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物质的溶解 2024-2025学年科粤版2024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同步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物质的溶解 2024-2025学年科粤版2024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同步课件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7.1 物质的溶解
第七单元 溶液
科粤版2024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展示】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如食盐溶解在水中、蔗糖溶解在水中、汽油能溶解油污等。
【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些现象,你们知道为什么食盐、蔗糖能消失在水中,而汽油能去除油污吗?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化学知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物质的溶解”。
(二)新课讲授(30 分钟)
溶液的形成
【实验 1】分别在三个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向其中一个烧杯中加入少量食盐,一个烧杯中加入少量蔗糖,一个烧杯中加入少量泥土,搅拌后观察现象。
【现象】食盐和蔗糖逐渐消失,形成均一、稳定的液体;泥土不溶解,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悬浮在水中,形成浑浊的液体。
【讲解】像食盐、蔗糖这样,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在食盐溶液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在蔗糖溶液中,蔗糖是溶质,水是溶剂。
【强调】溶液的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思考】在汽油溶解油污的过程中,谁是溶质?谁是溶剂?
【学生回答】油污是溶质,汽油是溶剂。
【总结】常见的溶剂有水、汽油、酒精等,一般情况下,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
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实验 2】分别向三个小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然后向其中一个烧杯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一个烧杯中加入少量硝酸铵固体,一个烧杯中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搅拌使其溶解,再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记录数据。
【数据记录】
| 加入的物质 | 水的温度 /℃| 溶液的温度 /℃| 温度变化情况 |
|---|---|---|---|
| 氢氧化钠固体 | 20 | 升高 | 溶解时放热 |
| 硝酸铵固体 | 20 | 降低 | 溶解时吸热 |
| 氯化钠固体 | 20 | 基本不变 | 溶解时温度变化不明显 |
【讲解】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些物质溶解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有些物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还有些物质溶解时温度变化不明显,如氯化钠。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实验 3】在室温下,向盛有 20mL 水的烧杯中加入 5g 氯化钠,搅拌,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入 5g 氯化钠,搅拌,观察现象。接着向烧杯中加入 15mL 水,搅拌,观察现象。
【现象】第一次加入 5g 氯化钠时,氯化钠全部溶解;第二次加入 5g 氯化钠时,有部分氯化钠未溶解;加入 15mL 水后,未溶解的氯化钠又继续溶解。
【讲解】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讨论】如何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如何相互转化?
【小组讨论后回答】
判断方法:在一定温度下,向溶液中继续加入该溶质,如果溶质不再溶解,则溶液已饱和;如果溶质还能继续溶解,则溶液不饱和。
转化方法:对于大多数固体物质来说,增加溶质、降低温度、蒸发溶剂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增加溶剂、升高温度可以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强调】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不是绝对的,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升高温度可以使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可以使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溶解度
【引入】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那么如何定量地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呢?这就需要用到溶解度的概念。
【讲解】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例如,在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36g,这表示在 20℃时,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 36g 氯化钠。
【强调】理解溶解度概念时要注意四个要素:一定温度、100g 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
【展示】展示一些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表格,并引导学生绘制溶解度曲线。
【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直观地表示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从溶解度曲线中,我们可以获取以下信息:
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例如,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9
布置作业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新课导入
海水是纯净物吗?为什么?
海水中溶解了其他物质,是一种混合物,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称呼它为“溶液”。
新课探究
我们在日常生活或化学实验活动中经常用到溶液。那么,什么是溶液?图中的各种液体是溶液吗?溶液是怎样形成的?
生活中常见的液体
许多物质在水中会分散开,溶解是常见的物质分散现象。
溶解
1
观察活动>>>
【实验7-1】在 4 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高锰酸钾、酒精、泥沙和食用油,然后再加入约 5 mL 水。充分振荡试管后,还能看到这些物质吗?
目的 认识溶解现象
高锰酸钾加入水中 酒精加入水中 泥沙加入水中 食用油加入水中
现象
结论 高锰酸钾固体消失,形成透明、均一的紫红色液体
酒精消失,形成透明、均一的无色液体
泥沙不消失,形成浑浊的液体,静置后,泥沙沉降,和水分层
食用油不消失,形成浑浊的液体,静置后,食用油浮在水面上,和水分层
高锰酸钾和酒精在水中可以溶解,泥沙和食用油在水中难溶解
思考:
1. 物质被溶解后得到的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 溶解后得到的物质,从上、中、下、左、右各部分进行观察,再想想它们的浓度或密度一样吗?说明这种物质有什么特点?
混合物
均一性
3. 如不考虑水分蒸发,保持恒温,长期放置是不会分层,说明这种物质又有什么特点?
你现在能说出什么是溶液吗?
稳定性
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一且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一、溶液
均一性:溶液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都相同。
1. 定义:
2. 特征: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溶质、溶剂长期不分离。
混合物:溶液都是混合物。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1种)
3. 组成:
m溶液 = m溶质 + m溶剂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1 种)
4. 溶液、溶质、溶剂之间量的关系:
V溶液 ≠ V溶质 + V溶剂
讨论与交流>>>
1. 在【实验 7 – 1】的溶液中,溶质分别是什么?溶剂分别是什么?
溶质是
高锰酸钾
溶剂是水
溶质是酒精
2. 你怎么理解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点?透明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吗?
讨论与交流>>>
均一:指溶液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各部分的密度、浓度、颜色等完全一样。
稳定:指只要外界条件不变化,溶质和溶剂就不会分离。
透明:透明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 CuSO4 溶液呈蓝色。
3. 请尝试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氯化钠固体也能在水中“消失”的原因。
讨论与交流>>>
将氯化钠加入水中,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解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扩散到水中,形成溶液。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在工农业生产和实验室中经常使用各种水溶液。
医疗上的许多药品是水溶液。
生理盐水
葡萄糖注射液
眼药水
家庭生活中常见的酒、 食醋、 糖水、盐水等也都是水溶液。


