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生物下册 阶段质量测评卷(四)(第四单元 第四、五章)习题课件(共6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生物下册 阶段质量测评卷(四)(第四单元 第四、五章)习题课件(共68张PPT)

资源简介

(共68张PPT)
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阶段质量测评卷(四)(第四单元 第四、五章)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要求)
1.如图所示为血液分层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抗凝剂
B.②是血浆
C.③是白细胞
D.④是红细胞
C
【解析】图中①是抗凝剂,②是血浆,③白细胞和血小板,④是红细胞。
   (2024·佛山质检)如图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管及血液的流动”实验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①②③表示血管。请回答第2、3题。
2.请判断图B中标号③所指的血管是( )
A.动脉     B.毛细血管     
C.静脉     D.血流速度最快的血管
C
【解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血液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由图可知,①是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
3.关于“观察小鱼尾鳍内血管及血液的流动”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湿纱布包裹小鱼鳃盖和躯干部,是为了维持小鱼正常呼吸
B.为了能清晰观察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应选用高倍镜观察
C.显微镜下无法区分小鱼尾鳍内的动脉、静脉
D.实验后,将小鱼丢弃到垃圾桶
A
【解析】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管及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纱布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并经常滴加清水,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A正确。小鱼尾鳍内含色素,颜色深,视野较暗,因此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管及血液流动应该用低倍的显微镜,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便于观察,B错误。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血液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C错误。实验结束后,将小鱼放入适于鱼生活的水中,D错误。
4.下列关于贫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过少,都叫贫血
B.贫血患者常常表现出脸色苍白、容易疲劳、头晕等症状
C.贫血的人由于体内血量很少,血管呈塌陷状态
D.贫血患者不宜进行剧烈运动
C
【解析】贫血是血液内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而造成的。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贫血患者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低,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因而常常表现出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不宜进行剧烈运动。
5.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在血细胞中数量最少的是( )
A.血浆 B.红细胞 C.血小板 D.白细胞
D
【解析】血液中3种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数量最少的是白细胞,体积最小的是血小板。
6.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叫动脉,下列关于动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进行物质交换 B.血管壁较薄、弹性较小
C.管内血流速度快 D.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C
【解析】毛细血管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动脉不能进行物质交换;动脉管壁最厚、弹性大,静脉管壁较薄、弹性较小;动脉内血流速度最快,没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7.《古今医统》有云:“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切”的对象是“脉”,多对应现
代医学中的桡动脉。下列有关“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其内流动的血液含氧量高、颜色鲜红 B.其管壁厚,弹性大,血管内血流速度快
C.若其出血时应迅速从远心端止血 D.其内的血液由近心端流向远心端
C
【解析】中医把脉把的是桡动脉,其内流动的血液含氧量高、颜色鲜红,A正确;动脉是将心脏内的血液送至全身各处,其特点是管壁厚,弹性大,血管内血流速度快,B正确;动脉出血应迅速在近心端止血,静脉出血时采取远心端止血,C错误;动脉将心脏内的血液送至全身各处,所以其内的血液由近心端流向远心端,D正确。
8.生活中,输液、采集指尖血对应的血管分别是( )
A.静脉、毛细血管 B.静脉、动脉
C.毛细血管、静脉 D.毛细血管、动脉
A
【解析】静脉一般位于浅表部位,且压力小,容易止血,所以医生抽血、输液时针刺入体表的静脉;毛细血管分布很广,指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由此可见,生活中,输液、采集指尖血对应的血管分别是静脉、毛细血管。
9.小铁同学近期因为支原体感染患了肺炎,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a、b、c、d
表示心脏的四个腔,A、B表示人体的器官,医生给出了几个治疗方案,以下叙述正确
的是( )
A.若小铁静脉输液治疗,则药物从②处进入血液,药物最先经过心脏的a左心房
B.若小铁肌内注射治疗,则药物从A臀部进入血液,②中血液为含二氧化碳少的静脉血
C.若小铁雾化治疗,则药物从B处到达患处,疗效较快
D.若小铁吃药治疗,则药物从A小肠进入血液,②中血液为
含营养物质多的动脉血
C
【解析】图中:a是右心房,b是左心房,c是右心室,d是左心室;①是主动脉,②是上、下
腔静脉,③是肺静脉,④是肺动脉,A表示全身组织处毛细血管网,B表示肺部毛细血管
网。若小铁静脉输液治疗,药物从②上、下腔静脉处进入血液流动的途径是上、下
