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公正司法【巩固训练】-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3 公正司法【巩固训练】-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9.3 公正司法 巩固训练
一、单选题
1.(24-25高一下·全国·单元测试)“绿孔雀”公益诉讼案是全国首例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其特殊性在于将生态环境保护提升至损害结果发生之前,是贯彻“保护优先、预防为主”原则的经典创新性案例。该案件审理的意义在于( )
①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司法经验
②健全了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③更好地维护了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④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公益诉讼法律体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③:“绿孔雀”公益诉讼案是全国首例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是贯彻“保护优先、预防为主”原则的经典创新性案例。该案件的审理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司法经验,更好地维护了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中的“绿孔雀”公益诉讼案是全国首例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与“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无关,②不符合题意。
④:题干强调的是司法行为,不是立法行为,因此,“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公益诉讼法律体系”与题干不符,且该说法也夸大了该案件审理的作用,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24-25高三上·云南玉溪·期末)2024年8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4件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滥伐林木典型案例,表明依法惩处滥伐林木违法犯罪行为的鲜明态度,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认识林木采伐,依法依规申请采伐许可,科学合理实施修复措施。该案例说明人民法院( )
①坚持最严法治理念,做到司法为民
②严格执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犯罪行为
③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理念
④能够独立行使审判权,保证结果公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③:材料强调依法惩处滥伐林木违法犯罪行为,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认识林木采伐,依法依规采伐,科学合理实施修复措施,体现了法院司法及维护法律的威严,又维护人民的利益,“治罪”“治理”二者有机结合,①③符合题意。
②:严格执法的主体是行政机关,材料的主体是人民法院,②不符合题意。
④:法律规定了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不是题干中的案例赋予的,夸大了案例的作用,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3.(24-25高二上·福建南平·期末)大多数轻罪案件社会危害较小,有过轻微犯罪的人认罪悔过可能性较大,社会关系较好修复。国家建立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对轻微犯罪记录依法予以封存,被封存的犯罪记录,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建立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意在( )
①全面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②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
③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彰显法治文明
④恰当行使自由裁量权,提升执法公信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体现了对轻微犯罪者的宽容,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实施,①正确。
②: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与审判权和检察权的独立行使无直接关系,②排除。
③:通过封存轻微犯罪记录,减少对犯罪者未来生活的影响,保护其个人隐私和名誉,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和司法保障,同时也彰显了法治文明的进步,③正确。
④:建立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与行使自由裁量权无直接关系,④排除。
故本题选B。
4.(23-24高一下·四川宜宾·期中)2023年1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这是经过修订,新法由过去的9章61条增至10章86条,进一步丰富妇女权益保障制度内容,为妇女全生命周期提供全方位保护。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妇女权益保障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400余件,为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享有审议修订部分法律的职权
②有效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是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
③加强执法司法协作,推动形成妇女权益保护合力
④检察机关以法治之力为妇女权益筑牢坚固屏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立法权等职权,题干体现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进行修订,而“审议权”是人大代表的权利,并非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①错误。
②:修订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进一步丰富保障制度内容,且检察机关通过办理相关公益诉讼案件维护妇女合法权益,这表明有效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是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②正确。
③:题干主要强调的是立法机关对法律的修订完善以及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案件维护妇女权益,并没有着重体现执法司法协作,③不选。
