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6.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第六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科粤版2024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授课教师:********班 级:********时 间:********导入新课(5 分钟) 【展示】多媒体展示一些金属制品在生活中生锈的图片,如铁栅栏生锈、铜器表面生成铜绿等。 【提问】同学们,我们看到这些金属制品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变化,铁生锈、铜表面变绿,这是为什么呢?这些变化与金属的什么性质有关?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二)新课讲授(30 分钟。 【现象】镁条、锌粒、铁片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与和稀盐酸反应相似,只是反应剧烈程度略有不同,铜片依然不与稀硫酸反应。 【讲解】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镁、锌、铁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而铜不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这说明镁、锌、铁的活动性比氢强,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铜的活动性比氢弱,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我们把这种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练习】让学生写出镁、锌、铁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置换反应的概念。 金属活动性顺序 【过渡】通过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我们已经对一些金属的活动性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如何比较更多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呢? 【实验 3】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讲解】铁能把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实验 4】把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现象。 【现象】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讲解】铜能把硝酸银溶液中的银置换出来,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 【展示】展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讲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三)课堂小结(5 分钟) 【提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都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知道了金属能与氧气、酸发生反应,不同金属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认识了置换反应,会写一些金属与酸、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记住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以及一些置换反应能否发生。 【总结】同学们总结得很全面。今天我们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的化学性质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希望大家能学以致用。5课堂检测4新知讲解6变式训练7中考考法8小结梳理9布置作业学习目录1复习引入2新知讲解3典例讲解【学习目标】:1、能利置换反应解释一些有关的化学的问题,能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2、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能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二. 【教学重点】:通过熟悉的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三. 【教学难点】: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析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II 知识回顾c铜与硫酸铝溶液a 、现象:铝片表面有 物质生成,溶液由 逐渐变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现象:铁钉表面有 物质生成,溶液由 逐渐变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现象:无明显现象。a铝与硫酸铜溶液b铁与硫酸铜溶液红色蓝色无色红色蓝色浅绿色活动性顺序为:Al>Fe>Cu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记忆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嫁给那美女 身体细纤轻 统共一百斤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 氢 铜 汞 银 铂 金II 金属活动性顺序:P12经过多方面的研究,科学家将常见金属按其活动性强弱排列如下,称为金属活动性顺序。1、H 前面的是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H 后面的是不活泼金属,不能与酸反应。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 氢 铜 汞 银 铂 金1、根据金属的活动性推断,铝、银两种金属谁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II 练习:Al + HCl =6AlCl+ H23+3-1↑223Al + H2SO4 =3Al SO4+ H23+3-2↑2(32)1.金属的位置越 ,它的活动性就越强。3.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排在 ____ 前面的金属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2. 排在_____ 的金属能把排在____ 的金属从其 里置换出来。靠前氢后面化合物的溶液前面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II 金属活动性顺序:P13K、 Ca、Na 活动性太强,不直接跟化合物的溶液反应。如:Na + CuSO4 溶液反应2 Na + 2 H2O = 2 NaOH + H2 ↑2NaOH + CuSO4 = Cu(OH)2 ↓ + Na2SO4注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II 金属活动性顺序:P13.判断下列各组物质能否发生反应?(1)铜和硫酸锌溶液(2)锌和硫酸铜溶液(3)金和硫酸铜溶液(4)铁和氯化银(难溶物)不反应不反应能反应不反应巩固练习:1、(株洲市)下列各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银和稀盐酸 B.铁和硫酸锌溶液C.硝酸镁溶液和铜 D.硫酸溶液和铁2、可否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或者说:能否用铁桶配制农药波尔多液(配制波尔多液时用到硫酸铜溶液)写出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Fe + CuSO4 == Fe SO4 + Cu3.