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
→主动脉→……所以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a右心房,A错误;药物从A臀部进入血液流
动的途径是臀部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
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若小铁打针治疗,②下腔静脉属于体循环
的静脉,该处血液为含氧少、含二氧化碳多的静脉血,B错误;小铁患有肺炎,雾化治疗
是通过呼吸道吸收药物进入肺泡。可见若小铁雾化治疗,则药物从B肺部毛细血管
网处到达患处疗效最快,C正确;血液流经小肠时,肠道组织细胞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又因为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因此,血液流过小肠,营养物质会增多,所以,若小铁吃药治疗,②中血液为含营养物质多的静脉血,D错误。
10.a、b、c三图分别代表人体的三种类型的血管,箭头代表血管内血液流动方向,下
列关于这三种血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a管壁比b管壁弹性大
B.a是动脉血管,b是静脉血管,c是毛细血管
C.血液流经c后,必定有某些物质含量发生改变
D.若a、b都是参与肺循环的血管,则a中流的是动脉血,b中流的是静脉血
D
【解析】图a中的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为动脉,动脉管壁较厚、弹性大;图b中的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为静脉,静脉管壁较薄,弹性较小;图c中的红细胞呈单行通过,为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血液流经此处后,血液成分会发生变化;若a、b都是参与肺循环的血管,则a为肺动脉,流静脉血,b为肺静脉,流动脉血。
11.如图是人体心脏四个腔及其所连血管示意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心脏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④
B.与④相连的血管是动脉,当中流的是动脉血
C.①和②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D.与③相连的是肺静脉,当中流的是静脉血
D
【解析】四个腔室中,④左心室的壁最厚,运送血液路线最长,A正确;④左心室连通主动脉,主动脉中流动脉血,B正确;心房和心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房室瓣朝向心室开,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C正确;③左心房连通肺静脉,肺静脉中流动脉血,D错误。
12.下列关于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之间关系(如图所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若此图表示体循环,则①为主动脉
B.若此图表示肺循环,则③为肺静脉
C.血管②的管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D.血管③内血流速度最快
D
【解析】体循环的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网→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可见,若此图表示体循环,则①为主动脉,A正确。肺循环的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可见,若此图表示肺循环,则③为肺静脉,B正确。观图可知,血管②是毛细血管,其管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有利于物质交换,C正确。血管③在图中连接了毛细血管和心脏,根据血液循环的特点,我们可以推断出血管③是静脉。静脉的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较大,血流速度相对较慢。而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较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最快。因此,血管③内血流速度并不是最快的,而是相对较慢的,D错误。
13.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③的管壁厚,弹性大
B.③内流的是动脉血,④内流的是静脉血
C.⑥内的血液流向③,动脉瓣关闭
D.①右心房收缩,房室瓣打开,血液流向②
C
【解析】③是主动脉,动脉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最快;③主动脉连接左心室,流动脉血,④肺动脉连接右心室,流静脉血;⑥左心室收缩,动脉瓣打开,房室瓣关闭,血液由左心室流向③主动脉;①是右心房,右心房收缩,房室瓣打开,血液由右心房流向②右心室。
14.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判断依据是( )
A.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B.血液中氧气的含量
C.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向 D.血液的流速
B
【解析】动脉血是含氧气多、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含氧气少、颜色暗红的血液。因此判断动脉血与静脉血的依据是血液中氧气的含量。
15.(2024 巴中)“淄博烧烤”火遍全国,喝啤酒撸烤串成为一种“新时尚”。但若经常喝
啤酒撸烤串易导致尿酸过高,过多的尿酸会在肾小管处形成结晶,引起上皮细胞坏死。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可在肾小囊腔的原尿中检测到尿酸
B.尿酸排出体外的途径为肾→膀胱→输尿管→尿道→体外
C.肾小管处上皮细胞坏死,会引起尿量改变
D.通过尿液排出的尿酸不会流入肾静脉
B
【解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尿酸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因此,可在肾小囊腔的原尿中检测到尿酸,A正确。尿酸排出体外的途径为肾→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B错误。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肾小管处上皮细胞坏死,影响了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因此会引起尿量改变,C正确。尿酸不会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尿酸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因此不会流入肾静脉,D正确。
