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 力(讲义,3大考点6大题型)(原卷版+ 解析版)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培优讲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8 力(讲义,3大考点6大题型)(原卷版+ 解析版)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培优讲练

资源简介

主题二 力
专题08 力(2-5分)(原卷版)
目 录
3
4
考点一 力 4
考点二 弹力 5
考点三 重力 8
10
题型一 力的作用效果和相互性 10
题型二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1
题型三 弹力的概念 11
题型四 弹簧测力计 12
题型五 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13
题型六 重力的大小 14
考点要求 新课标要求 命题预测
力 2.2.3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2.4 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本专题是初中物理力学的基础,是学好后续力学的前提。虽然内容简单,但是中考物理必考内容,学生尽量不要在本专题的考题上丢分。同时应注意本专题与其他力学内容及其他板块内容的综合。本专题主要考查的考点:力的基本概念、弹力及力的测量、重力的相关概念以及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等。其中从中考频率来看,力的基本概念、重力的相关概念以及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高频考点。弹力的考查频率相对低点。 本专题的命题点:力的概念、力的示意图、力的相互作用、弹力的辨别、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重力的概念即应用、重力的大小、重力方向的应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等。 本专题考查的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等。
弹力 2.2.3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2.4 会测量力的大小。 4.1.6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重力 2.2.3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考点一 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用符号F表示。一个力产生时,必然存在着两个物体(或物体的两部分),一个叫做施力物体,另一个叫做受力物体。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N。
3.产生条件:必须有两个物体或物体的两部分;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说成“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由静止到运动,由运动到静止,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三要素
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示意图
(1)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画力的示意图:①先确定受力物体;②在受力物体上找出力的作用点;③最后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标出力的符号、数值和单位。
(3)力的作用点可以在线段的起点,也可以在线段的终点;同一图中,力越大,表示该力的线段越长;线段要用实线;线段末端标出力的符号,有时还需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拓展 力的图示
我们通常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这就是力的图示法。例如,要用力的图示法来表示一个大小为 50 牛的水平推力具体的作法是:先用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10牛的力,在力的作用处画一个圆点表示作用点;再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度是5厘米(即1厘米的5倍);最后在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概念: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1.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有受力物体就会有施力物体。
(2)两物体接触不一定产生力(如两个并排放在水平面上的正方体木块);两物体不接触也以产生力(如磁铁吸引铁钉)。
(3)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改变,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不一定发生改变。
(4)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方向的改变和速度大小的改变,两者只要有一个改变或同时改变,都叫运动状态的改变。例如,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虽然速度大小不变,但速度方向在时刻改变,所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变化的。
1.【学科实践】(2024·山东菏泽·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滑旱冰时小明用力推墙,他便向后退,说明力的作用是 的;使小明后退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考点二 弹力
一、弹力
1.弹性和塑性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发生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物体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塑性:有些物体发生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发生的这种形变叫做塑性形变,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2.弹力
(1)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支持力、拉力等。
(2)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相互接触;②接触处相互挤压或拉伸而发生弹性形变。 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会发生弹力作用。
(3)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4)弹力的方向:总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
二、弹簧测力计
1.弹簧测力计
(1)作用: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跟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或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
(3)使用方法:
a.使用前
①看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分度值0.2N)
②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上,如果不在,应把指针调节到零刻度线上。
③轻轻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
b.使用时
①测量时,要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所测拉力方向平行,避免弹簧与外壳发生摩擦。
②测量时,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允许超过它的最大测量值。且要使弹簧测力计的中心轴线方向与拉力的方向一致