④:检察机关立案办理妇女权益保障领域公益诉讼案件,确实是以法治的力量为妇女权益筑牢坚固屏障,④正确。
故本题选C。
5.(24-25高二上·云南大理·期末)2024年5月,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打击整治“换钱党”及衍生违法犯罪专项工作。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公安部对16起重大案件挂牌督办,各地共打掉263个涉嫌非法经营、诈骗等衍生犯罪团伙,捣毁地下钱庄100余个。这表明( )
①公安机关履行专政职能,维护正常社会秩序
②公安机关打击违法行为,保障群众切身利益
③公安机关通过推进公正司法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④有利于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保障人民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①②: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打击整治“换钱党”及衍生违法犯罪专项工作,是公安机关履行专政职能,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表现,该行为有利于保障群众切身利益,①②入选。
③:公安部是行政机关,不是公正司法的主体,③错误。
④:材料强调打击犯罪,不涉及化解人民内部矛盾,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6.(24-25高二上·湖南·期末)“让百姓感受到司法的力量和温度”,这是对司法的要求也是百姓的期待。2024年最高法报告中列举了62个案例,让公众懂得案件裁判中蕴含的法理、事理、情理,报告中提出“坚持办案就是治理”,即注重发挥司法裁判对社会发展、对法治进步的引领作用。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在司法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
②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
③司法为民,注重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④完善法律体系,规范公共秩序,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③:材料强调的是注重发挥司法裁判对社会发展、对法治进步的引领作用。对此,在司法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坚持司法为民,注重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切合题意,①③符合题意。
②:题干强调“让百姓感受到司法的力量和温度”,未涉及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②与题干无关。
④:材料不涉及完善法律体系,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7.(23-24高一下·全国·随堂练习)江西某县组建普法宣讲志愿服务队,用好“茶话会”“田坎会”“树下会”“板凳会”等平台,以群众身边的故事普及法律知识。此外,该县司法局联合相关部门,将法治宣传融入乡村旅游点,扩大覆盖面,提升宣讲效果。法治宣讲进基层有利于( )
①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②引导群众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
③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维护公平正义④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法治宣讲进基层可以帮助公民更好地理解法律,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引导群众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①②正确。
③:材料中提到的是法治宣讲进基层,主要是针对普通公民,而不是直接影响司法机关的公正司法,③排除。
④:法治宣讲可以提供法律知识,帮助群众理解相关方法律知识,但并不能直接化解矛盾纠纷,④排除。
故本题选A。
8.(24-25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2024年7月,内蒙古某旗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并组织观摩一起涉嫌诈骗罪。自治区及该旗人大派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并对本次庭审给予了充分肯定。这表明( )
A.自治区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依法行使自治权
B.人大代表依法行使决定权,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C.人民法院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力求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
D.人大支持法院公正司法,彰显出根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答案】D
【详解】A:法院不是自治机关,不能行使自治权,故A表述错误。
B:人大有决定权,人大代表没有,故B表述错误。
C:材料强调的是人民法院司法,不涉及执法效果最大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内蒙古某旗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并组织观摩一起涉嫌诈骗罪。自治区及该旗人大派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并对本次庭审给予了充分肯定。这表明人大支持法院公正司法,彰显出根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故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9.(24-25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保护好、传承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对此,同学们提出以下建议,其中恰当的是( )
A.政协委员开展调研,就“长城沿线跨区域联合保护机制”制定政策文件
B.人大代表做好自己利益代言人,提出“保护长城、关注历史遗产”议案
C.检察院举行关于“督促保护长城行政公益诉讼案”公开听证会
D.志愿者用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对破坏长城及其历史风貌的行为加强执法检查
【答案】C
【详解】C: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院举行关于“督促保护长城行政公益诉讼案”公开听证会,这有利于加强监督,保护好、传承好长城这一历史文化遗产,C正确。
A:政协委员没有制定专门政策文件的权力,B错误。
B: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不是自己利益代言人,B错误。
D:执法检查权属于执法机关,志愿者没有执法检查权,D错误。
故本题选C。
10.(24-25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备案审查的作用是督促纠正涉及民生的地方性法规存在的问题。例如,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备案审查,发现有的地方性法规对于私拆承重墙的处罚规定明显低于国务院行政法规规定的额度,责令相关制定机关作出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有利于( )
