低,四周高,但中间不一定是平原,也可以有丘陵,如四川盆地,C错;相对高度大,且海拔较高的地形是山地,D错;综上可知,故选B。5.如图是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以下有关地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B.地球内部结构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C.地球内部结构最薄部分是C-地壳、最厚部分是B-地核D.整个地壳部分构成了整个岩石圈【答案】D【详解】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A正确;地球内部结构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B正确;地球内部结构最薄部分是C-地壳、最厚部分是B-地核,C正确;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D错误;故选D。6.下列对五种陆地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面广阔平坦的一定是平原B.地面连绵起伏的一定是山地C.高原和丘陵绝对高度都比较小,相对高度都比较大D.盆地是周围高、中间低且平坦的地形【答案】D【分析】根据地表地形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详解】地面平坦是可能是高原,也可能是平原,故A错误;地面连绵起伏的是山地、丘陵或高原,故B错误;高原相对高度较小,但海拔较高,故C错误;盆地的特点是四周高,中部低,故D正确;故选D。7.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请据图回答问题:(1)李村所处的地形类型是A.高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2)①②③④四地中,适合攀岩运动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 A【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详解】(1)李村的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所以李村的地形类型为盆地,故选择答案B。(2)①地是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四地中适合攀岩运动的是①地。1.关于图中① 、②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图表示的实地面积比②大 B.①图中虚线位置表示的地形是山谷C.①图中甲地在乙地的正东方 D.②图中丙处坡度比丁处坡度陡【答案】D【分析】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详解】根据比例尺的含义,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所以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大,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因此A选项错误。由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故①图中虚线位置表示的地形是山脊,因此B选项错误。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定向法,可知①图中甲地在乙地的东北方,因此C选项错误。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处为陡坡;等高线稀疏处为缓坡。由图可以推断丙处坡度比丁处坡度陡,故选项D正确。故选D。2.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a、b、c、d四线为等高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数值关系为a>b>c>d,则甲地海拔大于乙地B.若数值关系为a>b>c>d,甲地为山谷C.若数值关系为a<b<c<d,乙地可能发育形成河流D.若数值关系为a<b<c<d,站在丁地不可能看到丙【答案】A【详解】A、甲地海拔在b与c之间,乙地海拔在c与d之间,因为a>b>c>d,所以甲地海拔高于乙地,故A正确。B、若数值关系为a>b>c>d,甲地位于山脊,该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故B错误。C、若数值关系为a<b<c<d,乙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该处是山脊,不能发育成河流,故C错误。D、若数值关系为a<b<c<d,丁地海拔高,丙海拔低,站在丁地能看到丙,故D错误。故选A。3.小金同学利用假期和父母一起到福建州的火山岛旅游,感受到不一样的景致。请回答:(1)在火山岛景区遍布着蔚为壮观的石柱,如图甲所示,它们是炽热的岩浆从地面喷出后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2)历史上火山岛曾发生过八次以上的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自地幔。在图乙的“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地幔的是 (填序号)。【答案】 凝固 ②【详解】(1)[1]石柱是岩浆从地面喷出后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2)[2]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图乙中,②是地幔。4.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山顶A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 米。(2)从E点爬到山顶A和从C点爬到山顶A,比较省力但费时的是从 点爬到山顶A。这是因为 。(3)该地的地形属于 (地形类型)。【答案】(1)570(2) C 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距离也会拉长(3)山地【分析】本题以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涉及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特点及地形类型的判断,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详解】(1)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由此可判定,图中A山顶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670-100=570米。(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由此可判定,从E点爬到山顶A和从C点爬到山顶A,比较省力但费时的是从C点爬到山顶A,这是因为从C点到山顶A等高线更稀疏,坡度更缓,但距离远,所以更省力但耗时久。(3)由图中信息可判定,该地的地形属于山地。5.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称:A. 。(2)山坡E和F的坡度相比,坡度较陡的是 。(3)甲、乙两地山顶的相对海拔不超过 m。(4)B处河流的流向为 。【答案】 山脊 F 100 东北流向西南【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详解】(1)A处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2)从等高线地形图看出,山坡E和山坡F相比,E处等高线较稀疏,坡度和缓,F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3)从图中看出,甲山顶的海拔高度是600—700米,乙山顶的海拔高度是500—600米,则两地的相对高度不超过100米。(4)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可得:图中B处河流的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流。6.用什么方法能把山峰表示在地图上呢 某同学利用土豆、橡皮、记号笔、小刀等进行操作。(1)为尽可能减小误差,画线过程中需注意 ;A.每块橡皮的高度相同 B.记号笔水平放置在橡皮上 C.绕土豆模型画出螺旋式上升的线(2)某山地地形如步骤④中的俯视模型,从 地(选填“甲”或“乙”)上山顶的路比较陡峭;(3)为了把等高线绘在白纸上,接下来的操作是用小刀将土豆自下而上 。(忽略材料不理想带来的干扰)【答案】 AB 甲 见解析【详解】(1)[1]为尽可能减小误差,每块橡皮高度相等,记号笔水平放置于橡皮上,目的是保证每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一致,故选AB。(2)[2]某山地地形如步骤④中的俯视模型,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从甲地上山顶的路比较陡峭。(3)[3]为了把等高线绘在白纸上,沿“线”水平切下“山体”,放在白纸上依次沿“山体”边缘描线或沿线切下,放白纸上绘外围轮廓。7.某山区水资源丰富,为了发展当地经济,要从图上所示A、B、C、D四地中选择一地修建水电站。请你运用所学的等高线地形图知识,选择一个最适合建造大坝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选C点,由于C点两侧都是山脊,此处可以建大坝省工,山谷内空间大,有利于蓄水,汇集了山谷内所有的水流,水资源丰富【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详解】选C点,由于C点两侧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都是山脊,此处可以建大坝省工,山谷内空间大,有利于蓄水,汇集了山谷内所有的水流,水资源丰富。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核心素养】4.1 探索地球表面(第1课时)学案(原卷版).docx 【核心素养】4.1 探索地球表面(第1课时)学案(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