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青春之光》课件(共38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青春之光》课件(共38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同学们,“人生一瞬,转眼百年”,如何在有限的生命行程中,体现自我,实现自我,让生命变得精彩,让生命价值绽放夺目光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和理解不同,对待生命和行走的方式自然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走进《青春之光》,寻那缕最美的青春朝霞。
课前导入
青春之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体会文章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等多种写作方法的表达效果。
3.继承和弘扬文中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作者简介
祝红蕾,山东潍坊人,现中国作协会会员。
代表作:《清欢过红尘》《在一只碗里过一生》、小说集《金波的星期九》。
先后获得山东散文三十年创作新锐奖、沂山全国文学大奖赛二等奖、首届延安文学奖等文学奖项。被评为齐鲁文化之星,山东十佳青年散文作家。
背景资料
黄文秀,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她自愿回到百色革命老区工作,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装在心间,带领群众发展多种产业,为村民脱贫致富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同志在突发山洪中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黄文秀“七一勋章”。
字词积累
niù

luò
è
fén

fēi
瓢泼
熟络
心扉
执拗
噩耗
毛坯
哽咽
心急如焚
piáo
直言不讳
huì
围追堵截
qí qū

mǎo
崎岖
拗( )
坳( )
执拗
山坳
niù
ào
截( )
栽( )
栽种
围追堵截
jié
zāi
载( )
记载
zǎi
字词积累
字词积累
【心急如焚】
【辗转难眠】
【直言不讳】
【坐立不安】
【语重心长】
【五雷轰顶】
心里急得像火烧的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
无保留地、坦率地谈出事实、意见或感情。
形容心绪不宁,烦躁焦急的样子。
言辞诚恳,情谊深长。
比喻遭到巨大的打击。
整体感知
1.排除千难万险制定全村脱贫路线图。
2. 千方百计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3.回忆音容犹在,青春永恒光照千秋。
1.略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每一个片段的故事情节。
精读细研
说说原文的小标题与自己概括的故事内容相比,哪一种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整体感知
1.排除千难万险制定全村脱贫路线图。
2.想尽千方百计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3.回忆音容犹在,青春永恒光照千秋。
“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
“我心中的长征”
“仿佛她还在一样”
整体感知
原文中的小标题采取人物原话,更有真实性,凸显主人公黄文秀的精神光辉。
精读细研
品读文章主体部分,思考文章采取了哪些描写手法塑造黄文秀怎样的形象特征?
精读细研
外貌描写。一位小巧玲珑、文文弱弱的女孩子形象跃然纸上。
清秀的圆脸,个头不高,扎马尾辫,戴一副黑框眼镜。
她能担负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重任吗?周昌站在心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黄文秀的文弱与他人的质疑形成对比,侧面烘托黄文秀的内心的坚定。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精读细研
语言描写。这句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恶劣的自然条件及沉重的脱贫任务非但没有吓退黄文秀,反而让她更加坚定,折射出黄文秀对党忠诚、对事业热诚、对群众真诚的青年党员风采。
“走出去之后,肯定有一部分人要回来的,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
正面描写
精读细研
语言描写。直接引用主人公日记中的语句,真实再现人物意志坚强、不愿服输的性格特征。
从她留下的日记里,可以读到这样一句话:“长征中,战士死都不怕,在扶贫路上,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前行
正面描写
精读细研
环境描写。突出环境之恶劣及扶贫面对的困难之大,侧面烘托黄文秀的勇敢坚强。
这些屯子分散在山坳里,山高路陡,上门一趟十分不易。
侧面描写
精读细研
动作描写。通过列举在驻村入户开展的一系列帮扶工作,突出黄文秀的热心真诚,勤劳能干。
人家去田里干活儿,她就去帮忙;哪位老人行动不便,她卷起袖子就帮着打扫院子。她还学会了桂柳话,走到哪里都和村民们熟络地打招呼。
正面描写
精读细研
通过列举大量真实的数字,简洁、明了的突出了百坭村脱贫攻坚取得的重大成果,肯定了黄文秀在脱贫攻坚战斗中的巨大贡献。
2018年白坭村砂糖橘大丰收,产量高达90万斤……仅电商服务站就售出了2万多斤,带动每户增收2500元……这一年,班统茂和他带动的四户果农户均收入10多万元,全村村民收入达200多万元。
侧面描写
精读细研
通过铺叙黄文秀去世后村民们回忆她的点点滴滴音容笑貌突出她的贡献之大,影响之深远。从侧面说明黄文秀在百坭村工作期间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及务实为民的真挚情怀。
班氏会呆呆的站着,五雷轰顶一样……
……白坭村最南端者乐屯的韦乃情伤心地哭了。
班统茂泪如泉涌……
孩子们蹲在文秀宿舍门口,抱着膝盖,久久不肯离去……
侧面描写
精读细研
一、正面描写
总结黄文秀的精神品质:
外貌描写
小巧玲珑
文文弱弱
语言描写
不服输
意志坚强
动作描写
热心真诚
勤劳能干
精读细研
二、侧面描写
面对白坭村的恶劣环境
勇敢坚强
面对他人质疑
信念坚定
脱贫攻坚成果巨大
甘于奉献
去世后村民的反映
务实为民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分析了黄文秀的人物形象。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次细读课文,深入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色。
1.文章开头运用语言描写有何作用?
合作探究
“灌溉200多亩农田的水渠被洪水冲断了!”
语言描写式开头是一种生动、直观的写作手法,它通过直接呈现人物的语言或对话,将读者迅速带入故事情境之中。这种开头方式能够立刻塑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情绪状态以及故事背景,使读者在阅读的起始阶段就能对人物和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通过人物的语言,作者还能巧妙地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好奇心,从而促使他们继续阅读下去。