A.领导地方立法 B.严格法律实施 C.促进公正司法 D.提高立法质量
【答案】D
【详解】A:材料未涉及中国共产党领导地方立法,A排除。
B:材料中的备案审查是监督立法,不是法律实施,B不选。
C:未涉及司法机关公正司法,C不选。
D: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备案审查,发现有的地方性法规对于私拆承重墙的处罚规定明显低于国务院行政法规规定的额度,责令相关制定机关作出修改,可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有利于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提高立法质量,D正确。
故本题选D。
11.(24-25高三上·山东泰安·期末)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将从2025年3月1日起施行,某地人民检察院与当地文旅局加强沟通协作,联合调研,建立文物保护信息共享、案件线索相互移送、案件协查工作机制,定期共同研判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凝聚工作合力,形成齐抓共管的保护格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坚持能动司法,发挥法律监督机关的作用
②探索司法保护与文物保护相结合的新途径
③人民检察院和政府通力合作,提升行政效能
④完善了立法体制机制,破解文物保护的难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该地人民检察院与当地文旅局加强沟通协作,联合调研,定期共同研判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凝聚工作合力,形成齐抓共管的保护格局。这体现了人民检察院坚持能动司法,发挥法律监督机关的作用,也体现了该地探索司法保护与文物保护相结合的新途径,①②正确。
③:人民检察院属于司法机关,“提升行政效能”与之不符,③说法不准确。
④:材料强调法律的施行,不涉及完善立法体制,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2.(24-25高一上·江苏连云港·期末)某市实施“政协+检察”衔接转化工作模式。市检察院从政协委员提案中发掘案件线索,转化为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市政协从检察机关的公益诉讼检察建议中梳理出推动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的对策建议。通过“政协+检察”双向衔接、双向流转、双向转化,助推解决更深层次社会治理难题。“政协+检察”衔接转化工作模式有助于( )
①创新基层协商民主路径,提升民主监督水平
②检察机关与政协形成相互监督、协同管理的关系
③政协与检察机关联动监督,最大程度释放监督效能
④搭建政协与检察的桥梁,形成“1+1>2”的协同效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材料体现的是“政协+检察”协同监督,共绘协同治理“同心圆”;没有体现创新基层协商民主路径,①排除。
②:检察机关与政协并不是相互监督的关系,②排除。
③:“政协+检察”衔接转化工作模式通过市政协和市检察院的相互配合,将政协委员的提案转化为检察建议,再将检察建议转化为社会治理的对策建议,实现了政协与检察机关的联动监督,从而提高了监督的效率和效果,③正确。
④:该工作模式建立了市政协和市检察院之间的有效衔接,使得两者能够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共同推动社会治理难题的解决,实现了协同效应,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3.(24-25高三上·广东东莞·期末)2024年6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交叉执行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为推进交叉执行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常态化运行,切实破解执行难的问题提出意见。此举能够( )
①提高法律执行质量,确保胜诉方实现合法权益
②提高法院执行效能,更好履行法律监督的职能
③防范权力及人情关系干扰,打击规避执行行为
④更好地发挥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实际效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③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交叉执行工作的指导意见》为推进交叉执行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常态化运行,切实破解执行难的问题提出意见。此举能够防范权力及人情关系干扰,打击规避执行行为,更好地发挥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实际效用,③④正确。
①:该指导意见并不能“确保”胜诉方实现合法权益,①排除。
②:法院是审判机关,不是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履行法律监督的职能,②错误。
故本题选D。
14.(24-25高一上·江苏连云港·期末)2024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连日来,江苏各地从举行宪法宣誓到组织现场观摩庭审,从普法进校园、进社区到打造普法IP形象……不断创新宪法宣传活动形式,推动宪法宣传向深里去、往实处走。开展此类活动旨在( )
①强化公民规则意识,增强公民法治观念
②树立宪法至上理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③逐步提高宪法地位,保证宪法法律实施
④全面推进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通过宪法宣誓、普法进校园等活动,可以提高公民对宪法和法律的认识,增强公民遵守法律的自觉性,从而强化公民的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①正确。
②:举行宪法宣传活动有助于提升全社会对宪法地位的认同,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这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重要举措,②正确。
③: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其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不需要逐步提高。宪法宣传活动是为了更好地保证宪法法律的实施,但不是为了提高宪法地位,③排除。
④:材料反映的是普法活动,有利于推进全民守法,没有涉及公正司法,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5.(24-25高三上·河北沧州·阶段练习)2024年6月14日,北京市昌平区新质生产力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暨法学会基层服务站正式成立。昌平区司法局将梳理汇总辖区相关法律法规、规划、行业政策等重要信息,搭建起法律服务人员与企业、组织间的沟通桥梁,并利用小程序、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和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为高精尖企业和高端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昌平区司法局的做法( )
