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10.2.2耳与听觉及其他感觉第4单元 人体的结构与生理北师大2024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授课教师:********班 级:********时 间:********播放一段大自然中各种美妙声音的音频,如鸟鸣、流水、风声等,同时展示相应的图片。提问学生:我们是如何听到这些丰富多样的声音的?假如失去听觉,我们的生活会发生哪些变化?除了听觉,我们还有哪些感觉帮助认识周围世界?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耳与听觉及其他感觉。 (二)新课讲授 耳的结构(10 分钟) 模型展示:展示耳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耳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介绍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结构讲解:详细讲解各部分结构,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和鼓室,鼓膜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把振动放大并传导到内耳,鼓室通过咽鼓管与咽部相通,维持鼓膜两侧气压平衡;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小组观察:让学生分组观察耳的模型,互相指认各部分结构,加深记忆。 听觉的形成(15 分钟) 动画演示: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听觉形成的全过程。讲解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骨传导实验,让学生用牙齿咬住铅笔一端,用手指轻敲铅笔另一端,感受声音的传导,理解声音不仅可以通过空气传导,还能通过头骨、颌骨等骨传导。 原因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导致听力障碍的可能原因,如外耳道堵塞、鼓膜损伤、听小骨病变、耳蜗或听觉神经受损等。 其他感觉(10 分钟) 感觉类型介绍:介绍人体除听觉外的其他感觉,如触觉、味觉、嗅觉等。触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中,能感受外界物体的触碰、挤压等刺激;味觉感受器分布在舌表面和两侧的味蕾中,能辨别酸、甜、苦、咸等味道;嗅觉感受器分布在鼻腔黏膜中,能感受各种气味。 实验体验:进行简单的味觉或嗅觉实验,如让学生品尝不同味道的溶液,闻不同气味的物质,感受不同感觉的特点。 (三)课堂小结(5 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耳的结构、听觉形成的过程、人体的其他感觉及其感受器的分布和功能。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 “耳由哪几部分组成?”“听觉是如何形成的?” (四)课堂练习(5 分钟) 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结构是( )。 A. 耳蜗 B. 听小骨 C. 半规管和前庭 D. 鼓膜 听觉形成的部位是( )。 A. 耳蜗 B. 鼓膜 C. 听小骨 D.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简述味觉感受器和嗅觉感受器分别分布在哪些部位。 参考答案:1. C 2. D 3. 味觉感受器分布在舌表面和两侧的味蕾中,嗅觉感受器分布在鼻腔黏膜中。 五、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耳与听觉及其他感觉有了较好的理解。但在实验探究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实验操作不够规范。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实验的指导,详细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可以增加一些与感觉器官健康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听力检测、嗅觉训练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5课堂检测4新知讲解6变式训练7考试考法8小结梳理学习目录1复习引入2新知讲解3典例讲解21位聋哑演员演绎的舞蹈《千手观音》,优雅的舞姿与音乐完美融合,这让人们很难相信她们是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特殊群体,而她们发自心灵深处关于爱的表达,将伴随着舞蹈《千手观音》,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情境导入探索新知耳是接收声音刺激的听觉器官1.耳的结构锤骨砧骨鼓膜耳郭外耳道半规管前庭位听神经耳蜗咽鼓管鼓室镫骨点击图片播放视频耳外耳中耳内耳耳郭外耳道鼓膜鼓室听小骨耳蜗前庭半规管——收集声波——声波的通道,传播声音——接受声波产生振动——传递声波——内有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2.听觉的形成思考:耳是如何形成听觉的呢?耳郭点击图片播放视频听觉的形成过程声波耳郭外耳道鼓膜收集声波声波的通道振动传声鼓室内听小骨声音放大耳蜗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兴奋位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3.耳的保护减少和消除噪声;不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避免中耳炎;避免外耳道感染。巨大的声响可能会导致鼓膜破裂,引起听力丧失,长期使用耳机也会导致听力减退。嗅黏膜和味蕾是化学物质的感受器嗅觉:当空气中分布着某些有气味物质的时候,我们用鼻吸气就可能感受到气味的存在,这就是嗅觉。嗅神经腭鼻孔嗅黏膜回旋气流嗅觉的形成过程挥发性物质嗅黏膜(嗅细胞)嗅神经大脑皮层嗅觉中枢阅读P107课外读,说一说人造鼻与人鼻相比有哪些优势与缺陷呢?点击图片播放视频如果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作感受器的适应。思考:人长时间待在有某种气味的环境时,会一直感觉到这个味道吗?不会。这种感觉会越来越弱,最后就感觉不到这种气味的存在了小资料:辨别气味时为什么不能深呼吸?深呼吸时气体快速通过鼻腔,气体不能充分接触鼻腔顶部的嗅黏膜。调香师的嗅觉灵敏度比一般人强100倍左右嗅神经腭鼻孔嗅黏膜回旋气流味蕾舌乳头嗅觉的感受器是味蕾,主要分布于舌的上表面,特别是舌尖和侧缘。味觉:当能够溶解在唾液中的某些物质接触舌面时,往往会使我们感觉到某种味道,这就是味觉。