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2.3辨别物质的组成(第1课时)第二单元 空气、物质的构成与组成科粤2024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做课件】授课教师:********班 级:********时 间:********趣味导入(5 分钟) 展示一些食品的标签,如牛奶、矿泉水、钙片等,让学生观察标签上标注的成分,提问:“标签上提到的钙、铁、锌、硒等指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在物质组成中的角色。 播放一段关于地壳中元素分布的科普视频,提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这些元素是如何构成我们周围丰富多彩的物质的?” 引发学生对物质组成的好奇心,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 辨别物质的组成。 (二)元素的概念(15 分钟) 原子对比分析:利用 PPT 展示氢分子(H )、水分子(H O)、过氧化氢分子(H O )的结构模型,提问学生:“这些分子中都含有哪种相同的原子?” 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都含有氢原子。再展示氧气分子(O )、二氧化碳分子(CO )、二氧化硫分子(SO )的结构模型,让学生找出相同的原子 —— 氧原子。 概念讲解:讲解元素的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强调 “相同质子数” 是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关键依据,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即使中子数不同,也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氢元素就包括氕、氘、氚三种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举例说明:以铁元素为例,铁钉、钢材、人体血液、菠菜中都含有铁元素,虽然这些铁原子所处的物质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都是 26,都属于铁元素。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其他含有相同元素的物质,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三)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10 分钟) 对比分析:借助 PPT 从概念、适用范围、描述物质组成时的用法等方面,对元素和原子进行对比。元素是宏观概念,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是微观概念,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例如,水(H O)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元素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并给予指导。 总结归纳:请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元素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15 分钟) 元素符号的引入:讲解随着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需要用一种简洁的方式来表示各种元素,于是产生了元素符号。介绍元素符号的国际通用规则,是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若第一个字母相同,则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别。 常见元素符号的学习:利用 PPT 展示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如氢(H)、氧(O)、碳(C)、氮(N)、铁(Fe)、铜(Cu)、锌(Zn)等,带领学生认读和书写这些元素符号,强调书写规范,大写字母要大写,小写字母要小写。 元素符号的意义:以氧元素符号 “O” 为例,讲解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宏观上表示氧元素,微观上表示一个氧原子。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元素符号还能表示该物质,如铁元素符号 “Fe”,既表示铁元素,又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表示铁这种物质。组织学生讨论其他元素符号的意义,进行巩固练习。 (五)元素的简单分类(5 分钟) 分类依据讲解:根据元素的性质,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引导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指出金属元素一般位于周期表的左边和中间,其名称一般带有 “钅” 字旁(汞除外);非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右边,其名称一般带有 “气” 字头(如氢、氧、氮等)、“氵” 字旁(如溴)或 “石” 字旁(如碳、硅等);稀有气体元素位于周期表的最后一列。 举例判断:展示一些元素名称,如钠、镁、铝、磷、硫、氦等,让学生判断属于哪种类型的元素,巩固对元素分类的认识。 (六)课堂小结(5 分钟) 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元素的概念、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以及元素的简单分类。 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重点和难点知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七)课堂练习(5 分钟) 展示几道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如关于元素概念的选择题、元素符号书写和意义的填空题、元素分类的判断题等。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 2.3 辨别物质的组成(第 1 课时) 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元素是宏观概念,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联系: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构成元素的基本单位。 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书写规则:拉丁文名称首字母大写,相同则加小写字母区别。 意义:宏观表示元素,微观表示一个原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还表示该物质) 元素的简单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元素的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理解元素的概念,掌握常见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元素概念中 “同一类原子” 的理解存在困难,在元素符号意义的应用上也容易出错。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运用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强化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5课堂检测4新知讲解6变式训练7考试考法8小结梳理学习目录1复习引入2新知讲解3典例讲解饮用天然水特征性指标每100mL含量(μg/100mL)钙≥400 镁≥50 钾≥35钠≥80 偏硅酸≥180pH(25℃)7.3±0.5看!矿泉水中含有这么多元素呢。什么是元素呀?你知道元素周期表吗?如何依据元素将物质进行分类呢?导入新课氧气分子(O2)二氧化碳分子(CO2)水分子(H2O)下列几种分子分别由什么原子构成?有相同的原子吗?氧气分子含有氧原子二氧化碳分子含有碳原子和氧原子水分子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讲授新知元素一物质 相同原子 核电荷数(即质子数)O2H2OCO2888OOO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 6 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 1 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同理可知: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种类。1.元素的定义它们的质子数都是1,都属于氢元素。下图原子分别属于什么元素?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属于宏观概念,所以元素只有种类,没有个数。2.元素的特点判断正误:水(H2O)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水(H2O)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 )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分子、原子、元素种类是否发生了变化?