①通过公正司法,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
②是用法治思维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益尝试
③是增强新质生产力法律服务能力的制度保障
④将有利于推进昌平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司法局是政府的司法行政机关。公正司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①不符合题意。
②:北京市昌平区新质生产力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暨法学会基层服务站正式成立,搭建起法律服务人员与企业、组织间的沟通桥梁,为高精尖企业和高端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昌平区司法局的做法是用法治思维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益尝试,②正确。
③:昌平区司法局将梳理汇总辖区相关法律法规、规划、行业政策等重要信息,利用小程序、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和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为高精尖企业和高端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昌平区司法局的做法有利于增强新质生产力法律服务能力,但不是制度保障,③错误。
④:昌平区司法局将梳理汇总辖区相关法律法规、规划、行业政策等重要信息,搭建起法律服务人员与企业、组织间的沟通桥梁,并利用小程序、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和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为高精尖企业和高端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昌平区司法局的做法将有利于推进昌平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④正确。
故本题选C。
二、主观题
16.(2024·云南红河·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县人民检察院聚焦“舌尖安全”,对餐具清洗消毒行业进行专项监督,针对存在的问题向市场监管、卫健委等行政部门送达检察建议。在保障人居安全方面,该检察院针对辖区内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依法督促相关行政部门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在生态环境领域,该检察院针对存在大量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倾倒和养殖场污水排放问题,对生态、水利等行政职能部门提起公益诉讼。该检察院用心用情办好为民实事,专门设立“检察机关便民服务点”,为困难群体提供精准法律援助,让他们感受到法律的温暖与力量,以检察之力守护群众的美好生活。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分析该县人民检察院是如何“以检察之力,守护群众的美好生活”。
【答案】①该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严格公正司法,针对餐饮卫生存在的问题,向行政部门送达检察建议,督促相关行政部门履行相应职责,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②该人民检察院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对相关行政部门提起公益诉讼,加强法律实施监督,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③该人民检察院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为困难群体提供精准法律援助,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
④该人民检察院用心用情办好为民实事,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检察之力守护群众的美好生活。
【分析】背景素材:检察院守护人民的“舌尖安全”
考点考查:依法治国的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意识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措施类主观题,要求分析从人民检察院如何“以检察之力,守护群众美好生活”需要调用依法治国的有关知识,从公正司法、建设法治社会等角度来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县检察院针对问题向市场监管、卫健委等行政部门送达检察建议,依法督促各部门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可联系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有效信息②:在生态环境领域,检察院针对存在大量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倾倒等问题,对生态、水利等行政职能部门提起公益诉讼→可联系检察院加强法律实施监督、推进政府依法行政。
有效信息③:检察院为困难群体提供法律援助,让他们感受到法律的温暖与力量→可联系检察院加大司法救助力度、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有效信息④:检察院为民实事,设立“检察机关便民服务点”→可联系司法为民、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17.(23-24高一下·广西南宁·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们不能因为办一起案子,就垮一个企业、下岗一批职工,而是要达到‘办理一起案件、扶助一批企业、规范一个行业’的目的。”2022年以来,湖南常德市人民检察院开展企业合规改革工作,对企业进行合规审查,促进涉案企业全面落实合规整改目标。对达到合规整改目标的违法企业不予起诉,使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机会,稳定就业2100余人,让“脱轨”企业重回发展“主赛道”。
结合材料,运用“公正司法”知识,说明人民检察院在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中发挥的作用。
【答案】①人民检察院坚持公正司法,做到司法结果合法合理,发挥公正司法的作用,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②人民检察院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③人民检察院推进公正司法,有利于促进全民守法,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分析】背景素材:人民检察院开展企业合规改革
考点考查:公正司法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材料分析类主观题,运用公正司法知识,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中发挥的作用角度来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湖南常德市人民检察院开展企业合规改革工作,对企业进行合规审查,促进涉案企业全面落实合规整改目标→可联系坚持公正司法,做到司法结果合法合理。
