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塞下曲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复习引入《塞下曲》【唐】卢纶新课卢纶:曾经参过军,他描写的军队生活的诗歌,内容充实,富有生气。卢纶的《塞下曲》组诗一共有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走近作者诗文讲解塞下曲“塞”是边界的意思。《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多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这是一首边塞诗。品读诗文,入情入境。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塞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一类诗。这类诗多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或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思想内容极其丰富。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初读古诗自由朗读,读通读顺,读出节奏。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chán才路jiàngjì写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说明敌人夜间行动,并非是率兵来袭,而是借夜色的掩护仓皇逃遁,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军必胜的信念。狼狈不堪、惊恐万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诗意:暗淡的月夜里,一群大雁惊叫着高飞而起,暴露了单于的军队想要趁夜色潜逃的阴谋。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敌人逃走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呢?“欲将轻骑逐”,是追兵将发而未发。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起来,虽然站立不过片刻,但大雪已经落满弓和刀。“大雪满弓刀”一句,将全诗意境推向高潮。在茫茫的夜色中,在洁白的雪地上,一支轻骑兵正在集结,雪花顷刻间便落满了他们全身,遮掩了武器的寒光。他们就像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早就满怀着必胜的信心。气势豪迈、必胜决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诗意:正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时,大雪纷飞,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整首古诗意思:暗淡的月夜里,一群大雁惊叫着高飞而起,暴露了单于的军队想要趁夜色潜逃的阴谋。正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时,大雪纷飞,弓刀上落满了雪花。初读古诗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诗歌小结《塞下曲》描写了一场月黑风高之夜的追击战,表现了战斗环境的艰苦和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诗歌小结板书设计塞下曲敌人潜逃率军追击环境艰苦必胜信心报效祖国的理想抱负《塞下曲》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1.读准多音字“单”;会写“雁”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塞下曲》,背诵古诗。3.读懂《塞下曲》,读出画面,读懂诗意。了解诗中所描写的将士雪夜追敌的情景,感受诗人对将士不畏艰辛、英勇无畏的气概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 复习导入,温故知新1.复习导入。(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谁来背一背?(师指名背诵)(2)你觉得这首送别诗与你熟悉的其他送别诗表达的情感一样吗?(生交流)(3)师引导:在学习《芙蓉楼送辛渐》时,我们了解到王昌龄是边塞诗人。其实,唐诗按照内容进行分类,有:送别诗、田园诗、思乡诗、边塞诗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边塞诗。(板书:边塞诗)(4)初步了解边塞诗。①课件出示资料。②师:快速浏览资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自由交流)2.板题读题。(1)课件出示诗题。(2)师指名读诗题。【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是学生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由复习旧知识来引入新课,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进行牵引联想。板块二 初读古诗,识记生字1.初读古诗。(1)课件出示古诗。(2)生自由朗读,读通、读顺古诗,读的时候注意字的读音,反复多读几遍,读正确,读熟。(3)师检查生读书情况,适时引导读;小组竞读,读通、读顺每句诗;同桌互读,互相指正;师指名读出诗的节奏。2.学习要求会认、会写的字。(1)课件出示要求认识的字。