合作探究
通过描写夜晚的静谧,渲染了乡村夜晚的安静气氛,声声虫鸣与下文黄文秀无法入眠的焦急心情相映衬。
2.第 8 段中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宿舍窗外青山含黛,静谧的夜里传来声声虫鸣,初来乍到的第一书记却无法入眠。
3.黄文秀“三顾班庐”,试着归纳出班统茂的心理活动。
合作探究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黄文秀太年轻,不相信黄文秀书记有办法帮百坭村脱贫致富。
班统茂怕担不起“产业带头人”这一名号。
班统茂被黄文秀的真诚所打动。
合作探究
25000 公里扶贫路是黄文秀的“长征”,充分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的使命担当,体现了黄文秀对党忠诚、爱党爱国的政治品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以及心系群众、担当实干的为民情怀。
3.第24段中,黄文秀将汽车仪表盘里程数25000公里比作“我心中的长征”,有何深意?
4.第 38 段“路灯的光洞穿了山村暗夜,正如黄文秀的青春之光点燃了这片土地上的希望”,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①山村暗夜与黄文秀的青春之光形成鲜明对比,深化主旨;
②作者对黄文秀的敬佩之情得以升华;
③与标题《青春之光》相照应。
5.谈谈你对第 39 段黄文秀在入党申请书写下的话的理解。
合作探究
这是黄文秀人生信条的高度概括,揭示了她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尚的情操,表明了她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的决心。这句话不仅是对她个人品质的赞美,也是对所有共产党员和有志之士的号召,鼓励大家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奋斗。
“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做出贡献。”
6.人教社组织专家评委对参评的众多文学稿件匿名评选的时候,本文以大多数票胜选,列举胜选的理由有哪些。
合作探究
①使用小标题的形式,使事件清晰明白,重点突出。开头采取倒叙的形式,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注意。结尾由黄文秀入党申请书里面的句子和在扶贫攻坚战中做出牺牲的人数点明黄文秀和这些群体牺牲的巨大意义,升华主题。
②引用人物原话和大量真实的数据,增添说服力和感染力。
③倒叙和顺叙结合,铺叙和细节并呈,使人物更加立体真实。
主旨归纳
本文追忆了黄文秀扎根大山,带领万千村民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展现了她对党忠诚,对事业热诚,对群众真诚的党员风采。文章写出了她把个人“小我”融入祖国“大我”,努力追求“无我”,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的品质,赞美了她勇于牺牲、成就大我的精神。
写作特色
综合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文章运用多种写作手法, 倒序和顺序结合,概括性叙述和细节描写并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使人物形象立体而生动。
写作特色
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情深意浓。
本文记叙了黄文秀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生活与工作。记叙过程中,作者穿插了简短的议论和真挚的抒情,并适当进行环境描写,既深化了读者的认识,又使得文章带有浓郁的抒情气息,感人至深。
板书设计
青春之光
引子:黄文秀遇险
“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
“我心中的长征”
仿佛她还在一样
结束语:用青春热血点亮万家灯火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勇于担当
甘于奉献
课堂检测
A.瓢泼(piáo)   噩耗(è)  围追堵截(dǔ)
B.熟络(luò)  心扉(fēi)  辗转难眠(zhǎn)
C.执拗(ào)  水渠(qú)   泪如泉涌(yǒng)
D.毛坯(pī)  镀金(dù)  心急如焚(fén)
C
【解析】C项中,“拗”应读niù。
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看着挂在枝头的累累硕果找不到买主,种植农户心急如焚。
B.参加招聘的人太多,他本不抱希望,接到录用通知时,他高兴得泪如泉涌。
C.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难眠。
D.我军以锐不可当之势,粉碎了敌人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
B
【解析】B项,“泪如泉涌”指眼泪像泉水一样直往外涌, 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不合语境。
课堂检测
2.(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 . .
. . . .
. . . .
. . . .
A.袁隆平院士致力于杂交水稻的推广、研究与应用,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B.邓稼先那崇高的精神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C.通过“最美退役军人”刘欲求的讲述,让我们对战争有了新的认识。
D.大学生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工作,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
D
课堂检测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解析】 A项有误,语序不当,应该是“研究、应用与推广”;B项有误,搭配不当,把“崇高的精神品质”改成“伟大的科学家形象”;C项有误,成分残缺,应该删去“通过”或者“让”。
A.课文第4段独居成段,暗示了黄文秀可能遇到了危险。这样的表述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也让读者更加关注她的安危,体现了作者在叙事中制造悬念的技巧。
B.课文第23段“她眼睛一红,眼泪就下来了”说明黄文秀在工作中受尽委屈。
C.课文第24段,黄文秀将汽车仪表盘里程数25000公里比作“我心中的长征”,体现了黄文秀对党忠诚、爱党爱国的政治品格以及心系群众、担当实干的为民情怀。
D.扶贫干部黄文秀鞠躬尽瘁,用青春热血诠释了新时代不怕困难、奋勇当先的精神。
【解析】B项错误, 一方面为大娘关心自己而感动;另一方面为自己辛苦付出换来了村民的好日子而感到欣慰。
B
课堂检测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