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视频导入新课导入在中国诸多文化遗迹中,有一处居所,它不以豪华的气派和精巧的设计而闻名。那是一所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简陋的房子。但它却因室主人的一篇铭文而被传诵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陋室铭》刘禹锡学习目标1、了解“铭”的特点,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朗读、背诵并默写全文。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3、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高尚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文体知识铭,是一种文体。古人作铭,常以身边的物件为题,如鼎、镜、剑、枕、杖、漏刻等,并把它们刻在器物上。根据器物和写作目的的不同:刻在墓碑上,记述死者生平,以颂美追思,叫“墓志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旁边的,时时提醒,以自警自戒,叫“座右铭”;刻在名山大川和建筑物上,纪功颂美,以劝勉世人,叫“山川风物铭”。铭文的特点: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背景介绍刘禹锡因参加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官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县令见刘禹锡是被贬下来的官员,就故意刁难。让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怨言,便写一幅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又把刘禹锡从城南门迁到城北门,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仍不计较,又在门上即兴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刘禹锡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再次把他调到县城中的一间房子中。刘禹锡又提笔写了一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面对这位势利的县令,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字词积累德馨(xīn) 苔(tái)痕案牍(dú) 鸿儒(hónɡ rú)西蜀(shǔ) 调素琴(tiáo)节奏划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读出感情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课文释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名为动,出名不一定居住神异这只是原指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课文释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蔓延使……变绿映入使……染上青色调弄,弹没有装饰的浏览博学的人平民课文释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丝:弦乐器,竹:管乐器,指世俗的音乐扰乱指官府的文书劳累说什么心境整体感知(1)粗读课文后,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你认为陋室简陋吗?)何陋之有?陋室不陋(2)“陋室”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在这8个字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德馨文本探究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惟吾德馨类比斯是陋室引出主旨以比兴手法开篇。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也可因主人品德好而名和灵的性质。文本探究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上”,“入”,化静为动,写出“苔”“草”的神态,也将外景引入室内,为下文写室中人、室中事做好了铺垫。一绿,一青,色彩鲜明,彰显“苔”“草”的色泽,也映衬出陋室环境的幽雅。对偶,景——幽雅文本探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欲知其人应知其友。既然谈笑的、往来的都是些知识渊博的贤友,“陋室”主人的德才之高,自然不言而喻。人——儒雅文本探究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正面,实写写了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反面,虚写写了主人不受世俗羁绊虚实结合事——高雅文本探究1.作者是怎样引出中心句的?这种艺术手法叫什么手法?“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陋室”;“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自己德馨。用了起兴和类比的手法.2.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陋室不陋?景——环境清幽文本探究人——人物不俗事——情趣高雅文本探究3、全文的文眼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文眼是“德馨”二字,因为全文是围绕品德问题展开,同时“馨”字统领全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文本探究4.作者在文末引用孔子的话有何作用?孔子作为万世师表,他的话语更具有雄辩的力量。作者引用孔子的话是为了引证“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在文中起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作用,有力表现陋室主人甘居陋室而不以为陋的品质。板书设计陋室铭点明题旨详写陋室总结全文山水喻室仙龙喻德陋室不陋景——幽雅人——儒雅 事——高雅不陋(德馨)诸葛庐子云亭何陋之有安贫乐道高洁傲岸主旨探究这篇铭文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文章总结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室居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 “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课堂检测一、找出课文中对偶句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课堂检测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出名这只是长到映入神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里指奏乐的声音。案牍:官府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博学的人扰乱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弄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指佛经课堂检测三、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之的哪种用法: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D、助词无实义 E、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F、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1.何陋之有?(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食之不以千里( )5.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6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 )FCDBEA课堂检测四、填空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 ,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5.文末提到三位古人,起什么作用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引古人自况,陪衬比喻。课堂结束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