①师指名读词语,强调:“单”是多音字,单于的“单”读“chán ”。②师指名读文中“单于”的注释,全班齐读词语。(2)指导书写。师重点指导“雁”字的书写。①生小声认读,师引导:从字形的角度观察,要记住这个字,难吗?你有什么好方法?②生交流。课件出示:,雁,一种候鸟。 = (“人”字形)+ (鸟),表示以“人”字队形飞行的鸟群。造字本义:名词,一种习惯以“人”字形迁徙的大型候鸟。③师:关于“雁”字的资料,对你识记这个字有什么帮助?④示例:我记住了大雁是以“人”字形队伍飞行的鸟群,所以写的时候记住有两个“单人旁”。⑤区分“雁”和“燕”。师引导:怎样区分“雁”和“燕”。⑥课件出示“燕”字的演变过程。课件出示:燕,甲骨文像一种翅膀尖长、尾巴剪形的候鸟。造字本义:一种喜欢在民居筑巢的候鸟。⑦师引导:对照“燕”字和“雁”字的资料,想想怎样区分这两个字。⑧师指导书写“雁”:观察“雁”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然后描红、书写。【设计意图】初读诗文,引导学生自己读、听同学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避免了初读只停留在形式的弊端。教学要求会认、会写字时,将学生特别容易写错的同音字引入,用课件资料呈现,让学生知道写字要结合字的起源和意思。板块三 品读诗文,入情入境1.初读了解大意、了解作者。(1)课件出示诗题:《塞下曲》。(2)师指名读诗题,适时引导:你从诗题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还有哪些疑问呢?在提出自己的疑问之前,可以看看文中的注释,看看能解决你的哪些疑问,你还有其他疑问吗?(3)师适时讲解:“塞”是边界的意思。《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4)课件出示资料,了解作者。①师引导:了解作者,对我们学习古诗、读懂古诗也有很大的帮助。②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卢纶:曾经参过军,他写的有关军队生活的诗歌,内容充实,富有生气。③师指名读,思考:这则资料中哪个信息给你印象最深?④生自由交流。⑤师简介: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共有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2.品读,理解诗意。(1)课件出示古诗。(2)生自由朗读;师指名读。(3)理解诗意。①师引导:静下心来看看课文注释,仔细读读,借助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②示例:在这月黑风高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宿雁惊飞。将军发现单于潜逃,要率领轻骑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飘然而至,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③师引导: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这首诗?④示例:单于趁着夜色逃跑,将军率领轻骑追赶。⑤师引导:谁能用两个字概括这首诗的内容?可以借用诗句中的重点字。⑥示例:前两句写单于要逃跑,我借用诗中的“逃”,后两句写将军要去追逐单于,我就借用诗句中的“逐”。(相机板书:逃、逐)3.细读诗句,体会诗情。(1)解读“逃”。①课件出示第1、2句诗。②师指名回答:单于是在什么时候逃跑的?(预设:夜晚)(板书:夜)③师顺势引导: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预设:夜黑风高,夜深人静)④师:你能想象单于逃跑时的情景吗?你能用几个词来形容逃跑时的单于吗?⑤示例:狼狈不堪、惊恐万状。(相机板书:狼狈不堪、惊恐万状)⑥师指名读,读出单于的惊恐、狼狈。⑦生齐读。(2)解读“逐”。①课件出示第3、4句诗。②师指名读,引导:将军是如何追捕单于的?(预设:率领轻骑追赶)③师引导:这一句没有直接写将军是怎样追赶的,具体写了什么呢?④示例:写了将军正要去追赶时,一场雪飘然而至。⑤师指名再读,相机引导:你最关注诗中的哪个字?(相机板书:满)⑥示例:“满”字,“满”字用在这里,写出了突如其来的大雪,天气严寒。⑦师小结:“满”字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塞外环境恶劣,正是这个“满”字,突显了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相机板书:环境恶劣、英勇无畏)⑧师指名读,指导读出对将士的赞美之情。4.课堂总结。(1)朗读全诗。(2)师总结:本诗情景交融,单于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有力地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丰富的想象。5.拓展延伸。(1)师引导续写古诗:诗读到这里事情却还没有讲完,作者跟我们卖了个关子:将士们最后究竟追到了单于没有?发挥你的想象来写一写。(2)这首《塞下曲》是通过描述将士雪夜追敌来展示将士英勇无畏的气概的,那么剩下的五首《塞下曲》又写了什么呢?课后请同学们自己找来读一读,互相交流。【设计意图】《塞下曲》这首诗情景交融。教学时从景入手,由景入情,前两句重点品读“逃”,感受单于惊恐的心情,想象他狼狈的样子;后两句由“逐”入手,感受将士不畏艰险,奋勇追敌的豪迈气概。最后发挥想象续写追敌场面,既弥补了内容的不足,也加深了对诗情的理解。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塞下曲》教学设计.doc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塞下曲》教学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