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9.4 全民守法 巩固训练一、单选题1.(2025·广东·一模)2025年春节期间,我国多地遭遇罕见的寒潮天气,部分地区交通受阻、供电中断。在这一特殊时期,绝大多数公民积极配合政府的应急措施,但也出现了极少数人囤积物资、哄抬物价、拒不配合救援工作等行为,引发社会谴责。这给每个公民的启示是( )A.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B.要自觉树立权利意识,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C.要依法履行义务,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维护公共秩序D.要自觉牺牲个人利益,坚决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2.(24-25高一下·全国·单元测试)树立法治观念,要提高全民法治素养,为此公民应该( )①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②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③树立先享有权利后履行义务的原则④厉行法治,全面推进政务公开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3.(24-25高二上·广西南宁·期末)在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后,部分网民发布攻击诋毁言论,传播不实信息、煽动网民情绪,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公安机关依法打击整治体育领域“饭圈”违法犯罪行为。整治体育领域的“饭圈”行为,维护清朗网络空间需要( )①政府严格网络执法,营造清朗网络空间②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完善网络法律体系③畅通群众投诉渠道,保障网民各项利益实现④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凝聚依法治网强大力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4-25高三上·天津·期末)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政府的“法治角色”呈现多样性特点。下列对政府“法治角色”理解错误的是( )①国务院作出《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立法者角色”②政府履职须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有授权合理为——“执法者角色”③政府对劳动争议进行调解或仲裁,行使了审判职能——“司法者角色”④政府加强普法教育,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守法者角色”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4-25高二上·云南昭通·期末)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后,一些网民在网络上散布攻击性言论,传播虚假信息,并试图煽动其他网民的情绪,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公安机关依法对体育领域的“饭圈”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了打击和整治。整治体育领域的“饭圈”行为,维护清朗网络空间需要( )①司法机关从严惩处,对散布不实言论者进行刑罚②公安机关加强网络执法,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③网民提升法治观念,自觉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洁④政府拓展民主参与渠道,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3-24高一下·全国·课堂例题)2024年“宪法宣传周”活动时间为12月1日至7日。2024年“宪法宣传周”的重点活动安排包括教育部举办第九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教育系统“宪法晨读”活动等。假如你参加了此次全国总决赛并准备做学习分享,下列选项中适合做学习分享内容的是( )①坚持宪法至上,监督宪法实施②弘扬宪法精神,坚定法治信仰③传承宪法文化,提升宪法价值④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4-25高三上·辽宁·期末)2024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持续开展打击整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重拳打击通过网络实施侮辱谩骂、造谣诽谤、侵犯隐私等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活动。2024年上半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办网络暴力案件3500余起,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800余人,行政处罚3400余人。这说明( )①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发扬人民民主助力对敌专政②国家完善法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③我国国家机关履行专政职能,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稳定④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公民行使权利也要注意界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4-25高三上·甘肃白银·期末)2024年5月,某县司法局联合县妇联等部门开展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活动现场,法律服务队通过“设置咨询台+发放宣传单+讲解”的方式,对民法典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让群众深入了解民法典相关规定。此举( )①旨在增强该县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 ②能够拓展该县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的渠道③能够促进该县法律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 ④能够促进政府和群众、社会组织的沟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24·安徽淮南·一模)“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全国青少年网络公约》中的“五要”和“五不”启示青少年( )①要理性辨别信息,坚持网为我用②要信仰法治,严格网络执法规程③维护清朗网络空间,不信谣不传谣④学会赋能网络,扩大法律监管范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2024·重庆·一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我国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根据宪法而制定颁布的法律。包括促进就业、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等内容。2024年5月,某地法院通过拍摄短视频等方式开展普法活动,此举意在( )①推进全民守法,使尊法守法成为人们自觉行动②加强法治宣传,确保社会主义法律的良法善治③增强公众法治意识,依法保障社会的劳资关系④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守护社会公平最后的防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4-25高三上·湖北黄冈·期末)2024年7月5日,法治日报发表题为《网贷加上服务费,年化利率竟达6480%》的文章,进一步揭开网贷行业中的套路,包括“强制下款”“变相收费”等,这些套路或许会令用户在不知不觉中背负高额债务。