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学科核心素养)1.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理解“求同存异”中“同”和“异”的具体内涵,认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历史解释)2.结合中国近代屈辱的外交,对比新中国成立后独立自主的外交,得出“弱国无外交”的结论,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3.通过学习本课,认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树立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意识;理解“万隆精神”,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意识。(家国情怀)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难点:从国际格局视角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性。三、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外交天团,大国风采(二)情景再现——新中国“朋友圈”那些事儿1.环节一:如何新建“朋友圈”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军阀袁世凯,国民党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周恩来传》材料二:“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材料三:“中国一百来年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任务:结合材料分析近代中国无外交的原因,了解新中国外交新政策素养渗透: 时空观念(对比时空背景)环节二:“朋友圈置顶好友”的前因后果材料一: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华不承认政策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敌对姿态,是其从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出发,对新中国的极端孤立与排斥,这种孤立与排斥导致美中多年的冷战局面。——《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材料三: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新增数据简表材料四:缅甸总理吴努说:“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材料五:印度独立后,沿用英国殖民时期划定的“麦克马洪线”作为中印东段边界,并宣称其合法性,并多次指责中国“侵占”其主张的领土 。任务:了解新中国建交的背景、经过以及外交困境素养渗透:唯物史观(分析时代背景) 史料实证(分析原始材料)3.环节三:拓展“朋友圈”,突破外交困境(1)学生活动:“和平共处”初步设想,引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内涵,提出、确立的相关事实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意义分析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素养渗透: 历史解释(分析策略逻辑)、家国情怀(感悟外交智慧)。4.环节四:“朋友圈”来自亚非好友的互粉环节(1)会前:危机四伏——“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强调与会的性质与目的会中:矛盾重重——充满“火药味”的万隆会议会上,一些国家的代表由于受帝国主义国家挑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观看周恩来会上发言的视频,感受周恩来的外交魅力材料: 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 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发言》材料分析,理解求同存异的内涵与意义。(三)拓展延伸: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时代魅力合作探究:有人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过时了,你怎么看?结合5条国际交往案例是否符合五项原则,说明理由。观看外交天团的视频,感受我国一直以来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素养渗透: 家国情怀(认同中国方案)(四)新课总结,历久弥新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不是淡化了,而是历久弥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历久弥坚。四、板书设计五、作业设计课作《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共18张PPT)外交部长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新中国“朋友圈”那些事儿近代中国的外交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军阀袁世凯,国民党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周恩来传》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吗?《南京条约》《辛丑条约》《巴黎和约》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一百来年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部长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置顶好友——苏联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华不承认政策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敌对姿态,是其从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出发,对新中国的极端孤立与排斥,这种孤立与排斥导致美中多年的冷战局面。——《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1949年10月2日1949年12月1950年2月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并建交毛泽东访问苏联与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在一起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政府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周恩来在条约上签字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新增数据简表年份 1949 1950新增建交国家 10 91951 1952 19531 0 0缅甸总理吴努说:“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外交困局我们应该如何突破外交困境,拓宽朋友圈?印度独立后,沿用英国殖民时期划定的“麦克马洪线”作为中印东段边界,并宣称其合法性,并多次指责中国“侵占”其主张的领土 。学生活动:“和平共处”初步设想:核心理念(各国的谈判目标):落实方式(怎么保证目标实现):最终目标(各国都希望的发展模式):落款:中方: 亚非国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我国同印度就西藏问题谈判2.提出过程(1)首次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2)确定: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时与缅甸总理吴努亲切握手1.内容: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政④平等互利⑤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核心理念保证方式最终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3.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1955年万隆会议··来自亚非好友的互粉环节!世界上的领导人,能多一些像周恩来这样的,世界和平就有希望了。---印度印中协会会长1955年万隆会议会前:危机四伏——“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印度“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周恩来总理险遭台湾特务暗杀 万隆会议召开前夕,中国代表团部分成员乘坐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由香港前往印度尼西亚。台湾特务机关阴谋刺杀周恩来,在飞机上安置了炸弹,致使飞机中途爆炸坠毁,十余人遇难。周恩来因行程有变,未搭乘此飞机,幸免于难。中国代表团并没有被这一破坏活动吓倒,仍然参加了这次会议。性质:目的: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独立厅——万隆会议的会址万隆会议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为了加强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伊拉克代表:共产主义是独裁,是一种颠覆性宗教,是新式的殖民主义,当前我们都应该反对共产主义!泰国代表:中国所建立的傣族自治区,意味着共产主义对邻国的“渗入和颠覆活动”,中国“没有宗教自由”。菲律宾代表: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去向殖民主义斗争以取得独立,而是要同像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会中:矛盾重重——充满“火药味”的万隆会议 会上,一些国家的代表由于受帝国主义国家挑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历史遭遇相同:曾遭受帝国主义侵略面临问题相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维护和平的愿望等。思想意识、社会制度不同同异如何理解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 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发言》意义: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有人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过时了,你怎么看?1. 案例1:2023年中美贸易谈判,美方要求中方放弃“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否符合“互不干涉内政”?2. 案例2: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无息贷款建设铁路(如蒙内铁路)。是否体现“平等互利”?3. 案例3:某国以“人权”为由制裁中国新疆企业。是否符合“互相尊重主权”?4. 案例4:东盟国家与中国签署《南海行为准则》框架协议。是否遵循“和平共处”?5. 案例5:美国联合盟友在南海开展军事演习,中方提出严正抗议。是否符合“互不侵犯”?“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不是淡化了,而是历久弥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历久弥坚。”——习近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媒体1.mp4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docx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