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法不可违课件(共24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1 法不可违课件(共24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2025年春季
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七年级下册(2025)
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
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
11.1 法不可违
学习目标:
1.政治认同:认同社会主义法律,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2.道德修养: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争做合格公民。
3.法治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4.健全人格: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人生观念。
5.责任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自觉尊法学法守法护法用法。
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分类,不同类型违法行为适用的法律;自觉做到守法护法。
教学难点:感受法律尊严,自觉遵法守法。
新课讲授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P93-95的内容,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并圈画好。(3分钟)
1.法律的作用。
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产生原因。
3.违法行为的种类及区分。
4.身边常见的违法行为。
5.如何遵章守法?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材料一
探究与分享
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刑事诉讼法规定,超过追诉时效期限,不应当再追究刑责。
2023年9月11日下午,随着三架中国民航包机降落在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和重庆江北国际机场,164名从事虚假投资理财类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嫌疑人被河北、河南、重庆公安机关从老挝押解回国,加上前期由安徽公安机关押解回国的15名犯罪嫌疑人,此次中老警方开展警务执法合作抓获的179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全部被押解回国,涉及全国13个省(市)的270余起重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成功告破。
材料二
材料一、材料二体现了法律有什么作用?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为人们是否实施某种行为提供了方向指引。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电信网络诈骗属于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的一种,是诈骗罪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我国重点打击的犯罪行为之一,其入刑标准相较于一般诈骗更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金额只要达到3 000元就需承担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达到3万元以上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达到50万元以上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相关链接
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
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
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介绍杨某向吴某等人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Ⅰ类濒危野生动物),经人民法院审理,陈某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
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我国刑法规定,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予以定罪处罚。
慧眼识违法
违反法律法规危害社会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应受惩罚的行为。
违法行为的分类
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侵犯他人肖像权
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
(1)民事侵权行为(侵害他人财产权和人身权的行为)
人身权: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 婚姻自主权等。
财产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股权等。
(2)民事违约行为(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
承担的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
相关链接
民事违法行为的分类及应承担的责任
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
违法上访
行政违法行为
相关链接
承担的法律责任
行政处分:国家对违法的公职人员处以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件、责令停产停业、行政拘留等处罚。
刑事违法行为
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抢劫
蓄意投毒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
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
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联系:都属于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犯罪必然是违法行为,而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知识归纳
1.一看行为表现
如谎报险情、欠债不还、违背合同、故意杀人。
2.二看违反的法律
如治安管理处罚法、民法典、刑法。
3.三看承担的法律责任
如行政拘留、罚款、赔偿损失、赔礼道歉。
4.四看危害程度
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则是刑事违法行为,即犯罪。
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
方法技能
笔记整理
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应受惩罚的行为。
分类:违法行为通常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
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
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1.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材料一 绍兴县西施家具公司未经许可擅自使用明星范某的肖像,利用她的名气做广告。范某状告绍兴县西施家具公司侵权,范某获赔15万元,绍兴县西施家具公司在媒体上向范某赔礼道歉。
材料二 胡某为吸引粉丝,录制了一段“无人驾驶”的视频:在开车过程中打开驾驶室车门,迅速下车,跟随车辆步行一段路,再上车继续驾驶。这个视频上传到网络上,没等到点击量上升就被举报了。交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胡某进行扣分和罚款。
1.查阅相关法律,说说上述违法行为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2.上述材料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探究与分享
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
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
笔记整理
原因:只要是违法行为,都会对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造成损害,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启示:我们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
2.违法行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原因及给我们的启示
课堂小结
法不可违
法律的作用
违法行为的含义
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的种类
违法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1.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人们行为的底线就是( )
A.不违法
B.不违纪
C.不说谎
D.不犯罪
A
课堂练习
2.初中生陈某因经常敲诈同学的小额钱财,曾被公安机关拘留15天,但他仍执迷不悟,不思悔改,后又因持刀抢劫他人的钱财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陈某前后的行为分别属于( )
A.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D.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课堂练习
A
课堂练习
3.我是小法官——判断下列行为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1.公共场所喧闹起哄,扰乱公共秩序。
2.持刀抢劫他人财物。
3.甲打了乙两个耳光,致使乙面部红肿口角流血。
4.甲把乙打成重伤,致乙丧失劳动能力,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5.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四五盏,
被公安机关处以200元罚款。
6.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
7.开车闯红灯。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谢谢!同学们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