糖水、盐水
溶液类型 固+液型 气+液型 液+水型 液+液型
溶质
溶剂
水最优先、液体优先、量多优先做溶剂




量少者
量多者


溶质和溶剂的确定方法:
固液溶解液为剂,液液互溶多为剂;
水多水少总为剂,不指溶剂水为剂。
常见溶剂
溶剂 用途示例 危险性 注意事项
酒精 配制碘酒、作为燃 料、灭菌消毒 不可接近火源
汽油 去除油渍、作为燃料 香蕉水 配制油漆、防腐杀菌 氯仿 用于有机玻璃的溶解与黏结、作麻醉剂 有毒 不可接触眼睛
易燃
知识视窗
溶液命名:
(溶质)+ 的 +(溶剂)溶液
溶质 溶剂 溶液名称
碘 酒精
氯化钠 水
氯化氢气体 水
当溶剂为水时,可不读出溶剂。
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氯化钠溶液
盐酸
碘的酒精溶液
氯化钠的水溶液
碘酒
拓展:
足量的铁粉加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
结论:
若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溶质为反应后分散在溶液中的新物质。
Fe + CuSO4 = FeSO4 + Cu
手机软件在家庭化学小实验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在不同温度的水中溶解时,蔗糖颗粒大小的变化。
向均装有10 g蔗糖的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10 mL开水 (100 ℃)和温水(25 ℃),利用手机摄像头和迷你显微镜观察蔗糖在开水和温水中颗粒大小的变化,比较蔗糖的溶解速率。
家庭小实验
观察时刻 蔗糖颗粒(100℃) 蔗糖颗粒(25℃)
加水前
加水100秒后
加水200秒后
据左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溶剂温度越高,溶质的溶解速率越快。
你能想想影响溶解速率的其他因素吗?
1.溶质颗粒的大小: 颗粒小,溶解速率快;颗粒大,溶解速率慢;
2.是否搅拌,搅拌能加速溶解。
点击播放
1.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泥土 B. 食盐 C. 面粉 D. 花生油
B
返回
【点拨】
泥土、面粉、花生油放入水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食盐放入水中充分溶解,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选B。
2. [2024 无锡一模]食堂里的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  )
A. 可乐 B. 冰水 C. 绿豆汤 D. 珍珠奶茶
A
【点拨】
可乐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A正确;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不是溶液,B错误;绿豆汤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C错误;珍珠奶茶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D错误。
返回
3. [2024 苏州]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B. 碘酒中,碘是溶剂,酒精是溶质
C. 溶液的溶质只能是一种
D. 所有溶液均是无色、澄清的液体
A
【点拨】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B错误;溶液的溶质可以有多种,C错误;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D错误。
返回
4. 关于溶液中的溶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能是固体
B. 只能是液体
C. 只能是气体
D. 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
D
【点拨】溶液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一而稳定的混合物,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返回
5. [2024 昆明西山区一模]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 碘酒溶液 B. 氯化钠溶液
C. 硫酸铜溶液 D. 蔗糖溶液
A
【点拨】
碘酒溶液是碘的酒精溶液,溶剂是酒精。
返回
6. 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化学式。
溶液 溶质 溶剂
碘酒
硫酸铜溶液
澄清石灰水
75%的酒精溶液
生理盐水
稀盐酸
I2
C2H5OH
CuSO4
H2O
Ca(OH)2
H2O
C2H5OH
H2O
NaCl
H2O
HCl
H2O
【点技巧】
对于溶液来说,溶质和溶剂的状态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如果其中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当作溶剂;溶质的构成微粒是分子或离子。
返回
7. 通常情况下,下列方法中能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的是(  )
①溶解时不断搅拌  ②把大颗粒固体碾成粉末
③溶解时给物质加热  ④静置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C
【点拨】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有是否搅拌、是否加热、物质的颗粒大小等。
返回
8. 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某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表所示实验。
(1)对比实验①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实验
现象 固体溶解,形 成紫色溶液 固体几乎 不溶解 固体溶解,形
成紫红色溶液
(2)设计实验②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实验
现象 固体溶解,形 成紫色溶液 固体几乎 不溶解 固体溶解,形
成紫红色溶液
返回
一种或几种物质
另一种物质
分散到
均一且稳定
的混合物
形成
溶 液


被溶解的物质
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固体
水 是 最 常 用 的 溶剂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温度
颗粒大小
是否搅拌
液体
气体
课堂小结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