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其示数=整刻度值+后面的小格数×最小分度值。(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2.6N)
2.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受到拉力的关系
【实验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
【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将弹簧固定在支架上,旁边直立放置一刻度尺,记下挂钩上挂钩码前弹簧下端的位置,然后每次增加两个钩码(每个钩码对弹簧的拉力均为0.5N),使弹簧所受拉力逐渐增大,通过刻度尺读出弹簧每次的总伸长量Δl,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拉力F/N
弹簧伸长量Δl/cm
【探究归纳】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在弹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且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这就是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当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后,弹簧发生非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弹簧将无法自动恢复到原状。
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跟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而不是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的伸长量指的是弹簧伸长后的长度减去原先的长度。
1.(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未挂重物时指针在零刻度线下方。在使用它测量钩码重力之前,应该先(  )
A.把挂钩向下拉 B.把挂钩向上托
C.把面板向上移 D.把面板向下移
考点三 重力
一、重力
1.重力的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通常用字母G表示。
2.重力的特点
(1)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不管它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重力是非接触力,只要在地球附近就受到重力作用)
(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物体
(3)重力的效果:对悬挂它的物体产生拉力的作用,对支持它的物体产生压力的作用,使抛向空中的所有物体最终落灰地面
3.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4.重力的大小
(1)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g的含义: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地理位置有关,即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在赤道上g最小,在两极上g最大,在地球上,越靠近赤道,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小,越靠近两极,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
(2)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提出问题 物体所受重力与它质量有什么关系
猜想与假设 物体的质量越大,它所受的重力越大
实验思路 要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可以将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物体的质量既可以用天平测量,也可以选用已知质量的物体作为被测物体。最后根据测量结果找出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将已知质量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钩码静止时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在下表中。 换用数量不同的钩码,测出它们所受的重力,多做几组实验,并记录数据。 质量m/g重力G/N
分析论证 (1)由实验数据可知,当质量成倍数增加时,重力也成倍数增加,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质量的比值不变。 (2)由G-m图像可知,此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归纳总结 大量精确的实验表明,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如果用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地球附近的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写成,即G=mg。
二、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即垂直于水平面。
2.重力的方向不受其他作用力的影响,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位置无关;
3.重力方向的应用:因为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所以铅垂线静止时总竖直向下,故用铅垂线可以检查工作台面是否水平,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等
三、重心
1.重心:物体的每一部分都被地球吸引着,但对于整个物体,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2.重心的位置
(1)外形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球的重心在球心;粗细均匀的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
(2)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时,常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同一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时,作用点也都画在重心上。
1.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
“竖直向下”指与水平面垂直向下,所以“竖直向下”决不能说成“垂直向下”或“向下”。
2.重心的位置
(1)重心的位置不一定总在物体上,如圆环的重心在圆心,空心球的重心在球心。(2)一般来说,物体的重心越低,物体就越稳定。
1.【学科实践】(2024·西藏·中考真题)观看天宫课堂后,卓玛设想如果地球上物体的重力突然消失,身边的物理现象将发生变化,其中合理的是( )
A.物理课本将没有质量 B.擦黑板时将不存在摩擦力
C.卡定沟瀑布依然飞流直下 D.在地面上正常行走将异常困难
题型一 力的作用效果和相互性
(1)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可使物体发生形变;二是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或速度和方向同时改变)。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中国航天科技】(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嫦娥六号探测器于2024年6月2日着陆月球背面阿波罗盆地进行采样,嫦娥六号探测器在降落月球实施制动减速时,要将发动机喷管朝向 (选填“前方”“侧方”或“后方”),使探测器减速的施力物体是 (选填“燃气”或“喷嘴”),此现象可以说明 。
2.【学科实践】(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在两辆靠得较近的小车上分别放一块磁体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对乙的作用力大于乙对甲的作用力
B.甲先对乙施力,然后乙才对甲施力
