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课件(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课件(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
——《三国演义》
回顾所学,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史实来论证这一观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政权并立时期,后来隋统一全国
辽宋夏金是民族政权并立时期,又是哪个政权统一了全国呢?
第11课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目录

第11课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元朝的建立
元朝的统一

元朝的统治
元朝的民族交融

一、元朝的建立
有星的天,旋转着。
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
有草皮的地,翻转着。
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
材料反映12世纪蒙古草原上什么状况?
战乱
人们盼望草原统一
读图说史
1、图片中的人物是谁?
2、阅读教材,归纳他的历史功绩。
一、元朝的建立
铁木真,成吉思汗
1206年,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读图说史
一、元朝的建立
结合教材和地图,了解蒙古对外扩展。
向西一直打到欧洲的多瑙河流域
1227年,灭西夏
1234年,灭金,与南宋形成对峙局面。
读图说史
一、元朝的建立
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据此可以说明这一时期蒙古( )
A.中外交流十分频繁
B.推行中原地区的制度和文化
C.民族矛盾比较尖锐
D.对辽阔疆域进行有效的管理
1260 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继承汗位
B
民族交融
读图说史
一、元朝的建立
阅读教材,归纳元朝建立的基本史实。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1271 年
忽必烈(元世祖)
大都(今北京)
一、元朝的建立
元大都平面图
右图是元大都平面图,图中有“孔庙”“太庙”“社稷坛”等。这反映了元朝统治者( )
A.采用中央集权制度
B.借助儒学维护统治
C.打破坊和市的界线
D.注重城市布局规划
B
民族交融
读图说史
二、元朝的统一
阅读教材和地图,归纳元朝统一的过程。
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1279年,元朝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拥立南逃的宋宗室成员,继续展开抗元斗争。
文天祥组织南宋余部展开抗元斗争,兵败被俘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青”的千古名句。这体现了他( )
A.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
B.求真务实、谦虚谨慎的精神
C.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精神
D.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
C
读图说史
二、元朝的统一
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结束了自唐末以来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体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元朝疆域超越汉唐,奠定了明清以后中国版图的基础,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新编)中国通史纲要(上)》
1、据材料,指出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归纳元朝统一全国的意义。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长时期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二、元朝的统一
北逾阴山
西极流沙
东尽辽左
南越海表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
元朝疆域
如何管理这个庞大的帝国呢?
读图说史
三、元朝的统治
阅读教材,绘制元朝政治制度示意图
皇帝
中央
地方
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
负责全国的军政事务
负责监察事务
管理全国宗教和西藏地区军政事务
中书省
枢密院
御史台
宣政院
设行中书省,简称“ ”。
行省
今山东、山西和河北等地直属中书省管辖
三、元朝的统治
材料一: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本地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认同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这种划分行政区域的方法自然就加强了中央集权,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在经济、政治与文化方面的交流。
材料二:这是秦汉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在我国行政区划和地方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中国政治制度史》
依据材料,概括行省制度的意义(作用)。
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
三、元朝的统治
阅读教材,在地图上相应位置标出元朝管理边疆措施。
东南:设置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理,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西北: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军政事务。
西南: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权。
元朝时期边疆治理的特点:
因地制宜
元朝对边疆管理的意义: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读图说史
四、元朝的民族交融
1、图片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现象?
读图说史
民族交融,形成新的民族——回回。它是我国回族的前身。
2、这一时期民族交融还有哪些表现?
各族以中原文化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加强,朝廷调集大批军民迁移到边疆地区。
各民族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人没有什么区别。
四、元朝的民族交融
在多民族共居的情况下,蒙古人,色目人带来了他们的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同时他们主动学习儒家文化、涌现出一大批少数民族诗人、艺术家。各族人士通过婚姻,深化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元朝结束了唐末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版图远迈汉唐,为多民族国家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大大促进了南北人员往来和经济交流,少数民族更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进程。
——摘编自《元朝强化了中华民族一体格局》
概括元朝民族交融的影响
四、元朝的民族交融
元朝统治者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利益,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的措施,形成了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个等级,被后人概括为“四等人制”。其中,色目人是指蒙古人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党项人、畏兀儿人和回回人等;汉人主要指北方的汉人,也包括入居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南人大体是指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后来,民族间的矛盾逐渐减弱,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日益严重,引发社会动荡,最终导致元朝灭亡。
1、据材料,指出元朝处理民族关系时有什么问题。
2、我们该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差别对待,激化民族矛盾,最终导致元朝灭亡。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
课堂小结
元朝的建立
中书省(行政)、枢密院(军事)、御史台(监察)、
宣政院(宗教、西藏)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元朝的统一
元朝的统治
统一蒙古草原,被誉为“成吉思汗”
铁木真:
陆续消灭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276年,南宋灭亡。
1279年,统一全国。
行省
东南(台湾、琉球):澎湖巡检司;
西北(西域):北庭都元帅府;
西南(西藏):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忽必烈:
地方:
中央:
因地制宜
边疆:
新的民族:回族
元朝的
民族交融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巩固练习
(2024·山东聊城·中考真题) “使中央权力下移了一个层次,地方机构上升一级,大大靠近中央。它的两重身份使上下紧密结合,浑然一体,形成‘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段材料评价的应是( )
A.分封制度 B.郡县制度
C.三省六部制度 D.行省制度
D
(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元朝建立后,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还设立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这些措施属于
( )
A.蒙藏和亲 B.订约会盟 C.逐级册封 D.行政管辖
D
(2023·山东滨州·中考真题)元朝时候,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这表明( )
A.元朝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B.人口流动促进民族进一步交融
C.元朝统一后民族关系和谐融洽 D.国家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