为扭转这种乱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平台强化市场监管,从严审核网贷广告②消费者要避免盲目跟风,杜绝超前消费③国家健全相关法规,细化网贷广告要求④广告从业者要增强法治观念和诚信意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24-25高三上·天津宝坻·阶段练习)2024年4月26日,教育部会同公安部、国家消防救援局等部门,召开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视频会议,提出要“深入实施学生欺凌防治专项行动,定期面向师生、家长开展法治教育,形成长效治理机制。”防治校园欺凌需要( )①各级党组织积极履行文化职能②教育部等行政机关积极履职尽责③公安部等司法机关公正司法④广大师生等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24-25高二上·浙江·阶段练习)据报道,从2024年1至8月,西南某县教育局共收到128条举报该县教师的信息,其中仅有7起举报基本属实。这些不实举报增加了相关部门的工作量。面对这种情况,要( )①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②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③推动全民守法,促使公民用合法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④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24-25高三上·辽宁·阶段练习)2024年8月巴黎奥运会期间,部分网民在网络社交平台发布辱骂、诋毁相关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信息,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公安部网安局对此高度重视,迅速开展工作并部署北京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对其核查调查、依法处置,依法打击整治体育领域“饭圈”违法犯罪行为。上述材料说明维护清朗网络空间需要( )①政府拓宽民主渠道,维护公民合法权益②网民增强法治意识,维护清朗网络空间③司法机关依法执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④政府依法履行职能,创造良好网络环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24-25高三上·四川·期中)2024年9月2日,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以法治校长身份,在某校讲授题为“尚法、明法、循法,做与法治共成长的新时代追梦人”的新学期第一堂法治课,围绕感受传统法治风尚、树立现代法律意识、争做守法用法公民三个维度依次递进讲授。假如你上了这堂法治课,你的感受是( )①公民要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②中华法系源远流长,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③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主体工程④民法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主观题16.(24-25高一下·全国·课后作业)党和国家反复强调,要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要逐步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树立法律的权威,要让大家都相信,只要是合理合法的诉求,通过法律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我们要通过全民普法、公正司法、带头守法引导广大人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让法治成为全体人民的最大公约数和核心价值观。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应如何推进全民守法。17.(24-25高三上·云南昆明·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自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昆明市西山区认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整合基层普法力量,不断提升普法宣传工作质效。创新普法宣传形式,以“四中心”(综治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网格化监督指挥分中心)融合平台为依托,将普法强基贯穿各项工作全过程、各环节,统筹推动基层法治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双轨并行”。坚持专项普法与日常排查化解一体化推进,做到边排查边普法边化解,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各街道、社区普法队联合社区民警、社区综治专干等各种基层社会治理力量共同参与,通过以案说法、以案释理帮助在源头化解矛盾纠纷。开展文艺汇演、法律知识宣传、政策宣讲、座谈会等普法宣传活动,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其中,通过独唱、舞蹈、花灯等文艺活动进行宣传,帮助群众建立和提升和谐的社群关系,力争把问题解决在思想萌芽阶段。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西山区的普法宣传是如何推动全民守法的。(1)(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9.4 全民守法 巩固训练一、单选题1.(2025·广东·一模)2025年春节期间,我国多地遭遇罕见的寒潮天气,部分地区交通受阻、供电中断。在这一特殊时期,绝大多数公民积极配合政府的应急措施,但也出现了极少数人囤积物资、哄抬物价、拒不配合救援工作等行为,引发社会谴责。这给每个公民的启示是( )A.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B.要自觉树立权利意识,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C.要依法履行义务,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维护公共秩序D.要自觉牺牲个人利益,坚决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答案】C【详解】C:特殊时期,极少数人囤积物资、哄抬物价、拒不配合救援工作等行为,引发社会谴责,这启示我们每个公民都应依法履行义务,增强规则意识,维护公共秩序,C正确。A: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不是对公民的要求,B:材料强调极少数人在特殊时期不履行义务的行为,而不是公民如何行使权利,B排除。D:在我国,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在必要情况下,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并且材料未体现要牺牲个人利益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D排除。故本题选C。2.(24-25高一下·全国·单元测试)树立法治观念,要提高全民法治素养,为此公民应该( )①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②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③树立先享有权利后履行义务的原则④厉行法治,全面推进政务公开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提高全民法治素养,要求公民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①②符合题意。③: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没有先后之分,③说法错误。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主体是政府,而不是公民,④排除。故本题选A。3.(24-25高二上·广西南宁·期末)在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后,部分网民发布攻击诋毁言论,传播不实信息、煽动网民情绪,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公安机关依法打击整治体育领域“饭圈”违法犯罪行为。