大洋底蕴藏锰结核,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下列化学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Mn + H2SO4 ═ MnSO4 + H2↑ B.Mg + MnSO4 ═ MgSO4 + Mn C.Mn + CuSO4 ═ MnSO4 + Cu D.2Ag + MnSO4 ═ Ag2SO4 + MnD巩固练习:4、把2.4克的镁加入100克稀盐酸中,溶液的质量 (增加或减少)5、把5.6克的铁加入100克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的质量 (增加或减少)增加Mg + 2HCl == MgCl2 + H2 ↑金属与酸的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大Fe + CuSO4 == Fe SO4 + Cu减少6、把6.5克的锌加入100克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的质量 (增加或减少)增加Zn + CuSO4 == ZnSO4 + Cu金属与盐的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可能大、也可能小巩固练习:7、(宜宾市)先取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粉末,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只有甲、乙能产生气体,乙反应更剧烈;再取一小块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丁的表面有丙析出。则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D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C.丁>丙>乙>甲 D.乙>甲>丁>丙①将Zn、Cu加入到FeSO4溶液中②将Zn、Fe分别加入到CuSO4溶液中③将Zn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④将Fe分别加入到ZnSO4 CuSO4溶液中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8、要验证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下列方案可行的是( )D把物质按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1)取中间的为溶液,两边的为单质。(2)取中间的为单质,两边的为溶液。(两个极端法)思路与方法导引>>>认识一类物质性质的思路与方法在认识一类物质的性质时,常常需要对这类物质进行多方面的探究实验,再根据大量的实验事实进行证据推理,找出这类物质的共性和差异性。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针对同一类物质在某种性质上的差异作进一步分析,尝试归纳概括出某种递变规律,进而更好地掌握该类物质的性质。本单元中对金属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的探究过程便是如此。讨论与交流 >>>单质化合物+=化合物单质+2. 这些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请你说一说什么叫置换反应,它和前面学习过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不同。这种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之一)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特点: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且反应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讨论与交流 >>>A + BC ==== AC + B3. 若以A表示单质,BC表示化合物,置换反应的通式应当怎样表示?常见类型:①金属置换非金属②金属置换金属③非金属置换金属基本反应类型:二. 分解反应:(一变多)AB → A + B一. 化合反应:(多变一)A + B → AB如: 4P + 5O2 == 2P2O5点燃如: 2H2O2 == 2H2O + O2↑MnO2三. 置换反应:(单质+化合物=另一单质+另一化合物)A + BC → AC + B如: Fe + CuSO4 == FeSO4 + Cu讨论与交流 >>>9、判断下列置换反应能否发生,为什么?A. Mg+H2SO4===MgSO4+H2↑B. Cu+2HCl===CuCl2+ H2↑C. 2Fe+6HCl===2FeCl3+3H2↑D. Cu+2AgCl===CuCl2+2AgE. Fe+Zn(NO3)2===Zn+Fe(NO3)2√××√×巩固练习:1.下列同组金属都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并产生氢气的是( )。A. Au、Cu、Pt B. Fe、 Pb、SnC. Mg、Fe、 Ag D. Al、Hg、K2.下列四个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类型的是( )。A.B.C.D.BD3.有X、Y、Z三种金属。将X、Y浸人稀盐酸中,Y溶解、X不溶;将X浸人由Z离子与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溶液中,X的表面附着Z金属。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 Z、Y、X B. Y、X、Z C. Z、X、Y D. Y、Z、X4.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4Fe + 3O2 = 2Fe2O3 B. Fe + H2SO4 = FeSO4+ H2↑C. Fe + MgSO4= FeSO4 + Mg D. Cu + 2HCl = CuCl2+H2 ↑BB5.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如能发生,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则说明原因。(1)铜与硝酸银溶液:(2)锌与氯化铜溶液:(3)汞与稀盐酸:(4)铜与硝酸汞[Hg(NO3)2] 溶液:(5)“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曾青”指硫酸铜溶液) :不能,因为汞排在氢的后面6.悦悦打算用金属与稀酸的置换反应制取氢气。请问:(1)她所绘出的制取氢气的装置示意图(见右图),有哪些错误,怎样改进 (2)她改进装置后,用镁和铝从稀硫酸中置换出氢气。若分别用等质量的镁和铝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制得的氢气的质量比是多少 10、例1:镁,锌,铁三种金属各30g分别投入足量的稀盐酸中,求产生H2分别多少克?拓展:性质应用(计算题)解:设产生氢气的质量分别为 X ; Y ; ZMg + 2HCl = MgCl2 + H2↑Zn + 2HCl = ZnCl2 + H2 ↑Fe + 2HCl = FeCl2 + H2 ↑24 2 65 2 56 230克 X 30克 Y 30克 ZX= —— 克2×3024Y= —— 克2×3065Z= —— 克2×3056得:(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产生的氢气越多)(+3价的金属,产生的氢气最多)2Al + 6HCl = 2AlCl3 + 3H2↑结论1:金属相等,酸过量,产生氢气由多到少的顺序为:Al> Mg>Fe>Zn拓展:性质应用(计算题)11、例2:如果反应后各生成氢气30g,则需要镁,锌,铁三种金属各多少克 解:设需要镁、铁、锌的质量分别为 X Y ZMg + 2HCl = MgCl2 + H2↑Zn + 2HCl = ZnCl2 + H2 ↑Fe + 2HCl = FeCl2 + H2 ↑24 2 65 2 56 2x 30 y 30 z 30X= —— 克24×302Y= —— 克65×302Z= —— 克56×302得:结论2:金属过量,酸相等,产生的氢气相等。(3)请你设计利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备氢气的装置,要求该装置能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或停止,画出其装置示意图。