C.甲对乙的作用力和乙对甲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由于甲、乙两磁体没有接触,因此甲、乙之间没有力的作用
题型二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力的三要素指的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画力的示意图的步骤:一找点:找力的作用点;二画线:沿力的方向画线;三线段末端画箭头;四标符号:在箭头附近标上力的符号和大小。
3.(2024·江苏常州·二模)乌贼有“水下火箭”之称,它能通过自身的“漏斗”,将注入外套腔内的海水高速喷出而伺机逃生,这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通过改变“漏斗”的形状来改变喷水方向,从而改变运动方向,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4.(24-25八年级上·云南曲靖·期中)作图题:
(1)如图所示,请作出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如图所示,物块静止在斜面上,请作出物体所受支持力的示意图。
题型三 弹力的概念
(1)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且“产生弹簧形变”; (2)常见的压力、拉力、支持力等都是弹力; (3)受力物体受到的弹力是由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
5.【民族优秀文化】(24-25九年级上·广东深圳·开学考试)图为中国甲骨文中的“射”字,宛如搭弓射箭。用力拉弓时,弓被拉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弓发生了 形变,产生了弹力;在一定限度内,弓拉得越满,箭受到的弹力 。
6.【新情境】(2024·湖南邵阳·二模)如图所示为我国科学家研制的可以像纸片一样弯曲,且不易断裂的高柔韧性太阳能电池。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指用力压电池板会使它变弯曲,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手指压力越大,电池板弯曲程度就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C.松开手后,电池板恢复到原来形状,说明发生的不是弹性形变
D.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题型四 弹簧测力计
(1)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口诀: 认分度、看量程、先校零; 要顺拉、勿摩擦、不猛拉; 正对看、记数值、带单位。 (2)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弹簧测力计倒挂时,弹簧测力计显示的拉力=弹簧测力计外壳对弹簧的拉力+重物对弹簧的拉力。 (3)弹簧测力计和力的相互性:当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或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作用在挂钩上的力的大小。 (4)弹簧测力计挂钩受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7.(2024·湖南长沙·一模)地球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小敏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大小;
(1)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前,应先将测力计在 方向调零;
(2)如图是他测出物体A的重力,为 N。
8.(2024·四川宜宾·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的测量工具中,属于测量力的是( )
A. B.
C. D.
题型五 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9.【地方民族特色】(2024·江西·中考真题)赣剧是江西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如图所示,某赣剧演员在水平舞台上站立不动时,她受到的重力与舞台对她的支持力是一对 ,其中重力的方向是 。
10.(2024·山东济南·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实验中滑块沿斜面下滑的情景。请画出此时滑块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题型六 重力的大小
11.(2024·四川内江·中考真题)质量为0.4kg的电灯悬挂在电线上静止不动,g=10N/k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灯受到的重力为4N
B.电灯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绳子
C.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大小不相等
D.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灯对电线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主题二 力
专题08 力(2-5分)(解析版)
目 录
3
4
考点一 力 4
考点二 弹力 6
考点三 重力 8
11
题型一 力的作用效果和相互性 11
题型二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2
题型三 弹力的概念 13
题型四 弹簧测力计 14
题型五 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15
题型六 重力的大小 16
考点要求 新课标要求 命题预测
力 2.2.3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2.4 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本专题是初中物理力学的基础,是学好后续力学的前提。虽然内容简单,但是中考物理必考内容,学生尽量不要在本专题的考题上丢分。同时应注意本专题与其他力学内容及其他板块内容的综合。本专题主要考查的考点:力的基本概念、弹力及力的测量、重力的相关概念以及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等。其中从中考频率来看,力的基本概念、重力的相关概念以及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高频考点。弹力的考查频率相对低点。 本专题的命题点:力的概念、力的示意图、力的相互作用、弹力的辨别、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重力的概念即应用、重力的大小、重力方向的应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等。 本专题考查的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等。
弹力 2.2.3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2.4 会测量力的大小。 4.1.6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重力 2.2.3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考点一 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用符号F表示。一个力产生时,必然存在着两个物体(或物体的两部分),一个叫做施力物体,另一个叫做受力物体。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N。
3.产生条件:必须有两个物体或物体的两部分;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说成“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由静止到运动,由运动到静止,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三要素
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示意图
(1)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画力的示意图:①先确定受力物体;②在受力物体上找出力的作用点;③最后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标出力的符号、数值和单位。