整治体育领域的“饭圈”行为,维护清朗网络空间需要( )①政府严格网络执法,营造清朗网络空间②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完善网络法律体系③畅通群众投诉渠道,保障网民各项利益实现④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凝聚依法治网强大力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详解】①④:整治体育领域的“饭圈”行为,维护清朗网络空间需要政府依法开展网络执法,营造清朗网络空间,需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凝聚依法治网强大力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①④正确。②:立法机关科学立法,完善网络法律体系,与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无关,②排除。③:“保障网民各项利益实现”说法错误,应是保障网民合法合理利益实现,③排除。故本题选B。4.(24-25高三上·天津·期末)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政府的“法治角色”呈现多样性特点。下列对政府“法治角色”理解错误的是( )①国务院作出《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立法者角色”②政府履职须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有授权合理为——“执法者角色”③政府对劳动争议进行调解或仲裁,行使了审判职能——“司法者角色”④政府加强普法教育,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守法者角色”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详解】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①:国务院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行使了行政立法权,体现了“立法者角色”,①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②:“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有授权合理为”,体现了政府严格执法,坚持依法行政的“执法者角色”,②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③:政府有权对劳动争议进行调解或仲裁,但不是行使审判职能,因为审判职能是法院行使的,③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④:政府加强普法教育,目的是推动全民守法,而不是政府自己守法,④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5.(24-25高二上·云南昭通·期末)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后,一些网民在网络上散布攻击性言论,传播虚假信息,并试图煽动其他网民的情绪,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公安机关依法对体育领域的“饭圈”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了打击和整治。整治体育领域的“饭圈”行为,维护清朗网络空间需要( )①司法机关从严惩处,对散布不实言论者进行刑罚②公安机关加强网络执法,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③网民提升法治观念,自觉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洁④政府拓展民主参与渠道,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①: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但并不是所有的散布不实言论的行为都要处于刑罚,①不选。②③:维护清朗网络空间需要网民提升法治观念,提高自身素质,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洁,同时需要公安机关要加强网络执法,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打击网络违法行为,②③入选。④: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要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不涉及政府拓宽民主参与渠道,维护公民合法权利,④不选。故本题选C。6.(23-24高一下·全国·课堂例题)2024年“宪法宣传周”活动时间为12月1日至7日。2024年“宪法宣传周”的重点活动安排包括教育部举办第九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教育系统“宪法晨读”活动等。假如你参加了此次全国总决赛并准备做学习分享,下列选项中适合做学习分享内容的是( )①坚持宪法至上,监督宪法实施②弘扬宪法精神,坚定法治信仰③传承宪法文化,提升宪法价值④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解】②④:材料指向“宪法宣传周”的重点活动安排,因此弘扬宪法精神,坚定法治信仰,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均符合此次活动的主题,适合做学习分享内容,②④正确。①:材料强调宣传宪法,没有涉及监督宪法实施,且监督宪法的实施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青年学生不是实施宪法监督的主体,①排除。③: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学生参加“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可以让学生增加对宪法价值的认同。提升宪法价值说法夸大了该活动的意义,③错误。故本题选C。7.(24-25高三上·辽宁·期末)2024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持续开展打击整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重拳打击通过网络实施侮辱谩骂、造谣诽谤、侵犯隐私等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活动。2024年上半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办网络暴力案件3500余起,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800余人,行政处罚3400余人。这说明( )①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发扬人民民主助力对敌专政②国家完善法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③我国国家机关履行专政职能,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稳定④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公民行使权利也要注意界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详解】①:公安机关打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活动,体现的是专政职能,而不是发扬人民民主,①不符合题意。②:材料主要强调公安机关通过专政打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活动,而材料未涉及国家完善法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②不符合题意。③:全国公安机关持续开展打击整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依法对违法犯罪人员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这表明我国国家机关履行专政职能,通过打击违法犯罪来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稳定,③正确。