16.某人在环境和进食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测定完全休息和运动状态时,通过不同途径
所散失的水分,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途径是排出尿液,乙途径是排出汗液
B.休息时与运动时相比,呼出气体中的水分增加
C.休息时水分的散失主要通过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D.比较这两天的总失水量,运动比休息散失的水分少
C
【解析】运动时通过排汗散失的水分较多,通过排尿散失的水分较少;休息时通过排汗散失的水分较少,通过排尿散失的水分较多。所以乙途径是排出尿液,甲途径是排出汗液,A错误。休息时呼出气体中的水分为300毫升,运动时呼出气体中的水分为600毫升,因此,休息时与运动时相比,呼出气体中的水分减少,B错误。观图中乙的数据可知,休息时水分的散失主要通过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C正确。比较这两天的总失水量,运动时总失水量为2 000+500+600=3 100(毫升),休息时总失水量为100+
1 800+300=2200(毫升),因此,运动比休息散失的水分多,D错误。
17.静脉输液结束后,用棉球按压针口5分钟,以防止持续出血。这一过程中能够促进
凝血的是( )
A.血红蛋白 B.血小板 C.红细胞 D.白细胞
B
【解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小板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因此,静脉输液结束后,用棉球按压针口5分钟,以防止持续出血。这一过程中能够促进凝血的是血小板。
18.如图表示血液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如果AB段为组织处毛细血管,CD段为肺部毛
细血管,图中曲线表示的物质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葡萄糖 D.尿素
A
【解析】在体循环中,血液流经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与组织细胞发生物质交换,将运输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给细胞利用,同时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在物质交换过程中,血液由含氧量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为含氧量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与肺泡内的气体发生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经过肺部毛细血管网的气体交换,含氧量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为含氧量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19.对于很多慢性肾衰竭患者来说,传统透析机是维持他们生命的救命稻草,但同时透
析也限制着他们在生活中诸多方面的自由。研究人员正在用微芯片滤膜和活的肾
脏细胞创造一种可植入的人工肾脏,它能将身体产生的废物滤过出去,这一技术或可
使肾病患者摆脱透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微芯片滤膜模拟肾小囊内壁和肾小管的功能
B.肾脏细胞可以将大分子蛋白质重吸收回血液
C.人体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都可以通过人工肾脏排出
D.人工肾脏对维持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具有一定作用
D
【解析】微芯片滤膜模拟肾小囊内壁和肾小球的功能,A错误。大分子蛋白质不能从肾小球滤过,因此,也不会被重吸收,B错误。身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有皮肤排出汗液、泌尿系统排出尿液、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三条,其中二氧化碳无法通过人工肾脏排除,C错误。人工肾脏可以代替肾排出体内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代谢废物,可以维持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D正确。
20.(2023 深圳)如图是某同学在生物学课堂上绘制的心脏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
③④代表心脏的四个腔。下列对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与肺动脉相连 B.②代表右心房
C.③腔壁最厚 D.③④间有瓣膜
D
【解析】①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A错误。②代表右心室,①代表右心房,B错误。④左心室壁最厚,C错误。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D正确。
21.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肺循环和体循环同时进行
B.a、e中流的是动脉血
C.体循环的起点为d
D.肺循环的终点为b
B
【解析】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在心脏处汇合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地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A正确;a右心房中流动的是静脉血,e主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B错误;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所以体循环的起点为d左心室,C正确;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所以肺循环的终点为b左心房,D正确。
22.某人因失血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大脑昏厥,危及生命,则该人的失血量可能为( )
A.400毫升 B.800毫升 C.1 300毫升 D.200毫升
C
【解析】人体内血量的相对稳定,对于人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一次失血1 200~1 500毫升,就会发生生命危险,需要及时输血。
23.如图所示为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心脏,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和运输
B.肺静脉中②的颜色是暗红色,含二氧化碳较多
C.③与④分别是动脉和毛细血管,通过静脉相连
D.⑤是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D