(3)力的作用点可以在线段的起点,也可以在线段的终点;同一图中,力越大,表示该力的线段越长;线段要用实线;线段末端标出力的符号,有时还需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拓展 力的图示
我们通常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这就是力的图示法。例如,要用力的图示法来表示一个大小为 50 牛的水平推力具体的作法是:先用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10牛的力,在力的作用处画一个圆点表示作用点;再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度是5厘米(即1厘米的5倍);最后在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概念: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1.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有受力物体就会有施力物体。
(2)两物体接触不一定产生力(如两个并排放在水平面上的正方体木块);两物体不接触也以产生力(如磁铁吸引铁钉)。
(3)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改变,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不一定发生改变。
(4)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方向的改变和速度大小的改变,两者只要有一个改变或同时改变,都叫运动状态的改变。例如,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虽然速度大小不变,但速度方向在时刻改变,所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变化的。
1.【学科实践】(2024·山东菏泽·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滑旱冰时小明用力推墙,他便向后退,说明力的作用是 的;使小明后退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答案】 相互 墙
【详解】[1][2] 穿旱冰鞋的小明用手推墙,他自己也会后退。这是因为手对墙施力的同时,手也受到墙的力。这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使小明后退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墙。
考点二 弹力
一、弹力
1.弹性和塑性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发生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物体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塑性:有些物体发生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发生的这种形变叫做塑性形变,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2.弹力
(1)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支持力、拉力等。
(2)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相互接触;②接触处相互挤压或拉伸而发生弹性形变。 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会发生弹力作用。
(3)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4)弹力的方向:总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
二、弹簧测力计
1.弹簧测力计
(1)作用: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跟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或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
(3)使用方法:
a.使用前
①看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分度值0.2N)
②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上,如果不在,应把指针调节到零刻度线上。
③轻轻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
b.使用时
①测量时,要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所测拉力方向平行,避免弹簧与外壳发生摩擦。
②测量时,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允许超过它的最大测量值。且要使弹簧测力计的中心轴线方向与拉力的方向一致
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其示数=整刻度值+后面的小格数×最小分度值。(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2.6N)
2.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受到拉力的关系
【实验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
【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将弹簧固定在支架上,旁边直立放置一刻度尺,记下挂钩上挂钩码前弹簧下端的位置,然后每次增加两个钩码(每个钩码对弹簧的拉力均为0.5N),使弹簧所受拉力逐渐增大,通过刻度尺读出弹簧每次的总伸长量Δl,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拉力F/N
弹簧伸长量Δl/cm
【探究归纳】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在弹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且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这就是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当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后,弹簧发生非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弹簧将无法自动恢复到原状。
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跟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而不是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的伸长量指的是弹簧伸长后的长度减去原先的长度。
1.(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未挂重物时指针在零刻度线下方。在使用它测量钩码重力之前,应该先(  )
A.把挂钩向下拉 B.把挂钩向上托
C.把面板向上移 D.把面板向下移
【答案】D
【详解】弹簧测力计未挂重物时指针在零刻度线下方,说明弹簧测力计在不受力时指针已经偏下,因此在使用它测量钩码重力之前,应该先把把面板向下移,使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上,然后再进行测量。
故选D。
考点三 重力
一、重力
1.重力的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通常用字母G表示。
2.重力的特点
(1)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不管它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重力是非接触力,只要在地球附近就受到重力作用)
(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物体
(3)重力的效果:对悬挂它的物体产生拉力的作用,对支持它的物体产生压力的作用,使抛向空中的所有物体最终落灰地面
3.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4.重力的大小
