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件+视频)-【中职专用】高二历史同步课堂(高教版2023世界历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件+视频)-【中职专用】高二历史同步课堂(高教版2023世界历史)

资源简介

(共44张PPT)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假设大家要办一个工厂,那么需要什么条件呢?
资本
政策
市场
原材料
技术
劳动力
01
02
03
工业社会的到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目录
CONTENT
PART ONE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概念
革命性的变化
生产方式:由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
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到机器工厂
生产动力:由人力、畜力到蒸汽机、内燃机、电力等
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深入发展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一、背景(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知道为什么我这么优秀?
① 政治前提:英国率先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第一次工业革命
材料一:在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45年期间,海外掠得的财富分给政府的部分就有1200多万英镑。
——姚介厚,李鹏程《西欧文明》
材料二:…….殖民主义扩张使得跨国界甚至跨洲际的贸易成为可 能,商品市场空前扩大,并逐渐演变为国际市场……
② 经济: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③ 市场:海外殖民地提供了广阔市场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背景(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英国)国家权力的推波助澜,使圈地运动在18世纪达到高潮……圈地运动使英国农村土地高度集中,同时造成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农村人烟稀少,村舍为虚;与此同时,一支“自由劳动力”的大军在喧嚣的城市里形成了。
——崔连《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④ 技术:手工工场的经验积累为技术改革提供了条件
⑤ 劳动力:圈地运动为英国提供大量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
一、背景(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
农业资本主义/农业革命——圈地运动
从15世纪末-19世纪,在英国等西欧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行圈占公有土地和农民份地,将其变为私有大农场或大牧场
英国的制呢业发达,对羊毛的需求激增,土地所有者在圈占的土地上养羊,获取高额利润
大批农民被迫离开土地,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
“羊吃人”
政治前提
经济
科学环境
“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
17世纪中期,英国是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并热衷于对生产技术的改进
手工生产的产品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
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
五大要素
资金
市场
原料
劳动力
技术
直接原因
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开始:棉纺织业
1733年
“飞梭”
1760年
珍妮纺纱机
1768年
水力纺纱机
1779年
骡机
1785年
水力织布机
提高织布速度
纱细而易断
纱粗而结实
纱细而结实
受地理限制
开始标志: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1771年,阿克莱特 水力纺纱厂
---近代工厂的开端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的确立
第一次工业革命
行业 时间 成果 发明人 职业 国籍
棉纺 1765 珍妮纺纱机 哈格里夫斯 织工 英国
1769 水力纺纱机 阿克莱特 理发师 英国
1779 骡机 克隆普顿 纺纱工 英国
1785 水力织布机 卡特莱特 牧师 英国
动力 1785 改良蒸汽机 瓦特 修理工 英国
交通 1807 汽轮 富尔顿 工程师 美国
1814 火车 史蒂芬孙 矿工 英国
※阅读下列表格,说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在英国一国产生;主要发展轻工业;成就主要来自工匠的经验总结;企业主要为中小企业。
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2、成就和特点
瓦特的工作室(左侧为改进后的蒸汽机的模型)
深化理解:瓦特改良蒸汽机
——作用:①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使工厂可以集中建立起来,继而推动了近代工业城市的兴起,加快了工业化步伐
如何理解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被誉为“工业城市之母”?