7.实验室有一块金属片, 可能是铜片,也可能是铜铝两种金属共熔混合而成的合金片。请和柯柯一起,设计至少两个探究实验鉴定该金属片。将你的实验设计及预测的现象填入下表中。假设 1.金属片是铜片 2.金属片是铜铝合金片实验设计预测现象打磨后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无明显现象打磨后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有气泡产生1. [2024 重庆]中国应用的湿法炼铜技术,是对世界化学史的一个贡献。现将一根光亮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下列说法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①反应能证明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②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③反应生成的金属化合物为硫酸铁④反应后固体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A【点拨】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能置换出铜,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①正确;②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参与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少,②错误;反应生成的金属化合物为硫酸亚铁,③错误;该反应有铜生成,反应后固体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④正确。返回2. (1)将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有________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________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把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有________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________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无2Al+3CuSO4===Al2(SO4)3+3Cu银白蓝Cu+2AgNO3===Cu(NO3)2+2Ag【点规律】描述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时,既要关注金属表面的变化,又要关注溶液颜色的变化。如:有铜生成,则表面会覆盖一层红色金属;FeSO4、FeCl2、Fe(NO3)2的溶液为浅绿色,CuSO4、CuCl2、Cu(NO3)2的溶液为蓝色,镁、铝、锌、银的盐溶液为无色。返回3. [2024 文昌模拟]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A. 锌 B. 铝 C. 铁 D. 铜B【点拨】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可知金属活动性强弱为铝>锌>铁>铜,故选B。返回4. 三星堆出土了许多青铜器。青铜的主要成分为Cu-Sn合金,为验证Cu、Sn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下列试剂不能选用的是( )A. 稀盐酸 B. CuSO4溶液C. FeSO4溶液 D. SnSO4 溶液C【点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Cu、Sn均排在Fe的后面,则Cu、Sn均不能与FeSO4溶液反应,无法确定Cu、Sn的活动性强弱,故不能选用。返回5. 下列现象和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做出合理解释的是( )①相同几何外形的金属镁、铁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镁反应更剧烈,说明镁比铁的活动性强②将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③尽管金属的种类很多,但自然界中仅有少数金属(银、铂、金等)以单质形式存在④金属铝比金属铁更耐腐蚀,说明铁比铝的活动性强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B【点拨】镁的活动性比铁强,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①可用金属活动性做出合理解释;铜的活动性比银强,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②可用金属活动性做出合理解释;少数金属(银、铂、金等)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能以单质形式存在,③可用金属活动性做出合理解释;金属铝比铁更耐腐蚀的原因是铝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不能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铝强,④不能用金属活动性做出合理解释。返回6. 现有铜与另一种金属R(可能是银、镁、铁中的一种)的混合粉末,欲确定R的成分,请你一起完成以下内容:(1)请将银、镁、铁三种金属的元素符号填写在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应位置。MgFeAg(2)取少量的金属粉末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R不可能是_____________。(3)如果R为铁,写出金属R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银Fe+H2SO4===FeSO4+H2↑【点拨】(2)银、镁、铁三种金属中,镁和铁都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银不能与稀硫酸反应。(3)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返回II 长话短说:1.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1)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物。(2)数括渡金属可与稀碗酸和稀盐酸一类的稀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3)较活泼金属可与较不活泼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将较不活泼金属置换出来。2.金属活动性顺序: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3.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displacement reaction )。4.金属化学性质的差异,使得它们具有不同的用途。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谢谢观看!(共38张PPT)6.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第六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科粤版2024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授课教师:********班 级:********时 间:********导入新课(5 分钟) 【展示】多媒体展示一些金属制品在生活中生锈的图片,如铁栅栏生锈、铜器表面生成铜绿等。 【提问】同学们,我们看到这些金属制品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变化,铁生锈、铜表面变绿,这是为什么呢?这些变化与金属的什么性质有关?