氧化汞 汞 + 氧气(HgO) (Hg) (O2)加热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P) (O2) (P2O5)点燃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变化,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改变。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和分布从图中能得到什么信息?铝7.73%铁4.75%钙3.45%钠2.74%氢0.76%其他1.20%钾2.47%镁2.00%氧48.6%硅26.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氧铝地壳中含量居于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3.元素分类汉字特点:带“钅”旁,“金”和“汞”例外稀有气体元素:带“石”旁 固态非金属带“气”旁 气态非金属带“氵”旁 液态非金属氦、氖、氩、氪、氙元素和原子的比较元素 原子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不同点 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②是宏观的概念 ③只能组成物质,不能构成物质 ①既讲种类,又讲个数②是微观的概念③可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相互 关系 原子与元素是个体与总体的关系,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分子构成构成构成组成水( H2O )、氨气(NH3)等氧气( O2 )、氮气(N2)等氦气( He )、氖气(Ne)等碳( C )、硫(S)、磷( P )等铁( Fe )、汞(Hg)、铜( Cu )等硫酸铜(CuSO4)、氯化钠(NaCl)等微观构成:由什么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宏观组成:由什么元素组成4.物质、 元素、分子、原子间的关系原子离子元素元素符号如何写?又表示什么含义?国际规定:用该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则再加第二个乃至第三个字母(小写)来表示。1.元素符号氢(H)、氦(He)碳(C)、氯(Cl)、钙(Ca)氮(N)、氖(Ne)、钠(Na)举例元素符号二2.书写原则例:找出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一项。CA钙Na钠mG镁银ag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核电荷数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核电荷数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核电荷数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1 氢 H 1 13 铝 Al 27 26 铁 Fe 562 氦 He 4 14 硅 Si 28 29 铜 Cu 646 碳 C 12 15 磷 P 31 30 锌 Zn 657 氮 N 14 16 硫 S 32 47 银 Ag 1088 氧 O 16 17 氯 Cl 35.5 53 碘 I 1279 氟 F 19 18 氩 Ar 40 56 钡 Ba 13710 氖 Ne 20 19 钾 K 39 78 铂 Pt 19511 钠 Na 23 20 钙 Ca 40 79 金 Au 19712 镁 Mg 24 25 锰 Mn 55 80 汞 Hg 201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3.元素符号的意义氧元素1个氧原子O宏观:表示一种元素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氢元素1个氢原子H氢1.0088 O氧16.00H氧元素1个氧原子O(1)部分元素符号有两种意义若某元素的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那么该元素符号还能表示这种物质。(如金属、稀有气体、某些固态非金属等)(2)部分元素符号有三种意义铁元素1个铁原子26 Fe铁55.8516 S硫32.06Fe硫元素1个硫原子S铁这种物质硫这种物质元素符号前面有数字时,只表示微粒个数,不能表示该元素。O、2O表示什么意义?O:氧元素或1个氧原子2O:2个氧原子知识点1 元素的概念1. [2023·赤峰]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敖汉小米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钙、磷、铁等,这里的“钙、磷、铁”指的是( C )A. 分子 B. 原子C. 元素 D. 单质C12345678910111213返回2. [2023·扬州改编]重氢可应用于光导纤维制备,重氢和氢都属于氢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 A )A. 质子数 B. 中子数C. 体积 D. 电子数A12345678910111213返回3. 下表中是三种原子的基本构成,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名称 符号 质子数 中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碳12 C-12 6 6 4碳13 C-13 6 7 4碳14 C-14 6 8 412345678910111213(1)这三种原子都属于 (填名称)。碳元素 【点拨】这三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均为6,都属于碳元素。12345678910111213① ③ 【点拨】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最外层电子数。(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均填序号)①质子数 ②中子数③最外层电子数12345678910111213返回知识点2 元素的分布、含量和类别4. 地壳中含量从高到低排名前四位的元素是( B )A. 硅、铝、氧、氮 B. 氧、硅、铝、铁C. 硅、铝、氧、钙 D. 氧、铝、铁、钠B12345678910111213返回5. [2023·福州期中]“化学”一词最早出于清朝的《化学鉴原》一书,该书把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翻译成“矽(xī)”,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 B )A. 氧 B. 硅C. 铝 D. 铁【点拨】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是氧、硅、铝、铁、钙等,因此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是硅元素。B12345678910111213返回6. [2024·北京期末]化学为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火箭推进剂涉及的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D )A. 氢 B. 氮C. 氧 D. 铝D12345678910111213返回知识点3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7. 下列有关二氧化硫的组成和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 二氧化硫是由硫和氧气组成的B. 二氧化硫是由一个硫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C. 二氧化硫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 二氧化硫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12345678910111213【点拨】有关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的说法,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以二氧化硫为例):(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硫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正确,A不正确;元素是宏观概念,只有种类,没有个数,B不正确。(2)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构成的,如二氧化硫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D不正确。【答案】 C12345678910111213返回纠易错 对元素的概念理解不清8. [2023·黄冈期中]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A. 同种原子统称元素B. 同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质量完全相同C. 元素的种类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D. 不同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12345678910111213【点拨】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故A错误;不同元素的根本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C错误,D正确;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它们的结构和质量不完全相同,故B错误。12345678910111213(1)元素属于宏观概念,只有种类,没有个数。