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课件(共24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课件(共24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2025年春季
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七年级下册(2025)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8.2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新课导入
自主学习
1.如何传承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2.如何做自强不息的人?
3.如何做乐业敬群的人?
4.如何做扶危济困的人?
5.如何做见义勇为的人?
6.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关键是什么?
新课讲授
2025年1月7日9点05分,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这是该县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大的地震。据定日县“1·07”地震抗震救灾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数据,截至1月8日12时,地震已造成126人遇难、188人受伤。截至01月09日08时,共记录到余震1095次。他叫包达吴,是一名来自新疆的95后小伙。在得知日喀则地震的消息后,他立刻带着大批物资,和同伴连夜开车赶往了灾区现场。他们带的棉衣棉被,可以说是雪中送炭,解决了很多灾民的当下需求。可在亲眼看到那些失去亲人的灾民痛心疾首的样子后,包达吴也跟着锥心般地痛。一些年迈的老人失去了子女,可怜的稚童失去了双亲,中年人失去了伴侣。在现场目睹的这一切,让包达吴泪流满面。
寻找身边的“中国好人”,分享他们的故事,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
新课讲授
从身边的“中国好人”的身上能否看到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的影子?
新课讲授
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在生活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新课讲授
1961年,我国核物理学家于敏开始从原子核理论研究转入氢弹原理研究和核武器研制。当时,我国想要研究氢弹,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于敏和他的团队几乎是从零开始,依靠他们的勤奋和智慧进行理论探索。通过不懈努力,他们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中国独立发展的氢弹构型,世人称为“于敏构型”。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书写了中国人用最快速度独立研制出氢弹的奇迹。
思考:在新时代,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践行自强不息的中华传统美德?
新课讲授
做自强不息的人。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的精神动力。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刚健有为,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
新课讲授
张桂梅,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曾荣获“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张桂梅同志爱岗敬业、爱生如子,为了不让一名女孩因贫困失学,坚持家访11年,遍访贫困家庭1300多户,行程十余万公里。她长期拖着病体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体,换来女子高中学生学习的好成绩。她不遗余力践行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用实际行动铺就贫困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圆梦之路。多年来她一直住在学生宿舍,和孩子们吃住在一起,陪伴学生学习生活。她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人民教师潜心育人的敬业精神和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
新课讲授
分享你身边敬业乐群人物的故事,谈谈你如何理解敬业乐群。
新课讲授
做敬业乐群的人。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我们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只有敬业乐群,才能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新课讲授
湖北省老河口市村医曾伟,长期扎根基层,致力于医疗卫生事业。曾伟多次为贫困患者垫付医药费用,如为偏瘫患者垫付4000余元医药费并治愈其病症;为五保老人提供免费治疗长达6年,垫付医药费各5万多元。此外,他还经常为乡亲们免费体检、送医送药。
思考:曾伟的事迹体现了他具有怎样的美德?
我们应如何践行这一美德?
新课讲授
做扶危济困的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助人者,人恒助之。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仗义疏财”“雪中送炭”等成语是扶危济困美德的集中体现。正是有了这种美德,我们的社会才是一个充满爱心与温情的文明社会。
新课讲授
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郭朋岐,于2023年6月9日,在送货途中救起一名落水老人。时隔三个月,2023年9月7日,郭朋岐再度挺身而出,奋不顾身跳入深水中救起一名落水老人。事后,落水老人的家人经过多方打听找到郭朋岐,拿出钱表示感谢却被他宛然谢绝。
思考:郭朋岐勇救落水老人,体现了他具有怎样的美德?
我们应如何践行这一美德?
新课讲授
做见义勇为的人。“见义不为,无勇也。”真正勇敢的人具有捍卫正义的勇毅精神,并能付诸行动。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
新课讲授
习近平总书记的书架上摆放着两张照片:一张是他推着轮椅上的父亲习仲勋,和家人走在一起;另一张是他牵着母亲齐心的手,陪她散步。尽管公务繁忙,每当有时间和母亲一起吃饭,饭后习近平都会拉着母亲的手散步,陪她聊天。
思考:材料给我们什么启发?
新课讲授
做孝老爱亲的人。百善孝为先。“孝”的本质是“爱”和“敬”。我们应当孝敬老人,爱护亲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还要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
新课讲授
你认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关键是什么?
新课讲授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我们要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让人生更加幸福,社会更加美好。
课堂小结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关键在于践行
做自强不息的人
做敬业乐群的人
做见义勇为的人
做孝老爱亲的人
随堂练习
1 . 在人们尽情享受高铁带来便利的背后,有无数默默团结战斗的铁路人。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在寒风呼啸的冻土层上……只要是铁路能够延伸到的地方,那就是铁路人战斗的地方。这些铁路人( )
①自强不息,直面挑战
②自信自立,青春飞扬
③敬业乐群,辛勤劳动
④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B
随堂练习
2.2024年7月26日,中央政法委在京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有48位勇士光荣上榜。他们心怀大义,践行道义,是挺身而出的英雄。勇士们的行为展现出他们( )
A.积极履行见义勇为的法定义务
B.先人后己不计得失的良好品质
C.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崇高品格
D.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责任担当
D
随堂练习
3.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语道:“百善孝为先”。下列名言不能体现“孝”的是( )
A.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B.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
C.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
D.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C
谢谢!同学们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