④:公安机关打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活动,如侮辱谩骂、造谣诽谤、侵犯隐私等行为,这说明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必须注意界限,不能侵犯他人合法权益,④正确。故本题选D。8.(24-25高三上·甘肃白银·期末)2024年5月,某县司法局联合县妇联等部门开展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活动现场,法律服务队通过“设置咨询台+发放宣传单+讲解”的方式,对民法典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让群众深入了解民法典相关规定。此举( )①旨在增强该县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 ②能够拓展该县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的渠道③能够促进该县法律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 ④能够促进政府和群众、社会组织的沟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①:某县司法局联合县妇联等部门开展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该活动旨在增强该县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①正确。②:普法宣传活动不能拓展该县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的渠道,②排除。③:材料并未体现法律服务体系的完善,③排除。④:活动现场,法律服务队通过“设置咨询台+发放宣传单+讲解”的方式,对民法典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让群众深入了解民法典相关规定,这样能够促进政府和群众、社会组织的沟通,④正确。故本题选B。9.(2024·安徽淮南·一模)“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全国青少年网络公约》中的“五要”和“五不”启示青少年( )①要理性辨别信息,坚持网为我用②要信仰法治,严格网络执法规程③维护清朗网络空间,不信谣不传谣④学会赋能网络,扩大法律监管范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解】①: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说明要理性辨别信息,坚持网为我用,①正确。②:严格网络执法规程的主体是政府相关部门等执法机构,而不是青少年,②排除。③: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启示青少年要维护清朗网络空间,不信谣不传谣,③正确。④:法律监管范围是由国家立法等相关机构通过法定程序来确定和调整的,青少年没有权力扩大法律监管范围,④排除。故本题选A 。10.(2024·重庆·一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我国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根据宪法而制定颁布的法律。包括促进就业、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等内容。2024年5月,某地法院通过拍摄短视频等方式开展普法活动,此举意在( )①推进全民守法,使尊法守法成为人们自觉行动②加强法治宣传,确保社会主义法律的良法善治③增强公众法治意识,依法保障社会的劳资关系④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守护社会公平最后的防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③:某地法院通过拍摄短视频等方式开展普法活动,为了推进全民守法,使尊法守法成为人们自觉行动,增强公众法治意识,依法保障社会的劳资关系,①③符合题意。②:“确保”社会主义法律的良法善治,说法过于绝对,②说法错误。④: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不是开展普法活动,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1.(24-25高三上·湖北黄冈·期末)2024年7月5日,法治日报发表题为《网贷加上服务费,年化利率竟达6480%》的文章,进一步揭开网贷行业中的套路,包括“强制下款”“变相收费”等,这些套路或许会令用户在不知不觉中背负高额债务。为扭转这种乱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平台强化市场监管,从严审核网贷广告②消费者要避免盲目跟风,杜绝超前消费③国家健全相关法规,细化网贷广告要求④广告从业者要增强法治观念和诚信意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详解】①:履行市场监管职能的主体是政府,不是平台企业,①错误。②:消费者应避免过度的超前消费。“杜绝超前消费”的说法太绝对,②错误。③④:网贷乱象,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治理网贷乱象,需要国家健全相关法规,细化网货广告要求,需要广告从业者增强法治观念和诚信意识,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12.(24-25高三上·天津宝坻·阶段练习)2024年4月26日,教育部会同公安部、国家消防救援局等部门,召开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视频会议,提出要“深入实施学生欺凌防治专项行动,定期面向师生、家长开展法治教育,形成长效治理机制。”防治校园欺凌需要( )①各级党组织积极履行文化职能②教育部等行政机关积极履职尽责③公安部等司法机关公正司法④广大师生等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解】①:防治校园欺凌,需要各方面协调发力,多管齐下,开展法治教育,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各级党组织不能履行文化职能,①不选。②④: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视频会议,提出要“深入实施学生欺凌防治专项行动,定期面向师生、家长开展法治教育,形成长效治理机制。”,因此防治校园欺凌需要教育部等行政机关积极履职尽责,广大师生等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②④入选。③:公安机关要严格执法而不是公正司法,③不选。故本题选C。13.(24-25高二上·浙江·阶段练习)据报道,从2024年1至8月,西南某县教育局共收到128条举报该县教师的信息,其中仅有7起举报基本属实。这些不实举报增加了相关部门的工作量。面对这种情况,要( )①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②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③推动全民守法,促使公民用合法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④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详解】①:题干主要强调的是应对不实举报的情况,而非强调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①排除。②④:西南某县教育局共收到128条举报该县教师的信息,其中仅有7起举报基本属实。这些不实举报增加了相关部门的工作量,说明要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②④正确。③:材料强调针对不实举报的问题,要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而不是强调公民用合法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③排除。故本题选D。14.(24-25高三上·辽宁·阶段练习)2024年8月巴黎奥运会期间,部分网民在网络社交平台发布辱骂、诋毁相关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信息,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公安部网安局对此高度重视,迅速开展工作并部署北京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对其核查调查、依法处置,依法打击整治体育领域“饭圈”违法犯罪行为。