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二)新课讲授(30 分钟)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回顾】引导学生回顾在学习氧气性质时,铁丝、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提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现象?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又有什么现象呢? 【学生回答】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镁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讲解】铁和镁在点燃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剧烈反应,说明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那么其他金属呢? 【展示】展示铝片和铜片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视频。 【现象】铝片加热后表面变暗,失去金属光泽;铜片加热后表面变黑。 【讲解】铝在空气中加热,表面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所以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而铜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总结】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反应缓慢,在加热或点燃时能剧烈反应,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由此可以看出,金属的活动性不同,镁、铝的活动性较强,铁、铜次之,金的活动性较弱。 金属与酸的反应 【实验 1】分别在四支试管中放入少量镁条、锌粒、铁片、铜片,然后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观察现象,并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 【现象】镁条与稀盐酸反应非常剧烈,产生大量气泡;锌粒与稀盐酸反应较剧烈,产生较多气泡;铁片与稀盐酸反应缓慢,有少量气泡产生;铜片与稀盐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 【实验 2】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重复上述实验,观察现象。 【现象】镁条、锌粒、铁片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与和稀盐酸反应相似,只是反应剧烈程度略有不同,铜片依然不与稀硫酸反应。 【讲解】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镁、锌、铁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而铜不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这说明镁、锌、铁的活动性比氢强,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铜的活动性比氢弱,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我们把这种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练习】让学生写出镁、锌、铁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置换反应的概念。 金属活动性顺序 【过渡】通过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我们已经对一些金属的活动性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如何比较更多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呢? 【实验 3】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讲解】铁能把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实验 4】把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现象。 【现象】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讲解】铜能把硝酸银溶液中的银置换出来,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 【展示】展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讲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三)课堂小结(5 分钟) 【提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都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知道了金属能与氧气、酸发生反应,不同金属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认识了置换反应,会写一些金属与酸、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记住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以及一些置换反应能否发生。 【总结】同学们总结得很全面。今天我们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的化学性质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希望大家能学以致用。5课堂检测4新知讲解6变式训练7中考考法8小结梳理9布置作业学习目录1复习引入2新知讲解3典例讲解【学习目标】:1、知道铝、镁、铁、铜与氧气的反应情况,能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能描述现象,写出有关化学 方程式。二. 【教学重点】:逐步引导学生归纳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整合共性和差异性;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科学分析;金属与稀酸溶液反应。II 问题探讨2007年12月,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于广东阳江附近海域被整体打捞出水,并移驻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在已发掘出水的逾18万件文物中,有大量的金属器物。1.为什么“南海一号”所载物品之中,金首饰仍然光彩夺目,银锭上的字迹仍依稀可辨,而铜镜却长满了铜绿 2.从古至今,为什么金、银一直被人们用来制作比较贵重的首饰或者钱币 金、银的化学性质稳定。II 金属化学性质的共性与差异性学生实验探究 >>> P10● 提出问题1.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2.不同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何差异?● 形成假设金属可能与 发生反应。说说你作出此假设的理由。氧气如:前面学过金属铁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另外,金属还可能与酸或某些化合物溶液反应。● 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共性1 、金属与氧气反应1、常温下镁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易生成很薄的 。2、a镁条在空气中点燃:①现象: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的氧化物(MgO)。