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2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练习一、单选题1.低脂饮食是不是很健康?某课题组将具有相同心血管病风险的受试者分为三组。第一组:地中海饮食(橄榄油+坚果+果蔬+鱼类);第二组:地中海饮食(混合坚果+果蔬+鱼类);第三组:低脂饮食(限制所有油脂摄入)。受试期间,参与者定期接受营养师指导,排除运动、吸烟等其他干扰因素。长期观察5年后发现第一、二组心脏病发病率显著低于第三组,该实验( )A.运用了共变法探求低脂饮食与心脏病发病率间的联系B.参与人数越多,类比根据就越多,结论可靠程度就越高C.深化了对“低脂饮食”的认识,由思维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D.采集数据并加以分析,用归纳推理得出一般性结论2.党中央立足于世界科技进步的前沿,分析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客观实际,提出的“新质生产力”不是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迭代,而是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更高,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带来的当代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说明了( )①新出现的概念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②对传统生产力的否定中包含着肯定和保留③对事物的认识要经过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④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迟早会带来生产力的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低脂饮食是不是很健康 某课题组将具有相同心血管病风险的受试者分为三组。第一组:地中海饮食(橄榄油+坚果+果蔬+鱼类);第二组:地中海饮食(混合坚果+果蔬+鱼类);第三组:低脂饮食(限制所有油脂摄入)。受试期间,参与者定期接受营养师指导,排除运动、吸烟等其他干扰因素。长期观察5年后发现第一、二组心脏病发病率显著低于第三组,该实验( )A.运用了共变法探求低脂饮食与心脏病发病率间的联系B.参与人数越多,类比根据就越多,结论可靠程度就越高C.深化了对“低脂饮食”的认识,由思维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D.采集数据并加以分析,用归纳推理得出一般性结论4.马克思从分析商品开始,认识到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是其本质属性,进而分析货币,研究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等方面,写出了《资本论》一书,从而建立起一个再现资本主义社会的严密的科学体系。上述材料对我们实现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启示是( )①辩证思维是一个从感性具体经过思维抽象而达到思维具体的逻辑上升过程②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构成“具体—抽象—具体”的否定之否定过程③思维具体是人对事物表象的完整的认识过程④思维抽象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的起始环节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我国科学家运用基因组学,对深渊钩虾、鱼类、微生物等展开首次研究。科研人员深入剖析11种深海鱼类的基因组数据,发现部分古老深海鱼类在1亿年前便开始适应深海环境,且所有3000米以下深海鱼类共有的一种特殊基因突变,在适应深海高压中可能发挥作用,这一成果为研究深渊生态系统提供了珍贵数据。对深渊生物的研究( )①运用综合方法从而在整体上把握深渊生物的本质和规律②运用分析方法将各种深渊生物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③以基因组数据为矛盾焦点从思维抽象逐步走向思维具体④采取求同求异并用法探求基因突变和适应深海高压的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对玫瑰花和百合花,有的人认为是爱情和幸福的象征;有的人认为是治疗疾病的良方(玫瑰花具有祛斑、养颜、消炎的药用价值。百合花具有润肺、清火、安神,治咳嗽、眩晕、夜寐不安和湿疹等功效)。还有的人认为玫瑰花和百合花可以给自己带来好运,是吉祥之花。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A.实践的需要不同,抽象的目的也就不同B.抽象可以从事物个性中抽取某种共性C.理想化环节有利于人们揭示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D.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7.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存在广泛联系。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思维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 ②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③三者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④都属于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们在讨论科技创新时指出,科技创新需要从实践出发,积累大量感性认识,并通过理性思维进行总结和提炼,最终形成系统的理论指导。这一过程体现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规律。对代表们的观点,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基础和指导②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概括和提炼③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认识过程④思维抽象是思维具体的基础和前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指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农业科技创新为核心、农业生产方式变革为关键、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为目标、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形成的具有新技术、新要素、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等特征的现代农业生产力。