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淮右遗孤——16岁父母双亡
皇觉行僧——17岁云游乞讨
投身义军——25岁入红巾军
义军主帅——28岁掌起义军
建元洪武——40岁建朝称帝
睹山河破碎,矢志统一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
历史名人猜猜看: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统编版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明朝的
建立
(一)元朝的灭亡
堂堂大元,奸佞(nìnɡ)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
——《醉太平·堂堂大元》
根据材料概括元朝末年的社会形势。
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农民起义爆发
(一)元朝的灭亡
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先是消灭南方群雄,然后向北进军。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二)明朝的建立
明太祖(1328—1398)
阅读教材P96,找出明朝建立的相关信息。
时间:
人物:
都城:
年号:
1368年
应天府(今江苏南京)
朱元璋(明太祖)
洪武
(二)明朝的建立
1399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
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
靖难之役
明成祖 朱棣
明成祖为什么要迁都北京呢?
北京是朱棣的起家之地,“天子守边”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此后,北京作为国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强化
皇权
(一)废除丞相
态度:极力反对设立丞相
原因:丞相的设立会威胁皇权,废除丞相制度,将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才能确保皇权巩固和政权稳定。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皇明祖训·组训首章》
根据材料说说明太祖对丞相的态度及原因。
①废除丞相,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一)废除丞相
皇帝政务繁忙
废除丞相后,皇帝面临着怎样的问题?明太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皇帝最终决策(批红)
相关史事
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每天要处理很多公务,即使日理万机也难以应付,建立新的中央辅政体制势在必行。明成祖任命翰林院官员到宫城内的文渊阁供职,协助皇帝批阅文件,提供咨询,故称内阁。明中期以后,皇帝多怠于朝政,内阁权力日益加重,尤其是权势居首的大学士被称为首辅,虽无丞相之名,却行丞相之权。
设内阁草拟处理意见(票拟)
“票拟”
(二)分散兵权
兵部
前军都督府
后军都督府
左军都督府
右军都督府
中军都督府
调兵权
统兵权
皇帝
②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三)厂卫制度
明太祖,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
明成祖,成立东厂
明宪宗,成立西厂
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是明朝皇权高度集中的表现
掌管侍卫、侦察、缉捕、刑狱诸事
飞鱼服
绣春刀
(四)地方
将行省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司
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明初藩王分封图
承宣布政使司
提刑按察使司
都指挥使司
——民政和财政
——司法
——军政
三司级别相当,互不统属
大权统归中央
影响: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
——各部门互不统属,又相互牵制,直接向皇帝负责
中央 废丞相,设内阁
设五军都督府
厂卫制度
地方 设立三司
分封诸子为王
思考:明朝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科举考试
的变化
(一)变化的表现
考试范围:
答题标准:
答题格式:
阅读教材第88页,找出明朝科举考试变化的表现。
文章固定格式,包括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后四个部分各有两股对仗的文字。
考试题目出自“四书”“五经”
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等为标准
“八股文”
明人考试图卷轴
(一)变化的表现
相关史事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通过者分别获得举人、贡士、进士身份。乡试竞争最为激烈,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举行,考期在秋季八月。乡试考试的考场称为贡院。位于江宁的江南贡院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贡院,有供考生考试的号舍二万多间。
三级考试制度建立,逐级选拔人才
选拔人才范围扩大,提高了社会流动性
考试频率和时间固定
江南贡院
(二)变化的影响
八股文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阻碍了中国科技文化和思想的进步,流弊日益严重。
明朝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八股文,清朝沿袭其制。主要特点有:从儒家经书中命题作文,写作时必须遵循程朱理学的有关解释;需要模仿古代“圣贤”口吻写作,不许自由发挥个人见解;作文的骨干部分是四段对偶排比文字。
——《中外历史纲要(上)》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科举以八股取士有何影响。
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创立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创立殿试
严格科举考试程序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八股取士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宋朝
明清
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但后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社会进步。

民族关系
明朝形势图(1433年)
奴儿干都司:管理东北女真等部
明初,蒙古各部与明朝时有战争
1571年,封蒙古俺答汗为王,达成隆庆和议,结束了明朝与蒙古的敌对状态,此后明朝与蒙古之间很少爆发大规模战争。
阅读教材第89页,结合地图找出明朝周边的主要民族及他们与明朝的关系。
课堂小结
明朝的统治
明朝的建立
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
朱棣(明成祖)发动“靖难之役”,迁都北京
强化皇权
中央
废丞相,设内阁
设五军都督府分散兵权
厂卫制度
地方:
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
科举考试的变化
表现:八股文
影响: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民族关系
东北女真:设立奴儿干都司
北方蒙古:明初时有战争,后订立“隆庆和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