②化学方程式:氧化膜a 镁在空气中燃烧● 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共性1 、金属与氧气反应常温下铁丝不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b铁丝在纯氧气中的燃烧:①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的氧化物(Fe3O4)。②化学方程式:b铁在氧气中燃烧● 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共性1 、金属与氧气反应c、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物(CuO)①现象:紫红色的固体表面变成黑色。②化学方程式:c铜在空气中加热● 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共性1 、金属与氧气反应● 拓展延伸为什么铁器易生锈,而铝制品不易生锈?在常温下,铝和氧气能发生反应,在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所以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 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共性1 、金属与氧气反应● 形成结论①(1)大多数金属都能与_______反应,反应剧烈程度 、条件 ________(相同,不相同)越容易反应其金属活动性越____(强,弱)反应越剧烈其金属活动性越______(强,弱)(2)有些金属很难与氧气发生反应,如金(Au)氧气不相同强强金属的活动性:Mg > Al> Fe> Cu> Au判断金属活动性(活泼程度)的方法之一:1、金属 + 氧气 → 金属氧化物“真金不怕火炼”1、已知甲、乙、丙三种不同金属,甲在空气中加热后仍保持原金属光泽,乙在空气中会缓慢氧化而腐蚀,丙在空气中会迅速氧化,需保存在煤油中,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大小关系为( )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甲>乙 D.丙>乙>甲II 知识巩固D● 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共性2 、金属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a铝跟稀盐酸反应● 设计并实施实验b铁跟稀盐酸反应c铜跟稀盐酸● 记录实验现象,获取证据a 、现象:反应很剧烈,产生大量气泡。溶液为无色。b、现象:反应缓慢,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c、现象:无明显现象。请用稀硫酸替代稀盐酸,重复以上实验,比较实验现象。2 、金属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 分析解析现象请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b分别为铝、铁与稀盐酸反应,d、e分别为铝、铁与稀硫酸反应):a:b:e:d:氯化亚铁硫酸亚铁铁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时,生成的化合物中铁元素显+2价。含有Fe2+的溶液呈浅绿色。Help!help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我无所谓…我得意的笑,又得意的笑…根据金属与酸(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是否有氢气产生,将金属分为活泼和不活泼金属。2 、金属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 提示信息● 不同金属的化学反应能力不一样,有些金属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称为较活泼金属。● 形成结论②能与稀酸反应产生氢气,而 却不能。铝、铁(较活泼金属)铜(不活泼金属)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l>Fe>Cu2 、金属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金属与酸反应与金属活动性有关。金属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越剧烈;金属活动性越弱,与酸反应越慢,甚至不反应。故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l>Fe>Cu● 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共性2 、金属与酸反应Mg + HCl =2MgCl+ H22+2-1↑Zn + H2SO4 =ZnSO4+ H2+2-2↑Fe + HCl =2FeCl+ H22+2-1↑氯化亚铁2. 活泼金属+酸→金属化合物(盐)+H2 ↑盐:由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判断金属活动性(活泼程度)的方法二:● 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共性● 设计并实施实验c铜与硫酸铝溶液● 记录实验现象,获取证据a 、现象:铝片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b、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c、现象:无明显现象。3、金属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a铝与硫酸铜溶液b铁与硫酸铜溶液Fe2+● 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共性3、金属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分析解析现象a:b:● 形成结论③铝和铁都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得到单质铜,而铜却不能与硫酸铝溶液反应得到单质铝。● 反思评价为什么铝和铁都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而铜却不能与硫酸铝溶液反应呢?这与金属活动性强弱有关。人们常把能将其他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的金属,相对地称为较活泼金属。例如:Al能把Cu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来,活动性:Al>Cu。● 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共性3、金属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Fe能把Cu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来,活动性:Fe>Cu。Cu不能把Al从Al2(SO4)3溶液中置换出来,活动性:Al>Cu。1. 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被打捞出来的300多件文物中,用“金”制成的龙纹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有些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残存很少。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主要取决于( )A. 金属的导电性强弱B. 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高低C. 金属的化合价高低D. 金属的活动性强弱D【点拨】金属是否易腐蚀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有关。一般情况下,金属的活动性越弱,越难被腐蚀。返回2. [2024 滨州模拟]下列关于金属和氧气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B.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C. 铜在空气中加热,变成黑色固体D.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条件下也不与氧气反应B【点拨】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红热,不能燃烧,B错误。