深化理解:瓦特改良蒸汽机
(1807)汽轮
(1814)火车
煤矿工人在井下作业
炼铁厂
煤炭开采量由1770年的600万吨增至1850年的4950万吨。铁产量由1788年的6.83万吨增加到1847年的200万吨……1850年,英国煤、铁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60.2%和50.9%。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极简本》
——作用:②带动交通运输业、冶铁业、采矿业等行业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是英国最强的“日不落帝国”时期,英国历史上称为“维多利亚时代”:正值英国自由资本主义由方兴未艾到顶尖、进而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时期,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君主立宪制得到充分发展,使维多利亚女王成了英国和平与繁荣的象征。
为了展示英国的昌盛和强大,第一次万国博览会(水晶宫博览会)于1851年在伦敦开幕,成为当时的举世盛事。
日不落帝国的全盛时期——维多利亚女王时代(1837年~1851年)
维多利亚女王(1837年~1901年)
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三、工业革命的扩展
——19世纪40年代,机器制造业实现机械化,标志工业革命完成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同时也是世界贸易中心
第一次工业革命
四、工业革命的完成
PART TWO
第二次工业革命
市场层面
国内统一市场的开辟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资本积累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各国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长期掠夺
自由劳动力增长,工人素质提高
劳动力因素
科学技术
19世纪,自然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政治前提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最终确立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背景
领域 时间 发明 发明人及国别 意义
电力的广泛运用 1866 发电机 西门子(德) 电力是一种优良、价廉的新能源。推动电力工业等迅速发展。同时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人类历史跨入了“电气时代”
1973 电动机 格拉姆(比利时)
1876 电话 贝尔(美)
1879 电灯 爱迪生(美)
电厂、电车、电报、电影机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1876 煤气内燃机 奥托(德) 推动了交通领域的革命,推动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1883 汽油内燃机 戴姆勒(德)
1892 柴油机 狄塞尔(德)
1885 汽车 本茨和戴姆勒(德)
1903 飞机 莱特兄弟(美)
化学工业发展 1856 人工染料 柏琴(英) 极大地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1866 安全炸药 瑞典诺贝尔(瑞典)
1884 人造纤维 夏尔多内(法)
1909 合成塑料 贝克兰(美)
1909 化学药品606 埃利希(德)
传统工业进步 推动了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发展 跨入了“钢铁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
成果 时间 国家 发明人
交流发电机 1866年 德国 西门子
交流电动机 1888年 美国 特斯拉
电冰箱 1913年 美国 DOMELRE
电动洗衣机 1901年 美国 阿瓦 ·J·菲舍
有轨电车 1881年 德国 西门子
有线电话 1876年 美国 贝尔
电灯 1879年 美国 爱迪生
无线电报 1895年 意大利 马可尼
电的广泛应用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汽车发明的前提是什么动力机器的出现?
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的另一重大成就。
第二次工业革命除了电能源的开发利用外,还使什么能源得到开发?
石油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配有汽油发动机的汽车。
第一辆汽车
1911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无轨电车。
1874年,美国人比尔布莱克斯发明了第一台洗衣机。
1882年,美国霍伊拉,最早发明电风扇
1910 年世界上第一台压缩式制冷的家用冰箱在美国问世。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化学工业的建立
19世纪60—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产品。
优点:成本低、性能好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867年,瑞典人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无烟炸药;
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赛璐珞,现代塑料工业诞生;
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
“钢铁时代”的到来
由于炼钢技术的改进,钢产量大幅提高,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中,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钢材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
钢铁时代的杰作、巴黎的标志——埃菲尔铁塔
【建设地点】:法国巴黎战神广场
【开工时间】:1887年1月28日 
【竣工时间】:1889年3月31日 
【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
【建筑高度】:324·79米
【建筑总重量】:约为10100吨
【建筑层数】:4层 
【结构形式】:钢架镂空结构 
1870年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使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引领者是美国与德国,其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三、特点
(1)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以及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
(2)取得的成果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多、更重要
(3)多国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
(4)技术革新的重心由轻纺工业转移到重化工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三、特点
PART THREE
工业社会的到来
1、经济:
※交通运输和通讯业的革命:火车、远洋轮船,汽车、飞机、电话、电报
美国于1913年开始修建遍布全国的公路网,在美国的运输业中,汽车运输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初步形成了全国的公路网。运输业随之开始了高速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区域经济,使货物能够在全国流通,形成统一的市场。
——乔治.威尔斯、卡尔顿.海斯《全球通史》