【解析】①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A错误;肺静脉中②血液的颜色是鲜红色,为含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B错误;④毛细血管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C错误;⑤血浆中含有多种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D正确。
24.2024年世界献血者日我国的口号是:“在庆祝世界献血者日二十周年之际:感谢您,
献血者!”下列关于血液的特点及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
A.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B.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是血浆蛋白
C.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 D.白细胞具有细胞核,能吞噬病菌
B
【解析】血小板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A正确。血浆呈现淡黄色、半透明,约占血液总量的 55%,主要成分为水,B错误。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C正确。白细胞是数量最少、体积最大的血细胞,有细胞核,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D正确。
25.人体泌尿系统中,能够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至膀胱的“管道”是( )
A.输尿管 B.尿道 C.肾小管 D.肾动脉
A
【解析】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净化;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26.正常人的血浆和原尿中都含有的物质有( )
①水 ②无机盐 ③尿素 ④葡萄糖 ⑤大分子蛋白质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D
【解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因此正常人的血浆和原尿中都含有的物质有①水、②无机盐、③尿素、④葡萄糖。
27.(2023 广东)如图为人体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其中尿素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D
【解析】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可见原尿中尿素的成分多于血液;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由肾小管流出汇集到④集合管中的尿液中尿素浓度最高。
  AED即自动体外除颤器,它可以诊断特定的心率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的医疗设备。心跳骤停时,只有在最佳抢救时间“黄金4分钟”内,利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对患者进行除颤操作,能有效防止猝死。据此资料完成28、29题。
28.心跳骤停后,很短时间内脑组织会因缺血缺氧而坏死,这是因为心脏( )
A.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B.为人体内的细胞提供氧气
C.是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D.为脑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
A
【解析】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正常情况下,心脏通过不断地收缩和舒张,将来自左心室的血液射入主动脉,并且推动血液循环,为人体重要的器官,如大脑、肾、肺、肝脏,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完成身体代谢需求。心跳骤停后,很短时间内脑组织会因缺血缺氧而坏死,这是因为心脏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29.若经AED除颤后心脏能恢复正常搏动,则心脏工作的正确顺序是( )
A.心室收缩→心房收缩→心房、心室均舒张
B.心房收缩→心室收缩→心房、心室均舒张
C.心房、心室均收缩一心房舒张→心室舒张
D.心房、心室均舒张一心室收缩→心房收缩
B
【解析】当心房收缩时,心室舒张,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当心室收缩时,心房舒张,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当心房和心室均舒张时,血液由全身各处流回心脏。
30.下列是对人体中代谢废物排泄的相关知识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代谢废物被排出的三大途径分别是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
B.水、无机盐、尿素、二氧化碳中排泄途径最多的是水
C.排泄的意义是排出代谢废物,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
D.汗液和尿液中都有无机盐,但汗液中没有尿素
D
【解析】排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A正确;水可通过皮肤、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排出,是排泄途径最多的,B正确;排泄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还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C正确;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8分)图1是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图2是心脏结构示意图,图3是显微镜下的血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____]填数字或字母)
(1)小揭最近嗓子疼痛,经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医生建议注射抗生素,输液时护士用
一个橡皮管在他手背针刺部位上方15厘米处捆扎起来,针刺入的血管是图1中[__]静
脉。药物首先到达图2心脏中的[__]_______(填腔室),药物需__次经过心脏才能到达扁
桃体。
(2)图2中四个腔室_______的壁最厚,为体循环提供足够的动力。若用橡皮管扎紧图
中的9,从3向心脏注水,写出水的流程:___________(用数字和箭头表示)。
(3)在小揭同学的心脏部位(图2所示),进出心脏这些血管中流静脉血的血管有_______
__(用图2中的数字表示)。
b
6
右心房
左心室
3→6→8→2
2、3、
9
2
(4)揭东区某初中学校的一位生物教师到西藏地区参加支教工作,半年后体检时发现,