返回3. 如图所示,两个燃烧匙里装有相同质量的镁粉与锌粉,分别在空气中加热燃烧,根据燃烧难易及剧烈程度不同,可推测镁与锌具有不同的( )A. 颜色 B. 熔点C. 金属延展性 D. 金属活动性D【点拨】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相同条件下,镁燃烧更剧烈。返回4. 写出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铝制品有较强抗腐蚀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铜片在空气中灼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Al+3O2=== 2Al2O32Mg+O2===== 2MgO点燃3Fe+2O2===== Fe3O4点燃2Cu+O2===== 2CuO△【点易错】本题的易错点在于不清楚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化学式。(1)铝制品有较强抗腐蚀性,原因是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故书写此化学方程式时,反应条件不能写加热或点燃,同时生成的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而不是AlO;(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条件为“点燃”,生成物氧化镁的化学式为MgO,而不是MgO2;(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条件为“点燃”,生成物为四氧化三铁(Fe3O4),而不是氧化铁(Fe2O3);(4)铜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为“加热(△)”,而不是点燃。返回5. [2024 太原一模]同学们在实验室中将一块铝片投入X中,立即有气泡产生,将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到产生的气体被点燃。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X一定是稀硫酸B. 铝片需要打磨C. 溶液变为浅绿色D. 被点燃的是氧气B【点拨】在实验室中将一块铝片投入X中,立即有气泡产生,将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到产生的气体被点燃,说明生成了氢气。X不一定是稀硫酸,也可能是稀盐酸等,A错误;铝片需要打磨,因为铝片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B正确;X可能是稀硫酸或稀盐酸等,生成的铝盐的水溶液显无色,C错误;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被点燃的是氢气而不是氧气,D错误。返回6. [2024·吉安一模]小明将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从图中所获信息不正确的是( )A. 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B. 50 s时,溶液中只含有H2O和AlCl3C. 0~50 s,发生Al2O3与盐酸的反应D. 100~140 s,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B【点拨】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说明有热量放出,A正确;50 s时,氧化铝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溶液中有过量的HCl和AlCl3,B不正确;0~50 s,发生的反应是Al2O3与盐酸的反应,C正确;100~140 s,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D正确。返回7. [2023 淄博期末]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来制取氢气。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锌至反应完全。(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图中的“ ”“ ”“ ”表示反应前后溶液中的化合物解离产生的不同离子,则“ ”表示________(填离子符号)。(3)反应结束后,溶液的质量______(填字母)。A. 增大 B. 减小C. 不变 D. 无法确定Zn+H2SO4===ZnSO4+H2↑SO2-4A【点拨】(2)反应前的溶液中有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后的溶液中有锌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则“ ”表示硫酸根离子。(3)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置换出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反应结束后溶液的质量增大。返回8. 下列物质:①MgSO4、 ②FeCl3、③CuSO4 、④ZnCl2,能够通过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D【点拨】①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②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能生成氯化铁;③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④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故①④能够通过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返回9. [2023 咸阳期中]相同质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分别与相同浓度的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铁的反应速率最快B. 金属锌的活动性最强C. 金属锌生成氢气的质量最大D. 金属镁消耗稀硫酸的质量最大DII 课堂小结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l>Fe>Cu2.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的一种金属。如图所示是部分与铁的性质有关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II 练习(1)A中生成的黑色固体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2)B中的现象:放出热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4)C和D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Fe+CuSO4 FeSO4+CuFe3O4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不能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记忆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嫁给那美女 身体细纤轻 统共一百斤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 氢 铜 汞 银 铂 金II 金属活动性顺序:(课后记忆)P12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2024-2025学年科粤版2024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同步课件.pptx 6.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2024-2025学年科粤版2024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同步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