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丰富的内涵使农业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具有十分广泛的外延②农业新质生产力与现代农业生产力两个概念外延是种属关系③运用了抽象思维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和特征进行了揭示④通过思维抽象可获得对农业新质生产力整体的、本质的认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庖丁初学解牛时,只对牛的外部特征有直观的认识,不知道该从何处下刀。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操作之后,他逐步知道了牛的内部结构,达到“目无全牛”的阶段。再经过一段时间,庖丁弄清了牛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之间的关系,这时呈现在他面前的牛,又成为一头完整的牛,达到了游刃有余的境界。从认识的发展看,下列对这一典故分析正确的是( )①不知道该从何处下刀表明庖丁的认识尚处于感性具体阶段②“目无全牛”表明庖丁的认识由感性具体发展到了思维具体③游刃有余表明庖丁对解牛的认识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④实践在庖丁对解牛认识的发展之中始终起着决定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11.2025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考察时强调;“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要久久为功,多措并举。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为此,需要( )①善用辩证分合思维,在分析与综合统一中把握文化发展与保护关系②遵循质量互变规律,以系统观念处理好文化传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③坚持从思维抽象走向思维具体,把文化保护的理论转化为实践成果④运用辩证思维,在整体性与动态性的统一中推进文化的保护和传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我国古人很早就注意到雪花为六角形,西汉时有“凡草木之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花分瓣叫“出”)的说法。南宋朱熹说:“雪花所以必六出者,盖只是霰下被猛风拍开,故成六出。”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雪花大多呈六角形,是因为水分子在特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凝结形成的冰晶结构为六方晶体。人们对雪花形状的认识发展过程说明(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 ②由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目的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认识的真理性会随主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3.某市统计局对本市3800位45~55岁的常住人口开展的问卷调研显示,分别有78.3%和69.2%的被访者消费时最看重“实际需要”和“价格优惠”;58.9%和55.5%的被访者消费时最看重“方便购买”和“产品品质”;9.5%和2.1%的被访者消费时最看重“消费环境”和“品牌时髦”。该市统计局据此认为,本市45~55岁的常住人口消费时最看重实际需求和产品价格。该结论( )①是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的或然性结论②实现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的认识飞跃③在分析的基础上帮助人们抓住了重点问题④是在比较基础上运用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0%,增速比全部投资高出6.6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3D打印设备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3.8%、26.0%、25.4%。由此可见,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上述论断( )①从形象思维上升到了抽象思维,思维表达更加严谨②从个别认识上升到了一般结论,运用了归纳推理方法③从感性具体上升到了思维抽象,把握了经济发展的本质④从部分认识上升到了整体认识,实现了认识由浅入深的过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在海洋动力环境中,“温、盐、深、风、浪、流”是读懂海洋密码的关键要素,而测量海洋盐度又显得尤为重要,海洋盐度在海洋环境预报、海洋生态预报、短期气候预测、极地海冰监测、海面风场和台风监测、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说明( )①简略化和理想化是科学的思维抽象的重要环节②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需要选择上升起点③思维抽象是运用共性正确指导个性的思维活动④辩证思维的实质和核心就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在欧氏几何中,点是空间中只有位置,没有大小的图形。点是整个欧氏几何的基础。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天体》第三册中,已经提到数学中的点是没有大小的,他依此来驳斥柏拉图将数学的几何形视为物理实体的构成要素,并强调这与当时的数学思想相违背:数学的平面没有厚度,所以不能构造物理实体。这些古希腊思想家对“点”的讨论( )①通过逻辑推理和辨析揭示不同观点的内在矛盾②体现了认识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发展历程③体现了分离是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④运用抽象思维并展现其在跨学科应用中的力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些年,随着城市系统的日益扩大,城市发展在取得繁荣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自然与人为灾害风险日益复杂多样的挑战。自2020年首次提出“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我国逐步对韧性城市建设的标准体系融入国土空间规划、双碳目标等方面做了深入探索。2024年,在综合前期探索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指出要“持续提升城市设施韧性、管理韧性、空间韧性,推动城市安全发展”,为韧性城市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我国韧性城市理念日渐成熟,体现了认识发展的历程。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加以阐释。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12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召开,我国在大会会场设立“中国馆”。