点击图片播放视频味觉基本上有四种:酸、甜、苦、咸。我们的口腔黏膜上分布着大量的其他性质的感受器,如触觉、痛觉、温度觉感受器等,品尝味道时还有嗅觉的参与,使我们产生多种复合的感觉。人体还有多种其他感受器触觉:当我们身体的一定部位,特别是像手指、口唇、舌尖、鼻尖等处与外界物体接触时,都会不同程度地感觉到物体的存在,甚至可能对物体的形状、硬度、光滑程度等情况作出一定判断,这就是触觉。两点阈——触觉能分辨的两点刺激之间的最小距离。有关测试数据显示身体不同部位触觉两点阈值如下:手指尖 3~8 mm手掌侧 8~12 mm手背侧 30~40 mm前胸部 40~50 mm后背部 40~70 mm肢体远端(手、脚)比近端(躯干)触觉敏感;肢体腹侧面比相对应的背侧面触觉敏感。温度觉:当我们接触的外界物体(也包括空气和水)的温度发生变化,会感觉到“冷”或“温”,这就是温度觉。冷与温的感受分别由不同感受器引起。感受冷刺激(皮肤温度下降)的叫冷感受器;感受温刺激(皮肤温度上升)的叫温感受器。活动:皮肤感受“冷”“温”刺激的实验1.准备三个水槽,分别记为1号、2号、3号水槽,然后向1号水槽加入室温(25℃左右)水,2号加入30℃的水,3号加入35℃的水。2.实验开始,先将左手和右手分别浸入1号和3号水槽,持续10s左右;然后将两手同时很快转入2号水槽1~2s,这时注意体会左、右手的感觉有何不同。3.小组同学分别做上述实验之后,交流各自的体验,看彼此的说法是否一致。4.记录实验结果。1.感觉到冷或热时,体表受到的刺激是什么?讨论:2.为什么本活动中要求手浸入2号水槽的体验时间要在1~2s内?如果延长5s体验时间,效果会怎样?你能尝试作出解释吗?1.温度觉的适宜刺激:温度的变化;2.冷和温的感受是由不同的感受器引起的。实验表明:感觉 适宜刺激 感受器视觉 光波 视网膜内感光细胞听觉 声波 耳蜗内毛细胞嗅觉 挥发性物质 鼻腔内嗅黏膜味觉 融在唾液中的物质 舌乳头内味蕾触觉 机械性刺激 皮肤内触觉感受器课堂小结感受器与感觉器官耳与听觉耳的结构听觉的形成:外耳:耳郭、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鼓室内耳:耳蜗、前庭、半规管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耳蜗(感受器)→位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其他感觉:嗅觉、味觉、触觉、温度觉等感觉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的习题,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谢谢观看!(共40张PPT)10.2.1眼与视觉第4单元 人体的结构与生理北师大2024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授课教师:********班 级:********时 间:********趣味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风景优美的视频,提问学生:我们是如何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色的?眼睛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假如失去视觉,我们的生活会受到哪些影响?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 眼与视觉。 (二)新课讲授 眼球的结构(10 分钟) 模型展示:展示眼球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眼球的外形和各部分结构。介绍眼球近似球体,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 结构讲解:详细讲解眼球壁的三层结构,外膜包括角膜和巩膜,角膜无色透明,可透过光线,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中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虹膜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瞳孔,可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量,睫状体能调节晶状体的曲度,脉络膜含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给视网膜提供营养并形成暗室;内膜是视网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内容物包括晶状体、玻璃体,它们对光线有折射作用。 小组观察:让学生分组观察眼球模型,互相指认各部分结构,强化记忆。 视觉的形成(15 分钟) 动画演示: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视觉形成的全过程。讲解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眼球成像实验,用凸透镜模拟晶状体,光屏模拟视网膜,蜡烛模拟物体。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光屏上成像的变化,理解晶状体对光线的折射作用和眼球成像的原理。 眼疾的成因与预防(10 分钟) 案例分析:展示近视、远视患者的视力检测报告和眼睛结构示意图,分析近视、远视的成因。近视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大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视则相反,是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方法:讲解近视和远视的矫正方法,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远视需要佩戴凸透镜。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如何预防近视,如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控制用眼时间、多参加户外活动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三)课堂小结(5 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眼球的结构、视觉形成的过程以及常见眼疾的成因和预防方法。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 “眼球由哪些部分组成?”“视觉是如何形成的?” (四)课堂练习(5 分钟) 眼球中能感受光刺激的结构是( )。 A. 角膜 B. 视网膜 C. 晶状体 D. 玻璃体 近视形成的原因是( )。 A. 眼球前后径过短 B. 晶状体曲度过小 C. 