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突破)2025年人教版地理中考一轮复习15:北方地区 第2课时 黄土高原和北京(课件)(共4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考点突破)2025年人教版地理中考一轮复习15:北方地区 第2课时 黄土高原和北京(课件)(共47张PPT)

资源简介

(共47张PPT)
目录
高频考点精讲
练真题,悉要点
02
03
01
中考真题演练
专题15 北方地区
第2课时 黄土高原和北京
高频考点精讲
知识点1: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八下P23~P31)
一、文明的摇篮
1.地貌: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2.范围:东起____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____。
3.“黄土风情”:传统民居____、陕北民歌______。
太行
秦岭
窑洞
信天游
二、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2.成因:“______”。黄土是由风从内陆干旱地区吹到这里堆积而成的。黄土来自中亚、________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
3.黄土地貌景观演变过程:______→黄土墚→______→黄土川。
风成说
蒙古高原
黄土塬
黄土峁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为因素:长期过垦过牧;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2.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四、水土保持
1.生物措施:________等。
2.工程措施:______、修挡土坝等。
3.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植树种草
建梯田
知识点2:祖国的首都——北京(八下P32~P42)
一、政治文化中心
图2 北京的地形
1.自然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经纬度(40°N,116°E),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地处华北平原 角,位于连接 与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重要通道上,北部是燕山山脉,西部为太行山脉
地形 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东南部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
地势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河流 永定河、潮白河属于海河水系,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
注入____
气候 ________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西北
华北平原
渤海
温带季风
2.北京是全国的____中心、____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是我国的首都。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政治
文化
二、历史悠久的古都
1.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故宫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2.旅游胜地:长城、________、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颐和园、天坛、
________等。
3.历史文化:四合院、胡同、牌楼、___剧等。
北京故宫
明十三陵

