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课件共29页+教学设计+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课件共29页+教学设计+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第三单元《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深刻体悟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本单元共划分了三课,系统探讨了如何增强对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的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培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等问题。 本框为第七课第一框,本框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主要体现及其具体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探究中华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定程度的接触,比如在语文、历史等课程中了解过一些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部分学生还对传统艺术形式有兴趣,有初步的审美感知。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能体会到一些传统生活理念的影响。但学生对中华人文精神的理解较为零散、肤浅,缺乏系统深入的认知,在实际运用中,很难将这些抽象的理念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而人文教育需要通过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传统文化重染和深刻的人生体验等途径来实施。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用纯粹的人文知识来灌输,学生理解起来也有很大难度。因此,本节课将在教学活动中以文化人、以身作则,讲解和渗透相结合,让学生细细领会、生发、沉淀。
核心素养分析
1.政治认同:知道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同中华人文精神,传承中华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2.健全人格:感悟本课人文精神的内涵,在生活中传承并弘扬人文精神,建立健全的的人格。 3.道德修养:通过学习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等,汲取其中的道德智慧,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在生活中自觉践行传统美德,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4.责任意识:了解中华人文精神对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的深远影响,进一步增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理解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和体现。
教学难点
理解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诗词竞答】 播放视频,点拨答案。 【导入语】《悯农》以简练语言传递了尊重劳动、节俭惜福、悲悯苍生的普世价值,成为中华文化中倡导人文关怀的经典之作。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其中蕴含着的人文精神依旧影响深远。今天,让给我们一同学习——《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参与诗词竞答,观看视频点播,跟随教师引导进入本节课主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课题。
二、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时间:2分钟 浏览课本P59-61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将答案标记在课本上。 1.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 2.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活动探究一 (一)展示材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周易》讲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古人认为,观察大自然中日月星辰的变化,可以知晓四季转换的规律;观察人间万象,可以知晓人和社会的道理,通过礼乐教化促成人类的文明。 提问:结合材料谈谈,中华人文精神有何价值? 提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强调以人文化成天下,以人类社会和人本身发展的道理来教育世人,达到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的目的,并由此发展出影响深远的中华人文精神。 (二)生活观察 提问:结合以上同学的讨论,谈谈中华人文精神对你的启发。 提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 【总结归纳】 1.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P58、59 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强调以人文化成天下,以人类社会和人本身发展的道理来教育世人,达到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的目的,并由此发展出影响深远的中华人文精神。(P58蓝字)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 ③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 活动探究二 展示探究材料:管鲍之交: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是好友。两人虽然性格和才能各异,但能够相互理解和尊重,共同为齐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将相和:战国时期,赵国面临强秦威胁,文臣蔺相如凭“完璧归赵”等功绩官至上卿,武将廉颇不服,屡次挑衅。蔺相如为顾全大局避让,廉颇得知后羞愧,负荆请罪,二人和解,共护赵国。 提问:1.根据以上两个典故,谈谈你对“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理解。 说说践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有什么意义? 提示:1.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 2.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 知识拓展:播放视频《深度解析“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总结归纳】 2.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59 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内涵:a.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 b.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 意义:a.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 b.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 c.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 活动探究三 播放课件,展示素材: 展示相关链接和知识拓展。 【总结归纳】 2.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60 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知识补充)内涵:a.“文以载道”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即,写文章就是表达思想”。 b.“以文化人” 其本质是通过文化来教化、影响和改变人 。 意义:a.各种各样的文化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 b.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活动探究四 播放视频:《千里江山图》 材料:《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唯一传世的作品。画面上峰峦起伏绵 延,江河烟波浩渺,气象万千,壮丽恢宏。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 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千里江山图》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是一幅旷世杰作。 提问:1.结合视频,谈谈在《千里江山图》中感受到哪些意境? 2.这体现了什么中华文人精神? 提示:1.画家寄情于景,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自己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构成情景交融、物我交融的审美意象,使得这幅作品充满了生命力。 2.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总结归纳】 2.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60 ③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内涵:a.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 b.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 意义: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活动探究五 播放课件,展示素材: 展示相关链接,拓展知识。 【总结归纳】2.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61 ④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内涵: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 意义: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 【总体归纳】 2.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59-61 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③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④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自主预习教材并思考问题,并做好笔记。 小组合作探讨,结合课本知识回答问题。 分小组进行分析,各小组结合课本知识点进行交流探讨,并分享探讨结果。 分小组对两组故事进行分析,各小组结合课本知识点进行交流探讨,并分享探讨结果。 分小组对两组故事进行分析,各小组结合课本知识点进行交流探讨,并分享探讨结果。 分小组对该故事进行分析,各小组结合课本知识点进行交流探讨,并分享探讨结果 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点形成自己的认识,养成独立思考、生成疑问、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学生预习过程中加以引导、点拨。 通过材料解析和生活观察中学生的探讨结论,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再引导思考启发,进一步理解人文精神的具体价值和体现。 以小组合作探究典故、视频拓展知识的方式,可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内涵。 借助素材分析、相关链接拓展、知识补充的教学方式,可以更清晰地引导学生理解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通过对《千里江山图》的美学、意境感知,有助于学生理解人文精神中: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根据解读陶渊明的诗,引导学生从诗中体会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三、课堂练习 1.展示课件、导学案的练习题目。 2.点拨答案。 完成练习,主动回答问题。
四、课堂小结 1.邀请学生谈本节课收获。 2.回顾本节知识点,呈现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明确本堂课重点、难点。 学生谈收获,并自主归纳总结本节课知识。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
2025年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自主学习
1
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
2
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浏览课本P59-61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将答案标记在课本上。(时间:2分钟)
新课导入
A. 春种一粒栗,
秋收万颗子。
以下哪一项诗句表达了节约粮食的意思?