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加(该教师未患病),则增加的血液成分最可能是图3中的[__]
_______,人体中这种细胞在结构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红细胞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解析】(1)输液时,护士用针刺入小揭的手背血管,此时,针刺入的血管是图1中的b静脉。血液循环途径如下:
静脉注射抗生素后,抗生素到达扁桃体的途径是:上肢静脉→3上腔静脉→6右心房→8右心室→2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4肺静脉→5左心房→7左心室→1主动脉→扁桃体,因此药物首先达到心脏的6右心房,药物到达扁桃体需2次经过心脏。
(2)心脏有四个腔,其中7左心室的壁最厚,这是与其收缩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相适应的,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心脏内有保证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的瓣膜,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在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放,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从3上腔静脉里向心脏内注水,水流动的路线是:3上腔静脉→6右心房→8右心室→2肺动脉。
(3)静脉血一般指体循环的静脉中流动的血液及在肺循环中右心室到肺动脉中的血液,则进出心脏的这些血管中流静脉血的血管有2肺动脉、3上腔静脉、9下腔静脉。
(4)西藏属于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后,体内血液中b红细胞的含量会增加,从而增加了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了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人体中红细胞在结构上的特点是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32.(12分)水和无机盐都是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物质。正常人体内的水在各系统相互协调作用下维持相对稳定,以维持细胞正常生理活动,其水平衡过程如图1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排出水的途径中,属于排泄的有__条。当人体通过呼吸系统排出部分水时,与
呼吸有关的膈肌处于_____(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2)从食物中摄取的水,主要经_____(填器官名称)吸收进入血液后,再经血液循环到达
全身各处,参与生命活动。
3
舒张
小肠
(3)排尿是人体排出多余水的主要形式,尿液由___形成。为探究肾的功能,科学家运用
微穿刺技术,以小鼠肾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Ⅰ.科学家用毛细玻璃管刺入肾小囊并注入染液(如图2所示),染液随着原尿进入与其
相连的[A]_______中。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在A的①②③④处分别进行穿刺,并检测抽提出的液体,发现某物质的含量在不断
降低,最终为0,该物质是_______(填“无机盐”“葡萄糖”或“尿素”),说明该物质被_______
_______进入循环系统。
肾小管
大分子蛋白质
血浆中的大分子
蛋白质无法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葡萄糖
肾小管
重吸收

(4)人在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后会口渴,有些人会一次性饮入大量水至不再感觉口
渴为止。这种饮水方法并不科学。医生建议:剧烈运动后要少量多次饮水至不再口
渴,每次饮水约200毫升,前后间隔20分钟左右。
资料一:正常人饮水后,约20分钟后开始产生尿液,此后逐步增加。
资料二:人体心脏长时间高强度工作,会影响其功能。人体血液循环量与一次性饮水
量关系如图3所示。
Ⅰ.心脏是人体内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液从左心室泵出,经肾回到右心房的循环
途径属于___(填“体”或“肺”)循环。

Ⅱ.请结合上述资料和所学知识对“医生建议”更有利于健康作出解释: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由图3可知,若
一次性饮水量超过200毫升,会增大血液循环量,可能超出心脏和肾的最高代谢值,神
经系统会刺激心脏和肾加强工作,严重增加其负荷;水进入人体后需要20~30分钟,主
要是通过血液的运输和肾的滤过,再形成尿液排出体外,人体内水分和盐分在各系统
相互协调作用下维持稳态,因此为了缓解口渴,在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后应该多次
少量地饮水至不再口渴,前后间隔20分钟左右
【解析】(1)人体将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作排泄。因此人体排出水的途径中,属于排泄的有排尿、排汗、呼气3条。人体呼气时,能排出部分水和二氧化碳,此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2)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故从食物中摄取的水,主要经小肠吸收进入血液。
(3)Ⅰ.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原因是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无法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Ⅱ.肾小管能将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重吸收,故A中物质的含量能最终降为0的是葡萄糖,说明该物质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循环系统(血液)。
(4)Ⅰ.人体的血液循环图解为:
由图解可知,血液从左心室泵出,经肾回到右心房的循环途径属于体循环。
Ⅱ.根据图3可知:若一次性饮水量过大会增大血液循环量,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身体还处在兴奋期,心跳速度也没有马上恢复平缓,因而不能一次喝足,正确的饮水是尽量保持饮水速度平缓,再间歇式地分次饮用。这样才能让小肠充分地、有序地吸收水,一次饮水量一般不应超过200毫升,两次饮水间隔20分钟左右,水进入人体后需要20~30分钟,主要是通过血液的运输和肾的滤过,再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在短时间内大量喝水,会超出心脏和肾的最高代谢值,神经系统会刺激心脏和肾加强工作,严重增加其负荷。