有效信息②:对达到合规整改目标的违法企业不予起诉,使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机会,稳定就业2100余人,让“脱轨”企业重回发展“主赛道”→可联系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
有效信息③:要达到‘办理一起案件、扶助一批企业、规范一个行业’的目的→可联系推进公正司法,促进全民守法,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
1
)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9.3 公正司法 巩固训练
一、单选题
1.(24-25高一下·全国·单元测试)“绿孔雀”公益诉讼案是全国首例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其特殊性在于将生态环境保护提升至损害结果发生之前,是贯彻“保护优先、预防为主”原则的经典创新性案例。该案件审理的意义在于( )
①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司法经验
②健全了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③更好地维护了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④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公益诉讼法律体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4-25高三上·云南玉溪·期末)2024年8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4件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滥伐林木典型案例,表明依法惩处滥伐林木违法犯罪行为的鲜明态度,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认识林木采伐,依法依规申请采伐许可,科学合理实施修复措施。该案例说明人民法院( )
①坚持最严法治理念,做到司法为民
②严格执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犯罪行为
③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理念
④能够独立行使审判权,保证结果公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4-25高二上·福建南平·期末)大多数轻罪案件社会危害较小,有过轻微犯罪的人认罪悔过可能性较大,社会关系较好修复。国家建立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对轻微犯罪记录依法予以封存,被封存的犯罪记录,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建立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意在( )
①全面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②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
③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彰显法治文明
④恰当行使自由裁量权,提升执法公信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3-24高一下·四川宜宾·期中)2023年1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这是经过修订,新法由过去的9章61条增至10章86条,进一步丰富妇女权益保障制度内容,为妇女全生命周期提供全方位保护。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妇女权益保障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400余件,为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享有审议修订部分法律的职权
②有效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是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
③加强执法司法协作,推动形成妇女权益保护合力
④检察机关以法治之力为妇女权益筑牢坚固屏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4-25高二上·云南大理·期末)2024年5月,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打击整治“换钱党”及衍生违法犯罪专项工作。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公安部对16起重大案件挂牌督办,各地共打掉263个涉嫌非法经营、诈骗等衍生犯罪团伙,捣毁地下钱庄100余个。这表明( )
①公安机关履行专政职能,维护正常社会秩序
②公安机关打击违法行为,保障群众切身利益
③公安机关通过推进公正司法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④有利于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保障人民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24-25高二上·湖南·期末)“让百姓感受到司法的力量和温度”,这是对司法的要求也是百姓的期待。2024年最高法报告中列举了62个案例,让公众懂得案件裁判中蕴含的法理、事理、情理,报告中提出“坚持办案就是治理”,即注重发挥司法裁判对社会发展、对法治进步的引领作用。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在司法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
②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
③司法为民,注重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④完善法律体系,规范公共秩序,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3-24高一下·全国·随堂练习)江西某县组建普法宣讲志愿服务队,用好“茶话会”“田坎会”“树下会”“板凳会”等平台,以群众身边的故事普及法律知识。此外,该县司法局联合相关部门,将法治宣传融入乡村旅游点,扩大覆盖面,提升宣讲效果。法治宣讲进基层有利于( )
①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②引导群众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
③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维护公平正义④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4-25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2024年7月,内蒙古某旗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并组织观摩一起涉嫌诈骗罪。自治区及该旗人大派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并对本次庭审给予了充分肯定。这表明( )
A.自治区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依法行使自治权
B.人大代表依法行使决定权,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C.人民法院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力求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