B.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C. 更禄三百石,
岁晏有余粮。
诗词竞答
《悯农》以简练语言传递了尊重劳动、节俭惜福、悲悯苍生的普世价值,成为中华文化中倡导人文关怀的经典之作。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其中蕴含着的人文精神依旧影响深远。今天,让给我们一同学习——《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7.1影响深远的
人文精神
活动探究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周易》讲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古人认为,观察大自然中日月星辰的变化,可以知晓四季转换的规律;观察人间万象,可以知晓人和社会的道理,通过礼乐教化促成人类的文明。
思考:结合材料谈谈,中华人文精神有何价值?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强调以人文化成天下,以人类社会和人本身发展的道理来教育世人,达到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的目的,并由此发展出影响深远的中华人文精神。
生活观察
学校开展“品优秀传统文化,悟中华人文精神”的活动,同学们对此展开热烈讨论。
我很喜欢“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它告诉我们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谐共处。
我读过许多古代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它们都蕴含着勇于追求梦想的执著精神。
我特别喜欢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从曲子中就能听出山之雄浑、水之浩瀚,感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美谈。
我非常欣赏《论语》中描写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
结合以上同学的讨论,谈谈中华人文精神对你的启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
1.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P58、59
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强调以人文化成天下,以人类社会和人本身发展的道理来教育世人,达到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的目的,并由此发展出影响深远的中华人文精神。(P58蓝字)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
③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
总结归纳
活动探究二
将相和
战国时期,赵国面临强秦威胁,文臣蔺相如凭“完璧归赵”等功绩官至上卿,武将廉颇不服,屡次挑衅。蔺相如为顾全大局避让,廉颇得知后羞愧,负荆请罪,二人和解,共护赵国。
管鲍之交
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是好友。两人虽然性格和才能各异,但能够相互理解和尊重,共同为齐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思考:1.根据以上两个典故,谈谈你对“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理解。
2.说说践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有什么意义?
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
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
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
知识拓展
深度解析“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2.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59
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内涵:a.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
b.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
意义:a.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
b.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
c.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
总结归纳
活动探究三
“岁寒三友”与“四君子”
“岁寒三友”和“四君子”,是传统诗词、绘画等文艺作品中常见的主题。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迎寒开放,故有“岁寒三友”之称。
“四君子”则是指“梅、兰、竹、菊”。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兰的优雅朴素、高洁坚贞,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菊的清新高雅、悠然宁静,寄托着中国人对高尚品格的推崇。在中国古代的文艺作品中,花木草石等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思考:1.“岁寒三友”与“四君子”体现了什么思想?
2. 你还知道哪些蕴含着中华人文精神的文艺作品?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知识拓展
诗词歌赋
典籍著作
书法字画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有二十三万余行,讲述了传奇英雄玛纳斯及其子孙七代带领柯尔克孜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玛纳斯》经久流传、生生不息,以史诗的恢宏叙事主题和崇高演述风格凝聚民心、团结人民,给予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力量。
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像《玛纳斯》这样的文化遗产,既是少数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2.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60
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知识补充)内涵:a.“文以载道”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即,写文章就是表达思想”。
b.“以文化人” 其本质是通过文化来教化、影响和改变人 。
意义:a.各种各样的文化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
b.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归纳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唯一传世的作品。画面上峰峦起伏绵 延,江河烟波浩渺,气象万千,壮丽恢宏。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 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千里江山图》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是一幅旷世杰作。
思考:1.结合视频,谈谈在《千里江山图》中感受到哪些意境?
2.这体现了什么中华文人精神?
活动探究四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画家寄情于景,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自己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构成情景交融、物我交融的审美意象,使得这幅作品充满了生命力。
2.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60
③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内涵:a.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
b.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
意义: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总结归纳
活动探究五
陶渊明的诗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这些诗作感情真挚、朴素自然,表达了陶渊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和俭朴、自然的生活态度,深受后人喜爱。
思考:1.谈谈你从陶渊明的田园诗中感受到的生活理念。
2.这样的生活理念对我们有什么作用?
简约质朴、回归自然、淡泊名利、顺应自然等。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
相关链接
《礼记》中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是事物存在的本然状态,“和”是事物间相互和谐的状态。在“中和”的状态下,天地万物和谐地共存发展,各得其所,繁荣兴旺。
《周易》中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太和”就是泰和,是天地万物和谐的最理想状态。对于人来讲,“太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最高境界,即天人合一之境。
2.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61
④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内涵: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
意义: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
总结归纳
2.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59-61
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③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④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总体归纳
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③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④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1.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
2.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1.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是好友。两人虽然性格和才能各异,但能够相互理解和尊重,共同为齐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这启示我们与他人相处应该( )
A.友好相处,消除差异
B.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C.相互尊重,逐渐趋同
D.开放包容,全盘模仿
B
课堂练习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对我们今天做人、做事仍然具有启迪作用。下面对古文蕴含的道理解读正确的有( )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我们要崇尚气节,保持自尊,坚守原则
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们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谐相处,不盲从苟同
③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我们要激发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
④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我们要坚定目标,培养敢于追求梦想的执着精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A
课堂练习
3.某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围绕建立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面向学生征集宣传标语。下列标语不适用的有(  )
①人而无礼,焉以为德
②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③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④天地之大,黎元为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课堂练习
4.漫画“光盘行动”启示我们要坚持(  )
A.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B.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C.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D.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D
课堂练习
5.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取材于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青绿两色,点染出中国山水的清朗峻秀;舞步蹁跹,传递出传统文墨的意蕴悠远。这体现了( )
A.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B.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C.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D.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C
感谢观看
下节课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