33.(10分)2024年5月31日是第37个世界无烟日,吸烟危害人体健康。某科研小组为探究烟草对人体健康的具体影响,用壳体半透明的白玉蜗牛(可肉眼观察心跳)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500 mL透明塑料瓶4个,编号A、B、C、D,向瓶中各放入3只白玉蜗牛。
②计数每只白玉蜗牛1分钟的心跳数。
③向B、C、D瓶分别注入100 mL、200 mL、300 mL香烟烟雾,A瓶不注入。
④在5分钟、10分钟、15分钟时计数每只白玉蜗牛1分钟的心跳数。
实验数据处理后的结果如图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对照组是[__]瓶。实验各瓶内放3只白玉蜗牛,而不是1只,目的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甲可知香烟烟雾对白玉蜗牛的心率有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在相同处
理时间内,浓度越___(填“高”或“低”),效果越明显。
A
避免实验
的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抑制

(3)人吸烟时产生的烟雾中的一氧化碳经过咽→___→气管→支气管→___途径进入人
体后会与血液中_______(填血细胞名称)的血红蛋白结合,使组织细胞无法从血液中
获得足够的氧气,导致呼吸困难。
(4)据图乙回答:烟草中的尼古丁被吸收进入毛细血管后,经[③]_______流回心脏的左
心房,再经[__](填数字或字母标号)左心室参与___循环,从而刺激大脑,产生神经放松的
假象,长时间吸烟不仅会上瘾,还会损伤大脑神经,导致不同程度的语言、记忆力、感
觉、知觉等能力下降。
红细胞
肺静脉
B



【解析】(1)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A瓶不注入香烟烟雾,是对照组。1只白玉蜗牛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如采集的白玉蜗牛生病、或受其他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因此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不能放1只白玉蜗牛。
(2)由图甲可知香烟烟雾对白玉蜗牛的心率有抑制作用,在相同处理时间内,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
(3) 烟草燃烧时产生的烟雾中的一氧化碳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途径进入人体。一氧化碳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氧气失去与之结合的机会,造成机体缺氧,导致呼吸困难。
(4)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即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香烟中尼古丁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③肺静脉→A左心房→B左心室→①主动脉→头部,属于体循环。
34.(10分)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A、B、C、D代表相关物质,图2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①是指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作_______。我们平常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以
免_________来不及盖住喉口,导致食物误入气管。
呼吸道
会厌软骨
(2)图1中物质A主要被人体的_____吸收后,经血液循环运输给全身的组织细胞。物质
B进入血液后与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运送到全身各处。
(3)图2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膈肌应处于_____(填“收缩”或“舒张”)状
态,肺内气压_____(填“大于”或“小于”)外界气压。
(4)图2中a、b分别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和_____,这两种物质在此处进行交换,是通
过_________实现的。血液从毛细血管的[1]端流到[2]端后,血液中的_____(气体)含量
增加。
小肠
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收缩
小于
二氧化碳
氧气
气体扩散
氧气
【解析】(1)图1中①是指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作呼吸道,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我们平常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是因为空气通过喉进入气管,而食物进入食管。呼吸时,喉口开放,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会厌软骨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有的人边吃饭边说笑,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进入气管,就会引起剧烈咳嗽。
(2)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作吸收;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因此,物质A主要被人体的小肠吸收后,经血液循环运输给全身的组织细胞。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物质B是氧气,所以物质B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运送到全身各处。
(3)膈肌与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c为吸气,所以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膈肌应处于收缩状态,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4)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由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肺泡中的高、氧气的含量比肺泡中的低,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这样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所以图2中a、b分别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和氧气,这两种物质在此处进行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血液从毛细血管的[1]端流到[2]端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