(2)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点易错】理解元素概念的易错点:【答案】 D12345678910111213返回概念分布元素特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地壳中含量居于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元素符号书写意义课堂小结谢谢观看!(共32张PPT)2.3辨别物质的组成(第2课时)第二单元 空气、物质的构成与组成科粤2024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做课件】授课教师:********班 级:********时 间:********元素符号的引入:讲解随着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需要用一种简洁的方式来表示各种元素,于是产生了元素符号。介绍元素符号的国际通用规则,是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若第一个字母相同,则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别。 常见元素符号的学习:利用 PPT 展示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如氢(H)、氧(O)、碳(C)、氮(N)、铁(Fe)、铜(Cu)、锌(Zn)等,带领学生认读和书写这些元素符号,强调书写规范,大写字母要大写,小写字母要小写。 元素符号的意义:以氧元素符号 “O” 为例,讲解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宏观上表示氧元素,微观上表示一个氧原子。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元素符号还能表示该物质,如铁元素符号 “Fe”,既表示铁元素,又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表示铁这种物质。组织学生讨论其他元素符号的意义,进行巩固练习。 (五)元素周期表(15 分钟) 周期表的引入: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片,介绍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它把所有的已知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起来。 结构讲解:利用 PPT 详细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横行和纵行。横行叫做周期,目前有 7 个周期;纵行叫做族,共有 18 个纵行,16 个族。介绍周期表中不同颜色区域代表的元素类别,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信息获取:以氢元素(H)为例,讲解在元素周期表中如何获取元素的基本信息,如原子序数为 1,元素符号为 H,元素名称为氢,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1.008。让学生自主在周期表中查找其他常见元素的信息,如氧、碳、钠等。 规律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元素周期表,探究同一周期和同一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从原子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等方面进行分析,教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 游戏活动:开展 “元素周期表拼图” 游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元素卡片,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照元素周期表的规律进行拼图。通过游戏,加深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结构和元素排列规律的理解。 (六)课堂小结(5 分钟) 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元素的概念、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以及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重点和难点知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七)课堂练习(5 分钟) 展示几道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如关于元素概念的选择题、元素符号书写和意义的填空题、元素周期表信息获取的简答题等。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 2.3 辨别物质的组成(第 1 课时) 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元素是宏观概念,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联系: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构成元素的基本单位。 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书写规则:拉丁文名称首字母大写,相同则加小写字母区别。 意义:宏观表示元素,微观表示一个原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还表示该物质) 元素周期表 结构:周期(7 个横行)、族(16 个族,18 个纵行) 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 规律:同一周期和同一族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规律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元素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的认识也更加全面。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列规律的理解仍存在困难,在元素符号意义的应用上也容易出现错误。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探究活动和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元素周期表规律的理解,强化元素符号意义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5课堂检测4新知讲解6变式训练7考试考法8小结梳理学习目录1复习引入2新知讲解3典例讲解导入新课超市里有成百上千种商品,却分门别类、有序地摆放。组成物质的一百多种元素,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呢?1869年 2 月,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表中除收入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外,还给尚未发现的元素留下了27个空位,并大胆地预言了11种未知的新元素和它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同时根据它们的性质取了名字,如类铝、类硼、类硅等,后来都得到了验证。元素周期表简介元素周期表简介一讲授新知1.周期:每一横行叫作一个周期,共7个周期。2.族:每一纵行叫作一个族(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3.元素周期表的起始:4.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你能发现什么规律?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名称5.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所在单元格信息33从汉字表示的元素名称中,你可以观察到什么规律?我们的中文名称都有“钅”字旁通常呈气态,用“气”字头通常呈液态,用“氵”旁通常呈固态,用“石”字旁第一组:氧气(O2)、氩气(Ar)、碳(C)、铁(Fe)、汞(Hg)第二组:二氧化碳(CO2)、氨气(NH3)、氯化铵(NH4Cl)、硫酸(H2SO4)不同点是: ;。第一组中的物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第二组中的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请你比较形成以下两组纯净物的元素种类,它们之前有什么不同呢?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的依据: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的依据: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组成物质的种类组成元素的种类1.概念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二单质与化合物的比较单质 化合物区别 宏观组成 由同种元素组成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微观构成 (1)由同种元素组成; (2)不能发生分解反应 (1)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判断依据 前提是纯净物,且只含一种元素 前提是纯净物,至少含有两种元素实例 铁(Fe)、硫(S);氧气(O2)、氮气(N2) 氯化铵(NH4Cl)、二氧化硅(SiO2 );水(H2O)联系 都是纯净物,属于并列关系;二者可通过化学反应相互转化 金(Au)铁(Fe)硫(S)汞(Hg)铜(Cu)胆矾(CuSO4·5H2O)明矾[KAl(SO4)2·12H2O]氯化钠(NaCl)水(H2O)、二氧化碳(CO2)、过氧化氢(H2O2)、二氧化锰(MnO2)、氧化铜(CuO)、五氧化二磷(P2O5)、氧化镁(MgO)化合物仅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则此类化合物称为氧化物。