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 D. 视网膜病变 简述视觉形成的过程。 参考答案:1. B 2. C 3.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五、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对眼与视觉的知识有了较好的理解。但在实验探究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实验操作不够规范。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实验的指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此外,可以增加一些与眼健康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视力检测,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5课堂检测4新知讲解6变式训练7考试考法8小结梳理学习目录1复习引入2新知讲解3典例讲解新课导入当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时你会急忙寻找避雨地点,并迅速跑过去。你是靠哪些感觉、什么器官发现天气突然变化的?人体的几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痛觉温度觉等同所有的生物一样,人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己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感受器: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体内、外环境信息的结构和装置。感觉器官: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能够最快、最准确感知事物的感觉是视觉。眼睛是人的视觉器官。据统计,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以上来自眼睛。探索新知眼是感受外界光线的视觉器官活动: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观察:眼球的结构包括哪些部分?思考: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1.眼球的结构眼外肌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脉络膜巩膜晶状体虹膜瞳孔角膜睫状体眼球壁外膜角膜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内容物1.眼球的结构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结构 功能眼 球 壁 外膜 角膜、巩膜 支持和保护眼球中膜 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营养眼球和调节光线内膜 视网膜 光感受器内 容 物 房水——稀薄的液体 玻璃体——较脆弱的胶冻状物 晶状体——小巧而富有弹性的凸透镜状结构 外界物体反射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折射作用)2.视觉的形成(形成物像)(传导冲动)(产生视觉)思考:有一个小女孩,眼球的结构完整无损,但是她看不见周围的物体,想一想,这种情况可能是哪部分发生了病变?可能是视神经或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视觉形成的三个条件:眼球完好、视神经没断、大脑视觉中枢正常3.近视和远视照相机如何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在底片上成清晰的像?调焦人眼如何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晶状体自动调节看近处物体看远处物体 若晶状体不能调节或调节能力减弱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看清物体的范围减小了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视眼远视眼比较两张图片,是否一样?近视远视近视眼及其矫正成因: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长远处物体的成像位置矫正视网膜前凹透镜远视眼及其矫正成因: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短近处物体的成像位置矫正视网膜后凸透镜项目 近视 远视成因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 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成像位置 光线进入眼内会在视网膜前方成像 光线进入眼内会在视网膜后方成像视觉障碍 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看不清近处的物体矫正措施 佩戴凹透镜 佩戴凸透镜近视眼的预防“三要”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近视眼的预防“四不看”不在直射的光线下看书。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躺卧看书。不走路看书。课外科学实践:调查同学近视发生的情况1.本学期与去年同一时期×年级×班同学近视发生率的比较。(近视发生率=某人群近视人数÷该人群的总人数×100%)2.发生近视的同学与视力正常的同学用眼习惯的比较(如每天持续看书写字的最长时间、持续看电视的时间、持续使用电脑的时间等)3.发生近视的同学其近视程度对生活、学习的影响。课堂小结眼与视觉眼球的结构眼球壁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外膜:角膜、巩膜中膜:虹膜、脉络膜、睫状体内膜:视网膜视觉的形成课堂小结近视与远视眼与视觉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的习题,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0.2.1眼与视觉?2024-2025学年北师大2024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同步课件.pptx 10.2.2耳与听觉及其他感觉?2024-2025学年北师大2024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同步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