(1)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g的含义: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地理位置有关,即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在赤道上g最小,在两极上g最大,在地球上,越靠近赤道,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小,越靠近两极,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
(2)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提出问题 物体所受重力与它质量有什么关系
猜想与假设 物体的质量越大,它所受的重力越大
实验思路 要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可以将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物体的质量既可以用天平测量,也可以选用已知质量的物体作为被测物体。最后根据测量结果找出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将已知质量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钩码静止时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在下表中。 换用数量不同的钩码,测出它们所受的重力,多做几组实验,并记录数据。 质量m/g重力G/N
分析论证 (1)由实验数据可知,当质量成倍数增加时,重力也成倍数增加,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质量的比值不变。 (2)由G-m图像可知,此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归纳总结 大量精确的实验表明,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如果用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地球附近的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写成,即G=mg。
二、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即垂直于水平面。
2.重力的方向不受其他作用力的影响,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位置无关;
3.重力方向的应用:因为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所以铅垂线静止时总竖直向下,故用铅垂线可以检查工作台面是否水平,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等
三、重心
1.重心:物体的每一部分都被地球吸引着,但对于整个物体,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2.重心的位置
(1)外形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球的重心在球心;粗细均匀的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
(2)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时,常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同一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时,作用点也都画在重心上。
1.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
“竖直向下”指与水平面垂直向下,所以“竖直向下”决不能说成“垂直向下”或“向下”。
2.重心的位置
(1)重心的位置不一定总在物体上,如圆环的重心在圆心,空心球的重心在球心。(2)一般来说,物体的重心越低,物体就越稳定。
1.【学科实践】(2024·西藏·中考真题)观看天宫课堂后,卓玛设想如果地球上物体的重力突然消失,身边的物理现象将发生变化,其中合理的是( )
A.物理课本将没有质量 B.擦黑板时将不存在摩擦力
C.卡定沟瀑布依然飞流直下 D.在地面上正常行走将异常困难
【答案】D
【详解】A.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重力无关。即使重力消失,物体的质量仍然存在。故A不符合题意。
B.摩擦力是两个接触面在相对运动或尝试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力。它的产生并不依赖于重力,而是依赖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相互挤压的程度。故B不符合题意。
C.瀑布飞流直下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水从高处流向低处。如果重力消失,水将不再受到向下的力,因此不会飞流直下,故C不符合题意。
D.人行走时,需要依靠脚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来保持身体平衡和前进。如果重力消失,人对地面的压力将消失,从而导致脚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消失。没有摩擦力,人将无法在地面上行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题型一 力的作用效果和相互性
(1)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可使物体发生形变;二是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或速度和方向同时改变)。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中国航天科技】(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嫦娥六号探测器于2024年6月2日着陆月球背面阿波罗盆地进行采样,嫦娥六号探测器在降落月球实施制动减速时,要将发动机喷管朝向 (选填“前方”“侧方”或“后方”),使探测器减速的施力物体是 (选填“燃气”或“喷嘴”),此现象可以说明 。
【答案】 前方 燃气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详解】[1][2][3]降落时,需要减速,则发动机喷管工作时,应使探测器受到一个向后的作用力,则发动机喷管应朝向前方,向前方喷出气体,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喷出的气体对探测器有一个向后的作用力。这个作用力的施力物体是燃气。
2.【学科实践】(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在两辆靠得较近的小车上分别放一块磁体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对乙的作用力大于乙对甲的作用力
B.甲先对乙施力,然后乙才对甲施力
C.甲对乙的作用力和乙对甲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由于甲、乙两磁体没有接触,因此甲、乙之间没有力的作用
【答案】C
【详解】ABC.甲对乙的作用力与乙对甲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符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同时发生的,故AB错误,C正确;
D.由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甲、乙两磁体没有接触,甲、乙之间有排斥力,故D错误。
故选C。
题型二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力的三要素指的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画力的示意图的步骤:一找点:找力的作用点;二画线:沿力的方向画线;三线段末端画箭头;四标符号:在箭头附近标上力的符号和大小。
3.(2024·江苏常州·二模)乌贼有“水下火箭”之称,它能通过自身的“漏斗”,将注入外套腔内的海水高速喷出而伺机逃生,这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通过改变“漏斗”的形状来改变喷水方向,从而改变运动方向,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答案】 相互 方向