到了1860年,美国铁路的总长度达到了3万英里;1890年变成了15万英里,成为全世界最庞大的交通网。
1893年,美国出现第一辆试验汽车。1900年,美国举了第一次车展,当年卖出超过4000辆汽车。
1902年,美国第一辆汽车量产,一年之后,美国的汽车工业就位居世界第一了。
(1)生产力的提高,给工业化的各国带来空前的经济繁荣;
工业社会的到来
1、经济:
※交通运输和通讯业的革命:火车、远洋轮船,汽车、飞机、电话、电报
(1)生产力的提高,给工业化的各国带来空前的经济繁荣;
1835年,电报诞生了。1851年,在英国和法国之间铺设了第一条海底电缆。只用了几年的时间,所有文明国家都开始使用电报。过去的信息只有从一点到另一点进行传递,现在已经变为在全球同时发出和接收。
——乔治.威尔斯、卡尔顿.海斯《全球通史》
1876年,美国人贝尔试验了第一台可用电话
工业社会的到来
1、经济:
※工厂制度:机器生产、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管理严格
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和孩子们都一起被套在钢铁和蒸汽的轭具下。动物机器……被紧紧地拴在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劳的钢铁机器上。
——《受雇于曼市棉纺工厂的操作人员的精神和身体状况》(1832年)
(1)生产力的提高,给工业化的各国带来空前的经济繁荣;
(2)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工厂制度诞生、垄断组织出现
工业社会的到来
1、经济:
※垄断组织: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规模大、垄断性强、干涉政府内政外交)
在资本主义经济里,垄断是指在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一个大企业或少数几个大企业对相应部门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独占或联合控制。垄断者在市场上,能够随意调节价格与产量。
——马克思《资本论》
(1)生产力的提高,给工业化的各国带来空前的经济繁荣;
(2)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工厂制度诞生、垄断组织出现
工业社会的到来
1、经济:
※垄断组织: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规模大、垄断性强、干涉政府内政外交)
19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出现了大型的托拉斯。1870年,洛克菲勒与其他几家石油公司组成了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总资产达到100万美元。这是美国的第一家垄断企业。到了1880年,全美的石油产量90%控制在它的手里。
——乔治.威尔斯、卡尔顿.海斯《全球通史》
(1)生产力的提高,给工业化的各国带来空前的经济繁荣;
(2)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工厂制度诞生、垄断组织出现
工业社会的到来
1、经济:
(1)生产力的提高,给工业化的各国带来空前的经济繁荣;
(2)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工厂制度诞生、垄断组织出现
(3)城市化:工业城市兴起,城市化进程加快
1876年美国费城博览会展出的蒸汽机
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集中建立起来,推动了近代工业城市的兴起,加快了工业化步伐
改良蒸汽机
工业城市之母
工业社会的到来
1832年议会改革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
1867年议会改革 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
1884年议会改革 农业工人获得选举权
2、政治:
(1)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
※英国的议会改革
工业社会的到来
(1)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
※各国工人运动
宪章运动是1836—1848年英国工人们为得到自己应有的权利而掀起的工人运动,这次运动有一个政治纲领——《人民宪章》 ,因此得名为宪章运动。宪章运动的目的是,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普选权问题是饭碗问题”,工人阶级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来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
2、政治:
工业社会的到来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从1831到1834年,两次里昂丝织工人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它表明无产阶级已经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9世纪30-40年代,德国无产阶级所受的政治经济压迫比英、法无产阶级更为严重。因此,从19世纪30年代末起,德国工人投入斗争就表现出很大的革命性。
※各国工人运动
(1)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
2、政治:
工业社会的到来
(1)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
(2)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的确立。
2、政治:
工业社会的到来
3、社会生活: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休闲娱乐及群众性体育运动兴起),文化素养得到提高(报刊、书籍的发行量大增)、女性地位提高、
如果上帝要女性取得人类的美德,她们就该被允许靠近真正的光明之源,而不是在星斗的微光下独力摸索。通过运用理性,她们会变得坚定稳固,这正是孕育了我们未来希望的、最坚实的基础。
——沃斯通克拉夫特《女权的辩护》
工业社会的到来
4、社会问题: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疾病和犯罪等。
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排出纯金的潮流。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 ——【英】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工业社会的到来
4、社会问题: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疾病和犯罪等。
1、经济:
(1)生产力的提高,给工业化的各国带来空前的经济繁荣;
(2)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工厂制度诞生、垄断组织出现
(3)城市化:工业城市兴起,城市化进程加快
2、政治:
(2)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的确立。
(1)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
3、社会生活: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休闲娱乐及群众性体育运动兴起),文化素养得到提高(报刊、书籍的发行量大增)、女性地位提高、
工业社会的到来
形成雏形
新航路开辟
进一步拓展
早期
殖民扩张
基本形成
第一次
工业革命
最终形成
第二次
工业革命
(15~16世纪)
(16~18世纪)
(19世纪中)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小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历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