①属于化合物 ②都有氧元素 ③两种元素仔细观察下列几种化合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不是只是含氧化合物1.高锰酸钾(KMnO4)、氯酸钾(KClO3)是氧化物吗?2.高锰酸钾KMnO4、氯酸钾KClO3是氧化物吗?不是是含氧化合物练一练氧化物和含氧化物的关系氧化物 含氧化物不同点 仅由两种元素组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相同点 都属于化合物,都含有氧元素 实例 水(H2O) 水(H2O)、硫酸(H2SO4)联系 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思考:物质该怎么分类?物质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非氧化物知识点1 元素符号1. [2023·北京]我国近代化学先驱徐寿创造了部分元素的汉语名称。下列元素名称与符号不一致的是( C )A. 钠(Na) B. 钙(Ca)C. 镁(Zn) D. 锰(Mn)【点拨】镁元素的符号为Mg,Zn为锌元素的符号,故C错误。C1234567891011121314返回2. [2024·滨州模拟]国际通用的元素符号是用1个或2个拉丁文字母表示的,其中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镍元素的拉丁文名称为Niccolum,则镍的元素符号为( A )A. Ni B. NIC. N D. NaA1234567891011121314返回3. [立德树人 航空航天]2024年5月12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二十三号卫星发射升空,该卫星主要用于空间环境探测。请回答:(1)卫星表面用银纸包裹,银的元素符号是 ,该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是 (答两点即可)。(2)在地壳资源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符号是 ;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的名称是 。Ag 银元素、一个银原子、银这种物质(任选两点) Al 氧 1234567891011121314返回知识点2 元素周期表4. 两度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卡尔·巴里·夏普利斯分享了他的科研心得:“我不擅长做计划,但自小就能熟记元素周期表。对我来说,科研发现便是到元素周期表里去‘钓鱼’。”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 目前元素周期表有七个周期B.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据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C. 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列,也就是18个族D. 元素周期表已发展成为一个稳定的形式,它不可能再有任何新的变化1234567891011121314【点拨】目前元素周期表有七个周期,A正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原子核电荷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B错误;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列,每一纵列叫作一个族,8、9、10三个纵列共同组成一个族,共16个族,C错误;元素周期表已发展成为一个稳定的形式,但仍在增加新成员,在发生着新的变化,D错误。【答案】 A1234567891011121314返回5. [2023·河南]我国化学家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锑、铈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 铈属于金属元素B. 铈的元素符号是CeC. 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2 gD. 铈原子的质子数为581234567891011121314【点拨】该元素的名称是铈,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A正确;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Ce,B正确;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C错误;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铈原子的质子数为58,D正确。【答案】 C1234567891011121314返回6. [2023·哈尔滨改编]依据所学知识和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 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B. 第13号元素的符号为AlC. 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D. 钠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1234567891011121314【点拨】氢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核外有1个电子层,电子层上有1个电子,A正确;第13号元素为铝元素,其符号为Al,B正确;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C正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钠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D错误。【答案】 D1234567891011121314返回知识点3 单质、化合物与氧化物7. [分类法]分类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B )A. 硝酸钾(KNO3) B. 二氧化碳(CO2)C. 硫化钾(K2S) D. 碳(C)【点拨】CO2中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点易错】应注意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的区别:虽然它们都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氧化物只由两种元素组成。B1234567891011121314返回8. “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D )ABCD1234567891011121314【点拨】A项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不符合题意;B项表示由三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C项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D项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符合题意。【答案】 D1234567891011121314返回纠易错 不能正确理解物质的分类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 混合物是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B. 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C. 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 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1234567891011121314【点拨】混合物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这些物质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A错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B错误;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C错误;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D正确。【答案】 D1234567891011121314返回元素周期表横行(周期)纵行(族)单元格信息原子序数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定义及代表物质元素周期表、物质的分类课堂小结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3辨别物质的组成(第1课时)---2024-2025学年2024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同步课件.pptx 2.3辨别物质的组成(第2课时)---2024-2025学年2024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同步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