“中国馆”举办中国荒漠化防治主题展,这是我国首次在境外对荒漠化防治和“三北”(西北、华北、东北)攻坚战进行展示宣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三北”地区考察,对加强“三北”工程建设作出重要指示。相关部门充分认识持续推进“三北”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针对“三北”地区生态实际,强化“三北”工程理论和实践研究:开展“三北”工程总体规划修编和六期规划编制工作,将荒山造林、湿地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沙化土地封禁保护等纳入工程建设内容。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和林业草原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三北”工程不断创新完善工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建设理念、发展方式、组织形式等发生深刻变化,工程建设成效显著提高。2018年,“三北”工程荣获“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优秀实践奖”,成为全球生态治理的成功典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结合材料,运用“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的知识,分析“三北”工程成为全球生态治理的成功典范的过程。19.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人类命运前途和时代发展趋势,敏锐把握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倡议。2015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明确指出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此后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等具体理念。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此次演讲全面明确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愿景与实施路径,显著提升了这一理念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渐成为指引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结合材料,运用“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的知识,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历程。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国家形象是对特定国家的历史与现状、行为与活动的认知与评价,是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良好的国家形象能够强化本国民众的自信心与凝聚力,也能够帮助获取其他国家更多的信任与支持。长期以来,受地缘政治、竞争关系等的影响,我国国家形象被一些西方主流媒体肆意歪曲,导致很多外国人对中国有很深的负面印象。如传递所谓“香港难以摆脱红色统治”“中国出于宣传的目的,刻意夸大沙漠植树造林的效果”等观点,抹黑中国的国家形象,阻碍国家间的正常交往。近期,“Chinatravel”火遍海外社交媒体,究其原因,是中国开放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让一大批外国游客纷纷涌入,而他们随手拍摄的视频,记录了中国的风土人情。“原来中国不是我想象的那样!”繁华的街道、美丽的风景、琳琅的美食和好客的民风,都深深震撼了远道而来的外国网友。这些外国游客以普通人的视角、生活化的镜头,呈现出一个立体的,更真实、更可信,更可亲、更可爱的中国,让长期以来在国外盛行的关于中国的“信息茧房”,被流光溢彩的事实撕开。结合材料,运用“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的知识,分析外国朋友对中国正确认识的形成思路。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C D A B A A C C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B B C C B1.D【详解】A:共变法强调,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发生某种程度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因素A有量的变化,而其他因素都不变,那么,这唯一发生变化的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该实验不涉及共变法,A排除。B: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者相似的推理。该实验属于归纳推理,而非类比推理,B排除。C:认识过程应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C错误。D:归纳推理是以个别性或者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实验通过观察三组数据归纳出一般性结论(低脂饮食与发病率关系),属于归纳推理的科学方法,D正确。故本题选D。2.C【详解】①:新出现的概念不等同于新事物,未必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①错误。②:新质生产力在传统生产力的基础上对劳动力素质、技术、生产要素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是对传统生产力的否定中包含着肯定和保留,②正确。③:通过对劳动力素质、技术、生产要素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概括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说明对事物的认识要经过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③正确。④: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会带来生产力的变化,但未必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只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才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④错误。故本题选C。3.D【详解】A:共变法强调,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发生某种程度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因素A有量的变化,而其他因素都不变,那么,这唯一发生变化的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该实验不涉及共变法,A排除。B:该实验属于归纳推理,而非类比推理,B排除。C:认识过程应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C排除。