D.人大支持法院公正司法,彰显出根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9.(24-25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保护好、传承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对此,同学们提出以下建议,其中恰当的是( )
A.政协委员开展调研,就“长城沿线跨区域联合保护机制”制定政策文件
B.人大代表做好自己利益代言人,提出“保护长城、关注历史遗产”议案
C.检察院举行关于“督促保护长城行政公益诉讼案”公开听证会
D.志愿者用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对破坏长城及其历史风貌的行为加强执法检查
10.(24-25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备案审查的作用是督促纠正涉及民生的地方性法规存在的问题。例如,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备案审查,发现有的地方性法规对于私拆承重墙的处罚规定明显低于国务院行政法规规定的额度,责令相关制定机关作出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有利于( )
A.领导地方立法 B.严格法律实施 C.促进公正司法 D.提高立法质量
11.(24-25高三上·山东泰安·期末)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将从2025年3月1日起施行,某地人民检察院与当地文旅局加强沟通协作,联合调研,建立文物保护信息共享、案件线索相互移送、案件协查工作机制,定期共同研判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凝聚工作合力,形成齐抓共管的保护格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坚持能动司法,发挥法律监督机关的作用
②探索司法保护与文物保护相结合的新途径
③人民检察院和政府通力合作,提升行政效能
④完善了立法体制机制,破解文物保护的难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24-25高一上·江苏连云港·期末)某市实施“政协+检察”衔接转化工作模式。市检察院从政协委员提案中发掘案件线索,转化为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市政协从检察机关的公益诉讼检察建议中梳理出推动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的对策建议。通过“政协+检察”双向衔接、双向流转、双向转化,助推解决更深层次社会治理难题。“政协+检察”衔接转化工作模式有助于( )
①创新基层协商民主路径,提升民主监督水平
②检察机关与政协形成相互监督、协同管理的关系
③政协与检察机关联动监督,最大程度释放监督效能
④搭建政协与检察的桥梁,形成“1+1>2”的协同效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4-25高三上·广东东莞·期末)2024年6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交叉执行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为推进交叉执行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常态化运行,切实破解执行难的问题提出意见。此举能够( )
①提高法律执行质量,确保胜诉方实现合法权益
②提高法院执行效能,更好履行法律监督的职能
③防范权力及人情关系干扰,打击规避执行行为
④更好地发挥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实际效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4-25高一上·江苏连云港·期末)2024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连日来,江苏各地从举行宪法宣誓到组织现场观摩庭审,从普法进校园、进社区到打造普法IP形象……不断创新宪法宣传活动形式,推动宪法宣传向深里去、往实处走。开展此类活动旨在( )
①强化公民规则意识,增强公民法治观念
②树立宪法至上理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③逐步提高宪法地位,保证宪法法律实施
④全面推进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4-25高三上·河北沧州·阶段练习)2024年6月14日,北京市昌平区新质生产力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暨法学会基层服务站正式成立。昌平区司法局将梳理汇总辖区相关法律法规、规划、行业政策等重要信息,搭建起法律服务人员与企业、组织间的沟通桥梁,并利用小程序、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和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为高精尖企业和高端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昌平区司法局的做法( )
①通过公正司法,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
②是用法治思维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益尝试
③是增强新质生产力法律服务能力的制度保障
④将有利于推进昌平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主观题
16.(2024·云南红河·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县人民检察院聚焦“舌尖安全”,对餐具清洗消毒行业进行专项监督,针对存在的问题向市场监管、卫健委等行政部门送达检察建议。在保障人居安全方面,该检察院针对辖区内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依法督促相关行政部门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在生态环境领域,该检察院针对存在大量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倾倒和养殖场污水排放问题,对生态、水利等行政职能部门提起公益诉讼。该检察院用心用情办好为民实事,专门设立“检察机关便民服务点”,为困难群体提供精准法律援助,让他们感受到法律的温暖与力量,以检察之力守护群众的美好生活。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分析该县人民检察院是如何“以检察之力,守护群众的美好生活”。
17.(23-24高一下·广西南宁·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们不能因为办一起案子,就垮一个企业、下岗一批职工,而是要达到‘办理一起案件、扶助一批企业、规范一个行业’的目的。”2022年以来,湖南常德市人民检察院开展企业合规改革工作,对企业进行合规审查,促进涉案企业全面落实合规整改目标。对达到合规整改目标的违法企业不予起诉,使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机会,稳定就业2100余人,让“脱轨”企业重回发展“主赛道”。
结合材料,运用“公正司法”知识,说明人民检察院在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中发挥的作用。
(
1
)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