【详解】[1]乌贼通过自身的“漏斗”喷水将注入外套腔内的海水高速喷出而伺机逃生,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乌贼通过改变“漏斗”的形状来改变喷水方向,从而改变运动方向,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4.(24-25八年级上·云南曲靖·期中)作图题:
(1)如图所示,请作出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如图所示,物块静止在斜面上,请作出物体所受支持力的示意图。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详解】(1)重力G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上,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如图所示:
(2)物块受到的支持力作用点在物块的重心上,方向与斜面垂直,如图所示:
题型三 弹力的概念
(1)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且“产生弹簧形变”; (2)常见的压力、拉力、支持力等都是弹力; (3)受力物体受到的弹力是由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
5.【民族优秀文化】(24-25九年级上·广东深圳·开学考试)图为中国甲骨文中的“射”字,宛如搭弓射箭。用力拉弓时,弓被拉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弓发生了 形变,产生了弹力;在一定限度内,弓拉得越满,箭受到的弹力 。
【答案】 形状 弹性 越大
【详解】[1]人们用力拉弓时,弓弦发生了弯曲,弓弦在力的作用下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 状。
[2][3]弓发生的性贬值可以自动恢复原状,因此属于弹性形变。且在一定限度内,弓拉得越满,弓发生的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即箭受到的弹力越大。
6.【新情境】(2024·湖南邵阳·二模)如图所示为我国科学家研制的可以像纸片一样弯曲,且不易断裂的高柔韧性太阳能电池。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指用力压电池板会使它变弯曲,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手指压力越大,电池板弯曲程度就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C.松开手后,电池板恢复到原来形状,说明发生的不是弹性形变
D.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A
【详解】A.电池板受到手指的作用力,变弯曲,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故A正确;
B.手指压力越大,电池板弯曲程度越大,发生形变越明显,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故B错误;
C.松手后,电池板能恢复原状,说明发生的是弹性形变,故C错误;
D.太阳能电池工作时,为用电器提供电能,是电能转化为其它能,故D错误。
故选A。
题型四 弹簧测力计
(1)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口诀: 认分度、看量程、先校零; 要顺拉、勿摩擦、不猛拉; 正对看、记数值、带单位。 (2)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弹簧测力计倒挂时,弹簧测力计显示的拉力=弹簧测力计外壳对弹簧的拉力+重物对弹簧的拉力。 (3)弹簧测力计和力的相互性:当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或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作用在挂钩上的力的大小。 (4)弹簧测力计挂钩受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7.(2024·湖南长沙·一模)地球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小敏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大小;
(1)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前,应先将测力计在 方向调零;
(2)如图是他测出物体A的重力,为 N。
【答案】 竖直 3.6
【详解】(1)[1]测量物体重力前,由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应将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调零。
(2)[2]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示数为3.6N。
8.(2024·四川宜宾·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的测量工具中,属于测量力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详解】A.图中是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量力的工具,故A符合题意;
B.图中是托盘天平,是用来测量质量的工具,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是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温度的工具,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是停表,是用来测量时间的工具,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题型五 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9.【地方民族特色】(2024·江西·中考真题)赣剧是江西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如图所示,某赣剧演员在水平舞台上站立不动时,她受到的重力与舞台对她的支持力是一对 ,其中重力的方向是 。
【答案】 平衡力 竖直向下
【详解】[1][2]演员站立不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舞台对她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方向相反、大小相等,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
10.(2024·山东济南·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实验中滑块沿斜面下滑的情景。请画出此时滑块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答案】见解析
【详解】由于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所以滑块受到重力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题型六 重力的大小
11.(2024·四川内江·中考真题)质量为0.4kg的电灯悬挂在电线上静止不动,g=10N/k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灯受到的重力为4N
B.电灯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绳子
C.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大小不相等
D.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灯对电线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A
【详解】A.电灯受到的重力
G=mg=0.4kg×10N/kg=4N
故A正确;
B.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电灯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故B错误;
C.电灯受重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而处于平衡,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C错误;
D.电灯受到的重力作用点在电灯,电灯对电线的拉力作用在电线,两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则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