D:实验通过观察三组数据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属于归纳推理的科学方法,D正确。故本题选D。4.A【详解】①②:辩证思维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一个从感性具体经过思维抽象而达到思维具体的有规律的逻辑上升过程,构成“具体—抽象—具体”的否定之否定过程,①②正确。③④: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终点,是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而不是“对事物表象的完整的认识过程”;思维抽象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的中间环节,③④排除。故本题选A。5.B【详解】①:科学家通过研究深渊钩虾、鱼类、微生物等不同生物的基因组数据,综合各部分的特征(如特殊基因突变),最终在整体上揭示了深海高压适应机制和深渊生态系统的规律,这体现了综合方法的运用,①正确。②:分析是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而 “将各种深渊生物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 是综合的方法,不是分析的方法,②错误。③:基因组数据是研究深海生物适应机制的核心(即矛盾焦点)。科研人员从抽象的基因组数据出发,逐步分析基因突变与深海高压环境的具体关联,最终得出具体结论,符合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逻辑过程,③正确。④:求同求异并用法需同时对比正反案例(如深海与浅海鱼类基因差异),但题目仅提到深海鱼类共有突变,不体现求同求异并用法,④排除。故本题选B。6.A【详解】A:题目中,不同人对玫瑰花和百合花的认识(象征爱情、药用价值、带来好运)体现了实践需要不同导致抽象目的不同。例如,医生关注药用价值,普通人关注象征意义,这符合“实践的需要不同,抽象的目的也就不同”的观点,A正确。B:选项强调“抽象从事物个性中抽取共性”,但题目中不同人提取的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属性(如象征意义或药用价值),而非共性,B排除。C:选项强调“理想化环节”,但题目未体现对本质和规律的理想化抽象,C排除。D:选项提到“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但题目未强调分离步骤,而是侧重不同实践需要的影响,D排除。故本题选A。7.A【详解】①:思维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这是符合认识发展规律的。在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中,思维抽象阶段就是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的,通过对事物某一方面本质的认识,逐步深入,①正确。②: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思维从感性具体经过思维抽象后达到的飞跃的终点,它是对事物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②正确。③: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三者相互依赖、不可分割。感性具体是认识的起点,经过思维抽象,再上升到思维具体,它们在认识过程中紧密相连,③正确。④:感性具体只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还没有深入到本质和规律层面,只有思维抽象和思维具体才属于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④错误。故本题选A。8.C【详解】②: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概括和提炼。题干强调科技创新需从实践积累感性认识,并通过理性思维总结提炼,符合“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辩证过程。②正确。④:思维抽象是思维具体的基础和前提。认识的发展需先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理论,再进一步综合为思维具体(系统理论)。题干中“形成系统理论”体现了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阶段,因此思维抽象是前提。④正确。①: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而非相反。①错误。③:认识过程应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而非“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③错误。故本题选C。9.C【详解】①:内涵与外延呈反变关系,内涵越丰富,外延范围越小,①排除。②:题干明确“农业新质生产力”是“现代农业生产力”的一种,即前者是后者的具体类型(种概念),后者是上位概念(属概念)。二者外延为种属关系,②正确。③:题干通过提炼本质属性(如科技创新、生产方式变革等)形成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定义,这属于抽象思维的运用(通过概括形成概念),③正确。④:通过思维具体可获得对农业新质生产力整体的、本质的认识,④排除。故本题选C。10.B【详解】①②:人们的认识遵循由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庖丁开始对牛的直观认识属于感性具体,“目无全牛”阶段达到了思维抽象,最后弄清了牛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对牛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思维具体,①正确,②排除。③: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登峰造极”这一表述违背认识的无限性,③排除。④:初学解牛不知从何处下刀,经过实际操作后,逐步了解牛的内部结构,达到“目无全牛”,再经过一段时间,弄清了牛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之间的关系,这表明实践在庖丁对牛的认识的发展中始终起着决定作用,④正确。故本题选B。11.B【详解】①:材料强调少数民族文化保护需兼顾有形遗产的保护与创新性发展,为此,需要善用辩证分合思维,分析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具体方面(如村落保护、创新转化),再综合统筹二者的关系,①正确。④: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说明要运用辩证思维,在整体性(保护村落、建筑等有形部分)和动态性(推动创新转化)的统一中推进文化的保护和传承,④正确。②:质量互变规律(“久久为功”)虽涉及量变积累,但题干重点在于辩证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而非量变质变,也未直接体现系统观念,②排除。③: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是认识过程,题干更强调实践中的辩证方法,而非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具体步骤,③排除。