上述材料说明维护清朗网络空间需要( )①政府拓宽民主渠道,维护公民合法权益②网民增强法治意识,维护清朗网络空间③司法机关依法执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④政府依法履行职能,创造良好网络环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解】①:维护清朗网络空间与政府拓宽民主渠道无关,①不选。②④:材料中的部分网民在网络社交平台发布的不当言论是公民缺少法治意识的表现,政府要依法履行职能,维护清朗网络空间,创造良好网络环境,②④符合题意。③:网安部门是政府部门,不是司法机关,且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③不选。故本题选C。15.(24-25高三上·四川·期中)2024年9月2日,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以法治校长身份,在某校讲授题为“尚法、明法、循法,做与法治共成长的新时代追梦人”的新学期第一堂法治课,围绕感受传统法治风尚、树立现代法律意识、争做守法用法公民三个维度依次递进讲授。假如你上了这堂法治课,你的感受是( )①公民要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②中华法系源远流长,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③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主体工程④民法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详解】①:由材料中强调人们要树立现代法律意识,争做守法用法公民可知,我们要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①符合题意。②:由材料中感受传统法治风尚的信息可知,中华法系源远流长,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②符合题意。③:材料没有体现法治政府建设,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③排除。④: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④错误。故本题选A。二、主观题16.(24-25高一下·全国·课后作业)党和国家反复强调,要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要逐步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树立法律的权威,要让大家都相信,只要是合理合法的诉求,通过法律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我们要通过全民普法、公正司法、带头守法引导广大人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让法治成为全体人民的最大公约数和核心价值观。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应如何推进全民守法。【答案】①推进全民守法,公民要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树立法律的权威。②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合理合法的诉求通过法律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③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④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让法治成为全体人民的最大公约数和核心价值观。【分析】背景素材:推进全民守法考点考查:全民守法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措施类主观题,主体是国家,要求运用全民守法知识,从措施角度来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要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可运用全民守法知识,从尊重和信仰法律角度分析说明。有效信息②:逐步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树立法律的权威,要让大家都相信→可运用全民守法知识,从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角度分析说明。有效信息③:全民普法、公正司法、带头守法引导广大人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可运用全民守法知识,从调动人民积极性和主动性角度分析说明。有效信息④:让法治成为全体人民的最大公约数和核心价值观→可运用全民守法知识,从道德建设角度分析说明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17.(24-25高三上·云南昆明·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自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昆明市西山区认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整合基层普法力量,不断提升普法宣传工作质效。创新普法宣传形式,以“四中心”(综治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网格化监督指挥分中心)融合平台为依托,将普法强基贯穿各项工作全过程、各环节,统筹推动基层法治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双轨并行”。坚持专项普法与日常排查化解一体化推进,做到边排查边普法边化解,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各街道、社区普法队联合社区民警、社区综治专干等各种基层社会治理力量共同参与,通过以案说法、以案释理帮助在源头化解矛盾纠纷。开展文艺汇演、法律知识宣传、政策宣讲、座谈会等普法宣传活动,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其中,通过独唱、舞蹈、花灯等文艺活动进行宣传,帮助群众建立和提升和谐的社群关系,力争把问题解决在思想萌芽阶段。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西山区的普法宣传是如何推动全民守法的。【答案】①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西山区通过宣传与执法活动强化了公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②创新普法宣传形式,西山区通过执法进行法律教育,提高了全民的法治观念。③普法活动与基层治理相结合,西山区调动各种基层社会治理力量共同参与,通过以案说法、以案释理帮助在源头化解矛盾纠纷。④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西山区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帮助群众提高道德水平,建立和提升和谐的社群关系,实现法律规范作用与道德教化作用相统一。【分析】背景素材:昆明市西山区的普法宣传考点考查:全民守法能力考查:调度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意识【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注意作答主体为西山区,需要调用《政治与法治》的全民守法的有关知识,从措施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政策宣讲、座谈会等普法宣传活动→可联系教材知识全民守法的含义;关键词②:创新普法宣传形式,将普法强基贯穿各项工作全过程→可联系教材知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关键词③:各种基层社会治理力量共同参与,通过以案说法、以案释理帮助在源头化解矛盾纠纷→可联系教材知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键词④:开展文艺汇演,帮助群众建立和提升和谐的社群关系→可联系教材知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1)(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9.4 全民守法【巩固训练】(学生版)-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docx 9.4 全民守法【巩固训练】(解析版)-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