三、现代化的大都市
1.重点功能区:中央商务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街、王府井商业街。
2.现代化交通网:北京已经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北京还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3.环境建设:扩大绿地面积,加强城区水源地生态建设,创造优美、和谐的城市环境,注重环境质量改善。
4.建设目标:“国家首都、________、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世界城市
【重难突破】京津冀协同发展
(1)有利条件:交通发达;工业基础良好、门类齐全;依托京津唐工业基地丰富的矿产资源与高校人才,区位优势明显。
(2)制约条件: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
(3)意义:有利于疏解、分散北京的非首都职能,缓解北京市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等各种问题;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群的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练真题,悉要点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
   (2024朝阳一模)黄土高原曾是我国乃至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如今,黄土高原主色调实现了由“黄”转“绿”,植被覆盖率达63%。下图为黄土高原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黄土高原( )
A.位于太行山脉以东  
B.位于热带,纬度较低
C.地处黄河中游地区
D.地处地势第三级阶梯
C
(2)思维导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①—过度放牧,草场退化
B.②—黄土广布,土质疏松
C.③—河流含沙量剧增
D.④—植被稀疏,地表裸露
B
(3)黄土高原主色调由“黄”转“绿”采取的根本措施是( )
A.兴修水利,疏通河道
B.加固河堤,修建水库
C.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D.科技助力,改变气候
C
(2024齐齐哈尔)河流是陆地与海洋的使者。读“黄河流域图”,回答问题。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甲 山。
(2)黄河流经上、中游分界点A 后,进入乙 高原。乙高原东起丙
山,在这里常见的传统民居是 。
(3)黄河流经桃花峪后进入丁 平原,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水挟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人们被迫不断加高堤坝,黄河成为“ ”。
巴颜喀拉
河口
黄土
太行
窑洞
华北
地上河
北京的自然环境及建设成就
1.北京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 措施
自然环 境问题 浮尘、扬沙、沙尘暴等 北方地区多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
水资源匮乏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南水北调,修建水库等
人文环 境问题 人口过多 控制人口数量
交通拥挤 加快城市交通设施建设
空气污染 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关停污染严重的工厂
住房紧张 加快城市改造与建设步伐
2.判断北京城市职能的方法
提取题干和材料关键信息及字词进行职能判断。例如:
(1)“我国某政治会议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这里召开”等——政治中心;
(2)“高等院校密集、历史文化遗迹众多”等——文化中心;
(3)“某国驻中国大使馆所在地、国际经济交流会议召开、国际体育赛事举办”等——国际交往(对外交流)中心;
(4)“科研成果、技术园区、科技大会、高等院校和科技人才”等——科技创新中心。
注:全国经济中心是上海。
(2024湖南)北京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建有国家体育场、国家博物馆、首都国际机场等,还在城市中心打造了一批开放式的街心公园、绿地等。据此完成(1)~(3)题。
(1) 北京交通建设成就包括( )
A.国家体育场
B.国家博物馆
C.首都国际机场
D.街心公园、绿地
C
(2)北京建设街心公园和绿地有助于( )
A.提高矿产储量
B.缓解住房紧张
C.增加耕地面积
D.改善空气质量
D
中考真题演练
1.(2024新疆)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位于秦岭以南,太行山以西
B.黄土高原的黄土来自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C.风力侵蚀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主要原因
D.信天游、四合院是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B
地理实验(2024南充)为了探究我国黄土高原某区域水土流失问题,潘博士组织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探究各要素在不同情况下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的探究实验(下图)。据此完成2~3题。
2.关于该实验结论,不恰当的是( )
A.地表坡度越小越有利于保持水土
B.土壤黏性越大越有利于保持水土
C.降水强度越大越有利于保持水土
D.植被覆盖率越大越有利于保持水土
C
3.结合实验结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有效可行的措施是( )
A.削山填沟,降低地表坡度
B.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
C.提高科技水平,减小降水强度
D.加大资金投入,硬化裸露地表
B
(2024河北廊坊)骑行是现今比较流行的运动旅游方式。骑行者能充分享受旅行过程之美。2023年寒假,某骑行团从浙江省杭州市出发,一路骑行至青海。骑行路线如图所示。读图,完成4~5题。
4.骑行团在经过甲地区时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
A.地势崎岖,石灰岩遍布
B.沟壑纵横,黄土层深厚
C.地势坦荡
D.一座座雪山
B
5.在甲地区,骑行者看到当地很多农民头戴白羊肚毛巾,可能是( )A.阳光太强烈
B.装饰用
C.为了保暖和防尘
D.为了擦汗方便
C
(2024成都)2024年1月,“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提交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如申遗成功,“北京中轴线”将成为北京第八项世界遗产。下图示意“北京中轴线”。据此完成6~7题。
6.★“北京中轴线”的延伸方向大致是( )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B
7.★“北京中轴线”的遗产体现了北京是( )
A.全国经济中心
B.科技创新中心
C.国际交往中心
D.全国文化中心
D
8.(2024龙东)悠久的历史为北京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下列不属于北京的是( )
A.中华门
B.颐和园
C.南锣鼓巷
D.明十三陵
A
9.(2024深圳)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陕西省榆林市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气候较干旱,生态环境脆弱。经过70多年的持续造林,榆林市的林木覆盖率从建国初期的0.9%提升到如今的36%,在沙漠上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近年来,榆林市将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进行一体化推进,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下图为榆林市地理位置示意图,下表为某研究团队在榆林市开展造林深栽试验的数据。
栽植深度(厘米) 标准地平均成活株数(株/667米2)
30 18
40 31
50 29
(1)分析榆林市气候干旱的原因,完成关系图。
①____  ②____  ③____

气温
植被
(2)请你写出该造林深栽试验的结论并分析原因。
30厘米栽植深度成活株树较少,40厘米-50厘米栽植深度成活株树较多。原因:该地气候干旱,浅层土壤蒸发量大,土壤含水量较低。40厘米-50厘米左右土壤蒸发量较小,受地下水影响,含水量较高,植株易成活。
(3)有人认为榆林市应大力发展果林种植业,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简要说明理由。
赞同。果林种植可提高森林覆盖率,优化环境;果林种植可提高居民经济收入。不赞同。当地气候干旱,果林种植成活率低,耗水量大。
10.(2024广安节选)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北京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材料二
(1)北京市气候特点是 ,从气候角度看,北京冬奥会选在2月举行的原因: 。
(2)为建设宜居城市,北京应该 (填序号)。
①扩大绿地面积 ②大力建设高楼大厦
③建设大型钢铁厂、化工厂 ④拆除古老胡同和传统民居
(3)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主要体现了北京是全国的 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4)家住上海的冰冰坐火车去北京观看冬奥会,火车经过的铁路线③是
线。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气温低,积雪容易保存(言之有理即可)

文化
京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