故本题选B。12.B【详解】①:从古代观察到“雪花六出”的现象,到朱熹的猜测,再到现代科学揭示冰晶结构,体现了认识需经多次反复并不断深化发展,即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①正确。②:由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是思维的过程,并不是思维活动的目的,目的是实践,②不选。③:古人观点缺乏科学验证,而现代通过实验、观测等实践活动揭示了雪花形成的本质,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③正确。④:真理具有客观性,不会因主体条件变化而改变,现代科学对雪花的认识是对客观规律的揭示,而不是因为主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④不选。故本题选B。13.B【详解】①③:从该市统计局数据可以得知,本市45~55岁的常住人口消费时最看重实际需求和产品格。该结论是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的或然性结论,在分析的基础上帮助人们抓住了重点问题,①③正确。②:该结论没有体现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的认识飞跃,②排除。④:该结论是在比较基础上运用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④排除。故本题选B。14.C【详解】②④:依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得出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的结论,这运用了归纳推理方法,从个别认识上升为一般性的结论,从部分认识上升到了整体认识,实现了认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②④正确。①:依据我国经济发展相关数据,得出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这体现了抽象思维,不涉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转换,①不选。③: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③错误。故本题选C。15.C【详解】①:材料未涉及简略化和理想化,①排除。②:研究海洋动力环境需读懂关键要素,研究海洋盐度可了解多方面情况,说明海洋盐度是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上升起点,②正确。③:思维抽象是从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③排除。④:“温、盐、深、风、浪、流”是读懂海洋密码的关键要素,而测量海洋盐度又显得尤为重要,这体现了抓住主要矛盾,说明辩证思维的实质和核心就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④正确。故本题选C。16.B【详解】①:亚里士多德利用“点”的抽象定义,驳斥了柏拉图将数学的几何形视为物理实体构成要素的观点。他指出,数学中的点是没有大小的,将几何形视为物理实体的构成要素与数学思想相违背,这一逻辑推理过程揭示了两者观点的内在矛盾,①符合题意。②:题目中主要讨论的是对“点”这一抽象概念的讨论,并未涉及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发展历程,②不符合题意。③: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而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从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中抽离出来,③错误。④:古希腊思想家在讨论“点”时,运用抽象思维将数学中的“点”与物理学中的实体进行辨析,展现了抽象思维在跨学科应用中的力量,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7.①感性具体是对事物外部整体的直观认识。逐步从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随着城市系统扩大,人们看到城市发展成就的同时,也直观感受到自然与人为灾害风险等问题,在此基础上,2020年我国开始聚焦到韧性城市建设,对韧性城市的认识从整体现象中分离出来,排除其他非关键因素干扰,初步提纯出韧性城市的概念,这属于思维抽象的阶段。②思维具体是对事物多种本质属性的综合把握,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全面认识。2024年,在前期探索基础上,明确了韧性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将韧性城市建设从单纯的理念进一步细化到具体的设施、管理、空间等多个维度,形成了对韧性城市更全面的认识,是将思维抽象的成果上升到思维具体的阶段,让韧性城市理念更加成熟,更具实践指导意义。18.①认识的发展要经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思维过程,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②相关部门针对“三北”地区生态实际,强化“三北”工程理论和实践研究,制定“三北”工程总体规划,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③依据发展的需要,“三北”工程不断创新完善工程建设的总体思路,持续优化工程治理手段,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全球生态治理的成功典范,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19.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国家主席习近平立足当今世界发展的实际和大势,洞察人类命运前途和时代发展趋势,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实现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飞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发展、完善,其内涵、愿景与实施路径得到全面明确,逐渐成为指引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实现了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飞跃。20.①认识过程往往要经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对于中国的初步认识,是基于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歪曲的报道,形成了片面的感性具体认识;过境免签政策执行后外国游客来到中国,通过实践逐渐了解到中国的风土人情等等,形成了思维抽象。②认识发展最终要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它是对认识对象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从外媒宣传的零散、片面的认识到通过实践提炼出真实可信、立体多元的中国形象,完成了认识的飞跃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