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安庆九一六学校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调研考试高一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1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I卷(30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四选一,每小题2分,共60分。1.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玉器上常刻有一种神人兽面纹,也被称为“神微”,其主体由飞翔的神兽、骑在神兽身上的羽冠神人形象组成,眼睛鼻子、嘴巴等进行了夸张处理,很容易让人产生敬畏和畏惧的感觉。据此可推知,良渚文化()A.具有高度统一的精神信仰B.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祭祀体系C.展现了文明起源的多样性D.呈现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特征2当梁惠王产生“天下恶乎定”的疑问时,孟子回答说:“定于一。”在《荀子》一书中,“一天下”、“天下为一”之语更是一再出现。《吕氏春秋》亦云“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一则治,两则乱”。这些观点反映了战国时期()A诸子百家思想基本雷同B.大一统的局面初步形成C,重建天下秩序民心所向D.文化背离社会发展方向3.《史记》在“纪传”之外,尚有“八书”一礼、乐、律、历、天官、封禅、河渠、平准。“八书”概述了自黄帝至汉武时期各种社会制度的发展,自天文、地理、法律、经济,无所不述。这能够说明司马迁()A.重视实地查访B.治史视野开阔C推崇儒家思想D主张政治统一4唐高祖、唐太宗时期任仆射的俱为元勋重臣。在政事堂群相议政时,尚书仆射品位高于侍中、中书令及其他加议政衔的官员,有着尚书左右仆射领导群相议政的含义。但是到了贞观末年,仆射一职长期出缺。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参与决策官员数量固定B.尚书省对皇权形成一定制约高一年级2025月考历史试卷·第1页(共8页)C.中枢机构行政效率低下D.尚书省是事实上的决策机构5.苏轼《石炭并引》写道:“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治铁作兵,犀利胜常云。这说明当时()A.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B.有了以煤作为燃料治铁的明确记载C.供风形式有了革命性的变化D,出现了技术先进的兵器制作方法6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晓谕各省督抚,此类公亨应当使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断()A.奏折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B.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权C.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D奏折需要经内阁中转呈送7.学者陈旭麓指出:“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由此可知,戊戌变法()A.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获得群众的广泛支持C.唤醒了民众革命激情D.动摇了清朝统治根基8.“鉴湖女侠秋瑾(1875一1907)就义后,在清末社会與论的推动下,以“男女革命”的无辜受害者的形象出现:辛亥革命成功后,革命党为她构建了“革命先烈的政治形象;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将其作为“女革命家的代表。秋瑾形象的转换反映了()A.社会舆论影响政府决策B.革命形势不断高涨C.时代环境塑造社会形象D.妇女独立意识增强9.1936年7月22日,中共作出《中央关于土地政策的指示》:“一切抗日军人及献身于抗日事业者的土地,不在没收之列富农的土地及其多余的生产工具(农具等)均不没收”。这一指示反映出当时()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B.中共致力于恢复农业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高一年级2025月考历史试卷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